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

表15-62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火灾探测器 种类 地面面积 S/m平方 S≦80 感烟探测器 S>80 S≦30 S>30 房间高度 h/m h≦12 6< h≦12 h≦6 h≦8 h≦8 80 80 60 30 20 屋顶坡度 θ θ ≦15° A/m² R/m 6.7 6.7 5.8 4.4 3.6 15°<θ ≦30° A/m² 80 100 80 30 30 R/m 7.2 8 7.2 4.9 4.9 A/m² 80 120 100 30 40 θ >30° R/m 8 9.9 9 5.5 6.3
≧1.5m ≧0.2m ≧0.5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m
与防火门、 防火卷帘间 距
1-2m
感温探测器
(2)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见表15-63)
表15-63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 d/mm 探测器的安 装高度 h/m h≦6 6< h≦8 8< h≦10 10< h≦12 30 70 100 150 棚顶或屋顶坡度 θ θ ≦15° 最小 最大 200 250 300 350 15°<θ ≦30° 最小 200 250 300 350 最大 300 400 500 600 最小 300 400 500 600 θ >30° 最大 500 600 700 800
(3)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安装要求(见表15-64)
安装场所 走廊感温探 测器间距 走廊内感烟 探测器间距 探测器至墙 壁、梁边的 水平距离 至调、送风 口边水平距 离 与照明灯具 水平距离 距高温光源 灯具 要求 <10m <15m ≧0.5m 表15-64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安装要求 安装场所 要求 距电风扇净 ≧1.5m 距 距不突出的 ≧0.1m 扬声器净距 距多孔送顶 棚孔净距 与各种自动 喷水灭火喷 头净距 ≧0.5m
火灾探测器

火灾探测器一、火灾探测器的分类(一)根据检测的火灾特性不同,火灾探测器可分为感烟、感温、感光、复合和可燃气体等五种类型,每个类型又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种。
火灾探测器具体可分为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复合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而其中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点型和线型,点型分为离子型和光电型,离子型有单源型和双源型组成,光电型有减光型和放射型,线型主要有激光型和红外光束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也有点型和线型组成,点型由差温、差定温和定温组成,而线型有定温、差温、差定温型组成;感光火灾探测器主要有紫外型和红外型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温感烟型、感温感光型、感烟感光型、红外光束感温型;可燃气体探测器主要有催化燃烧型和光电型固体电解质型。
(二)根据感应元件的结构不同,可分为:1、点型火灾探测器。
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点周围的火灾参数作出响应。
2、线型火灾探测器。
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线路周围的火灾参数作出响应。
(三)根据操作后是否能复位,可分为:1、可复位火灾探测器。
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条件不再存在的情况下,不需要更换组件即能从报警状态恢复到监视状态。
根据复位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自动复位火灾探测器。
能自动地恢复到监视状态。
(2)遥控复位火灾探测器。
通过遥控操作能恢复到监视状态。
(3)手动复位火灾探测器。
通过手动调节能恢复到监视状态。
2、不可复位火灾探测器。
(四)根据其维修保养时是否可拆,可分为:1、可拆式火灾探测器。
2、不可拆火灾探测器。
二、感烟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一)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1、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
2、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1、红外光束火灾探测器。
2、激光感烟火灾探测器。
由于激光感烟探测器涉及到光学问题,所以使用中必须特别注意如下事项:(1)在被监测的区域内不得有任何可能遮断光束的障碍物存在;(2)当工作人员进行监视区域内并有可能遮断光束时,必须预先关断激光探测器的电源,以避免探测器动作而发出误报警;(3)安装时,应当仔细地对准(校准),以确保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在同一条直线上。
消防设备安装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设置规范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烟感:(1)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12米,保护面积为80平方,保护半径6。
7米;(2)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6米,保护面积为60平方,保护半径为5.8米。
例:1500平方面积空间高度在6-12米的时候,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按照80㎡计算.在60*25米的地方,首先算出总面积1500㎡,然后根据总面积除以80²算出18。
75,所以数量是19个。
按照6.7米的保护半径来说的话,烟感之间最大间距是13.4米按照5.8米的保护半径来说的话,烟感之间最大间距是11.6米小于3米的走道,设置感烟不应该超过10米一个的距离。
感烟、感温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自动喷淋头的净距应大于0。
3m;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0。
1m;与空调送风口的净距应大于1.5m;与墙壁、梁边及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温感:(1)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30平方,保护半径为4.4米;(2)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20平方,保护半径为3。
6米.感温探测器从温度范围分类有20来种,常见的是A1和A1R,A2和A2R,A1动作温度下限是54℃,动作温度上限是65℃;A2动作温度下限是54℃,动作温度上限是70℃。
A1R和A2R等带“R”标志的,多了一个差温报警,就是一定时间内,温度骤升一定℃(比如8。
3℃/m)就会报警。
探测温度一般是54℃—70℃,按照国家的标准,探测温度最高的可达到160℃。
温感定温报警温度一般是设置在57度左右.(3)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N,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深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点型火灾探测器设置要求规范解读

