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王荣彦摘要: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岩土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等将郑州市区分为三个大的工程地质分区,并综述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最后提出三个分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1概述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按其地貌单元特点,以东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85-100m,以西为弱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在150-110m之间,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2郑州市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岩土体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可将郑州市区大致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大致以西开发区瑞达路及南阳路、东西大街及郑汴路一线分界,东北部分属Ⅰ区;西南部分属Ⅱ和Ⅲ区,而Ⅱ和Ⅲ区大致以京广路为界,东南区属Ⅱ区,西南区属Ⅲ区(详见图1),各区工程地质特征详见表2.1、2.2、2.3。
图1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示意图Ⅰ区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表2.1Ⅰ区:为典型的二元结构,以上细下粗为其特征,上部由黄色、灰色稍密粉土夹灰色软塑的粘性土组成,一般厚15-19m,下部为中密-密实的粉细砂,一般为市区小高层建筑、部分高层建筑较好的桩端持力层。
本区30m勘探深度内地下水可分为二层水,即潜水与承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1-5m。
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北部。
Ⅱ区:由黄色稍密-中密粉土与稍密-中密粉细砂互层组成,厚15m左右,地下水为潜水,水位埋深一般7-10m。
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粉土与粉砂互层为其工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南部。
Ⅲ区:上部为具轻微湿陷性的黄土状粉土,厚3-5m,以下为中密粉土与硬塑粘性土组成,局部夹2-3层中密细砂。
地下水属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5-30m。
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以上部为黄土状粉土,下部为中密粉土或硬塑粘性土为其工程地质特点。
3 郑州市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3.1基础选型问题根据郑州市区多年勘察经验,郑州市区特别是郑州东区(Ⅰ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已比较成熟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由于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具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重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重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9-04-24T10:35:18.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马奇豪1 赵伟2 华舒愉3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关键,而工程地质勘查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程实践就工程地质勘查问题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问题;措施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工程建筑行业也有了快速发展,而在工程施工之前,开展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非常的重要。
就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为提高工程地质勘查水平,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多项地质改革措施并举,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准确、高效的顺利进行。
1工程地质勘查概述1.1地质勘查含义地质勘查是指在施工之前,运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层构造、地层岩性、矿产、水文地质及地形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勘查活动。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是首要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有效保证工程所在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
1.2地质勘查的目的与内容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建筑选址是否适合项目的建设,并为工程设计和后续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场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类型等。
郑州地质地貌调查报告

郑州地质地貌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对郑州市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研究。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土壤肥沃。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郑州地质地貌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貌景观。
地质特征郑州市地质构造主要为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壳稳定,地震活动较小。
在地质时代上,郑州属于平原型地区,其地质年代相对较新,主要分布有黄土、河流冲积物等地质层。
郑州市地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平原和河流地貌。
平原地貌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为黄河的冲积平原,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其水负荷巨大,经过漫长的冲刷沉积作用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地貌。
地貌景观郑州市地貌景观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形成的地貌景观,也有人为修饰或开发的人工景观。
以下是郑州市的几个典型地貌景观。
黄河滩区黄河滩区是郑州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景观之一。
这里是黄河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郑州市重要的农田集中地区。
黄河滩区的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景色壮美。
城市高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郑州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这些高楼大厦在城市的地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给郑州市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
经济开发区郑州市的经济开发区是人为修饰或开发的人工景观之一。
这些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开发区地貌多样,包括厂房、道路、绿化景观等。
通过对郑州市地质地貌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郑州市具有平原地貌和河流地貌特点。
郑州市的平原地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河流地貌则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在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保护和利用郑州市的地质地貌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地貌景观,让郑州市的地貌景观更加多样化和独特化。
