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答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练习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练习1.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30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 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1)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2)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3)如图丙是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的重力变化的图象(不计绳重与摩擦),求动滑轮重;(4)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能用此滑轮组提起丙图中最重的物体吗?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数钩码重/N动滑轮重/N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 2 0.8 5 1 15 66.7%2 4 0.8 5 1.7 15 \3 6 0.8 5 \ 15 83.3%(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J;(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6)某次实验时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为F,钩码重记为G,动滑轮重记为G’,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记为s,钩码提升高度记为h,不计绳子重及摩擦.则下列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系中错误的是.A.η=B.η=C.η=D.η=1﹣.3.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她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测量,得下表所示的数据:斜面倾斜角θ小车重G/N斜面高h/m斜面长S/m拉力F/N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2° 5 0.2 1 2.1 2.1 48% 30° 5 0.5 1 3.6 2.5 69% 45° 5 0.7 1 4.3 3.5 4.3(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据.(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θ越,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3)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不变,斜面的光滑程不变,只改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法.(5)在上述实验中,物重,斜面长度不变,若不考虑斜面摩擦,如图2所示,哪个图能正确表示F与斜面高度h的关系.4.在简单机械中,把有倾斜的坡面称为斜面,它便于把重物推上某一高处.小明同学在某次课外活动课上想研究斜面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重为G的物体缓慢提起h高度,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把该物体沿着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h高度,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知:.(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知:.(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面的三个斜面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如下表:次数倾斜程度物块重力G/N 斜面高h/m 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1 较缓 5 0.2 2.4 1 41.7%2 较陡 5 0.5 3.2 1 78.1%3 最陡 5 0.7 4.3 1 81.4%①实验过程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做运动.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低).③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第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④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很难严格地沿斜面方向拉动(如图甲所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决定利用一个滑轮来改进实验.请你在乙图中画出使用此滑轮的方法。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十七《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十七《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1.某学习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
如图所示,将测得的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数据一并记入下表:次序G/N F/N h/m s/m W有用/J W总/J η1 2 2.1 0.1 0.1 0.2 0.21 95.2%2 2 1.2 0.1 0.2 0.2 0.24 83.3%3 2 0.9 0.1 0.3 0.2 0.27 ★(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表格中数据★是______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3)比较实验2、3,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既可以_______,又可以_______;(4)在实验3的装置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装置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答案】匀速74.1%见详解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变大错误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次数钩码重量/NG钩码上升高度/mh绳端拉力/NF绳端移动距离/ms机械效率1 4 0.1 2.7 0.2 74% 240.11.80.374%38 0.1 3.1 0.386%480.12.5①②(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4)通过比较_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5)通过比较_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聪明的小明实验后思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不用测量距离,只要测缓慢拉动时的拉力就可以了.请分析他这样做到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匀速 不正确 摩擦力 0.4 80% 1、2 2、3 物体重量相等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W Gh Gh GW Fs F nh nFη===⋅有总3.韩彪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动滑轮重G动/N钩码重G物/N钩码上升高度h物/m直接将钩码举高做的功W有用/J动力F动/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动/m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W总/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531 0.1 0.1 0.7 0.3 0.21 47.6%2 2 0.1 0.2 1.1 0.3 0.33 60.6%3 4 0.1 0.4 2 0.3 0.6 66.6% (1)请你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________.(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填字母)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4)由本实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答案】相同大大C不能4.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_;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________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_它的机械效率.【答案】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越高无关偏小偏高摩擦力摩擦力提高5.晓彤和小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析版)

