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概念、分类和性质

合集下载

2.4增塑剂

2.4增塑剂
1. 高分子材料中对抗塑化作用的因素 (1) 分子间力 (2) 结晶性
由空间有规则的高分子链构成的高
分子材料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局部结 晶,而结晶区比无定形区稳定,自由空 间小,更难塑化。 也就是说,要使高分子材料塑化,
而成,而且简单相似。而自由体积理论则是由
晶体、玻璃态和液体不大明显的性质发展而来。
13
自由体积的影响因素

①末 端 的 功能基数目增多(降低分子量); ②侧 链 的 数目增多,长度增大(内增塑); ③利 用 链 段的空间障碍较低和分子间的引力较小(极性及氢 键连接小),增加了 主链移动的机会(外增塑);
O O 极性基团
O
CH2
C
(C H 2 ) 3 C H 3
C 2H 5 非极性基团
邻 苯 二 甲 酸 二 ( 2 - 乙 基 己 基 ) 酯 (D O P ) (简 称 : 邻 苯 二 甲 酸 二 辛 酯 )
9
4. 增塑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增塑剂绝大部分用于生产各种软质PVC制品,如薄 膜、凉拖鞋、软管、人造革、电缆料等。但也可用于几 种其它类型高分子材料,例如: ① 聚偏二氯乙烯
H C H 聚氯乙烯 Cl C n H (P V C )
2
增塑剂的发展历史 天然产物阶段。

人工合成产品应用阶段。 增塑剂工业大发展阶段(PVC的开发利用阶 段)。

3
增塑剂的定义: 增塑剂是一种加入高分子聚 合体系中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 胀性的物质。 增塑剂的作用: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 即范德华力,从而来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 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 加了聚合物的塑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 模量、转化温度和软化温度的下降,以及伸 长率、挠曲性和柔韧性的提高。

增塑剂 第二章

增塑剂 第二章

增塑剂主要用在 PVC 树脂中,在 PVC 软制品 中平均100份树脂要添加45-50份的增塑剂。 目前世界范围的增塑剂80-85%用于PVC塑料, 小部分用于橡胶、纤维素树脂、涂料等。 因此增塑剂的发展与PVC的发展密切相关。 增塑剂的用途非常广泛。除用于 PVC外,还 用于纤维素、聚醋酸乙烯、ABS、聚酰胺、聚丙 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碳酸酯、不饱和聚酯、 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 和某些橡胶。
氢键:对于含有-OH基团或-NH-基团的分子,
如聚酰胺、聚乙烯醇等,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氢键是 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的键,它的存在会影响到增塑剂 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间。特别是氢键数目较多的聚合 物分子很难增塑。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妨 碍了聚合物分子的取向,氢键的作用会相应地减弱。
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取决于聚合物分子 链中各基团的性质。具有强极性的基团,分子间 作用力大;而具有非极性的基团,分子间作用力 小。 聚合物的极性大小按下列顺序排列: 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聚丙烯 >聚乙烯
辅助增塑剂:与被增塑物相容性良好,重量相 容比可达1:3。一般不单独使用。须与适当的主 增塑剂配合使用。其分子只能插入聚合物的非结 晶区域,也叫非溶剂型增塑剂。如直链脂及酸酯 类,磷酸三苯酯类、氯化石蜡等。即增塑效率较 低的那些增塑剂。 增量剂:它与被增塑物相容性较差,重量相 容比可达1:20。但与主增塑剂或辅助增塑剂有一 定相容性,且能与他们配合,用以降低成本和改 善某些性能。如含氯化合物。
电绝缘性与其耐寒性有关 如磷酸芳酯为链分支多的增塑剂,耐寒性不 好,但电绝缘性良好,而耐寒性好的二元酸酯 类和直链醇酯类的增塑剂的电绝缘性差。 主要是因为极性较好的增塑剂允许聚合物链 上的偶极有更大的取向自由度,从而使导电率 增加。

增塑剂——精选推荐

增塑剂——精选推荐

• 例如在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主增塑剂的配方体系中,首推邻苯 二甲酸二辛酯。碳链小于辛醇的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虽然相容 性好,溶剂化能力强,加工性能好,但耐久性差;
• 大于六醇的碳链,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耐久性好,耐高温性 优,但是加工性、相容性稍差。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综合性能好。
• 为了提高耐低温性能,在现有的耐低温增塑剂中,癸二酸二辛酯是 比较好的品种,最佳用量为5一10份,它相容性差,易渗出,故用

