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物理 第二册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反冲运动 火箭》说课教案

高二物理《反冲运动 火箭》说课教案

高二物理《反冲运动火箭》说课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说课教案
 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

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具体的知识—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对一些物理模型进行简单的解题,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

所以本节知识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本节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一些高科技知识;加之目前高考正面向能力测试,更多的接近生活接近科技前沿的问题考题的出现,使得本节知识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为A档,即了解知道;而且从前物理老师总是把本课作为学生自学或占用少量时间讲解的内容,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节的知识必成为教学的重点。

综上原因,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生活中的反冲运动,更要学会利用动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课的根本目的。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的重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4)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2、教学难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重点难点确定分析:在目的要求部分我已经说明,本节的知识关键在于对前面知识的总。

高中物理第二册反冲运动、火箭(备课资料)

高中物理第二册反冲运动、火箭(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平均动量守恒求位移(人船模型)用动量守恒定律求位移的题目,大都是系统原处在静止状态,然后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求各物体的位移。

此时动量守恒式常写成: m 1v 1=m 2v 2,v 1和v 2是末状态的瞬时速度,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动量守恒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和v 2都与各自质量成反比,所以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m 1221v m v =,即全过程中平均动量守恒.如果作用时间为t,则有:m 1t v m t v 221=即m 1s 1=m 2s 2其中s 1和s 2是两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

正确画好各物体的位移关系,画好示意图列出位移关系式和动量守恒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步骤。

例: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1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 2的人立在船头。

若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分析与解:选船和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因而人从船头走向船尾的过程中任一时刻水平方向的动量都守恒,即平均动量守恒,而系统在人起步前的总动量为O 。

设人和船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2v 、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211v m v m =设相互作用时间为t:则m 1t v m t v 221=故m 1s 1=m 2s 2由题意知:s l +s 2=l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l s l sm m m m m m 21121221,++== 思考:某人在一只静止于水面的小船上练习射击,船、人连枪(不包括子弹)及靶的总质量为M ,枪内装有n 颗子弹,每颗子弹质量为m.枪口到靶的距离为l ,子弹射出枪口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在发射后一颗子弹时,前一颗子弹已陷人靶中.则发射完n 颗子弹后小船后退多远?(参考答案:nm M nml s +=)二、“土星五号"简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是美国的“土星五号”,它直径为lOm ,高85m,起飞时重量近3000 t.第一级火箭装有五台发动机,推力超过3000 t,点火后150s 即可把2000多吨液氧和煤油烧完;第二级火箭装有450 t 高能推进剂(液氧和液氢),推力525t ;第三级火箭装有106t 推进剂,推力100t.“阿波罗”登月飞船就是由它运载并送入轨道的.。

高中物理火箭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火箭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火箭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掌握火箭的推进力计算方法;3.能够分析影响火箭运动的因素;4.学会设计简单的火箭模型。

教学重点:1.火箭的推进力计算;2.影响火箭运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1.火箭的推进力计算的物理原理;2.火箭运动受到的阻力和重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观看火箭升空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于火箭的兴趣。

二、火箭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0分钟)1.介绍火箭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讲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推进剂的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产生推进力,使火箭向上运动。

三、火箭的推进力计算(30分钟)1.讲解火箭推进力计算的公式,并进行实例分析;2.设计实验测量火箭推进力,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影响火箭运动的因素(20分钟)1.讲解火箭运动受到的阻力和重力的影响;2.设计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火箭运动的影响,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设计火箭模型(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设计简单的火箭模型;2.学生进行实验调整模型,并进行火箭发射实验。

六、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讨论火箭发射实验的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学生的火箭模型。

七、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完成火箭模型设计报告;2.复习并熟练掌握火箭推进力计算的方法;3.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实验和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和推进力计算方法。

通过设计火箭模型,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火箭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火箭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和航天事业。

教学设计,反冲运动——火箭

教学设计,反冲运动——火箭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课题】《反冲运动火箭》【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五节【课标要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问题” ;“了解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实质上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

教材通过乌贼、反击式水轮机、火箭等介绍了反冲运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反冲运动及其原理,并从动量守恒的角度对反冲运动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火箭的发明和现代火箭事业的发展,了解火箭的原理和主要用途。

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体现了STS教育的思想,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反冲运动有所了解,基于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生活和生产中一些典型现象的能力。

2. 兴趣特点:学生对未知的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是对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延伸和拓展,涉及到大自然中的生物运动和科学技术、航天发展等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3. 认知困难:对动量守恒定律认识不深刻,缺乏理性化的思维过程,一旦涉及到具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难免会感到束手无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2. 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3. 知道反冲运动在各领域的应用,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生活中有关反冲运动的实例,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通过反冲运动物理原理的探究过程,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反冲运动的广泛应用,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2. 通过反冲运动原理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3. 了解我国航天发展现状,|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 火箭(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 火箭(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壱、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弐、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他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学习重点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学习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实验器材:气球、小车、弹簧、夹子、圆珠笔、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哪些?(复习提问)新课引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也较常见,那就是反冲运动。

