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合成技术-合成纤维

合集下载

高聚物合成技术测试题名词解释1本体聚合2悬浮聚合3

高聚物合成技术测试题名词解释1本体聚合2悬浮聚合3

《高聚物合成技术》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本体聚合2.悬浮聚合3.熔融缩聚4.乳化剂5.临界胶束浓度6.塑料7.纤维8.热塑性塑料二、填空题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和()。

2.缩聚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和()等。

3.连锁聚合反应的四种聚合方法,根据聚合产物在单体(或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聚合和()聚合。

4.悬浮聚合的场所是在每个小液滴内,而每个小液滴内只有()和(),即在每个小液滴内实施()。

5.三大合成纤维是指()、()和()。

6.乳液聚合反应可为四个阶段,即()、()、()和()。

7.乳液聚合的体系组成为()、()、()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分)1.动态界面缩聚是进行搅拌的界面缩聚,所得产物为()。

a.粒状b.薄膜状c.纤维状2.悬浮聚合体系的基本组成为()。

a.单体和引发剂b.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和水c.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3.目前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方法是()。

a.悬浮聚合b.溶液聚合c.乳液聚合4.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有机玻璃时采用的是(b)a.悬浮聚合b.本体聚合c.溶液聚合5.目前产量和用量占第一位的通用合成橡胶是()。

a.顺丁橡胶b.丁苯橡胶c.异戊橡胶四、判断题()1.成纤高聚物均为线型高分子。

()2.本体聚合是四种聚合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3.环氧树脂属于热塑性塑料。

()4.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主要按自由基聚合机理进行。

()5.生产乙丙橡胶时加入第三单体的目的是保证乙丙橡胶的弹性。

五、简答题:1.简述高聚物合成生产包含哪几个生产过程。

2.说明本体聚合的类型、特点、控制因素和应用。

3.说明乳液聚合的类型、特点、控制因素和应用。

4.举例说明乳化剂的类型及选择。

5.比较聚乙烯三种生产方法,并说明聚合机理。

6.生产有机玻璃时的水浴法和空气浴法各有什么优缺点?7.聚氯乙烯生产时,为了防止粘釜而采取的方法有哪些?8.简述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塑料的原料:是合成树脂和添加剂(包括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增塑剂、填料以及根据不同用途而加入的防静电剂、防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塑料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挤塑成型、吹塑成型、模压成型等。

合成橡胶:高弹性体,制造橡胶制品时加入的添加物通常称为配合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助促进剂、防老剂、软化剂、增强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自由基聚合方法: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两种方法。

在溶液聚合方法中,如果所得聚合物在反应温度下不溶于反应介质中而称为淤浆聚合。

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相设备。

(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

(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

(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

(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此外三废处理和公用工程如供电、供气、供水等设备。

2、比较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间歇聚合: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当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时,将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卸出。

间歇聚合的特点a.不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每一批产品的规格难以控制严格一致。

b.反应器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高聚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高聚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高聚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高聚物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多聚物化合物,与传统的低分子化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复杂的化学结构。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高聚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油墨、电子材料、医用材料等众多领域。

一、高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高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聚合法和缩聚法两种。

聚合法是指通过引发剂或光化学反应等手段,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羧酸酯化聚合等多种类型。

缩聚法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小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缩聚反应包括酸催化缩聚、硅酸盐缩聚等多种类型。

二、高聚物材料的应用领域1、塑料工业高聚物材料在塑料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塑料是利用高聚物材料聚合而成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包装、建筑、电子、汽车、医疗器械等。

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使得塑料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行业之一。

2、合成纤维工业高聚物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工业。

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的制备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的支持。

合成纤维的应用领域广泛,如纺织、建筑材料、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

3、涂料工业高聚物材料在涂料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添加使涂料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更好的耐腐蚀性、更好的机械强度和抗风化性能。

4、电子工业高聚物材料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

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介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各方面的特点使其在电子器件、电池材料、光通讯技术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医用材料高聚物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医用材料领域。

