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 热学的综合计算

广西专版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册
专题(一) 热学的综合计算
“灶具类” 1.(2023广安中考)小红一家到某基地露营时,用火炉 将质量为2 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60℃,燃烧了 100 g木炭。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木炭的热值q炭=3.36×107 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该火炉烧水的热效率。
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 J/(kg·℃)×10 kg×(100℃-25℃)=3.15×106 J;
(2)高能聚合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4.2×106 J,完全燃烧高能聚合油的质
量m′
=0.1 kg。
“太阳能热水器类” 3.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 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 信息,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 h内投射到1 m2面积上的 太阳能,求:
=mq可得,完全燃烧汽油的质量:m=
=0.6 kg。
7.“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驱车外出旅游。当汽车以 108 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 到的阻力是整车重的0.08倍,效率为40%。已知汽车整 车质量为1375 kg,油箱容积为50 L。(汽油热值q= 3.3×107 J/L,g取10 N/kg)
解:(1)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水Δt=4.2×103 J/ (kg·℃) ×2 kg×(60℃-20℃)=3.36×105 J;
(2)燃烧100 g木炭放出的热量为Q放=m炭q炭=100× 10-3 kg×3.36×107 J/kg=3.36×106 J,该火炉烧水的热
效率η=
×100%=10%。
(1)牵引力所做功的功率; (2)汽车的百公里油耗(每100 km消耗汽油的体积)。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20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甲“50Ω 1A”,乙“10Ω 2A”)和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选填“A”或“B”)端;(3)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定值电阻R短路B.定值电阻R开路C.滑动变阻器开路D.电流表开路(4)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上述实验中,小强用R=5Ω电阻做完实验后,先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他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6)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选填“甲”或“乙”)。
2.小明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1)小明将三个不同的导体a、b、c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的M、N两点间,分别测出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①分析表1数据可知,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均填“相同”或“不相同”)(2)将表2中提供的导体分别接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讲声现象

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响度 。区分
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
调”或“音色”)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5.(人教八上P40图2.3-5改编)如图甲所示是医院用B超检查身体,这是利
用声音传递 信息 ;如图乙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的情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一、声、光、热学
第1讲 声现象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人教:八上P26~P45
物理
甘肃专版
北师大:八上P75~P96)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 声源 )
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
特点 音不一定消失,如“余音绕梁”(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
概念
决定
因素
音调
声音的 高低
响度
声音的 强弱
发声体的 振幅 :
音色
声音的 品质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发 声 体 的 材 料 和
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 结构
和分散程度有关
改变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
方法
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与发声体的距离及分
散程度
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到别人的耳朵。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人教八上P28图2.1-5改编)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玻璃罩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实验专项

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 2. 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3.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 4.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5. 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 6.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7. 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 8.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 应选用颗粒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 图甲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冰块均匀 受热 ;
3. 由图乙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非晶体”)。同时 还得出了冰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 冰块熔化过程持续了 10 min,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 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 (3)该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 72km/h=20m/s
• t=s/v=8000m/(20m/s)=400s
• P=W/t=1.62x107J/400s=4.05x104W
热学与运动结合
• 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该款车以72km/h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8km时,消耗汽油 1.5×10-3m3,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油机的效率为30%,则这段运动过程中; (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汽油的热值取4.5×107J/kg)
•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 W有用=Q放Xȵ=5.4×107Jx30%=1.62×107J •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1.62×107J;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热学部分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热学部分热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热现象和热力学性质。
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热学部分是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将通过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能传递、热平衡和热力学等方面,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热学方面的知识。
一、热学的基本概念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冷热状态的一种度量,用摄氏度(℃)或者开尔文(K)表示。
温度的高低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2.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一种宏观物理量。
热量的传递遵循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原则,即热量传递的方向性是单向的。
3. 内能:内能是物体微观粒子的总动能和势能之和,是一种微观物理量。
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做功等方式改变。
4. 热容: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通常用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或者焦/(克·摄氏度)。
二、热能传递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传导遵循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原则,传导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温度差和导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对流的传热速率与流体的速度、温度差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
3. 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不需要介质的热量传递方式,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热辐射的强弱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三、热平衡1. 热平衡:当物体之间没有净热量传递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温度是相等的。
2. 热平衡原理:热平衡原理指的是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与第三个物体接触时,三者之间的温度差相等。
四、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量传递方向性的定律,它指出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相反。
3.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它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大的,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及答案 热学实验(4个考点)

考点一:物质熔化和凝固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______,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第9min时海波处于______(填物质的状态)。
2.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_____;(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___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3.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______ t2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4.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4
简答题
11
0.28
探究题
1
0.14
合 题量 5 4 5 6 7 8 7 6 计 分值 16分 15分 17分 17分 14分 15分 14分 15.4分
■分析总结1:题型、题量及分值的 分布 特点(3个)
1、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其次为填空题, 再次为简答题,而计算题、实验题较少出现, 作图题根本没有。
答案:D
2、物态变化 2.1熔化和凝固
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晶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非_晶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温度_不_变_,但仍需_吸_热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
熔化曲线
凝固曲线
【典例分析】
2.3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 常见例子:
(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 (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
华过程要放热。 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
解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 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A,B温度计的 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 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C温度 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答案:B【典例分析】Fra bibliotek例3、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 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答案:C
2.2汽化和液化
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 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 加快吸热更多。
【典例分析】
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2003年广州中考)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 内
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水 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物体表面或飘在空 气中看起来像‘白气’”,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 混淆了导致分辨不清而失分。这题中“A、B、 C”选项显然都 属于这种情况,而“D”项则不是。
用) 测量工具:温度计 使用注意(两点):
(ⅰ)使用前:要观察是是量程和分度值 (ⅱ)使用时注意: (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 为( )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不断吸热
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与晶体熔化一样)
沸腾曲线:
■请比较:有何异同?
沸腾曲线
熔化曲线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_低_温_度和_压_缩_体积 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 (2)液化石油气
■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 两大部分复习:
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第一部分: 热现象 物态变化
1、温度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规定: 将_冰_水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将_沸_水_的温
度定为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原理:根据液体的_热_胀_冷_缩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
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 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A)是不 正确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 (C)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B)是正确 的说法。
2、题量基本在4-6题之间。
3、分值维持在15分左右。
■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9个)
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 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熔点、沸点的应用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 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 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 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 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 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 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 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以上为第一部分知识复习
现进入巩固练习:
热学(一)-习题巩固.doc
达到中考水平了吗?试试看:
热学(一)-中考热身.doc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1、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分_子_组成 (2)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无_规_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__引__力和__斥__力
【典例分析】
例4、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 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 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
影响。
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 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 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 以会冷得打颤。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
近年中考----《热学》分析
(选自2000-2006年广州市中考题)
■题型、题量及分值的分布
2006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2001 年
2000 年
均值
选择题 4 2 3 5 5 4 5 4
填空题 1 1 1
2 3 2 1.4
作图题
0
计算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