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教程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治疗培训课件

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 、时限规则的F波,心室节律通常规则。 QRS波正常。
治疗:伴有室率快或心输出量下降的房扑 ,需要同步电复律或使用西地兰等抗心律 失常药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37
心房颤动
多发性心房内微折返产生不规则、快速(350~ 600次/分)的颤动波,不规则下传心室。 心电图特征:1、P波消失,呈现时限、形态、振 幅均绝对不规则的f波2、心室率极不规则3、QRS 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治疗: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可以使用西地兰等抗 心律失常药以减慢过快的心室率。对血液动力学 不稳定血压低的患者则需立即行同步电复律。
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使用异搏定或同步 电击复律来作进一步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28
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指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可向前或逆向传导。 心电图特征:1、QRS波提前出现,形态多正常 2、逆行P波 3、完全性代偿期间 治疗:非频发性交界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对于频 发性交界性早搏则可以使用奎尼丁、地戈辛、普 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
落,下传的QRS波群正常。)
治疗:是一种严重的阻滞,可能发展为完全性传
导阻滞,应密切监测其发展趋势。如果出现心室
率过慢导致低血压,可使用阿托品加快窦性起搏
率。为保证足够的心室搏动频率可装人工起搏器
。
QRS波
P波
P波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43
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时,全部心房冲动均不能下传至 心室,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起搏点常位于希氏 束-浦肯野系统近端。
P波的形态、时间和电压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伴有室率快或心输出量下降的房扑 ,需要同步电复律或使用西地兰等抗心律 失常药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37
心房颤动
多发性心房内微折返产生不规则、快速(350~ 600次/分)的颤动波,不规则下传心室。 心电图特征:1、P波消失,呈现时限、形态、振 幅均绝对不规则的f波2、心室率极不规则3、QRS 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治疗: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可以使用西地兰等抗 心律失常药以减慢过快的心室率。对血液动力学 不稳定血压低的患者则需立即行同步电复律。
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使用异搏定或同步 电击复律来作进一步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28
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指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可向前或逆向传导。 心电图特征:1、QRS波提前出现,形态多正常 2、逆行P波 3、完全性代偿期间 治疗:非频发性交界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对于频 发性交界性早搏则可以使用奎尼丁、地戈辛、普 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
落,下传的QRS波群正常。)
治疗:是一种严重的阻滞,可能发展为完全性传
导阻滞,应密切监测其发展趋势。如果出现心室
率过慢导致低血压,可使用阿托品加快窦性起搏
率。为保证足够的心室搏动频率可装人工起搏器
。
QRS波
P波
P波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43
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时,全部心房冲动均不能下传至 心室,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起搏点常位于希氏 束-浦肯野系统近端。
P波的形态、时间和电压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心电图操作技术》PPT课件

心脏电传导系统
心脏电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 间束、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负 责将心电信号传导至整个心脏。
心电图波形组成与意义
01
02
03
04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通常为钝圆形,有时可有轻
微切迹。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和时程因导联不同而异。
实践操作环节设置和评分标准
实践操作环节
包括心电图机操作、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测量和心电图分析等步骤。
评分标准
根据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考虑学员在操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
考核形式选择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 的方式,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
胸导联
包括V1-V6导联,主要反映心脏横 轴方向的电位变化,对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02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机结构功能介绍
输入部分
包括电极、导联线等, 用于采集心电信号。
放大器
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 行放大处理,以便于观
察和记录。
滤波器
滤除干扰信号,提高心 电图的清晰度。
记录速度
选择适当的记录速度,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肌肉颤抖等干 扰因素。
标记信息
在记录纸上标记患者信息、导联名称和记录 时间等。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无信号或信号质量差
检查电极接触是否良好、导联线是否 断裂或老化等。
基线漂移
调整放大器零点或检查电极是否松动 。
干扰现象
排除电磁干扰源,如手机、电器等。
心脏电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 间束、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负 责将心电信号传导至整个心脏。
心电图波形组成与意义
01
02
03
04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通常为钝圆形,有时可有轻
微切迹。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和时程因导联不同而异。
实践操作环节设置和评分标准
实践操作环节
包括心电图机操作、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测量和心电图分析等步骤。
评分标准
根据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考虑学员在操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
考核形式选择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 的方式,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
胸导联
包括V1-V6导联,主要反映心脏横 轴方向的电位变化,对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02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机结构功能介绍
输入部分
包括电极、导联线等, 用于采集心电信号。
放大器
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 行放大处理,以便于观
察和记录。
滤波器
滤除干扰信号,提高心 电图的清晰度。
记录速度
选择适当的记录速度,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肌肉颤抖等干 扰因素。
标记信息
在记录纸上标记患者信息、导联名称和记录 时间等。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无信号或信号质量差
检查电极接触是否良好、导联线是否 断裂或老化等。
基线漂移
调整放大器零点或检查电极是否松动 。
干扰现象
排除电磁干扰源,如手机、电器等。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课件

