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学生版)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稳中求胜》这篇2005年高考作文以如来、孔明 与项羽(今改李斯)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 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 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 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 “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 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 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 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 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 越自己。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 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 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 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 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 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 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 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 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 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 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 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 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的观点。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优质张

正是因为钱学森对祖国建设的极大热情使他放弃了在美国优 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正是因为钱学森对祖国人民的极大信心
使他放弃了在美国更好的前程;正是因为钱学森有报效祖国的 坚定信念使他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而他所有的舍弃换来 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换来了人民对他的敬仰,换来了中华儿 女的一颗赤子之心。
第16页,共32页。
作文材料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 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 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 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 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地走进 了果园。
第13页,共32页。
方法二:探因分析
含义:即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探求形成原因的一 种分析方法。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自问自答)
标志词:为什么……;
正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
是什么……
注意:找准因果关系,
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第14页,共32页。
小试牛刀 —— 练习2:
第23页,共32页。
教你第五招:例后对比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 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 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 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 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对事膑例请进到行齐的对国照,分委析以重任。齐军才有了 马陵道之胜 。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 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 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 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 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 埋没人才。
初三答题模板议论文中的论据与论证方法

初三答题模板议论文中的论据与论证方法议论文是初三中常见的写作形式,让学生表达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证。
在写议论文时,选择合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初三答题模板议论文中的论据与论证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写作。
一、论据的选择1. 事实和数据:通过引用真实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事实和数据必须是可信的,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或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减少塑料污染的议论文,可以引用数据表明塑料的使用量大幅增加,造成了环境问题。
2. 例子和案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这些例子和案例可以是个人经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
例如,在谈论科技的利与弊时,可以提到一个真实的案例,说明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专家观点:引用专家的观点也是一种有效的论据选择。
专家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他们的观点可以增强自己的论证力度。
可以通过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访谈内容或学术论文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论证方法的运用1. 比较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学生是否应该参加课外活动的议论文,可以通过比较参加课外活动和不参加课外活动两种情况的优劣来论证观点。
2. 因果分析法:通过分析某个事物或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来推断其影响和重要性。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城市污染的议论文,可以通过分析工业排放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和结果,来阐述污染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3. 综合利弊法:通过分析一个问题的利与弊,来权衡利弊并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需要全面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并给出自己的态度。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手机使用的议论文,可以综合考虑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对社交和健康的消极影响,最终得出对手机使用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初三答题模板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论证方法的运用对文章的质量和说服力有重要影响。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 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 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 “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 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 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 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 ,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 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在那艰苦卓绝 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 命的胜利。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 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 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 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 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 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 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 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 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 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 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 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 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 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四、论据的选择
五、论据的使用方法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议论文是初三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某个话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证。
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技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本文将为你介绍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
一、论据选取的原则1. 具备客观性:选择的论据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数据和研究结果,而非个人主观意见。
例如,如果要论证“手机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可以引用相关研究中的数据和实证结果。
2. 具备权威性:在选择论据时,可以借助权威性的专家、机构或研究报告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如果要论证“学生应该减少使用手机”,可以引用教育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 具备代表性:论据应该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问题的普遍情况或主流观点。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信任你的论证。
例如,如果要论证“高考应该取消”,可以列举多个地区或国家的高考改革案例,从整体上说明高考存在的问题。
4. 具备多样性:在选取论据时,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证据,如事实、数据、案例、引用、调查等,以达到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效果。
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类型的论据,以免使文章显得单一和无力。
二、论据运用的技巧1. 引用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提出观点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以加强论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例如,某项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这个数据可以作为支持观点的论据。
2. 引用权威专家观点: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例如,某位著名教育专家指出,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个观点可以用来支持“学生应该减少使用手机”的论点。
3. 引用典型案例:可以引用具体的案例或个人经历,以鲜活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某个城市成功推行素质教育的案例,可以用来支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观点。
4. 对比分析: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者不同情况,突出论据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围绕观点取舍 用材 概述 扣观点评议
选材用材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看其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 优点和不足,尝试修改。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 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 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 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 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 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 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 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 “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智慧”段修改: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 个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问他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没 有市场。那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当时正从事翻译 工作的马云(要用来论证观点的人)却从这句话得到了启 发,他经过分析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 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 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 道。(概述)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 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多看 似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思考,仔细分析,没准就走出了 一条大道。 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 一种智慧。(扣观点评议)
(1)“智慧”段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 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 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 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 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 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 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 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学习论证