医用材料的制备需要考虑其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耐用性、生物降解性等特点,高分子化合物的独特性质使其成为医用材料研究的热点。

总之,高聚物材料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它在各个应用领域中都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更多的领域中有望得到应用。

化学纤维的分类与命名

化学纤维的分类与命名

黏胶玻璃纸
长束黏胶纤维
黏胶短纤
有色黏胶短纤
铜氨纤维
醋酯纤维
涤纶
POY
FDY
DTY
毛条
红色涤纶短纤
仿羽绒涤纶短纤
锦纶
POY 短纤
FDY
DTY
锦纶黑DTY
腈纶
短纤
毛条
丝束
毛毯
氨纶
长丝
包芯线
合捻纱
包覆纱(单包)
包覆纱(双包)
包芯纱
丙纶
维纶短纤
维纶
维纶纱线
维纶滤布
维纶除尘袋
01 长 丝
在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纺丝流体(熔体或溶液)经纺 丝成型和后加工工序后,得到的长度以千米计的纤维称为化 学纤维长丝。
形态结构
化纤长丝
单 丝:长度很长的连续单根纤维。
复 丝: 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丝并合在一起组成的丝条。
化学纤维的复丝由8~100根以下单纤维组成。
捻 丝:复丝加捻成为捻丝。
棉纤维截面图
羊毛纤维
蚕丝
麻纤维
Plant
Retting
Stripping
Root Cutting Raw Jute
Selection
Weaving
Weaving
Traditional Products
Diversified Products
2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粘胶
增白黏胶长丝
有色黏胶长丝
学名、英文名
再生纤维素纤维
Viscose
聚酯系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polyester


