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应用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合集下载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腋静脉留置针(PICC)是一种经皮插管技术,通过插入静脉,将管道导入体内以输液。

新生儿是高危患者,往往需要长期静脉输液。

由于新生儿的静脉较细小,传统的静脉插管技术不适用,因此腋静脉留置针成为新生儿输液的首选方式。

以下是我在护理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输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选择适合的腋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的腋静脉直径较小,选择适合的腋静脉留置针非常重要。

我通常选择直径适中的腋静脉留置针,以确保插管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对婴儿的伤害。

在插管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的温和和稳定。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脆弱,插管时需要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我通常使用透明导管固定器固定腋静脉留置针,以确保其不会移动或滑动。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留管时间,我在留置腋静脉留置针之前会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手术准备。

我也会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细菌过滤器,并及时观察留置针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在输液时,我会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输液速度。

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因此需要谨慎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

我还会定期检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以及留置针部位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我也重视家属的教育和指导。

新生儿的父母通常对留置针的护理和输液过程不熟悉,我会向他们解释留置针的作用、护理要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他们对新生儿护理的能力和信心。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相比传统静脉插管技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通过合适的选择和护理,可以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和感染的风险,提高输液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更加细致和谨慎,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舒适。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作者:杨春艳郭佩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7期【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优缺点。

方法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9 年4月间60例低体质量儿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进行前瞻性研究。

将低体质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3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对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儿;腋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留置针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允和吞咽反射不成熟,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较小,排空时间长,故易吐奶、消化能力弱,妨碍了经口或鼻饲管的充足喂养,并易造成呼吸道吸入的危险。

所以,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除重视微量喂养还需要静脉营养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早产儿静脉给药主要有三条途径,即中心静脉置管、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周围浅静脉置管。

前两种操作方法复杂,护理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而周围浅静脉置管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早产低体质量儿周围静脉管腔窄,血管壁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渗出,静脉炎,甚至皮下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达不到留置时间,反复穿刺易增加患儿痛苦。

为解决这一难题,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护理组开展了腋静脉留置针技术。

本文通过60例早产低体质量儿分别采用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输注静脉营养液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需要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低体质量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胎龄27~36周,平均30周,日龄为出生30 min~28 d,平均5.16 d,体质量1000~2000 g,平均1875 g。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应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探讨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应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探讨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应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探讨目的探讨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使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需进行临床输液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输液中选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儿输液中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体重增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使用腋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穿刺次数,明显减少患儿痛苦并延长其输液时间,提高输液效率,促进患儿吸收营养,快速生长发育,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标签:早产儿;低出生体重;输液;静脉留置针输液,也包括对其实施肠外营养输液等。

传统早产儿的静脉输液主要选取头皮静脉,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极大的减少了对患儿静脉穿刺的次数,但头皮静脉留置针对于高渗液体效果较差,亦容易出现堵管、渗血等相关并发症[2-3]。

因此本研究选用较为粗且直的腋静脉作为穿刺对象,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需进行临床输液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其平均胎龄为(34.31±0.58)周、平均日龄为(3.92±1.74)d,平均出生体重为(1.28±0.16)kg;对照组患儿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其平均胎龄为(34.19±0.62)周、平均日龄为(4.08±1.59)d,平均出生体重为(1.32±0.14)kg。

对两组患儿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并分享一些护理体会。

一、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腋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将导管置入腋静脉内进行输液的装置,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

相比于其他静脉通道,腋静脉留置针具有以下优势:1. 稳定性:腋静脉在新生儿体表较浅且无明显肌肉活动,血管壁薄且不受关节活动干扰,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输液通道。

2. 安全性:腋静脉留置针的插入点位于新生儿腋窝附近,远离头部和四肢,并不会引起肢体活动的限制。

3. 使用方便:腋静脉留置针的插入相对简单,无需过多穿刺操作,对新生儿伤害较小。

4. 耐受性:腋静脉留置针的维持时间较长,可避免反复插入造成的血管损伤。

二、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护理体会1. 术前准备:在插入腋静脉留置针之前,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静脉通道选择、留置针尺寸的确定等。

还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准备,如留置针、注射器、输液管等。

还需要为新生儿准备好相应的安抚措施,以减少其疼痛和恐惧感。

2. 插管操作:在插入腋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先用适量的局部麻醉剂进行麻醉。

插入时要保持手部稳定,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安抚,避免因肢体活动而影响穿刺操作。

3. 留置固定:留置针插入后,要及时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以避免留置针的频繁脱落。