还有未挥发增塑聚合物――高分子合金,即通过共混方法。
后者如ABS与PVC共混可以得到高分子合金,不存在增塑剂逸出
的问题。
1.3 增塑剂的评价
理想的增塑剂要求: 1。能在一定范围内与聚合物相溶。 2。挥发性、迁移性、溶浸性要小。 3。耐热、耐光、不燃、无毒等。价廉。 通常都是采作多种增塑剂配合作用来达到目的。
图1-3 增塑剂用量对PVC流动行为的影响 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AP--邻苯二甲酸二烷基7-9酯;DMP--邻苯二甲酸 二甲酯;TCP--磷酸三甲酚酯
• 非极性增塑剂增塑机理:通过聚合物-增塑剂间的溶剂化作用, 增大分子间距离。
• 故其对非极性聚合物的Tg降低的数值ΔT与增塑剂的用量(体
89
1.4
• (2) 耐挥发性――主要以沸点的高低来衡量。沸点高的耐挥发性 高,即不容易挥发。另外,与树脂相容性好的挥发性也低。因其 不易从表面析出。
• (3) 迁移性――一是增塑剂由制品内部向外表移出或渗出。(俗 称冒汗),二是向与它接触的其它塑料、橡胶等物质迁移。如果 迁移性大,则不宜用于包装材料。
• (2) 脂肪酸酯类
• 具代表性的有:已二酸二异辛酯(DOA) ,与PVC相容,属于耐寒增 塑剂,但耐水性、耐迁移性差。不适用于透明的输油管。一般适 用于耐寒薄膜、电线、薄板、人造革、户外水管。一些国家充许 用于食品包装料及冷冻食品包装。也用于PS、纤维素树脂和合成 橡胶的增塑剂。同类的还有癸二酸二辛酯(DOS)。用途同上。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简介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简介

48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11月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简介□ 钟锋 刘浩 代丽宏 李继文 薛宁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加工与包装Tlogy科技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可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增加材料柔软等特性;在塑料中添加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备韧性和弹性。

增塑剂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需求的三大主要区域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占60%。

我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其中90%用于生产PVC塑料,其余用于合成橡胶、纤维素塑料和丙烯酸树脂等产品。

增塑剂的种类增塑剂的分类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单体型和聚合型,按性能分为通用型、耐寒型、耐热型、阻燃型、无毒型;按结构分为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合物、多元醇酯类增塑剂、反应性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脂等等。

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不同的对象,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最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脂肪族二元酸酯(己二酸酯类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又称钛酸酯(PAEs),邻苯二甲酸形成脂的统称是邻苯二甲酸酐与醇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酯。

用作增塑剂时是邻苯二甲酸与4~15个碳形成酯,用于玩具、食品包装、塑料地板、壁纸、清洁剂、指甲油、喷雾剂、洗发水、和沐浴液等数百种产品中,占总塑化剂消费量的90%。

通用特性:粘稠液体,挥发性低,无色、无嗅,有毒,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矿物油。

常用的此类增塑剂有16种,即邻苯二甲酸甲酯DMP、领苯二甲酸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丙酯DPrP 、邻苯二甲酸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戊酯DAP 、邻苯二甲酸己酯DH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等。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直连的亚甲基为主体,同环状结构的增塑剂比较,在较低温度下可保持聚合物分子链间的运动,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能,烷基链越长,耐寒性能越好。

增塑剂的定义和分类(精)

增塑剂的定义和分类(精)

一、增塑剂的定义和分类凡是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增加聚合物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叫做增塑剂。

一般均为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主要为前者。

增塑剂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增塑剂进行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增塑剂可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类、聚酯类、烷基苯磺酸酯类、含氯增塑剂类、以及其他类。

2、按相容性分类分为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凡能和树脂充分高度相容的增塑剂称为主增塑剂,或称溶剂型增塑剂。

