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获奖教案-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反冲运动 火箭-一等奖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亚军
课题:反冲运动火箭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推举出反冲运动的实例。
(2)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现象,理解反冲运动。
(3)知道火箭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反冲运动实例的分析,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反冲运动,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反冲运动实例的理解与分析,树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巨大成就的了解,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反冲类的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的问题
教学媒体:气球、反冲小车、玩具枪、火柴、酒精、自制火箭模型、自制古代火箭,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反冲火箭教案

反冲火箭教案反冲火箭教案反冲火箭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能力目标1、结合实际例子,理解什么是反冲运动;2、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3、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热心科学研究的兴趣、勇于探索的品质。
2、通过介绍我国成功地研制和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对于火箭的发明和我国的现代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先烈,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反冲。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喷气式飞机、火箭一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
2、结合实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
教学用具反冲小车、玻璃棒、气球、酒精、反冲塑料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演示]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释放气球后,气球内的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飞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气球这样的运动很多,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
新课教学(一)反冲运动火箭1、教师分析气球所做的运动给气球内吹足气,捏紧出气孔,此时气球和其中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
松开出气孔时,气球中的气体向后喷出,气体具有能量,此时气体和气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气球就向前冲出。
2、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作的运动?学生:节日燃放的礼花。
喷气式飞机。
反击式水轮机。
火箭等做的运动。
3、同学们概括一下上述运动的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总结得到: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射出一个小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反冲运动4、分析气球。
火箭等所做的反冲运动,得到: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为零;但是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三、教学媒介
、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精简,大致如下:
反冲运动
火箭
一、
反冲运动
二、火箭
原理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导)
火箭原理
反冲定义
火箭的发展过程
2、
教具、煤体使用设计
本课使用了几个令学生感兴趣的试验
(1)反击式水轮机
(2)箭反冲原理模拟
(3)水火箭
这几个试验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通过实验的观察得到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并且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计算机,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几段录像。通过录像和图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火箭(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例子,体会物理就在身边;2、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反冲运动;3、通过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现象做出解释。
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热心科学研究的兴趣、勇于探索的品质。
2、通过介绍我国成功地研制和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对于火箭的发明和我国的现代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反冲运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喷气飞机、火箭一类问题★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教具气球,自制反冲小车,自制喷水小船,水盆,蓝墨水,自制反ft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烧杯,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视频(一):神舟七号的发射过程;(二)演示:反冲小车(三)喷水小船思考与讨论:1.火箭是如何获得向上运动的动力?小车和气球是如何获得运动的动力?小船又是如何获得运动的动力?2.这三种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目的:利用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热爱科学研究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反冲运动的概念及遵守的规律;理解系统。
进行新课一、反冲运动1 . 定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个现象叫做反冲。
特点:(1)概念在内力作用下。
(2)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
(3)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①教师:强调定义中的物体一般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
如气球(气球与喷出的气体)②师生共同分析反冲受力的特点(以气球为例)————物体所受外力一般不为零,但比内力小的多2. 物理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气球反冲的实例:若喷出气体的速度为v2,质量是m2;小车和气球的总质量为m1,求气球的速度v1研究对象:喷出的气体与小车和气球组成的整体初状态动量:P1=0末状态动量:P2= m1 v1+ m2 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0 = m1 v1+ m2 v2可得:v1= -m2 v2/m1 负号表示v1 与v2 方向相反目的:培养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应用与防止学生演示:水流的反冲学生解释现象:(水流水平喷出,弯管由于反冲向水流的反方向转动)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结合实践,探究和深入理解知识规律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这就是反ft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水力发电站常常利用反ft式水轮机来带动发电机的多媒体展示反ft式水轮机的图片,对反ft式水轮机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物理_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他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学习重点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学习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实验器材:气球、小车、弹簧、夹子、圆珠笔、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哪些?(复习提问)新课引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也较常见,那就是反冲运动。
接下来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多媒体图片)师:火箭是怎样把飞船送上太空的呢?(停顿)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小实验,注意观察演示实验一:找学生演示释放充了气的气球,气球喷气的同时向前“窜”。
演示实验二:找两个同学用力互推一下然后分开。
演示实验三:释放压缩弹簧的两个小车。
师:刚才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相互作用后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具有这种特点的运动叫反冲运动。
(板书)一、反冲运动1、定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师:结合定义和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反冲运动有哪些特点?2、特点:(提问多个学生)然后总结:(1)物体在内力作用下(2)一个物体分成了两部分(3)两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师:同学们思考这些现象的背后遵循着什么规律呢?(提问)3、遵循原理反冲中一般相互作用力较大,通常遵循动量守恒。
(学生板演)0=m1v1+m2v2得:v1=--m2v2/m1这个结果表明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物理《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物理《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教学内容】
反冲运动-火箭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火箭的工作原理;
2. 了解火箭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在的应用情况;
3. 认识火箭在现代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运动的三大定律”、动量定理的知识。
2. 运动的三大定律和动量定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理解现象中的作用。
二、讲授(30分钟)
1.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火箭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情况;
3. 火箭在现代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讨论(8分钟)
1.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火箭的认识和了解;
2. 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火箭?
