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检测技术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在带电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母线等)的红外诊断技术应用。
内容包括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设备选型、检测方法、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及预防措施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845.9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第9部分:红外热像检测》其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采集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通常以伪彩色显示。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3.4 热像仪用于采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可视图像的仪器。
4. 红外诊断技术原理4.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发射红外辐射,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推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4.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光学系统收集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经过红外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最终生成热像图。
4.3 温度分布与故障关系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反映了设备的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应均匀分布;若出现局部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如接触不良、绝缘老化、过载等。
5. 红外诊断设备选型5.1 红外热像仪选型5.1.1 分辨率选择高分辨率的热像仪,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提高诊断准确性。
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一、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检测方法、诊断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诊断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电力设备的带电红外线诊断,其他领域的带电红外线诊断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live infrared diagnosis technology)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测,以发现设备异常发热部位和缺陷的技术。
(二)热像图(thermal image)通过红外线热像仪获取的,反映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三)热点(hot spot)设备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区域。
(四)相对温差(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发热点的温度与正常部位的温度之差与正常部位的温度之比的百分数。
(五)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同一设备两个部位的温度之差。
(六)视场角(field of view)红外线热像仪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角度范围。
(七)测量距离(measuring distance)红外线热像仪与被测设备表面之间的距离。
(八)发射率(emissivity)物体表面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与黑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之比。
四、原理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原理,利用红外线热像仪接收被测设备表面的红外线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为热像图。
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与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类型等有关,通过分析热像图可以判断设备的异常发热情况,从而发现设备的缺陷和故障。
五、仪器设备(一)红外线热像仪1. 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和热灵敏度。
2. 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配电工程技术标

配电工程技术标3、环保目标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
4、工期目标在合同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与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将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文件、质量管理记录等。
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序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2.技术组织措施1)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测和分析,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2)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第五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我公司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技术组织措施1)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2)在施工中,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3)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第六章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将建立文明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文明施工职责,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文明施工宣传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
