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之感想

合集下载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观后感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观后感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观后感我有幸参观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作品,这次展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首先,整个展览给人的感觉就是多样性和创新。

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既有传统的绘画作品,也有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

从每个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中,可以看出学院的学生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和技巧,展示出了他们对于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

整个展览展现了学生们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作品所展现的内容和思想也非常丰富。

观展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

有部分作品关注了女性权益、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视角,他们向观众传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还有一些作品则关注了人性、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腻的笔触,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受到了作者的热情和才华,这让我对中央美术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深感钦佩。

最后,我还要提到展览所传达的能量和力量。

在展览现场,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热情融入到作品中,用心和努力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和能量,让人仿佛看到了学生们的奋发向前和对未来的期许。

同时,这也给我带来了激励和鼓舞,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而言之,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丰富的内容和思想以及展览所传达的能量和力量都让我深感震撼和钦佩。

希望学生们能够一直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和对于创造力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美术馆考察报告

美术馆考察报告

美术馆考察报告篇一:中央美术馆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了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艺术作品,启发我们的灵感,3月15日我们和老师一起去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参观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有著名设计师矶琦新先生设计的,这是他在北京所设计的第一个美术馆,他在这个美术馆的设计中追求自由和超越。

在技术方面,美术馆的设计超过了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在思想上,表现得更为自由。

更可贵的是该建筑与美术学院原有的深灰色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显示出了美院内敛低调的特质。

当天主要的展览是阿涅斯·瓦尔达的海滩在中国,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

俩个外国大师的艺术作品对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阿涅斯·瓦尔达的艺术创作全回顾。

她是一位法国文化巨匠与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摄影家,以及出色的造型艺术家。

这次在中国的艺术展览带我们漫步于她幻想与现实交汇,悲伤与喜悦融合的个人艺术世界。

她的展览分四部分,有装置艺术,中国门,摄影,电影艺术。

刚走进美术馆就会看到一个大大的中国红的门,是一件专门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而创作的装置,可以让观众了解她1957年在中国旅行期间拍摄的那些从未面世的图片,当时她是受中国政府邀请的代表团正式成员。

中国门的设计可以看出来她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以及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她在中国的摄影展展示出了六十年代的中国场景,很多是我们没有看到的,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还很劳苦,这些回顾展也说明了我国的快速发展。

展览中有的照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亲切,我在想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热爱,她的心是很细腻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柯布西耶的露台,破碎的肖像,努瓦母梯耶的寡妇,乌托邦之薯,海岸,Zgougou的坟墓,这些作品很深刻的表现出她思维的细腻,灵活,想法的奇特,对生活疯狂的热爱。

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生活的阅历,看着那些作品就像在慢慢品味阿涅斯的人生,每件作品都会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前儿个去看了中央美院的毕业展,那可真是一场视觉和脑洞的超级大冒险。

一进展览厅,就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装满奇思妙想的魔法盒子。

各种各样的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先说说那些绘画作品吧。

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超级魔幻的城市,高楼大厦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巨大蘑菇,街道上走着奇装异服的人儿,每个人物的表情都特别生动,感觉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小秘密。

还有一幅油画,那色彩浓烈得就像要从画布上溢出来似的,画的是一片绚烂的花海,可花海里又隐隐约约藏着一些小动物的脸,这画家的想象力简直是长了翅膀。

我站在这些画前面,就像是在跟画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把自己心中的世界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在我眼前,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在创作时的那种激情或者宁静。

再看看那些雕塑作品。

有一个特别大的雕塑,是用各种废旧的金属零件拼凑起来的一个巨大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看起来有点呆萌,又带着一种未来战士的感觉,它的关节处还做得特别细致,感觉下一秒就能动起来似的。

还有一个小型的雕塑,是用陶土做的一群小动物在开音乐会,小兔子拉着小提琴,小松鼠敲着鼓,那模样可爱极了,每一个小动物的神态都栩栩如生,我都怀疑是不是有个小精灵住在里面指挥它们呢。

除了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那些新媒体艺术作品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有一个互动装置,人站在前面,身体的动作会引发屏幕上出现各种奇妙的图案,就像自己变成了一个魔法师,随手一挥就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魔法效果。

还有一个用光影打造的虚拟森林,走进去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周围的树木光影会随着人的靠近或者远离而产生变化,我在里面就像个迷路的小孩,但是又特别兴奋地探索着每一个角落。

不过呢,也有一些作品让我看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有一个看起来就是一堆乱麻一样的东西挂在墙上,旁边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也没太搞明白作者想要表达啥。

但是我想,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神秘之处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说不定在作者的脑袋里,那堆乱麻是一个超级复杂而又深刻的宇宙奥秘呢。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近年来,随着文化与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美术馆,一些人甚至会经常去参观美术馆,体验其中的艺术风景。