它的分子不仅能进入树脂分子链的无定形区;也能插入分子链的结晶区。

因此它不会渗出而形成液滴、液膜,也不会喷霜而形成表面结晶。

这种主增塑剂可以单独应用。

而辅助增塑剂一般只能进入树脂无定形区域而不能进入分子链的结晶区,也叫做非溶剂性增塑剂,它必须与主增塑剂配合使用,否则会出现渗出或喷霜现象。

3、按分子结构分类按分子结构来分类,增塑剂可分为单体型和聚合型两大类。

单体增塑剂有固定的组成,绝大部分的增塑剂都属于此类。

其相对分子量在300~500之间。

聚合型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6000之间。

只有聚酯型和聚氨酯型等少量增塑剂为聚合型增塑剂。

4、按作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是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第二单体,能进行共聚,对聚合进行改性。

因此内增塑剂实际上是聚合物分子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支链,由于支链在分子结构中的存在,降低了聚合物链与链之间的作用力,也降低了分子链的规整性,从而使分子链之间互相移动的可能性增加,即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一般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

将其添加到需要增塑的聚合物中,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通常是高沸点、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

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

外增塑剂性能全面,生产和使用比较方便。

本模块讨论的增塑剂是指外增塑剂。

5、按工作特性来分类增塑剂可分为通用型和特殊型两种。

增塑剂

增塑剂

35
4.水分 一般的增塑剂是不溶于水的,但因酯型增塑 剂等的极性较大,所以能吸收和溶解微量的 水。 这些微量水的存在会促进增塑剂的分解。
36
5.重金属和无机物 在增塑剂中常含有极微量的重金属和无机物。 重金属是自动氧化的催化剂,会促进增塑剂 的分解。 离子性物质的存在是导致增塑剂体积电阻降 低的原因。
加量而控制塑化程度,是常用的增塑剂,通常所说的增塑
剂即指外增塑剂。
16
2. 按相容性可分为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主增塑剂——与基础高分子材料(树脂、生胶) 相容
性较好,其分子不仅能进入高分子材料的不定型区,而 且能插入结晶区,也称“溶剂型增塑剂”,可单独使用。 辅助增塑剂——与基础高分子材料(树脂、生胶)相 容性较差,其分子只能进入高分子材料的不定形区,而
必须削弱其分子间力,并破坏结晶区。
12
2.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关于增塑剂的增塑原理,历史上曾提出多种理论观点,目前被普遍接 受的提法是: 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
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
作用被削弱的结果。即增塑剂 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
+ -
+ -


+ -
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
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 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的结
14
2.2 增塑剂的分类
1. 按引入方式分类 2. 按相容性分类 3. 按适用性分类 4. 按化学结构分类
15
2.3 增塑剂的分类
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 按引入方式可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以共聚或接枝的方式引入高分子材料的 增塑剂,也可称“键合型增塑剂”,其优点是物理持久性 高,但存在难实施、适用性小等缺点,故不常用。 外增塑剂——以添加的方式引入高分子材料的增塑剂, 也可称“添加型增塑剂”,其突出优点是便于灵活调整添

增塑剂

增塑剂
★耐抽出性通常包括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
和耐肥皂水性等。
(3)耐迁移性
增塑剂的迁移性同其本身的结构有关,邻苯二甲 酸酯类的迁移性,随脂链长度增加而急剧降低。酯类 若引入醚基对迁移性稍有增加,将烷基以芳基替代时, 耐迁移性有改善,正链结构比同碳原子的支链结构耐 迁移性稍差。脂类的脂肪酸的迁移性较大,环氧油比 环氧脂肪酸单酯的迁移性小。
二、增塑机理 (一)、表观理论 1、润滑理论: 增塑剂的加入能促进聚合物大分子间或链段间 的运动,甚至当大分子的某些部分缔结成凝胶网状 时,增塑剂也能起润滑作用而降低分子间的“摩擦 力”,使大分子链能相互滑移。即增塑剂产生了 “内部润滑作用”。
★此理论能解释增塑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 易于成型加工,以及聚合物的性质不会明显改变的原因。
(2)、其他影响因素: a、PVC聚合度越高,与增塑剂相容性越差; b、增塑剂本身不稳定,在加工时发生氧化裂解, 会导致相容性降低; c、增塑剂与PVC中的HCl或其他组份发生交联, 相容性下降; d、PVC配方中存在着矿物油之类润滑剂,会影 响与增塑剂的相容性; e、在加工中工艺条件控制不好,增塑剂在PVC 中溶胀不好,也会造成析出现象。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癸二酸二丁酯(DBS)
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OS) 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OA)
磷酸三甲苯酯(TCP) 磷酸三(丁氧乙基)酯
环氧乙酰麻酸丁酯
氯化石蜡(含Cl 40%)
3、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

