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386 电路原理 音频放大器
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

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电路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关键参数,如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
3. 学生能了解音频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如音频信号的幅度、频率、失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搭建,并进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噪声、失真等。
3. 学生能够利用测量工具,对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相关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为培养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 介绍lm386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 分析lm386电路的组成,包括输入级、放大级和输出级。
2. 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搭建- 讲解电路设计原理,包括放大倍数的计算、外围元件的选择等。
- 引导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动手搭建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3. 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性能测试与优化- 介绍性能测试方法,如放大倍数、频率响应、失真等。
- 指导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数据。
- 讨论优化电路性能的方法,如滤波、阻抗匹配等。
LM386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LM386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目录LM386是集成OTL型功放电路的常见类型,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与通用型集成运放的特性相似,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为准互补输出级功放电路。
LM3861.引脚功能① 1与8脚为增益调整端,当两脚开路时,电压放大数为20倍,当两脚间接10uf容时,电压放大倍数为200倍;② 2脚为反相输入端;③ 3脚为同相输入端;④ 4脚为地端;⑤ 5脚为输出端;⑥ 6脚为电源正端;⑦ 7脚为旁路端;⑧ 6脚与地之间接10uf电容可消除可能产生的自激震荡,如无震荡7脚可悬空不接。
引脚图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图所示。
LM386外形和引脚排列查LM386的datasheet,电源电压4-12V或5-18V(LM386N-4);静态消耗电流为4mA;电压增益为20-200;在1、8脚开路时,带宽为300KHz;输入阻抗为50K;音频功率0.5W。
2.内部电路原理LM386内部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内部电路基于典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配置,通常称为Lin拓扑。
尽管很老,但它仍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几乎所有的固态功率放大器都遵循它。
LM386 内部电路分为输入级,电压放大器级(VAS),输出级(OPS)和反馈网络:LM386内部电路原理2.1输入级第一个模块是PNP发射极跟随器放大器(Q 1,Q 3),它设置输入阻抗并定义DC工作点,使输入电压离地升高,因此电路将接受负输入信号至-0.4V。
两个50k输入电阻(R 1,R 3)都建立了到基极电流接地的路径,需要将输入耦合,以免干扰内部偏置,因此输入阻抗由这些电阻决定,并设置为50K。
电压增益分析:差分放大器长尾对(Q 2,Q 4)的增益由两个增益设置电阻1.35K +150Ω(R5 + R5)调节。
外部引脚1和8可以将增益从20(最小)调整到200(最大)。
智能产品LM386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LM386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1、概述1.1、音频功率放大器产品功能音频功率放大器是通过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给音频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
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1.2、性能指标1.2.1、信噪比(S/N)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
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1.2.2、灵敏度对放大器来说,灵敏度一般指达到额定输出功率或电压时输入端所加信号的电压大小,因此也称为输入灵敏度;对音箱来说,灵敏度是指给音箱施加1W的输入功率, 在喇叭正前方1米远处能产生多少分贝的声压值。
1.2.3、阻尼系数负载阻抗与放大器输出阻抗之比。
使用负反的晶体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极低,仅零点几欧姆甚至更小,所以阻尼系数可达数十到数百。
1.2.4、动态范围信号最强的部分与最微弱部分之间的电平差.对器材来说,动态范围表示这件器材对强弱信号的兼顾处理能力。
1.2.5、响应频率响应:简称频响,衡量一件器材对高、中、低各频段信号均匀再现的能力。
对器材频响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范围尽量宽,即能够重播的频率下限尽量低,上限尽量高;二是频率范围内各点的响应尽量平坦,避免出现过大的波动。
