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 课文全解讲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  课文全解讲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全解讲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九课美丽的颜色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

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

本文在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

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

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

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课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

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

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九课《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词语:荒僻,滞笨,愧怍,镶嵌等。

2、紧扣文本内容,分析老王人物形象。

3、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4、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写法。

2、领会本文表达的主旨。

难点:体会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和重点句子的深意。

教学安排: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找出文中所写的事。

2、教学时间为一节课。

一、导入课题。

二、学生代表上台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在稿纸上默写。

三、教师评价听写情况,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词语理解。

四、解题:从《老王》这个题目来看,你能猜想到作者跟老王这个人的关系怎么样?(然后简介杨绛: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曾被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五、进入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1、能否用原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老王的身世?(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紧扣人物特点,用“不幸”来概括是很好的)2、能否在文章中找出表现老王“不幸”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跳读,收集文本中有用信息,然后进行归纳。

)提示:老王不幸体现在:人老了,没有亲人,眼睛瞎了一只,住的地方很破败。

3、虽然老王很不幸,但是“我”对他还是是很感激他的,你能说说我感激他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有用信息去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他对我一家很关照,送冰比别人大还帮我搬运到家,送家人去医院不要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我吃等。

可以看出老王很老实厚道善良。

4、学生朗读文章第6-12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找出文段中对老王的描写,这些描写能说明当时老王的什么状况。

2你对这些描写老王的句子中,觉得那些词语和句子写的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理解文句表达的深意和情感。

)提示:对老王的肖像和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老王当时的麻木,笨拙,毫无活力的状态。

其中“直僵僵”“镶嵌”用的好,突出了老王当时毫无生机的状态,预示他即将离开人世。

同时也写出我当时的无措和担忧。

更能表现老王的对我的感激感谢和他内心朴实善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读读写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读读写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读读写写
寒假快到了,很多孩子会利用假期复习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掌握重点知识,今天为大家整理了8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读读写写。

第9课美丽的颜色
【课下注释】
炽热(chì)猝(cù)窒息(zhì)吹嘘(xū)
镭(léi)钋(pō)离析(xī)踱(duó)景况(kuàng)
【读读写写】
微妙燥热(zào)沥青(lì)骤雨(zhòu)
荧光(yíng)筋疲力尽(jīn pí)和颜悦色
【本单元词语补充】
成群结队发髻(jì)驿站(yì)优待(dài)
寒颤(zhàn)订正(dìng)和蔼(ǎi)
解剖(pōu)敬重裹脚(guǒ)愤然(fèn)
竭力(jié)侦探捕获(bǔ)迁居(qiān)
寓居(yù)疲倦(pí juàn)瞥见(piē)迁移勉强(qiǎng)勤劳俭朴(jiǎn)节衣缩食畏缩(wèi)粗劣(liè)粗制滥造(làn)。

八上语文第9课笔记

八上语文第9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的笔记,供您参考: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晋代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书写《兰亭序》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展现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二、重点注释1.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聚集在水边,举行仪式,祈求吉祥如意。

2.流觞:古代饮酒的一种习俗,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随水流漂动,人们沿水而坐,顺流取杯饮酒。

3.列坐:按照一定的次序坐下。

4.曲水:水流弯曲的地方。

5.俯仰:低头抬头。

6.以为:认为。

7.品类:万物的种类。

8.悟言:面对面的交谈。

9.一室之内:在一个房间里。

10.晤言:见面交谈。

11.快然自足: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

12.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看得一样是妄造的。

齐,等同;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短命夭折;妄作,胡说。

三、难点解析1.“修禊”和“流觞”这两种习俗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修禊”和“流觞”这两种习俗为文章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这些习俗的描绘为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提供了背景和情境。

2.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和人事怎样的看法?这些看法与他的书法有何关联?答: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他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种珍惜当下的态度也反映在他的书法中,他的书法作品注重表达当下的情感和心境,而非过分追求名利。

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答:“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不认同把长寿和短命看得一样是妄造的看法。