脂肪族聚酰胺系
聚酰胺 6 纤维 nylon 6

常用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应用
连续从喷丝头的毛细孔中挤出,成为细流。 在空气、水或特定的凝固溶中固化成为初生
纤维。
合成纤维的纺丝方法有两大类: 熔体纺丝法 溶液纺丝法
资料由 整理
熔体纺丝法
螺杆挤压机 中熔融的原料 从喷丝板的毛 细孔中压出成 为细流,在纺 丝甬道中冷却 成形。
资料由 整理
溶液纺丝法 按凝固方式分:湿法纺丝、干法纺丝
资料由 整理
2、涤纶应用 纺织品材料:衣服、床单、窗帘。 广泛用于运输带、传动带、帆布、渔网、绳 索、轮胎帘子线及电器绝缘材料等。
涤纶纤维
资料由 整理
锦纶
化学名称为聚酰胺纤维,商品名称为锦纶或 尼龙。由聚酰胺树脂抽丝制成,主要品种有锦 纶6、锦纶66和锦纶1010等。
1、特点 ●质轻、强度高。 ●弹性和耐磨性好、良好的耐碱性和电绝缘 性。 ●耐酸、耐热、耐光性能较差。 ●弹性模量低,容易变形,缺乏刚性。
资料由 整理
2、腈纶应用 制造毛线和膨体纱及室外用的帐蓬、幕布、 船帆等织物。 与羊毛混纺,织成各种衣料。
腈纶毛衣
资料由 整理
维纶
化学名聚乙烯醇纤维,商品名维尼纶或维纶。由
聚乙烯醇树脂经混纺制成。
1、特点
●最大特点是吸湿性好,具有较高的强度;
●耐磨性、耐酸、碱腐蚀均较好;
●耐日晒、不发霉、不虫蛀,其纺织品柔软保暖,
湿法纺丝
纺丝溶液从 喷丝头毛细孔中 挤出,溶液细流 进入凝固浴,高 聚物在凝固浴中 析出形成初生纤 维。
资料由 整理
干法纺丝
从喷丝头毛细 孔中挤出纺丝溶 液细流在热空气 作用下溶剂快速 挥发。溶液细流 浓缩并固化,在 卷绕张力作用下 变细成为初生纤 维。
资料由 整理
3、后加工
纺丝成形后的初生纤维结构不完善,物理、 机械性能较差,如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差, 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必须经过一系列的 后加工。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七、氯纶—聚氯乙烯纤维(polyvinyl chloride)缩写PVC 1、纤维来源: 2、性能 1)吸湿性差( WK=0),染色困难。 2)电绝缘性好 3)弹性较好。 4)阻燃性好 5)耐热性差。 氯纶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复合纤维截面图
异形纤维截面和喷丝孔板形
熔体纺丝工艺流程图
湿法纺丝法纺丝
涤纶纤维可塑性和可变性大,所以可对涤纶进行改性加工,生 出差别化涤纶纤维。如运用超细旦技术,多元差别化技术,聚 合物改性技术,复合纺丝技术等生产新一代涤纶纤维。 如:异形纤维,复合纤维,超细纤维等。
二、锦纶—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缩写PA 1,纤维来源: 1939年在美国开发成功命名为尼龙(Nylon)。我国将其命名为 锦纶。 2,纤维形态: 普通的锦纶纤维纵向平直光滑,截面为圆形。
第二节 化学纤维的制造 一、化学纤维的制造 (一)纺丝熔体或纺丝溶液的制备。 1、分解温度高于熔点的高分子物质,可直接将聚合体熔化 成熔体,然后进行纺丝;也可以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 液纺丝。涤纶、锦纶、丙纶采用此法。 2、分解温度低于熔点的高分子化合物或非熔性的物质,必 须选择适当的溶剂把高聚物溶解成为纺丝溶液,然后进行纺 丝。粘胶、维纶、腈纶等采用此法纺丝。 (二)、化学纤维的纺丝成形 1、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适当温度制备熔体, 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在空气中经冷凝而 成为细条。如图
2、湿法纺丝:将高聚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配成纺丝溶液, 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后射入凝固液中凝固成丝条。如图 3、干法纺丝:将高聚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配成纺丝溶液, 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后射入热空气中溶剂挥发,聚合体 凝固成丝条。如图 4、有色纺丝:采用纺前着色,可加工有色纤维。 5、异形纤维纺丝:改变喷丝孔形状可生产不同截面形状的纤 维。如图 6、复合纤维纺丝:纺丝时将两种不同成分的高聚物熔体或溶 液先后分别进入复合纺丝帽,使两种聚合体在分配板中彼此分 离,互不混合,直到进入纺丝孔时才接触,通过喷丝孔的挤压 凝固成一跟丝条。如图 7、超细纤维纺丝:用高速气流喷吹,在纤维形成的同时进行 拉伸,制备细度在0.044tex的超细纤维。也可用剥离等方式加 工不同形状和粗细的超细纤维。

第四章 合成纤维

第四章 合成纤维

2、成纤维高聚物具有适宜的相对分子质量 线型高 聚物分子链的长度对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 大,尤其是对纤维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和溶解性的 影响更大。相对分子质量的高低均不好,高者不易 加工,低者性能不好。常见的主要成纤高聚物的相 对分子质量如下表所示。
主要成纤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聚物 聚酰胺-6或-66 聚酯 聚丙烯腈 相对分子质量 16000-22000 16000-20000 50000-80000 高聚物 聚乙烯醇 全同聚丙烯 相对分子质量 60000-80000 180000-300000
四、合成纤维的分类
纤维:长径比很大,并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纤细物 质。 纺织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 麻等)和化学纤维(由聚合物等材料制成)。 化学纤维是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总称
人造纤维:是以天然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聚合物 经纺丝而成,如聚对苯二甲酸 聚合物如纤维素和蛋 乙二醇酯纤维(涤纶)、聚酰 胺(锦纶)、聚乙烯醇缩甲醛 白质等改性而成,如 (维纶)、聚丙烯(丙纶)、 粘胶纤维、醋酸纤维、 聚丙烯腈(腈纶)、聚氯乙稀 (氯纶)、聚氨酯弹性体纤维 蛋白质纤维等; (氨纶)、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Kevlar)等。
二、涤纶的结构
3、聚集态结构: •结晶度和取向度
产品 初生丝 商品丝 结晶度(%) 完全无定形 40~60 取向度 差 较高 密度(克/厘米2) 1.335~1.337 1.38
•模型理论:折叠链-樱状原纤模型
三、涤纶的性能
1、热性能 2、机械性能 3、化学稳定性 4、吸湿、染色性能 5、起球现象 6、静电现象 7、燃烧性能
2、 机械性能
弹性和耐磨性 具有良好的弹性,穿着挺括,形状稳定性好,表 现在两个方面:

