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合集下载

拱坝的适用条件

拱坝的适用条件

拱坝的适用条件
拱坝是一种利用拱的作用承受水压力的坝。

拱坝通常适用于峡谷地形,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形基本对称,坝肩下游没有深切河谷。

2. 河床覆盖层不厚,没有大的顺河断层和基岩深槽。

3. 两岸坝肩岩体完整,强度高,没有或很少有垂直河流分布的软弱层带。

4. 岩层产状有利,坝基岩体中缓倾角软弱夹层或结构面不发育。

5. 岩体透水性不宜过大,有可靠的防渗帷幕封闭条件。

在各种坝型中,拱坝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

拱坝理想地质条件是:基岩比较均匀、坚固完整、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小、能抵抗水的侵蚀、耐风化、岸坡稳定等。

一些不理想的地质条件,经过地基处理也可修建拱坝。

请注意,拱坝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是否适合建造拱坝。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山地区,东距县市区南郊14千米,地处贵州省中南部
的梁平底海源槽地区。

水库坝址区属构造隆升洼地,地质构造特征以阔口源槽构造为主要
构造特征,源槽处西起慕山东支溯流里隔断,东至黔江口,全长约40公里,宽10公里,
深约250米,水库坝址区周边隆抬带山脉交错,横断块状板块相对北抬,又向南北伸展,
主要是代表小断陷构造的中抬带山脉,处于底海源槽地块。

水库坝址区地层结构以晚寒武纪早期沉积地层为主,其下覆盖旧第三纪三叠系火山岩、新第三系地屋组和流积层。

晚寒武世以来形成的八一断裂带错断岩体占河谷峡谷地貌带产
出量很大,山坡上、峡谷中和岸边主要是砂、砾、碎石,陡坡多是砂质土壤。

地质环境
比较良好,地表环境分布均匀,水源极为丰富,空气温暖湿润,能容纳较大的工程,被认
为是宜建水库的理想区域。

地质勘测发现,此坝址薄层变形较大,软弱层、裂隙层、凹陷及塌陷现象严重,感染
范围大,因而影响水库工程的安全。

因此,建设前应当全面剖析和评价其地质条件,从而
对确定安全坝址、选择合理的工程等做出切实有效决策。

总之,贵州某水库坝址区是较优良的宜建水库地区,充足的水源、良好的地质构造和
地层结构、合理的气候适宜条件,可以满足水库建设工程的要求,但由于坝址处的软弱岩
土的变形有可能对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故此,实施前必须仔细了解和全面评估坝址地质
条件,以期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地震活动性评价。

贵州地处我国的两大构造地质单元之一——西南三角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活跃区,其地震活动性较高。

水库坝址区的地震烈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以确保水库工程在地震时的抗震安全能力。

需要对水库坝址区的岩石和土壤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形成的特点是地下水体流动发育,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较高。

水库坝址区地下水的水质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水库水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还需要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构造和断裂带进行评价。

贵州地处两大构造单元——兴义-松桃地块和贵阳-安顺地块的交汇区,构造活动较为剧烈,断裂带发育。

对水库坝址区的断裂带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评价,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还需要针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

贵州地形复杂多样,并且常年降雨量较大,地质灾害易发。

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是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对于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灾害评价,可以为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之一。

通过对地震活动性、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断裂带以及地质灾害的评价,可以为水库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保障水库工程的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该水库是一座多年调节水库,坝址区为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地形陡峭。

现需对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以便对工程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二、区域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坝址区属于滇黔桂陕结合部的夹金山—松坎地堑带,主要由构造发育的下古生界岩系组成,结构复杂,地形陡峭。

该地堑带具有显著的构造沉降性质,沉降相对较快,地表活动性较强。

2.地质岩性坝址区地质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灰岩、页岩、花岗岩等,其中板岩居多。

在大多数地段,板岩出露可达50%以上。

砂岩主要分布在坝斜前缘区域,其品质一般,易磨损。

灰岩主要分布于山顶部位,品质较好。

页岩分布范围较广,主要被应用于路防护和沟渠建设中。

花岗岩虽然分布范围较小,但岩体坚硬,可作为建筑材料。

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差,矿山开采和钻探、爆破施工等人工干扰,都可能对构造稳定性造成影响。

1.滑坡滑坡主要发生在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山体地带,受构造、地质条件等影响极大。

滑坡体积较大,周期性出现。

2.地震该区域地震频繁,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长时间震荡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泥石流坝址区多山地、峡谷、陡坡和急流滩地带,降雨时泥石流易发,导致道路和桥梁被毁。