他认为生与死是有区别的,不能将它们等同起来。

这种看法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

八年级语文第九课美丽的颜色笔记

八年级语文第九课美丽的颜色笔记

八年级语文第九课美丽的颜色笔记
《美丽的颜色》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笔记如下:
一、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1989),居里夫妇的次女,法国作家,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二、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获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 1911 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字词积累
1.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2. 燥热:干燥炎热。

3.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4. 吹嘘:夸张地宣扬。

5. 镭: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可用来治疗癌症和探测石油资源。

四、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6):集中描述玛丽居里夫妇在娄蒙路的棚屋里“极其快乐”的工作场景。

第二部分(7-19):具体描述玛丽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

2. 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
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夏天燥热,冬天寒冷,棚屋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设备。

3. 从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居里夫妇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对科学的热爱和痴迷、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等品质。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居里夫妇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对科学的热爱,赞美了他们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

八年级语文上第九课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第九课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第九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第九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成长。

以下是第九课的知识点梳理:1. 小说概述第九课的小说以一个寒冷的冬天为背景,以一位年轻的少年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成长与自我认同的探索。

2. 主题与议题第九课的主题是成长与自我认同。

故事通过描述少年寻找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和过程中的矛盾,让读者思考成长中的挣扎与困惑。

3.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少年、母亲、老师和书店老板。

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和情感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如少年的疑惑与探索、母亲的关心与支持、老师的鼓励与启示和书店老板的智慧与指导等。

4. 情节展开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少年从迷茫到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的转变展开。

其中包括少年的冲动逃离、与老师的对话、阅读《小王子》、在书店寻找答案等环节。

5. 语言运用与描写第九课通过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用意象描绘冬天的寒冷、用对话展现人物的情感、用比喻抒发少年的心情等,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感情色彩和生动形象。

6. 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在语言运用上,第九课涉及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对话、描述和抒发情感等。

7. 文学价值与启示第九课的小说通过展示少年的探索与成长,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思考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它向读者传达了要勇敢追寻自己兴趣和梦想的信息,并教育人们要与自己和解,关注内心声音。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第九课通过讲述一个少年的成长与自我认同,启发了学生们思考成长中的困惑与挣扎,并引导他们勇敢探索和追寻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这使得该课程在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

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概述《美丽的颜色》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自读课文。

本课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品德基本能读懂,甚至对“美丽的颜色”这一标题的内涵也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所以说,再把文本教学引向故事内容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其实也就是在教学生自己已经懂得或能够掌握的东西。

但如果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来对待,让学生自主质疑,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重温文本内容,整体把握传主的主要事迹和品德精神,又能摸清学情,很巧妙地达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美丽的颜色》这篇文章,写的是居里夫妇提炼镭、发现镭的美丽颜色的过程,展示的是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即品德精神上的美丽颜色,所以,“美丽的颜色”勾连了人物故事和人物思想境界。

这样,给出方法,做出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可以认真思考文本的美丽,教学简洁又突出重点。

四、教学策略与选择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直奔内容,少有思考语言风格和传记写法的。

自读课,也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等四个因素去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做放任自流的阅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美丽的颜色【导入门】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丽的,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

今天我们就走过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的灵魂。

【目标牌】[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重点)2. 体会叙事中引用的作用和镜头式描述的好处。

(难点)3.(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题目取自比埃尔的一句话: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题目有双层含义:镭发出的光美丽好看;居里夫妇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精神让人觉得美丽。

[辨文体]关于《居里夫人传》作者用自己的笔和心记录了母亲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光辉一生,表现了母亲的高尚品质。

她在《居里夫人传·前言》里这样概括母亲的高尚品质:“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些就是玛丽·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我希望读者在人生暂时的荣枯浮沉中,能随时加以辨识。

”[知作者]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查背景]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老王》导学案
作者:宋林涛时间:2012-08-15 14:10:0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老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看待社会上的弱者。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字词部分
A.注音:
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
B.解词: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3、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请学生齐声朗读1---4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这些信息让我们可以看出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并试着填写表中的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表
姓名: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走进老王
(三)深入探究,品味老王
1.快速跳读课文第5段到第16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相补充,找到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良?
2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
(四)、体味情感,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五)走进生活,关注老王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需要我们关注和爱护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请你讲述一下他(她)的故事,如果没有,请你就对如何善待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寻找老王
仔细观察身边的受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
、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