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专题二: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稳中求胜》这篇2005年高考作文以如来、孔明 与项羽(今改李斯)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 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 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 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 “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 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 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 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 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 越自己。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 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 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 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 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 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 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 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 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 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 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 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 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的观点。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高中议论文理论论据的选择运用

3
一、什么是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 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 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 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 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 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 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2015-4-22 4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 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 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 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 式等。
2015-4-22
21
3.符合普世价值观
公平、正义、自由 有同学举例,摘引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 书中的话,那么就很难说服人。 引用大家爱戴的名人说的话,才有说服力, 例如孔子、孟子、苏东坡、李清照、鲁迅、毛泽 东、习近平,外国的如马克思、爱因斯坦、曼德 拉、南丁格尔、拿破仑、贝利等等。
返回目录
2015-4-22
22
四、如何运用
2015-4-22
23
1. 选好位置
(1)放在文章开头 题目:心美一切皆美 开头: 著名作家林清玄说过:“心美一切皆美,情 深万象皆深。”通过窗口这个画框,不同的人可 以看到不同的画面,其实这皆源于心灵深处的感 悟,源于那份心境。有心便有境,拥有好的心境 才可以看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王守仁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 想。 ——吴运铎
2015-4-22 11
6. 做一个创造人类幸福的匠人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幸福时代的到来不会象睡了一觉就是明天那 样。 ——布莱希特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 ——徐特立
题目:合作求双赢 第三段: 容为基础,理解合作求共赢。明代思想家薛 瑄曾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使用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 “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我 是一种境界”。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 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 突出呢?
选文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 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一)事实论据的使用技巧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 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 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 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 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 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 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 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 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 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做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 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 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适宜,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表达“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小结: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时机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外表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
明确:这那么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缺乏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那么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浅谈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A P 2 3 ( A A A =( 。P P P ) : 3 4 。 1
6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 ,由该模型输 出的评价 向量和 等级
评语对应分值 ( 优秀 9 ,良好 8 , 5 5 一般 7 , 5 及格 6 , 4 ) 0 差 0,
从 而得出该教师在学生组评价 中的分数 z 肇。 7 、为确保评 价的全面性 ,评价需分学生 、专家 、 自己三
i
I
以Ru) ( 第一行 元素为例 ,它表示此次 调查 中,该 教师在 ,
.
关键 词 :论据
选择运用 Fra bibliotek教 学内容 符合大纲 要求 , 目的 明确具体 ”的指 标上有
6 .%的学生认为表现优秀 ,有 3 .%的学 生认 为表现 良好 , 15 63 有 22 的学生认为表现一般 。没有学生认为表现及格 或差 。 .% A =Pu)Ru) ( .4 0 3 00 0 3 0 0 0 .0 ) . (, (。= 0 5 8 .9 .5 . 1 0 0 0 ・ A =P ・u = ( . 4 0370 15005 . 0 2 () () 04 .8 . .2 00 ) “ R: 6 2 0 A =Pu)Ru) ( .7 .0 .0 . 1 0 0 0 3 (3・(3= 0 5 5 0 3 5 0 13 0 0 6 .0 )
! ( )论据与论点 的一致性 一 : 有理也得守规 ,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 。 ; 屈原被贬 , 他有罪吗?可 以肯定地说没有 , 虽然君主把 他 i 流放 了, 但他却守规 了, 守了君主 的指令 , 遵 他去 了贬谪之地 , I 如果他不守规 ,而是奋起反抗 , 他人头早就落地 了,成了历史 I 长河 的一滴水 , 淹没在历史之 中, 而届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 自 位经验 丰富且很 受学生爱 戴的优秀 教师 。但 在教学用语 方 ! 沉于汨罗 的屈原 了, 他也就无法表忠 贞之心 , 流芳百世 了。 摘 ( 面 ,使用了过多的方言 ,没有严格使 用尺 、规 , 书作 图相对 ! 自 2 0 年高 考江西作 文 ( 板 09 《 ,也 得守规》 有理 ) 比较 随意 , 日常教学中没有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导致优 、差 在 : 在 20 年江西高考作文试题是要求考生针对蔡铭超拍下 09 生对他 的评 价差距大 。因此 , 该教 师应着力改进教学方法 , 争 i 兽首铜像又拒绝付款的行为发表看法。 屈原可谓中国人的精神 取得到 更佳 的教 学效果。 标杆 , 他的忠贞爱国的情怀为世人所敬 仰。 选文 中用 屈原遵 但 把模糊数 学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 中, 构建 出模糊综合评价 I 守君 主指令 , 了贬 谪之地 的例子来证 明 “ 去 有理 ,也得 守规 ” , 模型 , 实现 了定性评价 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 该模型具有数据来 就无法 源层面广 ,信 息量 大而损耗小 ,量化结果全面 、客观 、层次分 I 实在 牵强。文中还说 屈原 如果不遵 守指令而奋起反抗 , ! 表忠 贞之 心而流芳百世 ,更是让 人百思不得其解 。 明等特点 , 尤其针对教学 质量评价 这种 人为主观色彩较浓的事 得分是 8 . l 自我评价 中的评语等级 V { 76 在 2 = 优秀 } 得分是 , 9 .l 2 4 。因此 ,该教师在本学期课堂教 学质量 评价 中的综合评 价结果为 :V { = 优秀 } =p ・ 々z + 自Z = 89。 ,Z z +P ・l P ・自 8 .7 专 这 些量化结果表 明: 该受评教师对数 学教学大纲理解深刻 , 讲 授 内容的深浅把握准确 , 课堂上 学生参 与积极 性高、 讨论 气氛 强烈 ,教师有意识地通过 “ 身教 ”给 学生灌输 正确价值观 ,是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议论文是语文答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针对某个话题或问题,通过论述、分析和提供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就初三语文答题模板中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进行探讨。
一、论据的选择:1. 强有力的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强有力的事实论据是支撑观点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调查数据、科学研究、实际案例等方式,提供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专家观点的引用:引用专家观点可以增强自己的论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这些观点可以来自于权威的学者、专家、教授等,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某个话题或问题有着较高的认知度。
3. 反面例证的运用:在选择论据时,考虑到问题的多面性是必要的。
有时,通过引用反面例证来进行对比和对立,从而更好地凸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二、论据的使用:1.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论述:在写议论文时,应该按照论点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有效组织,使文章逻辑清晰。
可以采用总分总、因果关系、比较对照等方式来组织论证,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2. 论据的针对性和一致性:在论证过程中,所选择的论据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以保证论述的逻辑合理性。