2.1合成纤维全解

2.1合成纤维全解

3、干法纺丝
也需要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配成纺丝溶液,而后段过程与 熔体纺丝相似,从喷丝头挤压 出来的细流不是进入凝固浴, 而是导入纺丝甬道,在甬道中 利用热空气使细流中的溶剂挥 发而凝固成纤维。
三、成纤聚合物的力学状态
合成纤维一般都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性能好、 密度轻、耐酸、耐碱、耐氧化剂以及不易霉蛀等特 点,但也存在吸湿低、透气性差、容易产生静电、 易沾污、不易染色等缺点,为了提高纤维的使用性 能,必须了解各种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第二章 纺织纤维
本章知识点: 2.1 合成纤维 2.2 纤维素纤维 2.3 蛋白质纤维 重点: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 纤维的合成、结构和理化性质,纤维素和蛋 白质的基础知识,棉、麻、蚕丝、羊毛纤维 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难点: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 纤维的合成,蚕丝、羊毛的化学加工。
过酰胺键相连的分子两端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一定的吸湿
性和染色性。
2.
聚酰胺中酰胺基的存在,可以在大分子中间形成氢键,使 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易在酸碱作用下发生水解。赋予聚酰 胺以高熔点和力学性能,同时,也使其吸水率增大。
3.
聚酰胺重复结构单元中的脂肪链较长,聚酰胺基之间的亚
甲基赋予其柔性和冲击性,聚酰胺中的亚甲基与酰胺基的 比例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柔性越大,吸水率越低。
nHOOC(CH2)4COOH + nH2N(CH2)6NH2 n-OOC (CH2)4CO HN(CH2)6NH3+ n-OOC (CH2)4CO HN(CH2)6NH3+ HO-OC (CH2)4CO HN(CH2)6NH- H + (2n-1)H2O n
二、聚酰胺的结构
1.
聚酰胺是没有庞大侧基的线型高分子,中间的脂肪链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位
第五节 锦纶纤维
聚酰胺-1010
聚酰胺-610
聚酰胺-6
种类
聚酰胺-12
聚酰胺-66
聚酰胺-11
产量最大
第五节 锦纶纤维
1 聚酰胺-6(锦纶-6)的生产
聚酰胺-6
由已内酰胺或ω-氨基已酸经 缩聚反应而制得的合成纤维
锦纶-6
尼龙-6
卡普隆
第五节 锦纶纤维
1 聚酰胺-6(锦纶-6)的生产
主要原料:已内酰胺
③发展: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富强纤维),干、湿强度都比普通 粘胶纤维高,同时缩水率相应降低,在坚牢度、耐水洗性、抗皱 性和形状稳定性方面更接近优质棉。纤维素为原料经纺丝而制得的人造纤 维。
第三节 人造纤维
醋酯纤维
二醋酯纤维
长丝光泽优雅,手感柔软,酷似真丝, 制作织物,用于衣服及室内装饰,也可用 于香烟滤嘴材料。短纤维用于与棉、毛或 合成纤维混纺,但湿态强度低。而中空纤 维具有透析功能,可用于医疗化工净化与 分离等。
典型的纺织纤维的直径 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而长 度超过25mm。
第一节 概 述
一、纤维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
天然纤维
棉花、 羊毛、 蚕丝、
麻 等……
化学纤维