2.环境保护措施1)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方案,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2)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噪声、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影响,加强环境监测和检查,及时处理环境问题;3)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全面的环境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2024年带电作业安全检查要求(三篇)

2024年带电作业安全检查要求一、带电作业培训带电作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操作安全水平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
因此,凡开展带电作业的单位,对作业人员必须坚持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允许参加批准项目的作业。
1、带电作业新人员的培训所谓带电作业新人员,系指由线路工改为带电作业工或从技工学校新分配的人员,而不是指未转正的学徒工。
对新参加带电作业人员,要指派带电作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技工向他们逐条讲解《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部分、《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并组织他们学习电工基础和带电作业基本知识,绝缘材料性能,常用工具的构造、规格、性能、用途、使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上述基本知识考试合格后,还需经过模拟实际操作训练(运行设备上操作考核,只有全部符合要求,才能发给合格证),参加经批准的带电作业项目操作。
2、带电作业人员的日常培训带电作业的日常培训,每月应不少于4小时。
学习内容包括:带电作业基本知识和规程制度;实际操作练习;技术问答和考问讲解;复杂项目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以及事故实例学习等。
3、工作负责人(包括监护人,下同)的培训工作负责人是带电作业现场操作的组织者,安全措施的实施者,责任重大。
因此,除一般带电作业的培训外,还需进行工作负责人的专门培训。
培训内容为:工作负责人的组织能力;处理作业中的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和理论知识,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4、带电作业人员的考核(包括规程考试和基本知识的考试)。
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试前一周,应通知被考人。
考试成绩应登记在带电作业合格证内。
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应在半个月内补考,仍不及格者,收回合格证,并按有关规定扣发奖金,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二、带电作业人员的管理1.带电作业是在不停电的设备上进行的特殊作业,要求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因此,人员的配备应从电力技校、中专毕业生或三级及以上的线路工中选择,学徒工不允许参加带电作业。
2.带电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变动应征求本单位带电作业负责人意见,并经总工程师批准。
各类ESD相关技术标准

各类ESD相关技术标准微电子元件抗静电放电域值的场诱导放电装置模型的试验方法标准号:IEC/PAS 62162 Edition 1.0-2000 发布时间:2000-08微电子元件静电放电容许阈的场感应带电设备模型试验方法标准号:IEC/PAS 62162-2000 发布时间:2000-08静电放电(ESD)感应试验人体模型(HBM) 标准号:IEC/PAS 62179 Edition 1.0-2000 发布时间:2000-08静电放电(ESD)感应试验机器模型(HBM) 标准号:IEC/PAS 62180 Edition 1.0-2000 发布时间:2000-08静电.第2-2部分:测量方法.荷电率的测量标准号:IEC/TR 61340-2-2-2000 发布时间:2000-07静电学.第5-1部分:有静电现象的电子设备的保护.总要求标准号:IEC/TR2 61340-5-1-1998 发布时间:1998-12静电学.第5-2部分:电子设备防静电现象防护.用户指南标准号:IEC/TS 61340-5-2-1999 发布时间:1999-02静电学.第2-1部分:材料和产品损耗静电荷的能力的测量方法标准号:IEC 61340-2-1-2002 发布时间:2002-06静电学.第2-3部分:用于避免静电放电积累的固体二维材料的电阻和电阻率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号:IEC 61340-2-3-2000 发布时间:2000-03静电学.第3-1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人体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IEC 61340-3-1-2002 发布时间:2002-03静电学.第3-2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机械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IEC 61340-3-2-2002 发布时间:2002-03静电学.第4部分:基本应用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节:地板覆盖物和装修地板的静电特性标准号:IEC 61340-4-1-2003 发布时间:2003静电.第4-3部分:对于专门用途的标准试验方法.鞋靴标准号:IEC 61340-4-3-2001 发布时间:2001-08静电学.第4-5部分:专用的标准试验方法.与人配合的鞋靴和地板材料静电防护的表征方法标准号:IEC 61340-4-5-2004 发布时间:2004电声学.声强测量仪器.电磁和静电兼容性要求和试验程序标准号:IEC/TS 62370-2004 发布时间:2004电磁兼容性.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干扰实验.