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经常会去参观美术馆。

在这里,我想记录下我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次去美术馆的经历,是在我大学时期。

那时,学校里有一场展览,我便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看了看。

一走进美术馆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庄严肃穆的建筑和富有艺术气息的展室,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

我看着墙上挂着的油画,有些像是印象派风格,有些则像是现实主义,但每一幅画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用心与创意。

我也被这种用心和创意深深地打动着,从此对美术馆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我开始经常去美术馆。

每次去都有不同的心情和收获。

有时,我会在展览中发现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或风格,也会因为某一幅画的构思和创意而深深地感到惊叹。

有时,我会在展览中遇到一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作品,但是当我仔细地品味它们,就会发现它们中蕴含的一些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意义或许是对生活的反思,或者是对社会现状的探讨。

这些都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艺术的艰深与美妙。

除此之外,我还很喜欢在美术馆看到其他参观者的反应。

每次去美术馆时,我都会观察其他人,看他们是如何欣赏艺术以及如何理解和体验这些艺术品。

有的人看了一幅画沉浸在其中,有的人则是抱着简单的好奇心来逛荡,在看到画面后便走了,有的人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悟。

这些人与画面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参观美术馆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精彩的作品,更可以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及背后的深层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然,要去美术馆参观并非是壮志凌云,而是要从平凡的生活出发。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美丽的瞬间,更可以从我们身边的物品中感受出设计师和工艺师的高妙之处,这些都等待我们去品味与感受。

而美术馆则是我们将这些发现理性化、智慧化的地方。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

参观美术馆的个人心得在这个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美术馆是我放松身心、享受艺术的理想场所。

日前,我有幸参观了〈中央艺术馆〉,在这次参观中,我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心灵体验。

首先,美术馆的环境给了我强烈的艺术氛围。

即便是进入馆内的大厅,我也能感受到那种与众不同的氛围。

大厅宽阔明亮,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品。

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仿佛步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周围的观众们默默地欣赏着作品,让我觉得自己融入了一个沉浸在艺术之中的群体。

其次,美术馆的陈展方式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每一个展厅都精心设计,画作的陈列方式别具一格。

有的是按年代排列,有的是按照主题展示。

这种安排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种舒适感,也能更好地呈现出每一幅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例如,在一个主题展厅中,我看到一系列色彩斑斓的抽象画。

它们不仅让我意识到艺术家对色彩运用的独特见解,也引发了我对于抽象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美术馆还提供了详细的艺术解读和导览服务。

在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向我解答了关于作品的问题,还引导我用不同的视角去欣赏艺术品。

通过他们的指引,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这种导览服务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更好地欣赏到了作品的内涵。

在美术馆的参观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些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我们进行了有趣的交流和分享。

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的是学生,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普通观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视野,也深化了对艺术的理解。

这种与他人的互动使我更加喜欢美术馆这个地方,我渐渐觉得美术馆不仅是一个欣赏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总结起来,参观美术馆是一次充满收获的经历。

通过观赏艺术品,我不仅得到了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也获得了启发和思考。

美术馆的环境、陈列方式、导览服务以及与他人的分享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

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篇一《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走进中央美院毕业展的展厅,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那些展品,有的像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生物,奇形怪状,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瞅着一幅用各种废旧金属拼凑成的巨大雕塑,心想这是啥呀?是未来世界的机器人残骸吗?可旁边的人却在那一个劲儿地赞叹,说这是对现代工业与自然融合的深刻表达。

我就纳闷了,我这欣赏水平是不是太 low 了?像个还没开化的原始人。

不过有些画作倒是挺对我胃口,那色彩搭配像一场绚丽的烟花秀,美轮美奂。

我在想,这些学生的脑袋里咋能装下这么多奇思妙想呢?难道他们都是被艺术之神眷顾的宠儿?我这在艺术边缘试探的小透明,啥时候能有这等创造力呢?真是让人既羡慕又有点小嫉妒。

篇二《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这题目一冒出来,我就有点兴奋又有点忐忑。

在展厅里溜达,我看到一幅超大型的油画,那画面上的人物仿佛要从画里走出来跟我握手,眼神里透着故事。

我站在那看了半天,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画家编织的时空隧道。

可突然我又看到一个装置艺术,就是一堆破树枝和烂布条搭在一起,我当时就懵了,这也能叫艺术?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就像看一场魔术,别人都看懂了机关,我还在那傻愣愣的。

我还看到有个学生把自己扮成了一件“行走的艺术品”,在展厅里慢悠悠地晃悠,我都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佩服。

这毕业展是不是太任性了?可又一想,艺术不就是要突破常规吗?那我这传统的眼光是不是得改改了?不然永远只能在艺术的大门外徘徊,像个可怜的小乞丐。

篇三《参观中央美院毕业展观后感》看完中央美院毕业展,我这心情像坐过山车,跌宕起伏。

有些作品精致得像古代公主的首饰盒,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我看到一组陶瓷作品,那细腻的纹理,就像岁月在上面轻轻划过的痕迹,美到极致。