接下来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多媒体图片)师:火箭是怎样把飞船送上太空的呢?(停顿)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小实验,注意观察演示实验一:找学生演示释放充了气的气球,气球喷气的同时向前“窜”。

演示实验二:找两个同学用力互推一下然后分开。

演示实验三:释放压缩弹簧的两个小车。

师:刚才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相互作用后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具有这种特点的运动叫反冲运动。

(板书)壱、反冲运动1、定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师:结合定义和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反冲运动有哪些特点?2、特点:(提问多个学生)然后总结:(1))物体在内力作用下(2))一个物体分成了两部分(3))两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师:同学们思考这些现象的背后遵循着什么规律呢?(提问)3、遵循原理反冲中一般相互作用力较大,通常遵循动量守恒。

(学生板演)0=m1v1+m2v2得:v1=--m2v2/m1这个结果表明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火箭(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火箭(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6.5反冲运动火箭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16.5反冲运动 火箭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了解反冲运动及反冲运动的典型事例.
2.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运动问题.
3.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及决定火箭最终速度大小的因素.
学法指导
使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研究问题,师生讨论形成共同认识。
课程导学建议
体有作用力的冲量使气体的动
量增加,气体对球壁的反作用
力冲量使气球的动量也增加。
(2)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
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物体之间
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效
果。反冲过程中,系统的合外
力一般不为零;但反冲运动中
如果属于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
况,可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
量是守恒的。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分析
请同学板书做题过程
3、远动方向相反
实验演示3:教师用遥控小车和纸板,演示模拟“人船模型”提出问题:在此系统中充当内力的是什么力?引导学生总结反冲运动的作用效果
学生思考:反冲运动的作用
教师板书:
反冲运动的作用效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效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向分析
: 学生实验4:拿一个气球, 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瞬间观察气球运动,体会气球嘴和喷出气体的运动,从理论上分析(1)动量定理的角度分析(2)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
气球的运动?
总结此题的关键点;
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气球和
1、速度的反向性
气体,以对地速度v放出质量
2、速度的相对性
m的气体,研究剩余部分和气
3、变质量问题
球相对于地的速度。
例 自创设计: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物理《反冲现象 火箭》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物理《反冲现象 火箭》教学设计
答案:(1)2m/s (2)13.5m/s
学生课上做题,展示并讲解分析过程和答案
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规范学生解题步骤。
【例题2】载人的气球原来静止在离地面高为h的空中,气球质量为M,质量为m的人要沿气球上的绳梯安全着地,如图所示,则绳梯长度至少为多长?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自主做题,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新学知识的应用。
备课人
学科
物理
课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反冲现象火箭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反冲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物理建模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物理现象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卫星发射最小速度为7.9km/s,为如何能提升火箭的发射速度,解决卫星发射问题?
1、现代的火箭喷气速度通常在2000-5000m/s
2、增加质量比:一般小于10,否则火箭的强度会有问题。
【解决办法】:多级火箭
多级火箭发射时,较大的第一级火箭燃烧结束后,便自动脱落,接着第二级、第三级依次工作,燃烧结束后自动脱落,这样可以不断地减小火箭壳体的质量,减轻负担.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因为三级火箭能达到目前发射人造卫星的需求.而且级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并难以控制。
知识拓展
我国航天成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一类特殊应用,课程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的尤为紧密。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带入,帮助学生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和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物理《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物理《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物理《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教学内容】
反冲运动-火箭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火箭的工作原理;
2. 了解火箭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在的应用情况;
3. 认识火箭在现代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运动的三大定律”、动量定理的知识。

2. 运动的三大定律和动量定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理解现象中的作用。

二、讲授(30分钟)
1.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火箭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情况;
3. 火箭在现代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讨论(8分钟)
1.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火箭的认识和了解;
2. 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火箭?
四、总结(5分钟)
1. 对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简单总结。

五、作业(5分钟)
1. 搜索有关火箭的知识,并写一份200字的小作文。

【教学评价】
1. 学生们是否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2. 学生们是否掌握火箭的应用领域;
3. 学生们是否有良好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物理第二册反冲运动火箭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3、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4、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反冲现象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用动量守恒分析相关实例
四、教学用具:
铝箔纸,火柴和支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
五、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开口向自己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提问:实验1、2中,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呢?实验3中,细管为什么会旋转起来
呢?
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其中包含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
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

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此类的问题。

〖板书〗1、反冲运动
○1分析: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
〖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2分析: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学生交流,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喷气式飞机、我国人民引以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为了使学生对反冲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此时再做一个发射礼花炮的实验。

请学生分析,礼花为什么会上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火箭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板书〗2、火箭
指导学生看书,对照书上“三级火箭”图,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卫星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以及我国“神舟号”飞船等电视录像,使学生不仅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知识,而且要学生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课堂小结〗反冲运动
(1)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如发射炮弹时炮身的后退,火箭因喷气而发射等。

(2)反冲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
作业:复习本章教材,理出知识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