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方法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方法高中阶段,议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和作文竞赛中。
而写好一篇高中议论文,除了要有清晰的论点和合理的结构外,还需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
一、明确论点与立场在写高中议论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点和立场。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观点,才能更好地选择和运用相关的论据来支持。
论点应该是具有争议性的,即能引发不同意见和观点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展开辩证思考和写作。
围绕论点建立一个明确的立场也非常重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还可以在论据选择上更加准确。
二、寻找可靠的论据来源在选择论据时,要注意寻找可靠的来源。
可靠的来源包括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专家学者的观点、相关的统计数据等。
这些来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另外,要留意时效性。
选择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更能体现自己对于时事和前沿问题的关注。
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时的数据和观点,以免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论据不同类型的论据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论据:1. 统计数据:通过数字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统计数据可以使观点更加具体、客观,并且具备较高的说服力。
2. 事实论据:通过具体的事实、案例和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据能够使观点更加具体化,增加读者的共鸣和认同感。
3. 专家观点: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但要注意选择真正权威的专家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4. 经典文献:引用经典著作和权威性文献,可以展示自己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入了解,提升文章的学术性和思考深度。
四、论据选择的注意事项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相关性:所选论据应该与自己的论点密切相关,能够直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议论文论据的选和择使用

学会筛选和分类
根据论点的需要,从积累的素材 中筛选出合适的论据,并按照一 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和组织。
注重论据的质量
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新颖 性的论据,避免使用过时、不准 确或有争议的论据。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论据的选择标准
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议论文对论 据的需求和选择标准,为写作提 供更具体的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新颖的论据能够展现 作者对问题的独特见 解和思考,增强论点 的创新性。
Part03论据的来源与Fra bibliotek类事实论据
具体事例
包括历史事件、现实生活 中的实例等,用于支持论 点或反驳对方观点。
人物事迹
引用著名人物或普通人的 经历、言论,增强论点的 说服力。
社会现象
描述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作为论据支持论点。
典型性原则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避免选择个别、偶然的论 据,以免削弱论点的可信 度。
典型论据能够揭示事物的 普遍规律,增强论点的说 服力。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 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论据。
新颖性原则
选择新颖的、具有时 代感的论据,能够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
避免选择陈旧的、过 时的论据,以免降低 论点的说服力。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和使用论据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 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议论文论据的选择 和使用原则,帮助学生提高论据 运用能力。
强调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 颖性,以及避免使用虚假或陈旧 的论据。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特 点,提出论据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高考是对学生教育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的关键性考试,尤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在高考的议论文中,使用论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下文中,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适当的论据在进行高考议论文写作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选择和使用论据。
经过多次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使用论据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具有说服力的、真实可信的证据。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满足高考题目要求,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二、注重逻辑联想和推理高考议论文的论据是指用来支持文章立意和内容的材料,通过论据的使用来理论论点,进而使文章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
而更好地利用论据,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我们还需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的锤炼,同时从不同维度多角度地分析高考题目,全面深入地挖掘论据,并对论点的出现进行合理的推断引导。
三、用统计和数据来支持论点在进行高考议论文的写作时,可以通过或精确或推测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概括总体趋势。
在写作中,援引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起到相当好的支撑和论证作用。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统计结果和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真实,并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确认。
同时,通过数据和统计结果来表达观点和理论成果,使文章写作更加有说服力,论点更加深刻和准确。
四、质证论据的来源及可靠性在选择论据时,不仅需要注意论据本身是否准确、可信,还要关注论据、资料和信息的来源,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引用了不靠谱或者虚假的数据和材料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议论文时,尤其要注重质证论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讲述的是正确无误的信息和材料。
总之,论据是高考议论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帮助考生更精确地展现他们的思路和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时,考生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数据,而且需要注重逻辑联想和推理分析能力的锤炼,同时质证论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来完善方法和技巧,写出一篇有说服力、深入和准确的高考议论文。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议论文是初三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某个话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证。
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技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本文将为你介绍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取与运用技巧。
一、论据选取的原则1. 具备客观性:选择的论据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数据和研究结果,而非个人主观意见。
例如,如果要论证“手机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可以引用相关研究中的数据和实证结果。
2. 具备权威性:在选择论据时,可以借助权威性的专家、机构或研究报告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如果要论证“学生应该减少使用手机”,可以引用教育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 具备代表性:论据应该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问题的普遍情况或主流观点。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信任你的论证。
例如,如果要论证“高考应该取消”,可以列举多个地区或国家的高考改革案例,从整体上说明高考存在的问题。
4. 具备多样性:在选取论据时,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证据,如事实、数据、案例、引用、调查等,以达到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效果。
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类型的论据,以免使文章显得单一和无力。
二、论据运用的技巧1. 引用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提出观点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以加强论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例如,某项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这个数据可以作为支持观点的论据。
2. 引用权威专家观点: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例如,某位著名教育专家指出,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个观点可以用来支持“学生应该减少使用手机”的论点。
3. 引用典型案例:可以引用具体的案例或个人经历,以鲜活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某个城市成功推行素质教育的案例,可以用来支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观点。
4. 对比分析: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者不同情况,突出论据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围绕观点取舍 用材 概述 扣观点评议
选材用材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看其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 优点和不足,尝试修改。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 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 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 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 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 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 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 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 “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智慧”段修改: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 个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问他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没 有市场。那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当时正从事翻译 工作的马云(要用来论证观点的人)却从这句话得到了启 发,他经过分析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 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 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 道。(概述)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 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多看 似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思考,仔细分析,没准就走出了 一条大道。 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 一种智慧。(扣观点评议)
(1)“智慧”段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 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 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 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 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 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 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 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技巧方法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技巧方法高中议论文作为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技巧方法,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技巧方法。
一、议论文的论据选择方法1. 准备充足的事实依据:论据是论证的基石,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对论题进行全面、准确的调研,寻找相关的事实依据。
这些依据可以来自于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个渠道。
确保论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虚假或错误的信息。
2. 提取有代表性的论据:在拿到大量的事实材料后,我们需要进行筛选,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论据。
这些论据应能充分支持我们的观点,同时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选择具有权威性来源、有关联性的事例或研究结果等,可以使我们的论证更具说服力。
3. 权衡利弊观点:在选择论据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利弊观点,不只是片面地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论据。
通过阐述不同观点的利弊,突出自己的观点的优势和合理性,使读者对我们的观点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议论文的论据运用技巧方法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利用逻辑关系和前提条件,从而推导出结论。
运用逻辑推理时,可以采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方式,确保逻辑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2. 举证论证: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研究成果或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借助他人的权威性和专业知识,提高我们的说服力。
在使用举证论证时,我们要确保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注明出处以避免抄袭问题。
3.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可以将不同立场或观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全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指出其他观点的不足之处,并突出自己的观点的优势。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辩证性和说服力。
4. 统计数据:使用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客观和具体的信息,使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在使用统计数据时,我们要保证数据的来源可靠,同时合理地进行解读和分析,避免数据被误读或滥用。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适宜,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表达“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小结: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时机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外表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
明确:这那么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缺乏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那么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
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
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
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
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
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
“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
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
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
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
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
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
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
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
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
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
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
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
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
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
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
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
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
例2:“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
”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
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
就是说,?无职无权。
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
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
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
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
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3、位卑末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
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
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二、论据叙述的要求一,论据叙述要概括。
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
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
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
二,要突出侧重点。
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
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
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
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
“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玛丽·居里精华部分选出后为: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
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