4.地面塌陷由于坝址区地处盆地,地下含水层高,且地下有不少煤矿开采,或推动了地面塌陷的发生。

四、评价结论2.地质灾害频发。

滑坡、地震、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因素均可能对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3.需要对坝址区沟渠排水、爆破振动、挖掘开挖和地震等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防范,以保障水库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以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为标题,我们需要了解拱坝的基本概念和构造特点,以及拱坝建设所需的地质条件。

拱坝是一种利用拱形结构来承受水压力的水利工程。

它的主要构造特点是由拱墙和坝顶构成的拱形结构,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压力,使得坝体更加稳定。

因此,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拱坝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

拱坝的建设需要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避免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同时,拱坝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构造的均匀性和连续性,以确保拱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拱坝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地基条件。

拱坝的地基是承受坝体重量和水压力的基础,因此需要选择地基坚实、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同时,拱坝建设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拱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拱坝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岩石条件。

拱坝的建设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因此需要选择岩石质量好、坚硬、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同时,拱坝建设需要考虑岩石的裂隙和节理等特点,以确保拱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拱坝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

拱坝的建设需要考
虑水文地质条件对坝体的影响,如水位变化、水压力等因素。

因此,需要选择水文地质条件稳定、水文地质特征明显的地区进行建设,以确保拱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基坚实、岩石质量好、水文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同时,拱坝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构造的均匀性和连续性,以确保拱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拱坝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以确保拱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拱坝是一种常见的重力坝,主要由混凝土拱形坝身和坝顶发电站等结构组成。

以下是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1. 地质条件稳定:拱坝所在的地质条件必须稳定,没有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拱坝所在的地质区域应该具有足够的地震稳定性,以确保坝顶和坝身不会受到地震的影响。

2. 地质基础牢固:拱坝需要在坚实的地质基础上建造,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地质基础应该包括稳定的岩体和足够的深度,以确保坝体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3. 坝位适合:拱坝的坝位应该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需要考虑河流的水位、地质情况、水流方向等因素,以确保坝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河岸适宜:拱坝需要与河岸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河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考虑施工期间对河岸的影响,以及坝体在河水长期冲刷下的安全性。

5. 地下水适宜:拱坝需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建造,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需要考虑地下水对坝体的影响,以及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

以上是拱坝对地质条件的主要要求,这些条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工程目的和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要点研究

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要点研究

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要点研究摘要:水库大坝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实际应用和发展建设中能够极大地为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因而需要严格对相关的工作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以此提升水库大坝的安全系数。

同时在进行水库大坝施工时应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从而保证水库大坝工程运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要点1工程概况英雄水库位于邕宁区新江镇西南部,距离新江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坝址位于新江镇华联村那别坡,东经108°25″,北纬22°35″。

英雄水库尾水在新江镇下游3.0km处的田阳村汇入那岳河,最后流入八尺江,属八尺江的一级支流,属于郁江二级支流。

英雄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及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根据登记资料,英雄水库集水面积25.03k㎡,主河道长10.3km,河道坡降4.1‰,总库容为2999万m3,正常蓄水位96.10m,相应库容为2290万m3,有效库容500万m3,死库容1790万m3。

2工程布置2.1大坝主坝:大坝均质土坝,位于整个库区的最东北角,坝顶高程99.78m,最大坝高15.03m,坝顶长133m,坝顶宽4.5m。

坝内坡92.77m高程以上已设有混凝土护坡,坝顶设有钢筋砼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为100.28m,坝顶已采用砼硬化;大坝外坡为草皮护坡,在92.15m高程有宽1.6m的马道,坝脚设干砌石排水棱体;大坝外坡两坝肩、坝脚及坝中马道处设有浆砌石排水沟。

2.2溢洪道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96.10米,堰顶净宽26米,溢洪道由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和消力池组成。

控制段、泄槽段及消力池段边墙为浆砌石重力墙,控制段进口处交通桥底6.0m长度及与泄槽段交界处3.0m长度、泄槽段及消力池段底板已浇筑混凝土进行防渗加固。

2.3输水设施北干渠:北干渠位于主坝左岸坝肩,输水设施由放水闸和输水涵洞组成,北干渠坝前和坝后各有一座放水闸,坝前放水闸由启闭闸室和工作闸门组成,坝前放水闸有渗漏水现象,进水口无拦污栅及检修闸门,放水闸启闭机无电动起闭配套设施;坝后放水闸由放水闸墩和工作闸门组成,现状已废弃不使用。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区,其岩层为喀斯特岩、松潘岩地质体,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和工程地质特征。