我就在想,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这些学生是不是都有“强迫症”,非得把作品做到完美无缺?可转过头,又看到一些作品那叫一个抽象,比如一块白布上随意泼洒了几滩颜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是不是在糊弄人呢?我自己随便画两笔也能这样啊。

作文《观看美术展览有感》

作文《观看美术展览有感》

观看美术展览有感篇一观看美术展览有感说实话,去美术馆这种地方,我平时压根儿不会主动去。

觉得那些画啊雕塑啊,跟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

但这回不一样,是被我姐硬拉去的。

她最近迷上了当代艺术,说什么要提升我的艺术修养。

我心里暗自吐槽:我修养不够,主要是因为没钱,跟艺术有个毛线关系!展览的名字叫什么“时间的痕迹”,一听就挺文艺的。

进去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形状各异的、我压根儿看不懂的东西。

比如,有一个展品,就是一个大铁桶,上面糊满了泥巴,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写着“大地之歌”。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歌儿我咋没听出来呢?旁边有个小姑娘,估计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对着铁桶在那儿指指点点,一脸的陶醉。

我姐指着铁桶跟我解释,说这是艺术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泥巴象征着…象征着…我直接打断她:“象征着艺术家懒得洗桶?” 她给了我一个白眼。

但展览里也不是所有东西都那么“深奥”。

有一个展区,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

其中有个小瓷瓶,特别精致,瓶身上画着几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颜色鲜艳,翅膀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我姐说这是某个大师的作品,价格估计不菲。

我凑近了仔细观察,发现一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有点歪,仔细一看,发现这歪的触角竟然带着一丝俏皮的感觉,感觉像是艺术家故意为之。

那一瞬间,我竟然觉得,这小小的瑕疵,反而让这件作品更生动有趣,更像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以前我总觉得艺术品应该完美无缺,现在看来,这种不完美,反而更能打动人。

篇二观看美术展览有感展览里还有个互动装置,是个巨大的镜子迷宫。

我姐兴致勃勃地拉着我进去,结果没走几步,我就迷路了。

到处都是镜子,我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像掉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

我姐在外面哈哈大笑,说我像个笨蛋。

最后,还是工作人员把我带了出来。

虽然有点狼狈,但不得不说,那确实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那种空间错乱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想表达的——也许是关于现实与虚幻的某种思考,虽然我没完全理解,但那种感觉挺刺激的。

中央美院毕业展

中央美院毕业展

中央美院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观后感5月,正值踏入初夏的季节。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览。

这个展览让我陶醉于艺术的海洋中,让我感受到了学院学子们的创造力和才华。

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充满了引人入胜的艺术之美。

这次的展览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

在一片丰富多彩的作品中,我最为喜爱的是绘画作品。

学生们用各种不同的画笔和颜料,勾勒出了他们内心的世界。

有些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梦境中。

而有些作品则展现出了学生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和反思。

这些作品让我深入思考了艺术的力量和价值。

除了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们运用各种材料,如陶土、金属等,创造出各种令人惊叹的立体作品。

有些作品形态各异,表达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些作品则注重细节,通过精致的雕琢和装饰,呈现出了雕塑的独特美感。

这些雕塑作品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触感和空间感,让我不禁想要去亲身感受它们。

此外,摄影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到了瞬间的美丽与感动。

有些作品通过灵活运用光线和构图,展现出了摄影的艺术性和美感。

有些作品则通过题材的选择和构思,传达出了学生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摄影的独特之美,引发了我对摄影的兴趣。

总之,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览是一场艺术的盛宴。

学生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将艺术之美带给了观众,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展览让我更加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和价值,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向往。

我相信,学院的学子们定会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的惊喜和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之感想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美术学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将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

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里诞生了很多最著名的画家、雕塑家等。

它是艺术者最向往的地方,周三未能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来参观央美,故今天独自来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建于2006年,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这是他在北京设计的第一个美术馆。

占地3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为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

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既融
合又协调。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眼给我呈现的是一种灰黑色调,美术馆与美术学院原有的深灰色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显示出了美院内敛低调的特质。

在美术馆里我主要参观了托尼·克拉格的雕塑与绘画。

我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托尼·克拉格是极具影响力的英国著名雕塑家,也是英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

在参观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它的作品既有几何的理性美感,又带给观者充满幻想和诗意的审美境界,常被认为有取代亨利·摩尔之势。

看着他的画会让你静静的思考,去体味作者要表达的事怎样的东西。

感觉,托
尼·克拉格是个很有理性思维的艺术家,他把理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很值得品味。

此次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艺术的种子早已埋于心中,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获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作兴趣,平时不经常接触艺术类院校,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对国家艺术教育和艺术类院校的认识和了解,也增强了从事艺术学习、陶冶情操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