要保证敷料的紧贴和平整,以减少感染和渗液的风险。

4. 输液维护: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新生儿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造成肺水肿或过度脱水等不良反应。

还要定期观察输液部位,避免血肿、渗液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护理宣教:腋静脉留置针插入后,要对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护理宣教,告知留置针的保养和观察要点,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脱针、局部感染等。

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优势。

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对照组50例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而观察组干预方法为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套管针。

结果:对照组留置时间(1.84±0.7)d,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84±1.0)d,观察组的局部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腋下静脉留置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为早产儿的抢救开辟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路,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好方法。

标签: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属于一种理想的操作方案,能够对疾病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

据统计,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30%[1],对早产儿实施静脉输液能够尽快稳定其生命体征,保证正常生长发育。

静脉留置针不仅操作方便,并且安全性高,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

对大多数早产儿来说,往往需要持续24 h静脉用药,再加上此类患儿血管细小,且渗透性大,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药物外渗,往往需要频繁更换穿刺位置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2-3]。

留置针套管进入血管后常在其中漂浮,不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腋静脉穿刺点在腋下,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自行拔除,不易被尿液、血液污染,可提高输液安全性,降低感染率[4]。

本研究对腋下静脉留置与四肢表浅静脉留置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儿科门诊2016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日龄15 min~5 d,胎龄28~36周,体质量1500~2500 g,确诊为早产儿。

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两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BD公司生产,24号);3M无菌透明敷贴(3M 公司生产);生理盐水、5 ml无菌注射器(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5#)。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

工作单位 :30 0 蚌埠 2 30
收稿 日期 :0 10 — 3 2 1 - 5 1
安徽省蚌埠 医学院第二附属 医院
时间、 留成功率以及局部堵塞 、 保 渗漏 、 感染 、 抓脱等在2 的发生 组 重, 出血 、 硬结 、 血肿明显高 于腹壁皮 下垂直注射 , 因可能是上 原
臂 脂 肪 层进 入 肌 肉组 织 所致 , 腹部 面积 大 、 肪 层 丰 富 , 而 脂 又有 丰
3 胡玉蕾, 魏英梅 , 宋玉霞.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 出血 的防治措
施【 . J 中国民康 医学,08 2 ( )32 ] 2 0 ,0 1 :4 .
4 卢欣欣, 于兰贞, 魏代艳. 痛评估现状及新进展[ . 疼 J 中国实用护 ]

1 8・ 4
TODAY NURS J l 2 1 No7 E,uy,01 , .
腋静脉 留置针在 早产 儿输液 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计承侠
董 长兰
10 2 例早 产儿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观察组采 用腋静
观察腋静脉 穿刺 留置套管针在早 产儿输液 中的应用。方 法
脉 穿刺 留置套管针 , 对照组采 用头皮静脉、 四肢静脉 穿刺 留置针 ; 观察静脉 留置针的保 留时间 、 留成功 率以及局部堵塞、 保 渗漏、 感染 、 抓脱等在2 组之 间的发 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套 管针 留置 时间长于对照组 , 差异具 有显著性 ( < .1 ; 察组套管针堵 塞、 P 0 )观 0 局部液体 外渗、 抓脱等发 生率 亦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 )局部 感染在2 间发 生的例数均较 少, P 00 ; 5 组 无显著性 差异 ( > . ) P O0 。结论 5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未发育完全,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发病率高等情况,需要经常进行血液检测、输液等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反复局部注射、中心脐静脉穿刺等方式对患儿常规生活的干扰和不适,需要对早产儿进行腋静脉留置针操作。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点。

腋静脉留置针的基本操作腋静脉留置针操作是将一根有夹子的腋静脉留置针通过腋下方向进入腋静脉周围的组织,抵达静脉后在穿刺口末端固定穿刺针、插入导管,进行输液或吸取静脉血,详细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具:一只有夹子的腋静脉留置针、消毒用品、输液管或器具、导管等。

2.选择位置:在腋静脉的下部,将患儿手臂抵住体侧,使腋窝张开,以便于找到腋静脉穿刺点。

3.消毒:用消毒酒精等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消毒,服从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4.形成切皮点:用手指沿穿刺部位推开皮肤,形成切皮点,使针头更易进入静脉。

5.穿刺:将留置针夹持,以15~30度的角度沿腋窝向腋静脉处插入,并在正确位置后进一步将针头抵住静脉,使红色夹子位于皮肤上方0.5~1cm处即可止住穿刺针外头,插入导管,注意不要伤及神经和淋巴组织。