第一节 概 述
一、纤维的分类
人造纤维
再生蛋白质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 粘胶纤维 铜氨纤维
再纤维素纤维 二醋酯纤维 三醋酯纤维
第一节 概 述
用途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三、聚酯纤维的结构、性能及用途
即可以纯纺也或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各种 机织物和针织物。聚酯长丝可用于织造薄纱女衫、 帷幕窗帘等,与其他纤维混纺可制成各种棉型、 毛型及中长纤维纺织品。
聚酯纤维在工业上可作为轮胎帘子线、制作 运输带、篷帆、绳索等。
第五节 锦纶纤维
锦纶纤维
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胺 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线性高分子 缩聚物。
1.聚酯合成
的工艺路线
(2)对苯二甲酸用乙二醇直接酯化聚酯路线
(直接酯化聚酯法)
消耗定额低,无甲醇回收,生产控 制稳定,流程短,投资低等优点,发展 迅速。目前国内用的比较多。
第四节 聚酯纤维
1.聚酯合成 的工艺路线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3)环氧乙烷酯化聚酯路线
(环氧乙烷法)
该路线是197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的。 该路线具有成本低;产物低聚物少, 容易精制;设备利用率高,辅助设备少等 优点。如采用高纯度的对苯二甲酸和环氧 乙烷进行反应,其产物可不经过精制就可 以直接用于缩聚成聚酯。
甲醇分馏

预缩聚 中等粘度缩聚

甲醇 收
废乙二醇 排出蒸汽冷凝
废 液
结晶干燥 熔融挤压机
造粒 结晶 固相缩聚
高粘度的最终反应器 成型
纺丝长丝加工 成

中粘度切片 料仓
高粘度切片 料仓


纺丝拉伸
短纤维
织物和工业 用丝
薄膜片基 瓶 子 容 器 塑 料
帘子线和 高强度纱线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工艺
所用的反应 器是两直形 管,前者供 纺丝用,后
者供注塑成 型用。
将常压法制备 树脂,经苯萃 取除去单体和 低分子物,经 回转式真空干 燥鼓,在190 ~200℃下, 用高纯度氮气 保护进行聚合 。
第五节 锦纶纤维
1 聚酰胺-6(锦纶-6)的生产
4 10
已内酰胺 3
1 5
2 6
引发剂与调节 剂
7
已内酰胺
催化剂
2
4
5
7
DMT EG
去甲醇
贮槽
6
9
1 10 1
接真空系 统 回收EG
1
3
14
15
12
去包装
8
1
3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工艺
(2)直接酯化聚酯生产工艺
工艺过程包括酯化反应与缩聚。 直接酯交换法中一般要加入了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 苯酯等稳定剂,所以聚酯产物的热稳定性和聚合度都比酯 交换法聚酯高,可以作为生产轮胎帘子线的高质量纤维。
直接酯化法聚酯连续法比间歇法的 成本低20%;酯交换法聚酯连续比间歇的 成本低10%。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工艺
(1)酯交换法连续生产聚酯工艺
酯交换法连续生产聚酯工艺包括酯交换、 预缩聚、缩聚等过程。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2.聚对苯二甲酸(乙1二)醇酯酯交的换生法产连工续艺生产聚酯工艺
酯交换聚酯路线
对苯二甲酸用乙二醇直接酯化聚酯路线
环氧乙烷酯化聚酯路线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1.聚酯合成 的工艺路线
(1)酯交换聚酯路线
(酯交换聚酯法)
是最早(1953年)实现 工业的聚酯路线。工艺技术 成熟,所以至今在工业生产 中仍占有相当的地位。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第四节 聚酯纤维
二、聚酯纤维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1.聚酯合成 的工艺路线
(4)聚合原理
缩聚反应:使反应完全,必须采用真空及强力搅拌,以排出低分子 副产物。
(n+1) HOCH2CH2COOC-
-COOCH2CH2OH Sb2O3
HOCH2CH2COOC-
-CO-OCH2CH2COOC-
-CO-OCH2CH2OH + n HOCH2CH2OH
一般产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低于20000,用于制造纤维、薄膜 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
第四节 聚酯纤维
1.聚酯合TP成A TPA料二仓、聚+Ec酯Gat E纤G单维批 的生DM产T槽原理料D仓DM与MTT(液工(固体体艺))
的工艺路线
水分馏塔 水
浆料混合器(4)聚合原理熔化槽
乙 二