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小明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A.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有关B.动滑轮的个数有关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关D.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解答】解:图中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不相同(钩码的个数不相同),但是使用相同的滑轮组,因此这两个图研究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关于小刚的实验,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验次数123钩码重/G N446钩码上升高度/h m0.10.10.1绳端拉力/F 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s m0.30.50.3机械效率 74%57%83%A.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B.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C.由第1、2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D.由第2、3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解答】解:(1)根据s nh=,第1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0.330.1s mnh m===;同理,第2、3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5、3,故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AB正确;(2)第1、2次实验使用的装置不同,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2次实验要克服两个动滑轮做额外功,由表中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C正确;(3)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故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要控制使用相同的装置,只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而第2、3次中,所用装置不同(动滑轮重不同),故由第2、3次数据可知不能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
D错误。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的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问题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均为50g )在2s 内把重物G 1和G 2提高10cm ,已知F l 和F 2的大小均为2N ,不计绳重及摩擦(g 取10N/kg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重物G 1的重力大小为5.5NB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C .F 1和F 2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4D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从图甲可以看到,三条绳子托着动滑轮,动滑轮只是一个,重力大小是0.05kg 10N/kg 0.5N G m g ==⨯=动动把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113F G G =+动解得1 5.5N G =,重物G 1的重力大小为5.5N ,A 正确,不合题意;B .在图乙中,把两个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2242F G G =+动解得27N G =,重物升高的高度是20.1m h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227N 0.1m 0.7J W G h ==⨯=乙有用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 ,B 正确,不合题意; C .重物G 1移动的速度是1110.1m 0.05m/s 2sh v t === 甲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11330.05m/s 0.15m/s v v ==⨯=绳重物G 2移动的速度是2 220.1m0.05m/s 2shvt===乙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22440.05m/s0.2m/sv v==⨯=绳那么可知F1和F2做功的功率之比是12121234P P F v F v==绳绳:::F1和F2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4,C正确,不合题意;D.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115.5N0.1m0.55JW G h==⨯=甲有用所做的总功是112N30.1m0.6JW F s==⨯⨯=甲总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222N40.1m0.8JW F s==⨯⨯=乙总由上述可知,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W=乙有用,那么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0.55J0.7J::22:210.6J0.8JW WW Wηη===甲有用乙有用甲乙甲总乙总: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22:21;D错误,符合题意。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探究十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实验探究十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总分数 102分时长:不限题型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题量8 9 11总分16 18 682018年真题(共10题 ,总计16分)1.(2分)(2018怀化中考)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5N的物体匀速拉到顶端。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2N,斜面长4m,高1m。
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1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2____。
2.(2分)(2018邵阳中考)如右图所示,某同学使用动滑轮把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所用的拉力是40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效率是80%B. 有用功是1800JC. 额外功是300JD. 总功是2100J3.(2分)(2018常德中考)如图所示,小红用10N的拉力将重为2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提升了0.2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4mB. 有用功为4JC. 滑轮组的机械效为83.3%D. 拉力的功率为12W4.(2分)(2018衡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7N的物体,在拉力F=4N 的作用下,10s内物体滑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可知拉力F的功率为____1____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2____。
5.(2分)(2018株洲中考)用图示甲、乙两种方式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图中所有滑轮等重,且不计绳重和摩擦。
在重物上升过程中,甲的有用功____1____乙的有用功,甲的额外功____2____乙的额外功,甲的总功____3____乙的总功,甲的机械效率____4____乙的机械效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2分)(2018岳阳中考)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滑轮组把重为72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所做的总功为12000J,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1____ ,用该滑轮组提升更重的物体,机械效率会____2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三物理 上学期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本章实验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练习题

江苏省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学期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本章实验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某小组通过实验测算如图(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表格中需要补全的内容依次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填入相应的数据,依次是: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图甲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减少一只钩码,再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机械效率跟原来相比将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3)有同学想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滑轮组中细绳的绕法有关.根据探究目的,他们测算出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下一步实验所需的组装图.3.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4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3)比较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无关;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第4次拉力做的额外功与第3次相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3N的物体匀速提升2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只填序号).A.47.6% B.63.4% C.70.7%4.某实验小组进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如图甲),再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初中物理:探究滑轮组(斜面)机械效率(答案)