此外,要注意论据的针对性,即所提供的论据能够直接证明观点,避免离题或过于宽泛。
3. 丰富多样、充分具体的论据:在写作中,应尽量提供丰富多样、充分具体的论据来支持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并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在初三语文答题模板中,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是议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选择并运用论据,可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查找和搜集相关的可信数据和专家观点,并注意论据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避免论据过于宽泛或离题的情况,并在论证过程中提供充分具体的例证。
通过合理选择并运用论据,我们能够撰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专题二: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论据的选择论据分两大类:一类是理论论据, 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
缺乏论据, 论点就得不到证明。
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
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一:(1诸葛亮在我国文化史上是智慧的代名词。
他的智慧是怎么来得呢?古来都讲他十载寒窗, 勤奋得来的。
但这是不是首先是因为他有天资呢?我们常常说:要勤奋, 勤能补拙。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 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
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 我们不必再犹豫了。
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 但只要努力, 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
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
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 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 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 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 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 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
因为王羲之确实“勤” ,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
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 ,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 ,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 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 还是道理论据, 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 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 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要挑这样的论据, 首先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 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再看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 已降元军的张弘范, 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 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 《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 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有着怎样细微的差别?例 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 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 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
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
因此, 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 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 应用例 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 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 3。
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
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 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 成为全面发展之才, 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 为论点, 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一个最好的。
A 、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
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
他 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 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 、李时珍到 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 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C 、天文学家张衡,是一个极为罕见的通才。
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二京赋》是汉赋名篇。
另外还有 23篇赋作传世。
明确:选 A 。
B 项没有扣住中心, C 项不够典型。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 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颖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
有时, 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 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 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二、论据的使用以“挫折磨砺人生”为分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 他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 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
在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后, 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 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
于是她更加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 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
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权的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 更显示出了她高尚的品德。
在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讨论后明确:①语言罗嗦②中间叙述不准确, 镭是她与丈夫共同提取的,提取镭用“几千次”也不准确③“并且,她放弃”这句话与中心没有关系④叙述之后缺少对论据的分析。
论据的使用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论据叙述的语言要简洁。
论据的使用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论据的叙述要准确论据的使用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论据的叙述要扣住中心论据的使用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叙述论据之后要有分析说理的文字1、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 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
一定要发明“炸药” ,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 “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 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 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③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 (最终发明了炸药。
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所以。
我们不妨这样叙述: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 四年里废寝忘食, 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2、其次要注意材料的侧重点(1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 ,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 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 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 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 谈他如何引导, 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
(2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 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3、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 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
中学生的议论文, 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 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 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
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 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 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 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 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
有了分析, 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如果我们用这同一则材料, 来证明两个不同的论点, 叙述和分析的侧重点是不可能一样的,那么,就以它作为素材证明这两个中心,练习一下。
小练习:①中心:人贵有自知之明。
②中心:良药未必苦口。
【例文】人贵有自知之明。
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 异口同声的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 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例文】良药未必苦口。
齐国贤臣邹忌, 用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饶有生活情趣的小事做比喻, 劝说齐威王要广泛听取人民意见, 使得齐威王十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邹忌开给齐王的这付药实在并不“苦口” ,但不是同样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吗?大家觉得这段文字使用的两条论据怎么样?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