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等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等多元素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伟人事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难点: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世界名胜”和“中国名胜”两个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世界上有哪些名胜古迹,并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和见解。

2、提高(15分钟)通过介绍中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接受能力和凝聚力。

可以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素进行呈现,让学生参与其中。

3、讨论(20分钟)通过提出“东方神秘”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东方神秘”的说法。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入刚刚介绍的中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等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性的问题和讨论,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作业,让学生用书面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入学习口,并增强学习的兴趣。

2、讲解法:在介绍重要名胜古迹等知识点的时候,理性分析与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3、讨论法:针对“东方神秘”等话题或其他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建国的艰辛,珍惜当前的生活,努力建设祖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新中国的筹备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3、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前、成立时、成立后的情况。

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成立时、成立后的情况。

难点珍惜当前的生活,努力建设祖国。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2、考考你:视频中,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今天”是哪一天?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师: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

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至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想一想,说一说:假如你是当时在天安门广场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其中一位百姓,当时的你,可能有着怎样的心情?为什么?3、视频:开国大典第一次电动升旗,震撼人心4、时光穿梭机:在开国大典之前,还发生了重要的事情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国旗的诞生国歌的诞生5、活动园:写写你知道的纪念新中国的生日的方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军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蛋雕作品百所高校学子同唱《我爱你中国》刷爆朋友圈国庆主题地铁6、国庆小策划:为了庆祝2020年的国庆,你有什么好点子吗?7、总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了解建国前的一些准备,感受人们细心与期待。

想象开国大典时人们的心情,感受人们的激动与兴奋。

为庆祝国庆出主意,把爱国落实8、活动园: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的主题。

本课教材通过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情境创设和讨论。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道具和材料,如地图、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并了解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以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学习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学生通过搜集、分析新中国的建设史,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做好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新中国工业“第一”的故事,认识到祖国工业从零开始的不易,激发对祖国的自豪之情。

2.通过了解学习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学生通过搜集、分析新中国的建设史,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做好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和祖国共成长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今年都11岁了,来看看这些年你们的变化:这是刚出生的你,这是读幼儿园的你,这是读小学一年级的你,这是现在的你。

祝贺你们健康成长。

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祖国母亲,在这11年里,我们祖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感受祖国的进步。

看完之后请你用一个词来赞美中国。

(预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了不起、伟大。

)2.板书。

二、背景介绍:发展工业必要性1.教师谈话: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正是祖国欣欣向荣、富起来的好时候。

但你看看中国的昨天,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可百年战乱后的中国(PPT图片展示),吃穿住行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可谓是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

用的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黄包车叫“洋车”···他们都有一个什么字?(预设:“洋”字。

)“洋”是什么意思?(预设:外国的)中国要一直依靠外国人吗?(预设:不行)2.于是,毛主席提出了“自力更生”,自己依靠自己。

没有飞机,我们自己造;没有石油,我们自己挖;没有汽车,我们自己产;没有原子弹,我们自己创!中国要想站稳脚跟,要想繁荣昌盛,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预设:实现工业化。

)于是,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工业,许多工业在这时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优秀教案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照片: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师: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中国遭受战争之苦。

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 . 此时此刻他们最最希望的,最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过渡:不再打仗,幸福生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这节课)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师:一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各民族党派的代表来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

简称政协会议。

)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此,这个提议得到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三、知道国旗、国微、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旗制作者: 1949 年 7 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立即得到公众的响应。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案)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案)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阅读关于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3.搜集整理关于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体会精神学以致用。

4.了解模范人物的故事,增强个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的发展,知道国家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民的努力。

2.感受先辈为建设中国的无私付出,鼓励学生树立报国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反馈指导:1.课堂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对比过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发展、成就离不开谁的努力。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了解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说一说自己还知道中国工业史上取得了哪些“第一”。

教师总结: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来有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感受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他们对新中国的付出的重大奠基意义。

从各项第一中感受中国的发展。

活动二:摘掉“贫油”的帽子反馈指导: 1.简单介绍石油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产量的状况。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了解“铁人”王进喜和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说一说中国“贫油”的局面是怎么扭转的。

教师总结: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靠着这些英雄们,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

我们到1965年实现了石油自给。

设计意图:从中国发展的故事背后,感受中国精神。

懂得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震惊世界的核力量反馈指导: 1.出示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让学生们谈一谈什么是原子弹?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
-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包括结束百年屈辱、实现民族独立等
2. 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3. 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 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举措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旗、国徽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东方屹立的原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国家发展中的挑战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法治、关爱社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了对国家发展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案例分析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时间相对紧张。
2. 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显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辅助讲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01)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01)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Megan 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进行编写。

同时,本课主要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领域中的“国家认同”要点。

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本单元第五课,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

