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合集下载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概念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概括,最有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包括神话、寓言、笑话、民间故事和小说等,但不可自己随便写篇小说或寓言而加以引用,要引用人们熟知而认同的。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浅谈如何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

二、分析示例1:试想,一个事事从自身出发,从个人私利着眼的人,如何会有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何会有人敢亲近他,与他为友……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从他人出发,多为他人着想,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我们的雷锋便是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每次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会从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出发,主动放弃自身利益。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雷锋精。

由于懂得换位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08年高考湖南卷《换位人生》)能做作“换位思考”的论据吗?不能,雷锋的事只能用于“个人与集体”关系。

这告诉我们,论据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和论点一致!示例2:部分官员……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成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

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 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11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回到原点》)此例很典型,没有“大人物”,但很有现实性。

小结:就论据典型和新鲜来说,要少用:1 过于流行(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用滥的伟人大事(如屈原、司马迁、文天祥、毛泽东、雷锋,共产党、国民党);3众所不知的奇闻轶事;4过于幼稚和庸俗的事(我的一位同学” ••…)。

可多用:现实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好人好事、恶言恶行、人性或社会的痼疾等示例3: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时代 )
选 材 的 基 本 要 求
新颖 新 奇 ( 独特视角、创新精神 )
古今中外 典型 代表性 引用丰富 丰富 事例丰富
(时空跨度大) (领域不同)
(积累丰厚、知识渊博)
关键一步:实战
1.直接运用论据(单个论据)
直接陈述事实论据,要言简意赅,针对文题、话题,有意识 地叙述最有价值的事实。写作时,一定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分 析事例与论点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分析“个别”事例时,要揭 示“一般”的规律,将事例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印度的驯象人很聪明,他们在象还小的时候便把它缚在树桩 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挣脱不了绳索。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这 样一种常识:绳子是扯不断的。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以至在 长大到只需轻轻一甩便可逃脱时,它也不会逃跑了。

• 1相信自己,哪怕被放弃。三个星期前,林 书豪还被下放到了发展联盟。所以哪怕全 世界不相信你,你也要自信。 • 2抓住机遇。由于拜伦-戴维斯的缺席,林 书豪获得了机会。这时候,卡梅隆-安东尼 受伤缺阵,阿玛尔-斯塔德迈尔回家奔丧, 为林书豪的爆发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你不 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在你绝望的 时候,也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材料: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义收学员 •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 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碰巧来到了这个城 市,姑娘听说后惊恐万状,跑到李斯特的住处,抽 泣着请求李斯特的宽恕,并说冒称他的学生是出于 生计。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 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 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 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第二天,李斯特 在音乐会上为她弹了最后一曲。
小象变成了大象,不变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识,小象受制于 绳,大象受制于常识。惊叹驯象人聪明之余,我们又是否意识到, 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被常识禁锢了头脑,失去了创造力。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 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 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 “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 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 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 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 ,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 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在那艰苦卓绝 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 命的胜利。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 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 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 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 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 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 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 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 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 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 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 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 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 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四、论据的选择
五、论据的使用方法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博例——丰富性
围绕观点取舍 用材 概述 扣观点评议
选材用材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看其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 优点和不足,尝试修改。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 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 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 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 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 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 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 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 “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智慧”段修改: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 个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问他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没 有市场。那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当时正从事翻译 工作的马云(要用来论证观点的人)却从这句话得到了启 发,他经过分析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 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 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 道。(概述)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 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多看 似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思考,仔细分析,没准就走出了 一条大道。 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 一种智慧。(扣观点评议)
(1)“智慧”段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 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 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 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 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 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 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 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如何选择使用论据

如何选择使用论据

一、议论文一般用哪些论据议论文中的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以及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等等。

论据的来源,一是来自生活,包括自己经历的事件,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事件,从各种新闻媒体中获得的信息;二是来自阅读,包括教科书、课外书及文学佳作的阅读。

所以,获得论据材料要靠平时积累:一要关注生活中感人的或值得思考的现象或事件;二要做一个有心的阅读者,注意阅读过程中包含真情或富有哲理的精彩事例和名言警句。

二、按照什么要求来选择论据1、要讲究针对性,根据题意和论点选取论据材料。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要注意代表性,选取真实典型的论据材料。

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等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

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3、要讲求丰富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选取论据材料。

从同一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的普遍意义。

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4、要注意时代性,选取新颖独特的论据材料。

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完美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完美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1、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 。
2、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 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 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 “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 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 “有权利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 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 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 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 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 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 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下面两 个材料可以论证哪几个观点?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上述两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 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 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 两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 细微差别的:例1表明的是 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 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 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可以论述的观点为: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
参政意识。 •2、 位卑未敢忘忧国。 •3、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初中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ppt (完美 版)
•烂熟的材料不能铺陈,选择它只 能“虚用”,一笔带过;而那些 新颖、生动、鲜为人知的典型材 料则应该写得具体,要选择它作 为主要材料来用。唐朝韩愈曾提 倡“唯陈言之务去”,不断地采 撷积累新鲜材料,就能使笔下的 论据“推陈出新”,使文章具有 吸引人的新鲜魅力。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适宜,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表达“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小结: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时机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外表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

明确:这那么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缺乏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那么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高二二部语文组
2014年3月
一、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

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运用的要求
•论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

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三、论据的来源
•平时写作文你是怎样寻找论据的?
•请按下面的要求给话题“成功”寻找论据
•(1)在我的生活范围内寻找
•(2)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你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3)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的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
四、论据的选择
•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那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五、论据的使用方法
(1)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广东考生作文《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2)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如果没有用信念承受起生活的重担,刘坤贤就不会活出快乐和尊严;如果没有用毅力承受起工作的压力,黄旭华就不会成为核潜艇之父;如果没有用生命承受起队友的誓言,陈俊贵就不会守住最真的情义。

(陈睿馨)
黄旭华承受住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寂寥,才有了黑色长龙盘旋深海的伟岸;刘盛兰承受住了“百年粗粝腐儒餐”的艰辛,才有了各地儿女齐聚一堂的感动;甘祖昌承受住了“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落寞,才有了与民同乐共享繁华的快乐。

(丁国恩)
鼓了乡亲们的腰包,却瘦了自己的身体,身患绝症,段爱平承受着辛酸与苦痛折磨,仍然坚持着付出;绣出迷人的画卷,却拖着病痛的身躯,针针线线,姚厚芝承受着劳累与苦闷,用血与爱织着生命的精彩;“救了”落水顽童,断了刚毅的身躯,28年无悔,方俊明承受着委屈与艰苦,仍用行动证明着善良的价值。

(王子赫)
•(3)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范。

以“苏轼”为素材
①2004年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惟有忘记才能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

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叩舷而歌。

“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③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

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

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

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⑤2005年湖北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

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

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