6.固定:将导管上的夹子固定在孩子的上臂上,然后用透明的敷料固定穿刺针,避免导管和针头滑动出位;若需要输液或者检测血液则挂上输液的管路即可。

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可行性适应症包括:早产儿、生命垂危者、血管易破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为配合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易于重复性的血液采样、输液等医疗操作。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是十分可行的,目前在我所在医院经常使用。

安全性腋静脉留置针在缩短了检查周期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少了重复注射对患儿产生的不适。

但是,操作要注意力度、角度等,以免损伤血管、神经等,导致出血、肿胀等反应。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腋静脉是连接上肢和心脏的重要静脉之一,对于新生儿输液尤为重要。

腋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通过将导管插入腋静脉实现输液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广泛,用于新生儿输液中,可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补液及输血等多种情况。

它具有以下优点:1. 直接插入腋静脉,无需经过其他部位的插管,减少了对婴儿的创伤和疼痛。

2. 导管长而细,适合婴儿的血管。

3. 可固定在腋下,减少导管移位的风险。

在实际护理中,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术前准备。

应对婴儿进行适当的镇静、固定婴儿的手臂,确保手臂不会移动,减少插管的困难程度。

2. 导管选择。

新生儿腋静脉细小,选择导管时需要选用直径细、柔软的导管,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3. 术中操作。

椅式操作可以使导管更顺利地插入腋静脉,插管时应维护适当的角度,插管的深度要适中,既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插得太浅。

4. 导管固定。

插管后要将导管用无刺激性的透明胶带固定在婴儿的腋下,保证导管不会脱落。

5. 导管护理。

每日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避免皮肤潮湿和感染,定期更换透明胶带。

通过实际护理,我深刻体会到了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重要性:1. 减少婴儿的痛苦。

相比其他部位的静脉插管方式,腋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婴儿的痛苦和不适,提高了婴儿的舒适度。

2. 技术要求高。

由于新生儿的腋静脉较小且扭曲,导管的插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护士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3. 降低感染风险。

腋静脉留置针插管时较少破坏皮肤表面,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4. 密切观察。

腋静脉留置针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和输液反应。

护士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在护理腋静脉留置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导管通畅。

