课题3 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预习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预习学案【知识清单】1.化学式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H2O为例)①表示一种物质:水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①表示该物质:铜;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
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以NaCl为例)①表示该物质:氯化钠;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③表示该物质的构成情况—一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②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 2、N2、Cl2。
③固态非金属单质中碘单质的化学式比较特殊,应写作“I2”。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①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②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③一写、二标、三交叉。
4.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③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5.化合价的写法和意义(1)化合价的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2)化合价的意义:化合价反映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时的数日,是元素的一种性质。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在前,数值在后。
“1”不能省略。
(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氧元素通常显﹣1价;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③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⑤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⑦原子团不能独立存在,只是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子团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常见仪器知识点1: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1. 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
2.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
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不要把食物或饮料带进实验室,以免药品进入口中。
4.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5.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 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
7.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8.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9. 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
知识点2:实验室事故的处理进入化学实验室,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万一发生意外时.不要惊慌,要立即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
1. 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2. 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3. 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处。
再抹上烫伤膏。
4. 受酸腐蚀而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医院诊治。
5. 受碱腐蚀而致伤:先用大量水清洗,再用2%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知识点3:化学危险品的图标自燃物品图标腐蚀品图标爆炸品图标有毒物品图标知识点4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名称用途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梳理整合
诊断练习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 4H2 B 4H C. 2H2 D.H4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 ,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32.6g
D.核电荷数是16
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以下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确定元素的种类.
4.写出以下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Cl
②2Fe ③ nH
5.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__ ____;3个钾原子____ __;镁元素
_____ 。
作
业书面作业:教材P65页习题2。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A.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试管口稍微向上倾斜了D.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气管
3.某同学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没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无关的原因是( )
A.没用砂纸擦净表面的漆或锈B.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回顾课题2中的实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当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满氧气时,氧气会从瓶口逸出,只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只要看到瓶口出现较大的气泡,表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
常温分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长颈漏斗下端要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实验
问题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播放常见的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起学生思考、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导
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课题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3 元素 (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节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对原子质量、分子、原子及其结构,理解了分子的性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本节课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化学,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分子的性质,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知道了元素的概念及其意义,能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与分类,掌握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时也具备了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等方法,初步接触了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等化学观。
但对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未了解。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
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知识与技能)2. 通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3.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对元素周期的分析探究,鉴别每一横行、每一纵行,周期、族、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诊断和发展学生建构模型、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建构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中信息的分析探究,诊断与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习工具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模型认知的思维与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科学家对真理的不断追求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六、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观察思考、总结规律、建构模型七、教学过程【教学进程】【课堂测评】()1.右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导学学案A2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倾斜,要先,即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移动。待试管后,再把火焰固定在的部位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先。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角。试管口不能,这是为了避免。
②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要再次打开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
二、给物质加热
【实验】学生分组完成P21“活动与探究”,观察P22图1—31,交流讨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知识归纳】
(1)给液体加热可以用、、、,给固体加热可以用干燥的、等。有些仪器如、、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否则。
“三要”:①点燃酒精灯,要用。②熄灭酒精灯,要用,不可。(想想为什么)③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要立刻用扑盖。
【实验】学生练习检查并点燃酒精灯,按要求完成实验1—9,结合蜡烛火焰的分层及与温度的关系,回答:酒精灯的火焰分层,分别是、、。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焰。
【拓展学习】
①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为了防止。
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或。
3.整理试验台:
巩固延伸
完成自我测试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托盘天平的使用
连接仪器装置
物质的加热
蒸发
洗涤仪器及整理试验台
教学反思
⑴称量前天平平衡的标志
指针静止时,。
调节平衡的方法:若指针向右偏,要把平衡螺母向调。
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展示优学派课后作业情况
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条件上有MnO2,是否参与反应?
微课:了解催化剂
小组合作,通过实验验证:MnO2能改变反应速率及MnO2化学性质不变
通过视频展示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学以致用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上课
课前三分钟讲解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回顾高锰酸钾、氯
酸钾制氧气过程
新课导入分组实验制取氧气微课:催化剂了解催化剂
合作探究验证“一变”
“两不变”
利用优学派平台
发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下课。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

氦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钛
锰
铁
铜
锌
砷
银
碘
钡
铂
金汞铅ຫໍສະໝຸດ ⑴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⑵写出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元素的符号:(Ⅰ组)A B C M N;(Ⅱ组)a u e l g。
5.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既可以表示,也可以表示。
⑴H表示,还表示。
(5)3个铁原子____________,(6)2个氖原子____________,(7)H____________,
(8)4P____________,(9)2Cl____________,(10)3H__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过氧化氢 →水+氧气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2)(SO2)(H2O2)(H2O) (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1.只讲,不讲。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A.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确定元素的种类.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会简单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z 收集装置;
2.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药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信息,填空。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比空气的大
或小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氧气高锰酸钾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
____________ 密度____于空气________溶于水氧气的制取装置确定
气体发
生装置
图
A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气体收
集装置
图
C D E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学生讨论。
1.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若药品为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若药品为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_。
2.收集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用排水法(如图_______)
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阅读教材P45,讨论。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应先_________,然后用_____焰加热,并将灯焰集中在_______部位。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根据确定发生装置。
根据收集装置。
如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用过氧化氢溶液与2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一段时间后,容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
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后果为。
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
加热制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当堂演练】
1.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在实验室中,收集氨
气的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都行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正确的是()
(1)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2)将药品装入试管中(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6)将导管移出水面(7)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
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A.(2)(7)(4)(1)(3)(5)(6) B.(4)(2)(7)(!)(3)(5)(6) C.(4)(2)(7)(!)(3) (6) (5) D.(2)(4)(7) (!)(3) (6) (5)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产生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B图,此装置有何错误? ,过氧
化氢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
式;
⑵填写仪器名称①②,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环保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集气瓶 C.加热反应物
【课后提高】
1. 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项目空气甲烷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
1.29 0.72
2.86 0.77 1.63
(g/L)
20℃、101kPa时1体积
/0.033 40 680 500 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A、甲烷
B、二氧化硫
C、氨气
D、氯化氢
2.某气体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该气体。
若用这种气体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收集这种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可用排水法收集 C.可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该气体 D.这种气体的性质与氧气相同
3.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产生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以下B图,此装置有何错误?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填写仪器名称①②,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下图中的装置(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环保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集气瓶 C.加热反应物
【思维拓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
b 。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验室使用乙方案来制取氧气,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 ,若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为________;,实验完毕,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用装置C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生实验课上,实验课上,小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呈浅红色,在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未见细铁丝燃烧。
而小红异常兴奋,实验成功了,但实验结束后,拿了集气瓶怯生生地走到了老师旁,说:我的集气瓶碎了。
分析两位同学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小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反应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选用_____装置制备甲烷,收集气体时可选用_______ 或_______。
(填
字母编号)
【课堂感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