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阅读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成语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为了检验大家对《成语故事》的阅读效果,下面这份测试卷应运而生。

一、选择题1、“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中,最先画好蛇的人最终却没有喝到酒,是因为()A 他画的蛇不好看B 他给蛇添上了脚C 其他人耍赖2、“掩耳盗铃”中那个偷铃铛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想法()A 很聪明B 很愚蠢C 有一定道理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那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是为了()A 做标记B 好玩C 纪念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 丢了羊再补圈已经没用了B 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不算晚C 羊圈不需要修补5、下列哪个成语与“狐假虎威”意思相近()A 狗仗人势B 指鹿为马C 叶公好龙二、填空题1、“______”这个成语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______”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不知疲倦。

3、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______”。

(填一个成语)三、判断题1、“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等到了很多兔子。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很有才华。

()3、“买椟还珠”说的是一个人只看重外表,不注重内在。

()四、简答题1、请简要讲述“拔苗助长”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说说你对“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半途而废。

五、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在街上卖矛和盾。

他先举起自己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接着,他又拿起自己的矛,大声吹嘘道:“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一刺即穿。

”这时,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楚国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问题:1、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愣住?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份测试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家对《成语故事》的掌握程度。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成语表示“做事要适可而止”?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守株待兔D. 刻舟求剑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努力B. 要善于观察C. 要耐心等待D. 要抓住机遇三、简答题4. 请简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判断题6.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

A. 正确B. 错误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意外的收获。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狡猾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A3. A三、简答题4.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的栅栏坏了,导致羊丢失。

他的朋友建议他及时修补栅栏,以防止更多的羊丢失。

牧羊人听从了建议,及时修补了栅栏,从此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判断题6. A7. B。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它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位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画技盖世无敌,无论是蛇的身体纹理还是眼睛的神采,都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他为了追求完美,常常在画好的蛇身上再加上一些线条和图案。

结果,这些“画蛇添足”的作品反而显得生硬和夸张,丧失了原本的精致和柔美。

成语“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做了多余且不必要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 杯弓蛇影从前,有一位勇敢的猎人,他非常精通箭术。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狩猎时,突然看到一条弯曲的杯子和一条弯曲的蛇的倒影。

猎人在一瞬间以为是真的杯子和蛇,顿时吓得手脚发软,无法再继续射箭。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

二、应用试题1.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小明已经完成了报告,但他为了追求完美,反复修改了很多次,结果完全是画蛇添足。

2. 对比“杯弓蛇影”与“镜花水月”这两个成语,它们各自的意义有什么区别?答案:“杯弓蛇影”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而“镜花水月”则表示虚幻而不真实的事物。

3.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答案: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应用试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通过运用成语,他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成语是汉语独特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运用吧!。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

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B、曹不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

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

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B、书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

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B、子路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第一关: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1、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2、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6、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7、像风那样奔跑,像电那样闪过。

形容速度非常快。

()8、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9、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让人看一样。

()10、欢乐到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答案:虚怀若谷囫囵吞枣自相矛盾安居乐业拔苗助长东施效颦风驰电掣家喻户晓了如指掌乐极生悲第二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说出一个就算过关哦!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世外桃源()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一诺千金()答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刘邦)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世外桃源(陶渊明)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赵王)手不释卷(吕蒙、孙权)一诺千金(季布、刘邦、项羽)第三关:补充成语。

1、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杯弓()影对()弹琴井底之()闻()起舞守株待()亡()补牢打草惊()飞()扑火老()识途车水()龙呆若木()惊弓之( )()急跳墙如()得水信笔涂()画()添足()死()悲( )毛( )角( )歌( )舞( )( )无声( )争( )斗沉( )落( ) 黔( )技穷()立()群指()为()()假()威( )( )为奸( )吞( )咽( )毛蒜皮万( )更新千军万( ) 心( )意( ) ( )目寸光杯弓蛇影对牛弹琴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打草惊蛇飞蛾扑火老马识途车水马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指鹿为马沉鱼落雁惊弓之鸟狗急跳墙如鱼得水兔死狐悲凤毛麟角莺歌燕舞鸦雀无声信笔涂鸦龙争虎斗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鸡毛蒜皮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心猿意马鼠目寸光2、补齐成语的下半部分。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画了脚的蛇最终没有得到酒,这是因为:A. 蛇本来就没有脚B. 他画得最快C. 他画得最慢D. 他画得最像答案:C2. 成语“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没有再等到兔子,这是因为:A. 兔子不会再撞死B. 他不再守株C. 他去种田了D. 他去打猎了答案:A二、填空题3.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______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答案:疑神疑鬼4.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最终被识破,是因为他不能______。