输液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导管通路是否通畅,如果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2. 定期更换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分 为 实验 组 和 对 照 组 , 实验 组 22例 采 用 腋 静 脉 进 行 穿 刺 留 置 套 管 针 ; 照 组 1 2例 采 用 头 皮 静 脉 或 四 肢 静 脉 穿 刺 。结 0 对 8 实 验组 留置 时 间长 , 堵管 和局 部 硬 结 发 生 少 , 感 染 和 抓 脱 现 象 。结 论 无 腋 静 脉 管 径 粗 大 , 行 直 , 静 脉 穿 刺 保 留 时 走 腋
20 0 5年 5月~ 2 0 0 7年 6月 , 科 收 治 的 早 产 我
低 出生体重 儿 3 4例 , 8 男性 2 4例 , 性 1 0例 , 3 女 5 日 龄0 5 , ~3 天 体重 0 9 ~2 4 k , 有 患儿 穿刺 部 . 5 . 5 g所
位皮肤 完整 、 无炎症 反应 , 均使 用静脉 营养 液 、 巴 多 胺 、 萄糖酸 钙等刺 激性 药物 。 葡
维普资讯
临 床 护 理杂 志 20 年 4月 第 7卷 第 2期 08
・ 9 5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应用腋 静脉 留置针 的观察
曾遵英
摘 要 目的 果
徐 玉卿
将 3 4例 早 产 低 出生 体 重 儿 随 8
探 讨 腋 静 脉 穿 刺 留 置 套 管 针在 早 产低 出 生体 重 儿 输 液 中 的应 用 。方 法
1 2 1物 品准备 ..
签等。
P < 0. 0l
B D公 司生产 的 2 G 静脉 留置 套 4
3 讨 论
管 针 、 素 锁 、 M 透 明 敷 料 、 . 6 尔 碘 、 肝 3 0 2/安 9 棉
1 2 2 腋 静 脉穿刺 方法 .. 将患儿 置开 放式抢 救 台
3 1 腋静 脉管 径 粗 大 , . 走行 直 , 流 快 , 续输 高 血 持 浓度 药物 时可迅 速 降低液体 渗透压 , 持 了血 管 的 保 完整性 , 刺保 留时 间长 , 液不 易渗 出 , 穿 药 减少 了护 理工作 量 , 高了护 理工作 质量 。头皮 静脉及 四肢 提 静 脉管径 细 , 刺 保 留 时 间短 , 续输 注 高 浓度 药 穿 持
早产低 出生体 重儿 , 尤其 是极低 出生 体重儿 的 静脉 穿刺一 直是 临床 护 理 工作 中较 难解 决 的 问题 之一 。特别 是低 出生 体 重 儿人 院时 消 化 功能 不 健
全, 常需要全 静脉 营养疗 法或 部分 静脉 营养疗法 的 支持 。部分 患儿末 梢循 环功能 欠佳 , 需静 脉使用 多 巴胺 等扩血 管药 物 , 些 药物 浓 度 高 , 血 管 刺 激 这 对 性较 大 , 在头 皮静 脉或 四肢浅 静脉 穿刺 留置套管 针 容易 发生渗 出 、 脉 炎等 , 静 留置 时 间 短 。2 0 0 5年 5
肢 静脉 、 静 脉进行 穿刺 留置套 管针I , 腋 】 两组性 别 、 ] 日龄 、 重等方 面无 显著性 差异 。实验 组采 用腋 静 体 脉 穿刺 , 对照 组采用 头皮静 脉或 四肢静 脉穿 刺 。观
察 保 留时间 、 管 、 渗 、 部感染 、 脉炎 的发 生 。 堵 外 局 静
间 长 , 生 并 发 症少 , 用 情 况 优 于 头皮 静 脉 或 四 肢静 脉穿 刺 , 可 减 少 护 理 工 作 量 , 高 护 理 工 作 质 量 。 发 使 并 提
关键词 婴 儿 ,出 生 时低 体 重 ; 儿 , 产 ; 婴 早 腋静 脉 ; 刺 术 ; 管 , 置 穿 导 留
12 方 法 .
留时间短 , 平均 保 留 2 ±新 穿 刺 1 0例 , 脱 1 抓 2例 , 部感 局
染 3例 , 部硬 结 6例 。 局
表 1 两 组静 脉 留置 针 留置 时 间及 并 发 症 的 比较
随机选 择早产低 出生 体重 儿进行 头皮 静脉 、 四
冲击状 , 色 鲜 红 , 体 不滴 , 注 时 阻力 大 , 下 颜 液 推 腋
皮 肤呈树 枝 状 苍 白, 立 即拔 出 , 压 5 n以上 应 按 mi
至 无 出血 。
月 ̄ 2 0 0 7年 6月我科 收治 3 4例 的早 产 低 出生 体 8
重儿 , 中 2 2例采 用腋 静 脉 穿刺 留置套 管 针 , 其 0 现 将结 果报告如 下
R 2 . 9R 5 ; 4 3 7 7 3 1 ; 4 2R 7 .2 中 图 分 类号
Ke ywor s if nt lw rh eg pu t r s;nf nt pr m a ur ax l r i pu t r s; a hee s i w elng d n a ,o bit w i ht nc u e i a , e t e; il y ven ̄ nc u e c t t r ,nd li a
上, 将一 侧手 臂轻轻 拉直 向上 , 腋窝呈 水平 暴露 , 左 手拇 指 与其余 四指 轻 握 该侧 三角 肌 下缘 使 腋 窝皮 肤 绷紧 , 静 脉位 于腋 动脉 内侧 , 蓝色无 搏动 , 腋 呈 常
规 消毒 后 在 腋 静 脉 下 方 0 5m 处 进 针 ] 见 回血 .c , 后将 针芯 拔 出 0 5 1m, 软管 慢慢送 人血 管 , .~ c 将 拔 出针 芯 , 肝 素锁 , 3 透 明敷料 固定 , 接 用 M 手臂 恢 复 自然位 置 , 察 输 液情 况 。如误 人 腋 动脉 , 观 回血 呈
1 临 床 资 料 1 一 般 资 料 . 1
2 结果 ( 1 表 )
实验 组腋 静 脉管 径 粗 大 , 行 直 , 液 不 易 渗 走 药
出 , 留时 间长 , 均 保 留 1 6 2 1 , 动 不受 保 平 4 ±1 . h 活 限, 且不会 被 患 儿 抓 脱 , 发 生 感 染 , 部 硬 结 2 未 局 例, 经热敷 观察 3天后 消 失 , 管 4例 为封 管 不 当 堵 所致 。对 照组 头皮 静脉或 四肢 静脉管 径细 , 穿刺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