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大纲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以上来源于Na + Cl -)%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Na + Cl -等于食物,不需进行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血浆消化道、组织液、淋巴<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成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与其他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形成突触。
过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地址经扩散(比电信号慢)通过突触间隙,与突出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后模点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与大脑皮层的某些特定区域有关W 区(书写中枢)失写症;V 区(阅读中枢)失读;S 区(说话中枢)运动性失语;H 区(听话中枢)听觉性失语。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使人们认识到除了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存在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含碘,缺碘引起其分泌不足,刺激垂体和下丘脑分泌TSH,TRH 分泌增多,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组织增生(勉强维持代谢)。
<三>:神经和体液调节 <四>:免疫调节化学本质:固醇0.8~1.2g/L >1.8高 <0.45低。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3.1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运输方向分布部位含义植物激素生长素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低高浓浓度度促抑进制生生长长,体现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合成部位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运输方式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横向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发现达尔文实验詹森实验温特实验拜尔实验种类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乙烯作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作用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实例乙烯利;2,4-D 等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传递特点电荷特点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基本方式组成结构础基大脑的高级功能分级调节静息状态外负内正动作状态外正内负双向传递特点结构单方向传递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同记忆的关系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胰岛释放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升高血糖降低血糖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工合成激素类似物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外液组织细胞外界环境成分水分、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调节网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调节直接防线功能分类防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抗体浆细胞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功能监控和清除对象肿瘤细胞异常免疫失调病AIDS防卫不足防卫过当病因HIV 攻击免疫系统,使T 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病因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病因正常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免疫调节应用疫苗、人工标记抗体、免疫抑制剂与器官移植3.4种群和群落群落斗争互助主要内容物种组成体现丰富度规律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斗争寄生捕食斗争群落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层现象发展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自然条件调查方法基本单位种群特征死亡率-+出生率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性别比例影响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数量变化“J ”型曲线“S ”型曲线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理想条件类型3.5生态系统结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大人工生态系统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功能能量流动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高中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课程,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并重点介绍其中的四个知识点: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人体生理学。
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1.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方式。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3.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作用等。
4.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
5.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6.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遗传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内容。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是生物体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由DNA组成的,它控制着生命体的全部功能。
基因在不同的位置,负责着不同的功能。
3.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
三、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群落结构与演替:群落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局部地域范围内所有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的发展和演替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之一。
3.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的有机集合体,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点框架学习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时,有个知识框架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我们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点框架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三必备生物知识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

作用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作用 脱落酸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迁入率 +预
年龄组 成
种群密 度- -
测影
死亡率 迁出率 响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群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构
分解者
成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不同记忆的关系
水盐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下丘脑
释放
垂体
抗利尿激素
甲
下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释放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 保护
特异性免疫 分类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异常 免疫失调病
防卫不足 防卫过当
AIDS 病因
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
过敏反应 病因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种群 度- 死亡率
迁入率 年龄组
+ 密
-
迁出率
预 测影
响
成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群落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1.1 细胞膜:构成、功能和特点1.2 细胞质:组成、功能和特点1.3 细胞核:结构、功能和特点2. 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细胞的代谢过程: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2.2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 细胞的运动3.1 鞭毛和纤毛的结构和功能3.2 假足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遗传物质的发现和分类1.1 DNA和RNA的结构和特点1.2 核酸的合成和复制1.3 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2.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2.1 转录的过程和调控因子2.2 翻译的过程和调控因子3. 基因工程和应用3.1 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克隆3.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三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进化理论的形成1.1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和生物比较等2. 自然选择与适应2.1 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作用2.2 适应与生物的进化3. 生物的分类体系3.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2 分类的层次和命名规则3.3 生物的共同祖先性及分类的动态性第四章: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 DNA指纹技术与人类鉴定1.1 DNA指纹的形成和应用1.2 DNA指纹技术在人类鉴定中的应用2. 克隆技术与生殖2.1 人工克隆的原理和方法2.2 克隆技术在生殖中的应用和伦理问题3. 基因治疗与人类疾病3.1 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3.2 基因治疗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和挑战第五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1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特点1.2 生态位与能量流动2.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2.2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3.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3.1 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形式和影响 3.2 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4种群和群落
3.5生态系统
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构
成
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大
人工生态系统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功能
能量流动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途径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
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物质循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