探究滑轮组(斜面)机械效率中考题欣赏:(2011年29题)好动脑的同学们在甲装置木板右端又垫了一个木块,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前他们分析:“由于斜面不是光滑的,沿斜面向上拉物体,必定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一定受摩擦力的影响”。
于是他们做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斜面做运动。
实验表格如下:根据所给数据算出第 2 次实验中所做额外功为 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倾斜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越,机械效率越。
变式训练:1.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1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倾角θ物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斜面的机械效率①300 5.0 0.6 4.2 1.2 3.0 5.0②300 3.0 0.6 2.5 1.2 1.8 60%③450 3.0 0.8 2.8 1.2 2.4 3.4 71%(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_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J.(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______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____(写出一个)有关.2.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三物理 下学期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汇编之滑轮组机械效率(有答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汇编之滑轮组机械效率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物理量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 4 0.1 1.8 0.32 6 0.1 2.4 0.3 83%3 4 0.1 1.4 0.5 57%4 4 0.2 1.4 1.0 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图做的。
(选填“a”、“b”或“c”)(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
(填有关或无关)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ℎ/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0.1566.7%2 4 0.05 1.70.1578.4%3 6 0.05①0.1583.3%(1)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_____有关;(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如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G 动/N 物重G /N钩码上升高度h /m 动力F /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①______ 30.540.120.366.7%(1)请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甲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9N.
(1)若拉力大小为5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若不考虑绳重.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只改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如图乙所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若只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 0.5 0.3
甲乙机械效率η74%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小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 丁所示。
(1)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计算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写出计算步骤)。
(2)若增加提升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影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还有 。
5.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帮小明完成滑轮组的装置图。
(2)在表中空白处写出机械效率的值。
(3)实验后小明积极思考如果该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及绕绳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他想可能改变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会影响机械效率。
你还能提出一个猜想吗?并针对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猜想; ; 实验方案: 。
6.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5 0.6 25 2
4
8
1.1
(1) 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 在图16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如果将重为3N 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读数/N
钩码移动的距离/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3
1.2
0.1
0.3
丁 甲 乙 丙 丁
7.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 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G ,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 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F ,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 η乙(选填:>、<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 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 。
8.小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做的;(选填“a ”、“b ”或“c ”)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9.小强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如下的实验数据:(不计绳重和摩擦) (1)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请帮助小强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3)当动滑轮重为 N 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2N 重的钩码刚好不省力。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
效率
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
3 83% 3
4 0.1 1.4 0.
5 57%
4 4 0.2 1.4 1.0 57%
1.(1)60%(2)不变;增大
2.(1)甲;乙(2)74%;83%(3)越低(4)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1)①17cm ;15cm ;②80%;③物体上升的高度h 。
(2)
①拉力的方向;
②相同;在忽略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只跟物重G 物和动滑轮的总重G 动有关,而题目中这两个量都相同,所以两次的机械效率相同。
4.⑴根据题目的实验数据得知:物体重G =2.0N ,弹簧测力计拉力F =0.8N , 物体升高H =0.1 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L =0.3m 根据W =FS 得:W 有=GH =2.0N×0.1m =0.2J W 总=FL =0.8N×0.3m =0.24J η=W 有/W 总=0.2J /0.24J =83.3﹪ ⑵增大;动滑轮重;绳的重及机械的摩擦
5.(1)略 (2)83.3%(3)略
6.(1)40 (2)略 (3)66.7﹪(4)66.7%〈η〈72.7%
7.(1)η=Fn G
(2)>(3)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数量的钩码,分别测出相应的机械效率,然后进
行比较,得出结论。
8.(1)匀速 (或缓慢)(2)74% (3)b c (4)增加物重 越低 (5)无关
9.不考虑摩擦和绳重时,F =(G +G 动)/n ,代入η=Fn G
,得η=G/(G+G 动),代入数据可求得η=80%。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s=2h ,所以绕线时,要有2股绳子吊起动滑轮。
根据滑轮组省力公式F =(G +G 动)/2,不省力即F=G 物=2N ,解得G 动=2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