冠心病时,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 变化。常见的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梗死心电图
总结词
心肌梗死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 要依据,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可以 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详细描述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 脏电活动失去正常节律,心电图表现 为异常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等 。这些变化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可能导致心 悸、气促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脏提前收缩,可能出现心悸、 胸闷等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室收缩功能 丧失,可能导致心悸、气促等症状。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通过运动负荷增加心脏负 担,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从而检测心 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应用
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预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等。
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
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都是重要的心 脏疾病检测手段,但各有优缺点。动态心电 图可以持续监测心脏电活动,捕捉偶发的心 律失常,但无法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 试验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评估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但受试者耐受性和安全性需要考虑。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使用会影响心脏的电 活动,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了解这 些影响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有重要意 义。
VS
详细描述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会影 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电图的 异常变化。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也会 影响心脏电活动,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 有重要意义。
心肌梗死心电图
总结词
心肌梗死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 要依据,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可以 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详细描述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 脏电活动失去正常节律,心电图表现 为异常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等 。这些变化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可能导致心 悸、气促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脏提前收缩,可能出现心悸、 胸闷等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室收缩功能 丧失,可能导致心悸、气促等症状。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通过运动负荷增加心脏负 担,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从而检测心 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应用
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预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等。
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
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都是重要的心 脏疾病检测手段,但各有优缺点。动态心电 图可以持续监测心脏电活动,捕捉偶发的心 律失常,但无法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 试验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评估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但受试者耐受性和安全性需要考虑。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使用会影响心脏的电 活动,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了解这 些影响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有重要意 义。
VS
详细描述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会影 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电图的 异常变化。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也会 影响心脏电活动,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 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处理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 需特殊处理;二度房室传 导阻滞需根据病因和症状 进行治疗;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需安装起搏器。
室内传导阻滞
定义
类型
心电图表现
处理
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心室内传 导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心室
激动顺序异常。
根据阻滞部位可分为左束支 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
和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为QRS 波群增宽、V1导联呈rS波或 宽而有切迹的R波;右束支传 导阻滞表现为QRS波群增宽、 V1导联呈rsR'型或M型;不
预激综合征患者易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或心房颤动,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 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
05
心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
1 2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可提示急性冠脉 综合征。
早期诊断意义 及时识别并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P波时间
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 0.12秒。
P波振幅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 小于0.25mV,胸导联一 般小于0.2mV。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QRS波群时间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 数在0.06~0.10秒。
QRS波群形态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 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 整
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P波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但P波 仍在同一导联中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 房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快 速心房激动,频率多为
最新临床心电图教学课件课件PPT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临床应用:泄泻 厌食 水肿 咳嗽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孕妇慎用、忌油腻荤腥 用法:6-9g 2-3次/天
香砂六君丸
组成:君药:党参 臣药:白术 佐药:茯苓、陈皮、木香、半夏、砂仁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泻
⑵房性心律: ①冠状窦心律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②心房内游走心律: P波形态各不相同,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③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P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 形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1、 室上性心律: ⑴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通常 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II、III、avF导联P波 直立。
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 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 的差值大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应用:胃痛 痞满 泄泻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急性胃肠炎、忌生冷油腻 用法:6-9g 2-3次/天
归脾丸
组成:君药:黄芪、龙眼肉 臣药:党参、白术、当归 佐药:茯苓、枣仁、远志、木香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昏、 肢倦乏力、食 欲不振、崩漏便血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症:体倦乏力、 食少腹胀、 便溏久泻、脏器下垂
临床应用:泄泻 厌食 水肿 咳嗽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孕妇慎用、忌油腻荤腥 用法:6-9g 2-3次/天
香砂六君丸
组成:君药:党参 臣药:白术 佐药:茯苓、陈皮、木香、半夏、砂仁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泻
⑵房性心律: ①冠状窦心律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②心房内游走心律: P波形态各不相同,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③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P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 形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1、 室上性心律: ⑴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通常 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II、III、avF导联P波 直立。
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 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 的差值大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应用:胃痛 痞满 泄泻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急性胃肠炎、忌生冷油腻 用法:6-9g 2-3次/天
归脾丸
组成:君药:黄芪、龙眼肉 臣药:党参、白术、当归 佐药:茯苓、枣仁、远志、木香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昏、 肢倦乏力、食 欲不振、崩漏便血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症:体倦乏力、 食少腹胀、 便溏久泻、脏器下垂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28
胸前导联
29
胸导联轴
30
特殊情况下加做以下导联
➢V7:左腋后线与V4--V6同一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V7同一水平。 ➢V9:后正中线与V4--V8同一水平。
31
心电图纸
最小方格边长1mm 。横线1mm 表示时间 0.04s, 竖线1mm 表示电压0.1mV 。
32
心率的测量
R
心电图波形是由
以下各波和波段
所构成:
T P
Q
P,QRS,T
S 6
7
8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变化及电偶
• 极化状态 • 除极化 • 动作电位 • 电偶 • 复极化
9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及电偶
10
一条心肌纤维的除极过程
11
检测电极与波形的关系
12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 U波必须直立。
•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
54
A A-V
V
55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Ⅱ
P波 56
②、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 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 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 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 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电穴 (-)
除极方向
电源 (+)
13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 位强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系;
请看下页 14
胸前导联
29
胸导联轴
30
特殊情况下加做以下导联
➢V7:左腋后线与V4--V6同一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V7同一水平。 ➢V9:后正中线与V4--V8同一水平。
31
心电图纸
最小方格边长1mm 。横线1mm 表示时间 0.04s, 竖线1mm 表示电压0.1mV 。
32
心率的测量
R
心电图波形是由
以下各波和波段
所构成:
T P
Q
P,QRS,T
S 6
7
8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变化及电偶
• 极化状态 • 除极化 • 动作电位 • 电偶 • 复极化
9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及电偶
10
一条心肌纤维的除极过程
11
检测电极与波形的关系
12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 U波必须直立。
•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
54
A A-V
V
55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Ⅱ
P波 56
②、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 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 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 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 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电穴 (-)
除极方向
电源 (+)
13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 位强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系;
请看下页 14
临床诊断学心电图解读ppt课件