在贵州某水库的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十分重要,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靠性。

1.地质构造特征
该水库坝址区属于典型的岷江-长江构造带,其构造以华南地块作为主体,由东至西经过洞庭湖盆地、湘中、川南、云南盆地和四川东部等地,岩石类型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断裂密集、岩层倾斜较大、构造变形强烈等,对工程地质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该坝址区地处于山区,喀斯特岩溶地形发育,地质灾害形式多样。

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为主要灾害类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岩石结构和施工活动等有关。

该坝址区岩层坚硬,但含有裂隙和节理,对于抗渗性要求较高的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制约。

此外,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也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考验。

因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需进一步加强技术措施的规范和落实,以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4.环境影响评价
该水库工程建设将对附近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水库蓄水后可能会改变周边地貌特征、影响下游生态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等。

因此,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来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影响程度,针对性地制定环保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总之,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质工程等因素进行评估,还需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和环境友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木拱河水库库区基本勘察资料,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淹没及固体径流、水库诱发地震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较好,能满足工程施工建设要求。

对库首段存在绕坝渗漏问题,通过防渗处理后,具备成库条件。

标签:木拱河水库;库区地质条件;岸坡稳定
1 工程概况
木拱河水库位于三岔河右岸支流波玉河上游木拱河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库坝区总体交通条件一般。

木拱河水库坝高约40m,正常蓄水位高程1233m,库区水3.0km,库容692万m3,工程规模为Ⅳ等小Ⅰ型水库枢纽。

工程主要解决附近乡镇、当地农民的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及附近工矿企业用水问题[1]。

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库区所在河段为木拱河中下游白岩脚至塔山坡一带,河流蜿蜒曲折,库尾段总体流向为S65°W左右;库腰段总体流向为N70°W左右;库首段总体流向为N10°W左右。

建库河段河谷走向与山脊方向基本一致,地形切割相对较浅,左岸最高点为靠库尾的老偏山顶,高程为1401m,右岸最高点为库尾的龙头山顶,高程为1401m,河床高程为1209~1235m,相对高差50~170m,为以溶蚀、浸蚀、构造作用为主形成的溶蚀丘林地貌。

2.2 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库区及周边主要出露三叠系上、中统和第四系地层。

库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区内共发育两条断层,分述如下:F1断层:为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约7.5km,断层轴向为N64E,属NE向构造体系,起点位于库区西侧朵贝一带,终点位于库区下游河湾处。

F2断层:为平移断层,延伸长约8km,断层轴向为N50~80E,属NE向构造体系,起点位于库区南西侧田坝一带,终点位于库区左岸坡,未穿越库区。

2.3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测区岩溶主要发育于关岭组第二段第二层(T2g2-2)及永宁镇组(T1yn)地层中,该地层分布于库区以外或岸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区为浅切河谷,河床内岩溶发育较弱。

区内地下水径流运移受岩性、构造制约作用较强,受马关至后寨大型岩溶管道影响较大。

3 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3.1 水库渗漏分析
拟建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1233m,水库抬高水头后回水长度为3.0km,建库河流是库内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

库盆周边地形高程均在1250m高程以上,高于正常蓄水位,地形封闭条件较好。

3.1.1 库区左岸渗漏评价
库区左岸岩层总体倾向库内,岸坡多为(T2g1-2)弱岩溶含水层地层,发育较连续,出露高程多高于正常蓄水位高程,(T2g1-3)、(T2g2-1)出露区岩溶中等发育,岸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平缓地带地表有洼地落水洞等岩溶现象发育,地下发育岩溶管道及表面扩张型溶隙通道。

左岸远端2号岩溶管道距离库区最短距离约3km,推测管道高程低于正常蓄水位高程,该管道发育于T1yn强岩溶含水层地层,与库区为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由于上述条件:岸坡泉水及溪流出露高程高,岩层倾向库内,(T2g1-2)弱岩溶含水层地层被地下水击穿的可能性较小,且岸坡ZK6钻孔地下水位高程为1255.7m,高于正常蓄水位高程,库水向2号管道渗漏的可能性小。

综合分析,水库蓄水后库水向左岸渗漏的可能性小,但个别低于正常蓄水位的洼地会形成库水倒灌。

3.1.2 库区右岸渗漏评价
库区右岸岩层总体倾向库外泥母河邻谷,岸坡主要出露地层为(T2g1-1)、(T2g1-2)、(T2g1-3)及少量(T2g2-1)地层,为弱至中等岩溶含水层地层,而(T2g2-2)强岩溶含水层在右岸山顶盖帽,对成库影响较小。