四、总结(5分钟)
1. 对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简单总结。
五、作业(5分钟)
1. 搜索有关火箭的知识,并写一份200字的小作文。
【教学评价】
1. 学生们是否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2. 学生们是否掌握火箭的应用领域;
3. 学生们是否有良好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教案:反冲运动与火箭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能够理解反冲运动和火箭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能够掌握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基本运行原理。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当你坐在橡皮艇上,用桨从后向前划水的时候,橡皮艇是不是会往后退?为什么?2.理论阐述(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反冲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会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力,另一物体同样对其施加力,但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教师向学生显疑解惑:利用橡皮艇划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人划桨向后的时候,人与橡皮艇会产生相互作用力,人受到的作用力是向后的,而橡皮艇受到的作用力是向前的,因而橡皮艇会往后退。
教师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基本原理:火箭是一种利用反冲运动推进的装置,它将带有燃料的燃料筒一端点燃,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喷嘴向后排放。
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废气向后排放会产生向前的推力,使火箭向前移动。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火箭发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向学生展示火箭发射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过程,并解释实验原理。
4.实验设计(2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火箭发射实验,并向教师提交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器材、步骤与要点。
5.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6.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结果进行展示。
7.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火箭发射实验的运行原理,并结合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进行归纳。
三、教学反思通过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认识实际物理现象,并加深了对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16.5《反冲运动火箭》教案设计

反冲运动火箭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术1.进一步稳固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认识反冲运动的应用3.认识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剖析、解决相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着手动脑的能力,挖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潜能。
教课要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课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课方法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议论、沟通。
教课器具铝箔纸,火柴和支架,还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相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电影,多媒体协助教课设施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用实验方法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而后,让气球张口向自己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氛围”,活跃讲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关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余方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快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能够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发问:实验1、 2 中,气球、细管为何会向退后呢?实验 3 中,细管为何会旋转起来呢?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此中包括了好多现代科技的基来源理: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
应当怎样去解说这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相关此类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反冲运动(1)剖析:细管为何会向退后?教师:指引学生自学书籍,睁开议论,得出结论: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拥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2)剖析:还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状况还好多。
学生:沟通,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如:喷气式飞机、我国人民引认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反击式水轮机原理模型,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火炮、火柴、酒精、气球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较常见,我们先观察三个实验,看一看它们是否也有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一:反击式水轮机。
演示实验二:铝箔纸火箭。
演示实验三:定向释放气球实验。
探究一: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
实验一是喷出的水与喷嘴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二是火箭和气体的相互作用;实验三是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
探究二:讨论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与碰撞比较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1、原来静止,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个整体,3、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下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新课教学:
总结: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反冲运动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
探究三:请讨论举例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反冲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很多实例如:打枪时枪会后座,爆竹“二踢脚”第一响后飞上天空,旋转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高压锅气阀旋转,甚至打喷嚏、章鱼游泳等。
视频2:认识反冲运动。
可见只要注意观察,反冲运动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为什么会发生反冲现象呢?
探究四:以气球喷气为例讨论为什么静止的气球向后喷出气体后,气球会获得向前的速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也有用相互作用力解释的。
总结归纳:2.反冲运动原理:
反冲运动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三类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
系统某一方向不受外力
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
知道了反冲原理就请大家帮下面的宇航员出出注意
探究五:讨论离开飞船的宇航员与飞船相对静止,他怎样才能回到飞船?
大家都知道了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火箭发射卫星就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我们知道要想发射卫星最小速度是多少?那么如何把火箭的发射速度提高到这么大?
探究六:用如下实例讨论如何提高火箭的发射速度?
设静止的火箭起飞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射燃气的质量为△m,喷出的燃气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为m,我们设法计算火箭在这样一次喷气后增加的速度△v?
你的结论是:
探究七:
你得到的这几个量在实际发射火箭时是否是想取多大就去多大呢?快去教材中找找吧。
视频3:神舟七号发射全程动画
总结:提高火箭发射速度的有效办法是:
探究八:小组合作研究制作简易火箭方法并交流。
练习:
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m=200 g的气体,喷出的气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1000 m/s.设火箭初始质量为M= 300 kg,初速度为零,发动机每秒喷气20次,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情况下,火箭1s末的速度多大?1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