点蚁灾探测器设置要求规范解读目录1.导语 (1)2.点型火灾探测器 (1)3,火灾探测器安装规范 (1)4.设置场所 (2)5.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 (4)6.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 (6)6.1.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7)6.2.探测器安装间 (8)6.3.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9)6.4.实例 (10)7.附录一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11)8.附录二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 (11)1 .导语今日消防工程为小伙伴们推送一篇,点型火灾探测器设置要求规范解读。
如你看完后仍然有不解或者专业上的问题,请加胡主编微信,让您与专家进行直线交流!2 .点型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根据其探测火灾特征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感烟、感温、感光、气体、复合等5种基本类型。
火灾探测器类型的选择,要根据探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的形成和发展特征、房间高度、环境条件,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等因素来决定。
新《火规》第5章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进行了规定,在此不赘述。
结合火灾探测器产品发展现状,新《火规》在98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已有运用的火灾探测器,设计人员应依据规范正确设计选用,对于新?火规?未涉及的其他火灾探测器应按企业提供的设计手册或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
3 .火灾探测器安装规范要看具体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安装规范是不一样的。
1)线型火灾探测器安装规范1.1)光束轴线在大空间安装时,光束轴线距离地面须大于二十米,到顶棚的高度应该0.3至1米。
1.2)接收器与发射器的光路距离须小于一百米。
1.3)探测器的安装距离须小于十四米。
探测器距离侧墙应小于七米,大于零点五米。
1.4)接收器与发射器间必须无干扰源或遮挡物。
1.5)安装发射器与接收器时,为防止移动,应固定住。
2)点型火灾探测器安装规范1.1)探测器到墙面的距离大于零点五米。
2.2)探测器四周的零点五米范围内,不得有其它遮挡物体。
3.3)探测器到空调风口边或多孔的送风顶棚孔品的距离应大于一点五米。
火灾传感器的选择

感烟探测器做为前期、早期报警是非常有效的。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与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
对于有强烈的火焰辐射而仅有少量烟与热产生的火灾,应选用光电探测器,但不宜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的场所及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遮挡以及受电焊、X射线等影响的场所中使用。
感温型探测器做为火灾形成早期(早期、中期)报警非常有效。
因其工作稳定,不受非火灾烟雾气尘等干扰。
凡无法应用感烟探测器、允许产生一定的物质损失、非爆炸性的场合都可采用感温型探测器。
特别适用于经常存在大量粉尘、烟雾、水蒸气的场所及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的房间,但不宜用于有可能产生阴燃火的场所。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如下:表1-1的相互关系如下表2-1:表2-1注: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a、b——探测器的安装间距(m);D1~D11(含D9')——在不同保护面积A与保护半径R下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Y、Z——极限曲线的端点(在Y与Z 两点的曲线范围内,保护面积可得到充分利用)。
图2-1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8.1.4条规定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N≥S/(K*A)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S——该探测区域面积(m2);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K——修正系数,该综合楼为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在这里取0.9。
烟雾传感器属于气敏传感器,是气-电变换器,它将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即浓度)转化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送到单片机,进而由单片机完成数据处理、浓度处理及报警控制等工作。
一般选用接触燃烧式烟雾传感器与半导体烟雾传感器。
使用接触燃烧式传感器,其探头的阻缓及中毒,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阻缓是当在烟雾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化氢等含硫物质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在无焰燃烧的同时,有些固态物质附着在催化元件表面,阻塞载体的微孔,从而引起响应缓慢反应滞缓,灵敏度降低。
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