1.2.6、屏蔽在电子装置或导线的外面覆盖易于传导电磁波的材料,以防止外来电磁杂波对有用信号产生干扰的技术。
1.3、生产成本电路简单,成本不高。
1.4、应用领域甲类功放失真最小,效率最低,发热最大。
功率不易做的很大。
乙类功放正负半周分别放大(推挽),引入多种失真,但效率高。
甲乙类功放小信号时工作于甲类大信号时工作于乙类,兼顾失真和效率,是目前主流功放类型,合理设计电路精选元器件,可以做出很高的指标。
丁类功放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功放,有极高的效率,也有相当高的技术指标,广泛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中,比如汽车音响中。
但丁类功放在音响发烧友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LM386电路原理音频放大器

LM386电路原理音频放大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LM386的引脚功能。
LM386一共有8个引脚,其中1、8脚为电源引脚,2脚为音频输入引脚,3脚为反馈引脚,4脚为电源地引脚,5脚为输出引脚,6脚为增益选择引脚,7脚为旁路引脚。
LM386的电路原理如下:首先,输入信号通过2脚输入引脚进入IC。
在IC内部,输入信号经过一个多级放大器,增益可通过6脚的电阻选择来设定。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5脚输出引脚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同时,反馈引脚3和电源地引脚4之间的电容C2连接在放大器输出端,用于提供电流反馈,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在输入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信号通过5脚输出引脚进入电容C3,然后再经过输出耦合电容C4,最终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等负载上。
为了提供电源供电,通常我们将1脚接到正电源,8脚接到地。
此外,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音频品质,可在电源引脚和地之间再添加一个滤波电容C1在LM386电路中,还可以通过六脚增益选择引脚来设置增益的大小。
当增益选择引脚6未连接时,增益为20倍。
当将增益选择引脚6接地时,增益为200倍。
当将增益选择引脚6接到VCC电源上时,增益为指定的10倍。
另外,LM386还具有一个旁路引脚7、如果将旁路引脚接地,表示选择普通的电路工作模式。
如果将旁路引脚连接到VCC电源上,则选择旁路模式,可以实现更低的功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LM386是低功耗集成电路,因此在选择电源时要注意其电流输出能力。
同时,为了保证音频质量,应尽可能降低输入信号的幅度,避免出现过载,以及合理选择反馈和耦合电容的数值。
总之,LM386是一款功能齐全且易于使用的音频放大器集成电路。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增益和工作模式,实现不同的音频放大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理解LM386电路原理有所帮助。
智能产品LM386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技术资料LM386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1、概述1.1、音频功率放大器产品功能音频功率放大器是通过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给音频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
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1.2、性能指标1.2.1、信噪比(S/N)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
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1.2.2、灵敏度对放大器来说,灵敏度一般指达到额定输出功率或电压时输入端所加信号的电压大小,因此也称为输入灵敏度;对音箱来说,灵敏度是指给音箱施加1W的输入功率, 在喇叭正前方1米远处能产生多少分贝的声压值。
1.2.3、阻尼系数负载阻抗与放大器输出阻抗之比。
使用负反的晶体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极低,仅零点几欧姆甚至更小,所以阻尼系数可达数十到数百。
1.2.4、动态范围信号最强的部分与最微弱部分之间的电平差.对器材来说,动态范围表示这件器材对强弱信号的兼顾处理能力。
1.2.5、响应频率响应:简称频响,衡量一件器材对高、中、低各频段信号均匀再现的能力。
对器材频响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范围尽量宽,即能够重播的频率下限尽量低,上限尽量高;二是频率范围内各点的响应尽量平坦,避免出现过大的波动。
1.2.6、屏蔽在电子装置或导线的外面覆盖易于传导电磁波的材料,以防止外来电磁杂波对有用信号产生干扰的技术。
1.3、生产成本电路简单,成本不高。
1.4、应用领域甲类功放失真最小,效率最低,发热最大。
功率不易做的很大。
乙类功放正负半周分别放大(推挽),引入多种失真,但效率高。
甲乙类功放小信号时工作于甲类大信号时工作于乙类,兼顾失真和效率,是目前主流功放类型,合理设计电路精选元器件,可以做出很高的指标。
丁类功放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功放,有极高的效率,也有相当高的技术指标,广泛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中,比如汽车音响中。
但丁类功放在音响发烧友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lm386功放电路图]lm386制作的随身听、小功放电路
![[lm386功放电路图]lm386制作的随身听、小功放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71b47f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7.png)