也需要加强地质监测和灾害防范工作,保护地质环境和确保城市安全。
,郑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旨在增加对该地区地质地貌特征的了解,为地质保护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岩土工程处理方法

该区 PHC400 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900 层。目前, ~ 1 600 kN, 多为 1 200 kN。PHC500 型单桩承载力 特征值 1 000 ~ 2 000 kN, 多为 1 450 kN。 如中州大 道商鼎 路 某 住 宅 采 用 PHC 桩, 桩 长 11 m、 400 m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1 400 kN。 上述 2 种桩型为该区目前较为常用, 水泥土搅 高压旋喷桩、 钻孔灌注桩等桩型也有一定范围 拌桩、 的使用。 2. 2 基坑支护与降水措施 Ⅰ2 山前冲洪积平原、 Ⅰ3 冲洪积缓倾斜平原、 Ⅱ1 古黄河冲积沙丘沙地这几个区土层强度高, 直 地下水位埋深大, 基坑开挖一般不需要采用 立性好, 降水措施。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 5 m 时, 可进行适 当放坡, 不需要采用基坑支护措施。 当基坑开挖深 度大于 5. 0 m 时, 应进行适当放坡, 可采用喷浆土钉 墙基坑支护方案。 Ⅱ2 冲积平缓平原区分布有厚度较大的较弱土 层, 且地下水埋藏浅。根据该区工程实践, 该区基坑 开挖的最大直立高度为 2 m 左右, 当基坑开挖超过 2 m 时, 必须进行放坡或采取基坑支护措施。 基坑 支护可采取水泥土墙、 排桩和土钉墙等方案。 在基 坑降水方面, 该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一般埋深 2 ~ 4 m( 因该区正在进行大范围工程建设, 基坑降水也 在大范围进行, 造成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在 5 ~ 10 m 的假象, 应引起注意 ) , 深基坑开挖时必须进行降 [34 ] 。含水层渗透系数在 0. 2 ~ 0. 6 m / d, 水 水量较 小, 降水方案多采用管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 因该 区上部普遍存在粉质黏土隔水层, 有时降水效果不 “密布浅降” 。 好, 此时建议降水井采用 近 10 年来, 郑州市区尤其是郑东新区, 高层、 超 高层建筑鳞次栉比, 这些建筑物基坑开挖深度一般 5 ~ 9 m, 少数在 12 ~ 17 m, 由于东区地层的工程地 质条件较差( 软土、 水位高、 粉土液化等 ) , 再加上建 , , 筑物大多位于闹市区 周围环境条件复杂 基坑的支 护、 降水问题尤其重要。 根据郑州多年支护施工经 验, 对 5 ~ 7 m 浅基坑多采用土钉墙、 复合土钉墙; 对 大于 7 m 的基坑多采用水泥土墙、 高压旋喷桩、 微型 桩、 钻孔灌注桩等 + 锚杆 + 土钉墙等支护方案。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简介
本文档旨在概述郑州市的地质条件。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
了解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于该
地区的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
地质特征
郑州市地质条件多样,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1. 地质构造:郑州市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构造类型包括隆起、断裂和褶皱带等。
2. 地质年代:郑州市地质年代较古老,包括古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四至新生代等。
3. 地质类型:郑州市地质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湖交互演化沉积等。
主要岩石类型有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等。
4. 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包括平原、丘陵、河
谷和山地等。
地貌类型多样且地貌起伏较大。
影响及应用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的各项活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作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依据。
2.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3. 对资源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4. 对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多样,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研究地质条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指导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对郑州市地质条件的概况,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供相关信息供工程建设参考。
2. 地理背景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
地理位置使得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一定影响。
3. 地下水位
郑州市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在黄河附近地区。
这对工程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选择和水利工程的设计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4. 土壤类型
郑州市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土、粉土和河道沉积物等。
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措施。
5. 地震活动
郑州市位于中国地震活动带,地震频发。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考
虑地震对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地震防护措施。
6. 地质灾害风险
郑州市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 工程建设建议
基于以上地质条件特点,建议在郑州市的工程建设中:
- 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 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应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 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设计抗震设施;
- 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以上为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工程建设提
供一定的参考。
郑州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与防范对策

二、水文地质概况
极 端最低气温 一 1. C0。多年平均 降 雨量6 0 m左右 ,降雨 多集 中 流发 生于西部 、西南 部 中低 山 区 ,如登 封城关镇 玄天庙村泥 石流 、玉 7 9 4m 在 7、 8、 9 三个月 ,约 占全年 降阿量 的6— 7 %。 0 0 皇沟村泥石 流和窑村 泥石 流等 。北部 、巾东部 黄土丘陵和 赀土覆盖丘 郑 州市及 附 近范 围大 部分 地 区均 为第 四纪沉 积 物所 覆盖 。地 形 陵地 区 ,如 荥阳镇 崔茁卢庄 泥石 流 、新 郑大槐树 村泥石流 、郭老庄村 较平 坦 ,地而表层 为黄土状 亚粘土 、轻亚 粘土 、一 般厚度 为 1——4 泥石 流等 ,一般都 呈泥石 流形式 出现 。 5 O
P 导通前 的过 电压 不大 于所 保护对 象的耐压 等级。 建 筑物 内配 电系统若 采用 T S N— 系统 ,电 子系 统 的接地 可采用 共 S D 用接地系 统 ,直接等 电位联结 ,不设 S D。若 受设 备 、规 范 、实 际条 4结束 浯 P . 设置 了S D 不等 于绝 对安全 ,实 际上 S D P并 P 投入运行 后就有 泄漏 件 的限制 ,电子设备采用独 立接地 极 ,或 虽采用共 用接地 系统 , 要 但
一
、
郑州f概况 f 『
南麓 、北麓 和箕 山北麓地 区 ,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塌灾 害频繁严重 。二是 中部 、巾蚵部
郑 州 市 位 于 河 南 省 中部 ,地 理 坐标 :东 径 : 1 204 ,—— 人类 采石 、采矿强烈 活动地 区 和 公路 、铁路 、库 渠等骨干 工程地带 的 1 0