(3)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1)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见表15-62
表15-62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2)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见表15-63)
表15-63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
(3)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安装要求(见表15-64)
表15-64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安装要求
安装场所要求安装场所要求走廊感温探测器间距<10m距电风扇净距≧1.5m 走廊内感烟探测器间距<15m距不突出的扬声器净距≧0.1m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0.5m距多孔送顶棚孔净距≧0.5m 至调、送风口边水平距离≧1.5m与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净距≧0.3m 与照明灯具水平距离≧0.2m
距高温光源灯具≧0.5m与防火门、防火卷帘间距1-2m。
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及半径要求

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及半径要求
2009-09-29 12:31
火灾探测器:对发生火灾后的某种火灾现象的响
应并将其
转变为电信号报警的监测器件。
1、温感探测器:是对温度升高时响应的探测器,
是将温度的变化转为电信号报警。
分为定温、差
温、定差温探测器;当空间高度小于8m时一般
保护场所单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20㎡-30㎡,保
护半径为3.6m。
2、烟感探测器:是对可见或不可见的烟雾粒子响
应的探测器,由于烟雾粒子的干扰变化转为电信
号报警。
分为光电、离子、激光等;当空间高度
为6m-12m时一般保护场所单只探测器的保护面
积80㎡,空间高度为6m以下保护面积为60㎡。
保护半径为5.8 m。
3、红外线探测器:是对火焰中可见或不可见的光
辐射响应的探测器。
可分为红外火焰型、紫外火
焰型。
探测器的最大保护面积为14X100=1400㎡,最大宽度14m。
4、燃气探测器:是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气体浓度变
化响应的探测器。
可分为点型、线型(分布型)
燃气探测器安装间距,室外是每隔15米安装一只,即保护半径是7.5米;封闭和半封闭的室内场所是7米间距安装一只,即保护半径是3.5米。
有毒性气体探测器须安装在可能泄漏源1米范围内。
小型防爆区内可燃气体探测器也须安装在可能泄漏源1米范围内。
比重大于0.975即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探头如LPG,安装在距地面0.3~1米高度内;比重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探头如氢气安装在距吊顶0.3~2米范围内。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求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求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2.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油遮挡物。
3. 探测器至空调送水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与0.5m。
4.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6.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防见至少应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
感温、感光探测器距光源距离应大于1m。
7.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下表确定。
8. 探测器一般安装在室内顶棚上,当顶棚上有梁时,梁间净距小于1m时,视为平顶鹏。
在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mm时,应按规定图、表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个探测器。
当被梁隔离的区域面积超过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将被隔断的区域视为一个探测区域,并按有关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9. 安装在顶棚上的探测器的探测器边缘与下列设施的边缘水平间距宜保持为:1)与照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2m。
2)感温探测器距高温光源灯具(如碘钨灯、容量大于100W的白炽灯等)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3)距电风扇的净距不应小于1.5m。
4)距不突出得扬声器净距不应小于0.1m。
5)与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净距不应小于0.3m。
6)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7)与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净距,一般为1-2m。
10.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离,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安装一个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