[lm386功放电路图]lm386制作的随身听、小功放电路扩音机的实验可以作为随身听、微弱信号放大器,当你在家自制一扩音机,把随身听中美妙的音乐通过扩音机放出,不再用耳机,你不觉很有成就感吗?扩音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功放集成电路LM386进行控制,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lm386的功放电路电路原理LM386由于它的应用广泛,有万能功放电路之称。
它的工作电压范围宽,最小为4V,最大为15V。
静态功耗为4mA,最大增益为46dB,即200倍。
LM386的封装形式如图2所示,它有2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3脚和反相输入端2脚,输入信号可从任意端输入,将另1个输入端接地。
增益控制端为1、8脚,调整RP2可调整增益高低。
5脚为功放输出端,R与C4组成高频衰减电路以提高音质。
7脚接C3,避免增益过高时产生自激。
6脚接电源正极,4脚接地。
LM()386引脚图LM386实物图篇二 : LM386应用电路实例_LM386简单功放电路图之前写了简单的延时电路_RC电阻电容延时电路,很多朋友很表示很有用,这次写点别的。
LM386这主要是个音频放大芯片,说白了就是放大声音的。
具体的引脚介绍可以看器件手册,毕竟这个是最权威的,查询器件手册的网址是datasheet5,百度一搜就是。
芯片分为几个系列,有M系列,有N系列:LM386N-1,LM386M-1,LM386美眉-1,供电电压6V,负载8欧姆,最大功率0.325W;LM386N-3,电压9V,负载8欧姆,最大功率0.7W;LM386N-4,电压16V,负载32欧姆,最大功率1W。
敲这些型号很累,我就不写了,具体参数看文档。
这个电路是用到光话机上面的,本来只用耳麦就好了,但是老板一定要加外放。
于是就想到了386.看了下器件手册,挺简单的1个芯片,照着图接就行了,根本没啥难度。
但是,我用的声音信号是从MIC里过来的,然后板子上供电电压稳定的只有5V,所以单功放声音不给力,我用了双功放的电路。
LM386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典型应用电路

LM386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典型应用电路一、原理1.放大器电路LM386的输入引脚,可以通过调整外部元件电路调整增益,增益范围从20倍到200倍。
放大器电路包括输入、放大和输出级,其中输入有一个偏置电压,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直流偏置点。
输入级接收输入信号,并经过放大级放大,通过负反馈控制放大倍数。
2.功率放大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主要是通过电阻分压来控制放大倍数,输出级通过高频电容分离耦合,使得直流分量被滤除。
功率放大器电路接受放大器电路的输出信号,并经过功率放大,输出给负载。
同时,电路还包括一个输出级,用于调整输出电平。
1.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应用该电路适用于将单声道音频信号放大输出。
其中输入端是音频信号源,通过输入电阻分压至适合的放大范围,然后接入LM386芯片的PIN3引脚。
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设定合适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最后,从PIN5引脚获得放大的单声道音频信号,通过耳机等设备输出。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应用该电路适用于将双声道音频信号混合后放大输出,适合于立体声音频放大。
首先,将左声道音频信号经由电容耦合至LM386芯片的PIN2引脚,右声道信号经由电阻耦合至PIN3引脚。
然后,将两路信号通过电流相加,通过Rf电阻反馈至OP-AMP的控制端,使得两路信号进行混音。
最后,调节电阻和电容,得到合适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3.平衡差动输入双端输出应用该电路适用于将左右两个声道信号分别放大输出,实现立体声播放。
先将左声道信号通过电容耦合至LM386芯片的PIN2引脚,右声道信号经由电容耦合至PIN3引脚。
然后,将两路信号分别通过对应的电阻反馈至OP-AMP的控制端,使得两路信号分别放大输出。
最后,通过输出级的电容和电流限制等元件,实现双端输出。
总结:LM386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基于运放放大器设计,包括放大器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电路。
典型应用电路有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和平衡差动输入双端输出等,分别适合不同的音频放大需求。
功率放大器LM386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LM386的工作原理LM386是一种经典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器电路中。
其工作原理如下:1.内部结构:LM386是一款单声道的音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内部包含多个电路模块,如放大器、调节增益、音量控制等。
其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功耗低等。
2.输入级:LM386的输入级主要是一个可控增益的放大器,用于接收音频信号。
它包括一个开环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电阻,通过调节反馈电阻的阻值可以改变放大倍数。
当输入的音频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将进入下一级电路。
3.中间级:LM386的中间级是一个用于控制增益并产生电流的电路。
它主要由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组成,通过调节这两个电阻的阻值和电容的容值,可以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4.输出级:LM386的输出级主要是一个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中间级输出信号的电流。
它包含一个输出电感和一个输出电容,通过调节这两个元件的参数可以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响应和幅度。
同时,输出级还包括一个管脚用于连接外部负载。