学习论证
所谓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 论点的正确性的手法和阐述论点内容的方 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 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 和演绎法。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 联系起来。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 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 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 这叫做“究果”。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 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 以……”“之所以……是因为……”“因 为”“所以”“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 来领起“探因”,用“结果怎样呢”来领起 “究果”。
(1)真实准确: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 不胡编乱造。
(2)运用准确:论据必须要与论点有内在的 联系,切忌张冠李戴。
4.生动:论据使用应注意文采。
例1:可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使文章具有斐 然文采,从而吸引着阅卷老师。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 居》片段
压缩材料常规方法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 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 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 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 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 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 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 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注意:
转述事例时一般不用描写性句子。议论文的目的是 讲道理、是在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事例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话题或证明一种情况。不需 要进行渲染和描写,不作具体完整地展开事件,更 不能对事件进行扩展,对事件只作简明扼要的概括 性叙述即可。因此,对事例中一些诸如心理活动、 语言神态、动作刻画、环境渲染的描写性句子要舍 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指导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2、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3、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2、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课时安排】 2课时【知识链接】一、关于“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
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2.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
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
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
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
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
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
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4.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要有定向引述的意识,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或“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
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6.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
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
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
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
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
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
二、论据选择的原则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事实论据?第一组:下面三则事例你会选哪个?1、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王”的音乐大师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困境里。
然而他却以“顽强的精神,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2.名臣杨震,有人半夜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
小结:论据选择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分析:意犹帅也,材料及议论是其兵卒,兵随将转。
第二组:下面两则材料说服力强吗?1、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小结:论据选择要真实、准确,有代表性分析:作文中不要写我们班、我们村、我们邻居怎么样的事例,也不要写道听途说的事例。
事例一定要准确,涉及到姓名、国籍、事件、时间等不能出错。
第三组:下面三则材料同时用好不好?1.迁遭受宫刑,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完成《史记》。
2.轼命运多舛,屡次遭贬,却能乐观面对,挫折中奋起,成就文学的大幸。
3.雪芹家道中落,举家食粥、酒常赊,而留下举世名著《红楼梦》。
小结:论据选择要有角度变化,有多样性分析:同一个角度的事例写的再多,也不能代表普遍意义。
选例在精不在多,选例范围要广,如果从古今中外选用不同领域、或正反对比的事例,可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第四组:下列哪些事例更吸引你?1、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并取得一番成就。
2、无臂钢琴师刘伟为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
3、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无胳膊,无腿,无烦恼。
4、中大博士生因压力大跳楼自杀小结:论据选择要新颖独特,有时代感分析: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说的就是文章要与时俱进,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总是陈芝麻烂豆子,谁会喜欢呢?小结:选择论据的原则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4、新颖独特,有时代感三、论据使用的原则(1)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2)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3)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四、事实论据分析的主要方法议论文写作应以议论为主,重在分析说理。
而我们中学生写议论文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一个论点加几个论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缺少必要的分析,不能使所选论据为自己提出的观点服务。
1、实质分析法实质分析法就是分析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事物的属性、要害、危害等的说理方法。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面目,本质一揭示出来,说理的力量也就出来了。
▲例、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叙完事例后,划线句通过评论揭示了事件所蕴含的实质,加强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使论点更为突出。
2、因果分析法这是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方法,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因果分析是探究本质的一种方法。
▲例、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实地照出了他的丑陋,而这正恰恰是他不愿看到的,于是,猪八戒愤怒地抡起了铁耙。
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
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并且,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
这一段文字,用因果分析法阐述了猪八戒打碎镜子的原因,指出应如何正视自己。
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
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3、正反分析法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对照来分析。
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
▲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这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这样的分析更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4、类比分析法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的几件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如叙例与现实作比较: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先对所叙事例展开议论)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5、点面分析法(正面推理法)点,指具体论据;面,指从具体论据中推引出来的一般性的、概括性的论据。
即由某一些特殊典型的案例来说明所有的具有相同本质的案例,都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种分析说理方法。
是用具体事实推陈出理论论据来阐述论点的方法。
▲例、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
(具体事例,即“点”)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
(概括事例,即“面”)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最后展开议论)这一段文字先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者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