1 4 1 ,,北 纬3 0 6 02 1 4 1 ,一3 0 8 4 5 ,,面积7 4 . i2 4 62 n ,总的地势 为西 采石 场崩塌 、厂房 崩塌 。三是北 部 、巾东部黄 土丘陵 、斜地 地区 的崩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
王荣彦
摘要: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岩土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等将郑州市区分为三个大的工程地质分区,并综述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最后提出三个分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
1概述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按其地貌单元特点,以东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85-100m,以西为弱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在150-110m之间,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2郑州市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岩土体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可将郑州市区大致
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大致以西开发区瑞达路及南阳路、东西大街及郑汴路一线分界,东北部分属Ⅰ区;西南部分属Ⅱ和Ⅲ区,而Ⅱ和Ⅲ区大致以京广路为界,东南区属Ⅱ区,西南区属Ⅲ区(详见图1),各区工程地质特征详见表2.1、2.2、2.3。
图1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示意图
Ⅰ区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表2.1
Ⅰ区:为典型的二元结构,以上细下粗为其特征,上部由黄色、灰色稍密粉土夹灰色软塑的粘性土组成,一般厚15-19m,下部为中密-密实的粉细砂,一般为市区小高层建筑、部分高层建筑较好的桩端持力层。
本区30m勘探深度内地下水可分为二层水,即潜水与承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1-5m。
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北部。
Ⅱ区:由黄色稍密-中密粉土与稍密-中密粉细砂互层组成,厚15m左右,地下水为潜水,水位埋深一般7-10m。
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粉土与粉砂互层为其工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南部。
Ⅲ区:上部为具轻微湿陷性的黄土状粉
土,厚3-5m,以下为中密粉土与硬塑粘性土组成,局部夹2-3层中密细砂。
地下水属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5-30m。
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以上部为黄土状粉土,下部为中密粉土或硬塑粘性土为其工程地质特点。
3 郑州市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3.1基础选型问题
根据郑州市区多年勘察经验,郑州市区特别是郑州东区(Ⅰ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已比较成熟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以Ⅰ区所在的建筑工程场地为例,对多层建筑多采用条形基础、筏板或条基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对小高层建筑多采用CFG桩,高压旋喷桩、静压桩基础,对高层建筑以往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近年来多采用静压桩基础,少量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且近年来,静压方桩与静压预应力管桩以其工期短、造价低、施工质量保证程度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优势,有其应用愈来愈广泛的趋势。
关于这方面详细内容可参考文献6。
3.2场地液化问题及对策措施
场地液化问题主要分布于Ⅰ区。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Ⅰ区大部分地段为轻微液化场地,但在Ⅰ区东北如姚桥、祭城一带存在中等液化场地,液化土层多为10m以上的稍密粉土。
郑州市区遇到的多为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6条规定,对建在轻微液化场地上的丙类建筑可不处理地基,这样对一般的高层建筑可不考虑该问题;对建在中等液化场地上的丙类建筑则需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或采取更高要求的措施,可结合基础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并结合工期、经济因素综合考虑。
3.4基坑支护降水问题及对策措施
近20年来,郑州市区尤其是郑州东区小高层、高层建筑邻次栉比,这些建筑物一般设有1-2层地下室,有的为3层地下室,其基坑开挖深度一般5-9m,少数在12-17m,由于东区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软土、水位高、粉土液化等)再加上建筑场地大多位于闹市区,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基坑的支护、降水问题尤其重要,稍有不甚,常常导致周边道路、房屋拉裂、基坑坍塌,引起较大的质量事故及民事纠纷。
根据郑州多年支护施工经验,对5-7m浅基坑并考虑周边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多采用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其中的竖向微型桩可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微型钢管桩或预应力锚杆)、放坡素喷等支护型式;对大于7m以上基坑多采用桩锚(锚杆(索)为一道锚、二道锚或三道锚)支护型式,而内支撑用的较少。
降水多采用水泥管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的降水方法,效果较好。
3.3场地防空洞问题及对策措施
郑州西区(Ⅲ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低,在六十、七十年代修筑了大量的人防工程,一般埋藏深度在地表下5-7m,防空洞宽度一般干道宽度3-4m,支道宽度1.5-2.0m左右,一般为砖砌直墙半圆拱。
显然防空洞位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的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内,当建筑物无法避开时必须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根据多年处理经验,处理防空洞多采用以下方法:
1、封仓加固法:即在查明防空洞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沿防空洞每隔一定距离(一般5-10m)砌筑横隔墙,进行分仓加固。
然后回填并对防空洞内及洞顶与土层体间缝隙进行注浆加固。
2、人工挖孔穿越法
一般与结构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结合即将上部荷载通过竖向桩传递至防空洞以下较好的持力层上,而桩穿过防空洞侧的部分土层较少受力或不受力。
3、大开挖法
当防空洞埋藏较浅时采用大开挖法比较经济有效,且处理比较彻底。
3.4黄土状粉土湿陷性问题及对策措施
郑州市区的黄土状粉土一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为Ⅰ级轻微湿陷,厚度3-5m,湿陷系数在0.015-0.036之间。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有关规定,对建在Ⅰ级轻微湿陷性黄土上的丙类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
力不应小于100KPa,并应采取结构和基本防水措施;对建在Ⅰ级轻微湿陷性黄土上的乙类建筑,必须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即对乙类建筑处理厚度不应小于地基压缩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不应小于100KPa,并应采取结构和检漏防水措施。
参考文献:
[1]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 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4] 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 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6] 王荣彦:郑东新区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探讨《岩土工程界》(05.12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