一般相容性良好的增塑剂,其耐寒性都较差,特别是 含有环状结构的增塑剂,其耐寒性显著降低。
6、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用途最广,耗用量最大的增塑剂。 美、英、法、德、意五国准许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邻 苯二甲酸酯为DOP、DBP。前者用于普通食品包装 是安全的,但对于高脂肪性食品则有被油类抽出的可 能。后者虽允许用于食品包装塑料中,但有被取消的 倾向。

增塑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增塑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增塑剂的种类及其性质1、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田酸酣类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主增塑剂,品种多、产量高,井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件小、气味少、耐低温性一般等特点。

目前邻苯二酸酯类的消耗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的80-85%,而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

(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IOP)几乎是无色的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3)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简称DIDP)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或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

它的挥发性比DOP小。

耐迁移,是一种低挥发性增塑剂,又耐老化,电性能好,但相溶性差些。

(4)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简称DINP)透明油状液体,其高温下的挥发性只是DOP的一半。

(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简称DBP)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

D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0—95℃。

(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简称DIBP)无色透明液体, DIBP在PVC农用薄膜中使用时曾发现由于它的析出致使水稻烂秧的问题。

(7)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简称BBP)透明油状液体,溶于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水。

B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6-100℃。

(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P)无色油状液体,微带芳香族气味,常温下不溶于水,和脂肪烃混溶,与大多数树脂相溶性良好.(9)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简称DEP)无色油状液体,无毒,微带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10)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具有芳香族气味的白色结晶状粉末.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热的汽油和矿物油中完全溶解,微溶于乙二醇类和某些胺类。

(11)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DOTP与DOP的物理性能相似,制品的机械性能也相似,但DOTP的挥发件比DOP小得多。

