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单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紫阳县高桥中学彭远凯
[课标要求]
1.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比较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主要器材]
滑轮组两套、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细线等。
[实验准备]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等于,总功等于。
2.叫做机械效率,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表达式为:。
[操作与思考]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2个钩码的重G;
2)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记下钩码上沿的位置
和栓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的位置;
3)竖直向上提起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4)量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升
的距离S;
5)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
下表。
6)取4个钩码,仿照上述步骤操作和测量,算出相应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将各数据填入表中。
7)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可知,提升不同的钩码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相同”或“不同”)
滑轮组钩码
重
G/N
钩码上
升的高
度h/m
拉
力
F/
N
线端上
升距离
s/m
有用
功
W/J
机械效率η
第一组第二组
[问题讨论]
1.为什么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会不同?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物时,它们的机械效率也不同?
2.为什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是?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单

2.按照图12.3-2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5.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
评估:
⑴在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吗?
⑵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交流与合作:
探究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刻度尺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高度h、绳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 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 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
1、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
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
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
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 计 甲
乙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
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
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体提升的速度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0_.2_5_J,人做的 总功为_0_.2_1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_有_用__功__大__于__总_功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是_测__力_计__的__示__数__读_错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
1、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应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对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 有刻度尺,能否测出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2动滑轮重及绳重
3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 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江都区第二中学 王开元
1
1.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 钩码上升高度h, 拉力F , 绳端移动距离s ,需要计算
的物理量有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A、大于10牛; B、小于10牛; C、等于10牛; D、无法判断。
33
15.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34
16.如图所示的各滑轮组中, 物体重量都是G , 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F 最小的是图:( B )
28
9、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 “点火” 口令的下达,“神舟三号”飞 船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稳稳上升, 飞向太空·在点火后的几 十秒钟内,“神 舟三号”飞船的动能___增__大______ , 重力 势能___增__大______ ,机械能 增大 。 (均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要 刻度尺 和 弹簧测力计 。
2
(4)安装好滑轮组,记下 钩码 和 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记下 钩码上升高度h , 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拉力F 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 s 。
(5)设计表格
钩码重 弹簧测力 钩码上升高 绳端移动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 G/N 计示数F/N 度h/m 距离s/m W有/J W总/J 率η
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到木桩上,看木桩插入的深 度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机械效率)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数:
同组人:时间:
实验题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斜面、木块、米尺、钢钉、细线
(物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结论、讨论或分析等)步骤: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绳自由端的初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 的值,并记下钩码和绳自由端的末位置,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
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一)中;
4.增加钩码个数,按以上步骤再测一组数据,比较两次机械效率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1.固定斜面的倾斜程度,将木块放于斜面底端并记下木块的初位置;
2.用测力计拉住木块沿斜面匀速上升到一定高度,测出拉力F 和木块的末位置,算出木块上升的高度和拉力移动的距离;
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二)中;
4.增加斜面的倾斜程度,按以上步骤再测两组数据,比较三次机械效率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表(二)。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一章 第五节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二、知识回顾:1、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2、 比值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
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的存在,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三、学习过程: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2、测量工具: 。
3、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时要注意:(1)弹簧测力计对绳子拉力F 的测量应该在运动中进行 (2) 弹簧测力计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移动; (3) 重物不能摆动;(4)测力计指针不能与刻度板摩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实验前应先检查每个滑轮的端面应与框架平行,轮子转动灵活。
再检查测力计是否调零。
2.用单滑轮组实验照图甲将两个单滑轮组成滑轮组。
在滑轮下挂上几个钩码,线绳的自由端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握测力计面板使重物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在移动时的示数。
测出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把以上数据记入表中,反复实验三次。
3.用双并滑轮组实验用两个双并滑轮组成滑轮组,如图乙。
在动滑轮下面挂几个钩码。
线绳自由端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拉动测力计使重物匀速上升,重复实验3次。
把各次数据记入表中。
(1)、比较1、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 (2)、比较5、6、7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量、使用较轻的动滑轮、设法减小绳和轮之间的摩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典型无关因素 三、练习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图甲 图乙 图丙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 ___;③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改变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 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和绳子段数(绕线方式)无关;
6、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2)所挂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轻,机械效率越高;(3)减小机械摩擦。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原理:η= = = =
3、实验器材及其作用
()滑轮组、绳子;
(2)钩码:改变物重的大小;
(3)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4)弹簧测力计:测量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机械摩擦;
(7)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和绳子段数(绕线方式)无关。
6、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2)所挂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轻,机械效率越高;(3)减小机械摩擦。
(2)实验中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的目的: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3)承担物重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就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
(5)弹簧测力计静止读数错误的原因:没有考虑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原理:η= = = =
3、实验器材及其作用
(1)滑轮组、绳子;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

重点实验18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对同一滑轮组装置,机械效率是否不变 【猜想与假设】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物重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 刻度尺 、细绳、动滑轮、定滑轮、钩码若干;2.实验原理:总有W W =η;3.实验步骤:①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①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 升高,用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填入表中;①算出有W 、总W 、η,填入表格中;①改变钩码数量,重做两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数据记录【分析和论证】由1、2、3次实验可知,提升的钩码重力增加时,有用功增加,额外功基本不变(克服摩擦力及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基本不变),由额有有总有W W W W W +==η可知,机械效率会增大。
【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的重物重力之间的关系(控制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 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所提钩码重力相同,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
【交流与讨论】(1)测量拉力大小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绳子目的(减小摩擦引起的误差),此时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承担重物绳子段数的判断:与动滑轮连接的段数即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5)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的分析: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报告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探究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
目: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班级:日期:组次:成员:
实验目
的:
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
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刻度尺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
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2.按照图安装滑轮组,分别
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
位置;
3.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
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
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
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
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
量填入表格;
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
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5.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
评估:
⑴在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吗
⑵在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其机械效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