答案:真正吹竽三、简答题5. 请简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并解释该成语的含义。

答案: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偷铃铛,而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铃声。

这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明明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知道。

6. 成语“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以下成语故事,回答问题:(故事内容省略)(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答案:人物是愚公。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答案:愚公移山是为了让家人出行方便。

(3)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案:故事寓意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五、作文题8. 以“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成语故事;(2)叙述故事内容;(3)阐述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4)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略)。

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2023

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2023

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2023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少数几个字,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意义。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常用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2023年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常用成语。

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个农夫喜欢画画,他非常擅长描绘动物。

一天,农夫决定画一条蛇,为了使画看起来更加生动,他决定给蛇画上一双脚。

然而,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有脚的动物,显得非常奇怪。

大家都说他画蛇添足,因为原本蛇是没有脚的,加上脚反而让画变得不自然。

2. 杞人忧天古代有一个杞国人,他非常担心天塌下来。

他整天心惊胆战地想着天塌下来会怎样。

杞国中的人们都觉得他的焦虑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天空是如此辽阔宽广,不会塌下来的。

所以大家用“杞人忧天”来形容那些无端担忧、不切实际的人。

3. 守株待兔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都在一棵大树旁边守着株树,希望可以等到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摔死。

他认为只要等待,机会就会出现。

然而,他的等待并没有得到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偶然的机遇,而应该主动去争取成功。

4. 雪上加霜小明家里原本生活还算安稳,但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碎了妈妈珍藏的花瓶,妈妈非常生气。

正当小明以为事情已经糟糕到了极点时,他的爸爸回来了,发现了碎瓶子,更加生气了。

这时候,小明觉得情况更加糟糕了,就像在堆积的雪上又加上了一层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后还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

5. 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在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怕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然而,铃铛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盖住耳朵而停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自欺欺人,无法阻止别人知道真相。

6. 守口如瓶小明是一个很能保守秘密的人,他不会随意泄露别人的秘密。

大家说他守口如瓶,就像把嘴巴封住一样,能够保守秘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口如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懂得保护别人的隐私。

7. 抛砖引玉古代有一个人天天去江边拿砖头扔向江中,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解释说自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来更多的玉石。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测试题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A 曹植 B孔子 C 张良 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D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D ) A 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的人.A。

贪生怕死B。

不学无术 C。

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

“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 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ft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
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东ft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
()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

A.三言两语
B.程门立雪
C.东施效颦
D.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形影相随
B.开门见ft
C.诲人不倦
D.游刃有余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ft孤。

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得出来的成语是()。

A.同甘共苦
B.一片冰心
C.单刀直入
D.千辛万苦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岁寒三友” ,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
3.“ 六亲不认”,这里“ 六亲” 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
7.“ 螳螂捕蝉” 和“ 亡羊补牢” 都是历史故事。

()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
9.“ 笔下生花” 和“ 梦笔生花” 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
三、连线题(5 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 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 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
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11.出自寓言的成语、、。

12.出自历史的成语、、。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1 分)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4 分)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 分)
、、、
3.游客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请想象他们的语言。

(3 分)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A 15.A 16.B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连线题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妙笔生花:李白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龙点睛:张僧繇
请君入瓮:周兴
四、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11.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12.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乌云密布:满天都是乌云,表示快要下雨了,天色不大好。

2.惊叹不已:十分惊讶,不停地赞叹。

3.一霎那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
4.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