2、脂肪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的低温性能很好,但与聚氯乙烯的相溶性较差故只能用作耐寒的副增塑剂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并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塑剂 ——概念、分类和 性质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纲
增塑剂概念 增塑剂的发展历程 增塑剂作用机理 增塑剂的功能和选用 增塑剂的分类 国内外增塑剂生产与应用概况 增塑剂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前言
• 增塑剂是现代塑料工业最大的助剂品种,对促进塑料 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目 前,各种新型塑料已渗透到工农业,运输,交通,医 药,食品,服装,建筑,国防等各个领域。现代的增 塑剂工业已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邻苯二甲 酸酯为核心的多品种,大生产的化工行业。
• 实际上,增塑技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被运用,增塑 剂也起始于原始人类的发明。例如: 陶器——粘土加水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古时候用“油”溶于沥青来制防水材料用于防水、填 补船缝等,这里“油”起增塑剂作用。
还有皮革中用鲸油使之柔软,鲸油便是最持久的增塑 剂。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 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伴随塑料、橡胶等工 业的发展,到1943年文献上记载的增塑剂已达20000多 种。能工业化生产的为150多种。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⑤ 绝缘性 • 纯PVC树脂和PVC硬制品体积电阻率很高,加入增塑
剂会降低电阻率。不同的增塑剂以及同一增塑剂但 浓度不同时对降低电阻率有不同的影响。 ⑥ 难燃性 • 增塑剂的难燃性与其挥发性,化学结构和分解产物 有关,增塑剂的挥发性大和分解产物易燃的不能用 作难燃剂。磷酸酯、含氯和含芳基结构的化合物阻 燃性较好。
27.0
12.0
24.0
6.2
14.0
3.5
10.5
3.0
6.9
2.0
6.3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 迁移性 • 迁移是增塑剂由被增塑的制品向与之接触的物质移动
的过程。增塑剂的迁移会导致制品的软化发黏甚至表 面脆裂。增塑剂的迁移性与自身的结构有关。高分子 量的增塑剂迁移的少。 • 抽出性 • 抽出性是指增塑剂由其它物质从聚合物中吸取的倾向。 增塑剂能被许多液体抽出,尤其易被油类和汽油抽出。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④ 耐久性
• 由于多数增塑剂与聚合物不是通过化学键结 合,因此在其增塑的制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增塑剂油从制品中通过挥发、迁移、抽出等 发式而移出的倾向。
• 挥发性 • 挥发是增塑剂由增塑制品内部向周围大气中
飞逸的倾向。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
二异丁酯 二丁酯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 使用增塑剂加工制品时,必须考虑到增塑剂的选用, 这关系到制品质量和成本等重大问题。
① 成本 增塑聚合物的加工性和制品的性质明显受增塑剂添加 量影响,任何其他增塑剂只有比DOP便宜或者具备特 殊的功能,能起到比DOP更好的特殊作用,才能在经 济上站得住脚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二(2-乙基己)酯
二正辛酯
二壬酯
二异癸酯 二(十三醇)酯
挥发减量
1h后
2h后
17.9
23.5
16.8
21.6
7.1
13.1
3.5
6.9
4.5
9.1
2.3
5.0
0.2
1.0
增塑剂 脂肪族二元酸
酯 丁二酸二辛脂
己二酸二辛脂
丁二酸二异癸 酯
壬二酸二辛脂
己二酸二异癸 酯
癸二酸二辛脂
挥发减量
1h后
2h后
19.1
增塑剂在改变聚合物的性质,在聚合物加工及产品的性 能中起到如下作用即功能性:
1. 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 2. 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使被增塑的物质柔软 3. 增大聚合物的韧性,改善冲击性。 4. 增大聚合物的伸长率,降低拉伸强度。 5. 改善低温性能。 6. 降低聚合物的粘度,改善聚合物与其配料混合。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 自由体积理论 自由体积理论发展较早,不过用它来解释增塑作用则比 凝胶理论和润滑理论进展的较慢。凝胶理论和润滑理论很 容易由直观结构逐渐发展而成,而且简单相似。而自由体 积理论则是由晶体、玻璃态和液体不大明显的性质发展而 来。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增塑剂的功能和选用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③ 相容性 • 相容性是增塑剂和聚合物混溶性的能力或使衡量增塑剂
加入聚合物中的量。它受增塑剂分子的大小、形状和含 有特殊的化学基团的影响,也与聚合物的特性有关。 • 相容性好的增塑剂室温时或温度稍高时能使树脂溶胀, 因此这些增塑剂常用来增大制品的柔顺性。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⑦ 毒性 • 一般情况下,酯类增塑剂都有较低的毒性。增塑剂的毒
性大小是通过动物试验来获得的。增塑剂毒性最显著的危 害是PVC薄膜中的增塑剂与含油类食物接触时,增塑剂能 被油抽出而进入食品中。人如果长期食用这些含有有毒的 增塑剂便会积累中毒。 ⑧ 耐霉菌性 • 塑料制品中包括增塑剂在内的许多添加剂,有些是霉菌 的营养源,是塑料制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增塑剂的概念
简单的说凡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体系的塑 性增加的物质都可以叫做增塑剂
增塑剂通常是一种“类溶剂”的物质,加入到塑料树 脂或弹性体等物质中能改进他们的加工性,增加可塑 性,柔韧性,拉伸性或膨胀性的物质。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增塑剂的历史和发展
• 应用范围遍及到我们身边各个领域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 目前通常可用润滑性理论、凝胶理论和 自由体积理论来解释。
• 润滑性理论 树脂分子间有摩擦作用,因此树脂有刚
性增塑剂在树脂中的作用就象油在两个物体间 能起到润滑作用一样能耐形变。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 凝胶理论 凝胶理论认为未增塑树脂的硬度(抗变形能力)是由于 树脂内部的三维蜂窝状结构或凝胶所致。凝胶则是沿 聚合物链在一定间隔上的树脂大分子间有结合程度不 一的连接点所形成。
资料由 0559bj 整理
② 效率 • 增塑剂效率是指实现增塑的能力,或使树脂达到某
一种柔软程度所用增塑剂的量。增塑剂用量少,说 明增塑剂的效率高。 • 一般情况下,同系物中增塑剂分子含直链的比含侧 链的增塑效率高;结构相同时,分子量小的比分子 量大的效率高; • 通常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相对效率定为1, 增塑效果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