《保家卫国独立自主》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重点学习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如何在西方帝国主义的阻力下成功开展外交的历史史实。

新中国凭借捍卫和平、保家卫国的决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何赢得更多国家对新中国的尊重与认可,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困难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不多,更多的是借助影视作品知道了一些历史故事,对于新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也缺乏了解。

所以,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通过分析史实资料,有更深入而真实的了解,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展露头角,建立威望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体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及重返联合国时人民的喜悦心情。

2.通过中美双方物资设备对比,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学习英雄人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阅读关于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3.搜集整理关于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体会精神学以致用。

4.了解模范人物的故事,增强个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关于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体会精神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视频播放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片段。

2.师:在当时的时代,中国从千疮百孔、百业待兴,到一项项研究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一刻你有怎样的感受?3.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来有的成就。

比如,刚才我们视频中所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中国取得的新成就。

4.揭示课题: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自力更生扬眉吐气(一)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1.上一次课后,老师就让你们调查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你知道中国工业史上取得了多少“第一”?2.了解书上的两个第一。

(1)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 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

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2)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3.学生分组交流:你所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史上的“第一”成就。

4.全班交流。

5.拓展:(1)1956年7月。

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1957年7月。

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3)1957年10月。

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4)1958年6月。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6.阅读角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

7.看着一件件工业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看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作为中国人的你,是怎样的心情?(二)从“贫油”到产油国1.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洋油”。

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石油吗?一个国家又为什么这么需要石油呢?2.师介绍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釆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2 万吨。

因此,早在1922 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就对中国做慢的做出了贫油的结论。

随着1959 年9 月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大庆、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思考:这种局面是怎么扭转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阅读p83 活动园的“铁人”王进喜和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

(1)“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铮铮誓言,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

1960年5月的一天,油田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

为了搅拌开水泥,王进喜毅然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随后,七八个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

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控制住了井喷。

王进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被称为“铁人”。

(2)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

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4.播放《铁人王进喜》的片段,感受王进喜那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怀。

5.师小结: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靠着这些英雄们,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

我们到1965 年实现了石油自给。

(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说一说:什么是原子弹?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2.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图片,师配图解说:原子弹是炸弹的一种,利用铀、钚等重元素原子核裂变于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

中国研究原子弹是为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

3.生默读邓稼先的故事,交流:(1)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2)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1950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年仅26岁的邓稼先刚刚取得学位,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1958年,他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

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连家人也不知他的去向,一直奋战在我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意外摔裂。

邓稼先明知危险,却一个人跑上前去亲自察看,导致身体邓稼先受到核辐射的致命伤害。

他忘我地工作,和许多著名科学家同心协力,攻破一道又一道科学难关,终于为祖国点燃了那饱含着我国科学家们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之火。

1986年7月29日,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4.你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1)华罗庚: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1950年3月,来自美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航抵香港,略作停留,进行补给。

在此期间,船上的一个留美归国的学者写了两封信发出。

一封是写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信中说:“请您和数学系的同仁放心,我已安全抵达香港。

我预备在这里停留十天然后直接去北京。

中国发展迅速,我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回去……”另一封名为《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则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这位学者在信中呼吁:“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

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2)钱学森:航天之父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为美国早期火箭研究做出很大贡献。

有美国高官评价他:“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抵的上五个师的兵力。

”正是因为他的才学,被美国软禁五年之久,在中国政府多方努力下才成功回国。

他为中国科学研究所做的贡献无需多言,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可见其成就之高。

5. 相关链接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离开发射架,带着“东方红一号”直冲云霄。

几分钟后,人们就接收到了从卫星上发送的清晰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现在,我国发射的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通信、广播、环境、军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师小结: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四)模范人物故事汇1.学生自读P85焦裕禄和雷锋的语录,感受他们的精神。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焦裕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2.结合上学期的学雷锋活动,召开故事会,交流模范人物的故事。

三、总结。

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板书设计: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自力更生:工业史上的“第一”、从“贫油”到产油国扬眉吐气:原子弹、地地导弹、氢弹当堂检测:一、填空。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2. 随着1959 年9 月()第一口井喷油,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的帽子。

3.靠着()的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

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5.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6.1967年,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7. 1970年4月24日,()运载火箭离开发射架,带着“东方红一号”直冲云霄。

二、选择题。

1.1959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口油田()油田喷油。

A 大庆B 胜利C 大港2.被称为“铁人”的是()A 李四光B 钱学森C 王进喜3.到()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A 1959B 1965C 19664.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A 原子弹B 地地导弹C 氢弹5.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句话是()说的。

A 焦裕禄B 雷锋C 华罗庚三、连线。

1959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大庆油田喷油1967年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成功四、简答题。

列举几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至少3个)当堂检测答案:一、填空。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2. 随着1959 年9 月(大庆)第一口井喷油,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靠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