5.反馈回路:LM386的反馈回路主要是通过改变反馈电阻的阻值,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重新引入到输入级,从而实现对放大倍数的控制。
当反馈电阻的阻值增大时,放大倍数将减小;反之,当阻值减小时,放大倍数将增大。
6.供电电路:LM386的供电电路主要是外部提供的两个直流电源,一个是正电源VCC,一个是负电源VSS。
这两个电源用于给芯片的不同部分提供正负的直流电压,从而使芯片能够正常工作。
在工作时,LM386将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经过放大、控制增益、输出等一系列处理后,输出到外接负载上。
通过控制芯片内部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可以调节放大倍数、频率响应和音量等参数,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之,LM386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到负载上。
同时,通过反馈回路和供电电路的控制,实现对放大倍数、频率响应和音量等参数的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M386 电路原理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一、 LM386内部电路
LM386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与通用型集成运放相类似,它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1和T3、T2和T4分别构成复合管,作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5和T6组成镜像电流源作为T1和T2的有源负载;T3和T4信号从管的基极输入,从T2管的集电极输出,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
使用镜像电流源作为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增益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容的增益。
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T7为放大管,恒流源作有源负载,以增大放大倍数。
第三级中的T8和T9管复合成PNP型管,与NPN型管T10构成准互补输出级。
二极管D1和D2为输出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以消除交越失真。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为同相输入端。
电路由单电源供电,故为OTL电路。
输出端(引脚5)应外接输出电容后再接负载。
电阻R7从输出端连接到T2的发射极,形成反馈通路,并与R5和R6构成反馈网络,从而引入了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使整个电路具有稳定的电压增益。
二、 LM386的引脚图
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右图所示。
引脚
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
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
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
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右图所示。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查LM386的datasheet,电源电压4-12V或5-18V(LM386N-4);静态消耗电流为4mA;电压增益为20-200dB;在1、8脚开路时,带宽为300KHz;输入阻抗为50K;音频功率0.5W。
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非常讨厌的噪声
查LM386的datasheet,电源电压4-12V或5-18V(LM386N-4);静态消耗电流为4mA;电压增益为20-200dB;在1、8脚开路时,带宽为300KHz;输入阻抗为50K;音频功率0.5W。
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非常讨厌的噪声。
1、通过接在1脚、8脚间的电容(1脚接电容+极)来改变增益,断开时增益为20dB。
因此用不到大的增益,电容就不要接了,不光省了成本,还会带来好处--噪音减少,何乐而不为?
2、PCB设计时,所有外围元件尽可能靠近LM386;地线尽可能粗一些;输入音频信号通路尽可能平行走线,输出亦如此。
这是死理,不用多说了吧。
3、选好调节音量的电位器。
质量太差的不要,否则受害的是耳朵;阻值不要太大,10K最合适,太大也会影响音质,转那么多圈圈,不烦那!
4、尽可能采用双音频输入/输出。
好处是:“+”、“-”输出端可以很好地抵消共模信号,故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
5、第7脚(BYPASS)的旁路电容不可少!实际应用时,BYPASS端必须外接一个电解电容到地,起滤除噪声的作用。
工作稳定后,该管脚电压值约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
增大这个电容
的容值,减缓直流基准电压的上升、下降速度,有效抑制噪声。
在器件上电、掉电时的噪声就是由该偏置电压的瞬间跳变所致,这个电容可千万别省啊!
6、减少输出耦合电容。
此电容的作用有二:隔直+ 耦合。
隔断直流电压,直流电压过大有可能会损坏喇叭线圈;耦合音频的交流信号。
它与扬声器负载构成了一阶高通滤波器。
减小该电容值,可使噪声能量冲击的幅度变小、宽度变窄;太低还会使截止频率(fc=1/(2π*RL*Cout))提高。
分别测试,发现10uF/4.7uF最为合适,这是我的经验值。
7、电源的处理,也很关键。
如果系统中有多组电源,太好了!由于电压不同、负载不同以及并联的去耦电容不同,每组电源的上升、下降时间必有差异。
非常可行的方法:将上电、掉电时间短的电源放到+12V处,选择上升相对较慢的电源作为LM386的Vs,但不要低于4V,效果确实不错!
LM386典型应用电路
电压增益为20的放大电路:
电压增益为50的放大电:
电压增益为200的放大电路:
在85Hz具有6db增益的放大电路: 用于收音机中的LM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