酯化
酯交换
线型高分子 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适宜 的延伸度。
第一节 概 述
三、成纤高聚物的特征 具有适宜相对分子质量
过高不易加工,过低者性能不好。
主要成纤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聚物 聚酰胺-6或-66
聚酯 聚丙烯腈
相对分子质量 16000-22000 16000-20000 50000-80000
高聚物 聚乙烯醇 全同聚丙烯
高聚物合成技术
第五章
合成纤维
第五章 合成纤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纤 维的分类、性能及 应用;
2.掌握聚酯纤 维、锦纶纤维、腈 纶纤维、聚丙烯纤 维的生产技术、结 构、性能及应用。
能力目标
能根据需要正 确选择生产方法, 并指导具体生产过 程,合理确定工艺 条件。
第一节 概 述
纤维
指柔韧、纤细,具有相 当长度、强度、弹性和吸湿 性的丝状物。
第二节 天然纤维
毛纤维
应用
羊毛是宝贵的纺织原料,能制织四季衣着,所 织冬季织物质地厚实,手感柔软,保暖性好;春秋 季织物质地丰满,光泽柔和,挺括;夏季织物质地 薄细、滑爽。
山羊绒是开司米山羊换毛时脱落下来的绒毛, 山羊绒极细,用于生产高档织物,手感柔软,悬垂 性好。
第二节 天然纤维
蚕丝
又称为天然丝。生丝是由 两根丝纤朊(约75%~82%)被 丝胶朊(约18%~25%)粘合而 成。丝胶朊能溶于热水或弱碱 性溶液。除去丝胶朊而得的丝 纤朊,俗称熟丝,白色,柔软 有光泽,强度高,是热和电的 不良导体。
第二节 天然纤维
毛纤维
以羊毛纤维为主,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纺织用的羊毛是从绵羊身上剪下的,按纤维细 度、长度分级。 羊毛一般呈圆柱形,从根部到顶梢逐渐变细, 具有螺旋卷曲。好羊毛多数呈白色或奶油色。
第二节 天然纤维
毛纤维
性能
羊毛比棉轻,强度比棉低,但弹性好,即在小 变形之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故其织物挺括或不易 折皱。羊毛的湿强低于干强,耐酸不耐碱,受碱破 坏后强力下降而颜色发黄。
第三节 人造纤维
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 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而制得的 化学纤维。
具有与天然纤维相似的性能,有 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染色性,手 感柔软,富有光泽,是一类重要的纺 织材料。
第三节 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
是以含纤维素量较高(约为45% ~95%)的木材、棉短绒、甘蔗渣、芦 苇为原料,以湿法纺丝制成的。
铜氨纤维适于织成 薄如蝉衣的织物和针织 内衣,穿用舒适。
第三节 人造纤维
再生蛋白质纤维
简称蛋白质纤维,是用动物或植 物蛋白质为原料制成。
主要品种
酪蛋白质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玉 米蛋白质纤维和花生蛋白质纤维。
与羊毛相近似,染色性能很好。但一般强 度较低,湿强度更差,因而应用不广泛。通常 切断成短纤维。可在毛纺机上纯纺或与羊毛、 粘胶纤维和锦纶短纤维等混纺。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大合成纤维
1.涤纶(聚酯为基础,产量第一位)
(1)抗皱性、保形性、耐热性、电绝缘,织物易洗、快干、免熨。 (2)不需混纺,不起球。 (3)染色比锦纶差。
2.锦纶(聚酰胺,第二位)
易染色
3.腈纶(聚丙烯腈)
性质类似羊毛(合成羊毛),用途广,来源丰富,发展快。
第一节 概 述
三、成纤高聚物的特征
棉纤维 麻纤维
包括
动物纤维
羊毛 蚕丝
第二节 天然纤维
棉纤维
主要成分 是纤维素、水 分、脂肪、蜡 质、蛋白质、 果胶及灰分等。
性质 强度较 低,延伸率 较低,但湿 强度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