岸坡洼地、落水洞等不发育,靠库尾山体较单薄地段垭口内侧有泉水出露,河床高程与泥母河邻谷基本一致,河床内无渗漏现象,泥母河邻谷及泥母河至库区下游河谷间存在一槽谷,水库蓄水后库水高程高于泥母河邻谷及下游槽谷高程。

综合分析:库区右岸有弱至中等岩溶含水层相隔,有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存在,水库蓄水后库水向右岸渗漏的可能性小。

3.1.3 水库库首渗漏评价
库蓄水高程大于1235m时,存在库尾渗漏问题,处理难度较大;水库蓄水高程为1233m~1235m时,水库蓄水后向左、右岸渗漏的可能性小,但库首左岸岩溶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位低平,与水母河邻谷分水岭地下水位低于1235m,库水雍高后存在向水母河邻谷马桑寨一带渗漏的可能,处理工作量较大;蓄水位高程1233m时,库首左岸地下水位约高于1233m,不存在库区渗漏。

故建议正常蓄水位为1233m,正常蓄水位1233m时只存在绕坝渗漏问题,通过防渗处理后,具备成库条件。

3.2 库岸稳定
库区所在河段河流蜿蜒曲折,库尾段总体流向为S65°W;库腰段总体流向为N70°W;库首段总体流向为N10°W;库首左岸发育一正北向的主支沟。

库首段:水库蓄水后局部崩塌堆积地段可能因库水侵蚀、软化等作用,导致崩塌堆积滑塌,但由于规模较小,且多发育于正常蓄水位以下,对水库影响较小。

库腰段:水库蓄水后局部覆盖层可能因库水侵蚀、软化等作用,导致滑塌,但规模较小,对水库影响较小。

库腰尾部两岸地形稍陡,右岸坡有木拱寨,该村寨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约10m,岸坡覆盖层较浅,为斜逆向坡,下部岩体软硬相间,水库蓄水后,浅部泥岩易软化,可能发生小规模坍塌,对村寨外边坡有一定影响。

库尾段:水库蓄水后局部崩塌堆积地段可能因库水侵蚀、软化等作用,导致崩塌堆积滑塌,但由于规模较小,对水库影响较小。

左岸支沟段:水库蓄水后发生崩塌、滑坡等的可能性小,对水库影响小。

综合分析:水库库岸现状总体稳定。

水库蓄水后局部地段可能因库水侵蚀、软化等作用,导致库岸再造,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3.3 水库淹没及固体径流
库区无重要城镇、工矿企业、大型工程设施及未发现珍稀动植物存在。

库首及库尾河谷较狭窄,中部河谷较宽阔,正常蓄水位高程1233m时淹没以耕地为主,有少量灌木林,无村寨淹没。

左岸坡有低于及约高于正常蓄水位高程的洼地发育,水库蓄水后,库水会倒灌至该洼地内,引起洼地内涝及浸没;另外,W5、W26洼地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7~10m,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塌陷,但洼地规模较小,塌陷范围较少,浸没较少。

水库主要存在耕地及少量灌木林淹没及库岸洼地内库水倒灌引起的内涝、浸没等问题。

库区河谷切割较浅,库岸总体地形较缓,局部陡峭,植被稀少。

区内无大型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现象。

库区流域范围为软质岩夹较软至中硬岩,岩层平缓,区内局部覆盖层较厚,暴雨期间易形成少量的固体径流,对水库运行影响较小。

3.4 水库诱发地震
拟建水库处于构造体系相对稳定地块上,区内无大型构造通过,无库水向深部渗漏的通道,水库蓄水后诱发构造地震的可能性小;库区岩溶现弱发育,区内岩层缓倾,河谷切割较浅,故库内溶洞发育弱,规模小,延伸短,且多发育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水库蓄水后诱发岩溶塌陷型地震的可能性小。

正常蓄水位1233m 高程时,经局部工程处理后具备成库条件。

4 结束语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233m时,水库蓄水后向左、右岸渗漏的可能性小,但库首段存在绕坝渗漏问题,通过防渗处理后,具备成库条件;区局部有崩塌堆积,库岸现状总体稳定。

水库蓄水后局部河段可能因库水侵蚀、软化等作用,导致库岸再造,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库区存在耕地、灌木林等等淹没及少量低矮洼地库水倒灌浸没问题;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

参考文献
[1]贵州中水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普定县木拱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作者简介:熊伟(1984,5-),男,贵州兴仁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