导联
垂位心 心脏在纵膈的位置改变影响波形
横位心
导联
右胸导联
右胸和后壁导联(15导联)
胸导联
胸导联电极的位置 心脏磁共振显像显示胸导联相对心腔的相对位置。
频率
1. 计算大格,300/大格数目 2. 计算小格,1500/小格数目
频率
节律不整齐,10s的R波数目乘以6.
电轴
代表额面QRS平均向量的方向(空间性的),正常心电 轴的范围-30°至90°之间。
Q波心肌梗死
新Q波形成前常有超急性期 T波改变/ ST段抬高 随后常伴T波倒置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倒置
心肌缺血的T波改变
T波改变很敏感,但特异性差。
T波高度是同导联R比高度的 1/8-2/3 之 间 , 但 很 少 超 过 10mm。
III导联、 aVR 和V1 导联V1-V2 导联T波倒置可是正常的
右房肥大
左房肥大
▐ 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 期≥0.04s,在I、II、aVL导联明显。以在V1导联上最 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 型P波”
▐ 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超过-0.04mms。
左心房肥大
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P波增宽 ≥0.12s,其振幅≥0.25mV。
T波
T波对生理或病理因素的 反应很敏感 主要看以R波为主的导联 Ⅰ、Ⅱ、Ⅲ、aVF、V4-V6 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 向一致 一般来说,T波高度是同 导联R比高度的1/8-2/3之 间,但很少超过10mm
T波(T Wave)形成和特征
▐ 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波一致:T波在aVR 导联倒置; 也可在III导联倒置;V1导联T波倒置也常见,偶尔可 伴V2导联T波。但孤立的V2导联T波倒置属于异常。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 ppt课件

•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 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
•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
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 • 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
一、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 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段 QRS波群 ST段与T波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心电图形成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QRS波群的命名
R
Rs
qRs RS
rS
rSr’
qR
QR
Qr
QS
R
rsR’
三、导联连接方式
双极、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小结
窦性停搏
• 窦房结放电故障导致心房去极化缺乏和周期性心室心搏停止 – 频率 = 75 bpm – PR 间期 = 180 毫秒(0.18 秒) – 2.8 秒停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 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
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 • 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
一、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 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段 QRS波群 ST段与T波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心电图形成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QRS波群的命名
R
Rs
qRs RS
rS
rSr’
qR
QR
Qr
QS
R
rsR’
三、导联连接方式
双极、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小结
窦性停搏
• 窦房结放电故障导致心房去极化缺乏和周期性心室心搏停止 – 频率 = 75 bpm – PR 间期 = 180 毫秒(0.18 秒) – 2.8 秒停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 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复极状态 repolarization status (完成复极 repolarization completed)
心肌除极化和复极化连续过程 porcess of myocardiac depolarization
and repolarization
(二)心血管传导系统
cardiovascular intrinsic conduction system
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 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 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 变化。
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 程度的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 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膜内 外正、负离子的流动(主要是钠离子的 内流),使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 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 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 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 电位(dipole)。
化。
(1)心肌静止时 resting myocardium (复极状态 repolarization status )
0
0
0
0
(2)心肌细胞受刺激 stimulated myocardium (从左到右开始除极 depolarization beginning from left to right)
心电图学基础 (一)心电发生的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lectromechanics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 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 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并从此发出冲 动,循此特殊传导系统 的通道下传,先后兴奋 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 缩,执行泵血功能。这 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 传播,将引起一系列的 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形。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6.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除极方向
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 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
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 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
(3)除极过程 process of depolarization (从左到右除极 depolarization from left to right)
除极方向
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 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S-AN A-VN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P wav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atria QRS 综合波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QRS complex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ventricle T和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 and U waves arise form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VAT
5. 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心 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正 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 .05sec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除极化过程 in process of depolarization
自律细胞 收缩细胞
心 肌
闰 盘
细
胞
受
刺
激
此种电偶相继向另一端推移, 产生动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 除极化。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通过心肌 闰盘等结构的本身直接传递,导致 心脏电激迅速向周围扩布。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
定位 置,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20mV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 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为0.12~ 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