修改件2 标准号:IEC 61000-4-2 AMD 2-2000 发布时间:2000-11电磁兼容性.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方法.静电放电抗扰试验标准号:IEC 61000-4-2 Edition 1.2-2001 发布时间:2001-04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2节:静电放电抗扰试验.基本EMC发行标准号:IEC 61000-4-2-1995 发布时间:1995-01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6部分:静电放电敏感性试验.人体模型标准号:IEC 60749-26-2003 发布时间:2003-10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7部分:静电放电灵敏度测试.机器模型标准号:IEC 60749-27-2003 发布时间:2003-10静电学.第5-2部分:电子设备防静电现象防护.用户指南标准号:IEC/TS 61340-5-2-1999 发布时间:1999-02电磁兼容性(EMC).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2节:静电放电抗扰试验.补充1 标准号:IEC 61000-4-2 AMD 1-1998 发布时间:1998-01继电器.第22部分:测量继电器和保护设备的电干扰试验.第2节:静电放射试验标准号:IEC60255-22-2-1996 发布时间:1996-09阴极射线管静电偏转电极的命名方法标准号:IEC 60236-1974 发布时间:1974静电放电(ESD)敏感试验人体模型(HBM) 标准号:IEC/PAS 62179-2000 发布时间:2000-08静电放电(ESD)敏感试验机械模型(MM) 标准号:IEC/PAS 62180-2000 发布时间:2000-08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的机械结构的尺寸.第5-103部分:静电放电保护标准号:IEC 60297-5-103-2001 发布时间:2001-01静电.第5-1部分:电子设备防静电现象的保护.一般要求标准号:IEC/TR2 61340-5-1 Corrigendum 2-2002 发布时间: 2002-12静电.第5-1部分:电子设备防静电现象的保护.一般要求标准号:IEC/TR2 61340-5-1 Corrigendum 1-1999 发布时间: 1999-02静电放电敏感的灵敏度试验防护的试验方法.放电装置模式元件水平标准号:ANSI/ESD STM 5.3.1-1999 发布时间:1999电磁兼容性(EMC),电磁脉冲(EMP)和静电放电(ESD)的技术词典标准号:ANSI C 63.14-1992 发布时间:1992机动车部件的电磁兼容性的测量方法.第13部分:消除静电放电标准号:ANSI/SAE J 1113/13-1997 发布时间: 1997-10静电感应装置的符号和标签标准号:ANSI/EIA-471-1995 发布时间: 1995静电应力下的固态电绝缘材料的热损伤的试验方法标准号:ANSI/ASTM D 3151-1988 发布时间: 1988静电放电敏感元件的保护用ESD协会草案标准规程.两点电阻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11.13-2004 发布时间: 2004静电放电敏感性检测防护的试验方法:(HBM)元件等级标准号:ANSI/ESD STM 5.1-2003 发布时间: 2003静电放电敏感性物件的防护.材料的相对特性.地板材料标准号:ANSI/ESD STM 7.1-1994 发布时间: 1994搬运静电放电灵敏器械的要求标准号:ANSI/EIA-625-1994 发布时间: 1994静电放电敏感性物件的防护.静态耗散平面材料的表面阻力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11.11-1993 发布时间: 1993盖革-弥勒计数管的基础.石英丝静电计型曝光表和配套表充电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标准号:ANSI N42.6-1980 发布时间:1980静电空气净化器标准号:ANSI/UL 867-2004 发布时间: 2004电信.总局设备的静电放电抗扰要求标准号:ANSI T 1.308-1996 发布时间:1996静电放电敏感性检测防护的试验方法:(HBM)元件等级标准号:ANSI/ESD STM5.1-2003 发布时间:2003静电放电敏感物品防护的试验方法.地板材料和鞋.结合人进行电压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97.2-1999 发布时间:1999防护性继电器的静电放电试验标准号:ANSI/IEEE C 37.90.3-2001 发布时间:2001用在覆盖热元件的磁氧化电级静电流量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号:ANSI/ASTM D 5569-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标准号:ANSI/NFPA 77-1993 发布时间:1993静电起电的试验方法标准号:ANSI/ASTM D 4470-1997 发布时间:1997石油燃料系统中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指南标准号:ANSI/ASTM D 4865-1999 发布时间:1999静电放电敏感试验.人体模式.元件水平标准号:ANSI/EOS/ESD S 5.1-1993 发布时间:1993静电放电屏蔽材料的性能评价.包标准号:ANSI/ESD STM 11.31-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试验方法.服装标准号:ANSI/ESD STM 2.1-1997 发布时间:1997静电放电(ESD)感应防护.材料的耐静电特性.地板材料标准号:ANSI/ESD S 7.1-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放电敏感的灵敏度试验防护的试验方法.静态分散平面材料的耐性容量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11.12-2000 发布时间:2000静电放电敏感物品防护的试验方法.座位.电阻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12.1-1997 发布时间:1997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试验方法.EDS保护工作表面放电消散特性标准号:ANSI/ESD STM 4.2-1998 发布时间:1998搬运静电放电敏感装置的要求标准号:ANSI/EIA 625-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袖口带标准号:ANSI/ESD S 1.1-1998 发布时间:1998静电放电敏感物品防护的试验方法.地板材料和鞋.结合人进行电阻测量标准号:ANSI/ESD STM 97.1-1999 发布时间:1999静电放电感应防护.工作场所保护.抗静电特性标准号:ANSI/EOS/ESD S 4.1-1990 发布时间:1990静电敏感装置的符号和标签标准号:ANSI/EIA 471-1995 发布时间:1995静电放电敏感元件的保护.符号标准号:ANSI/ESD S 8.1-2003 发布时间:2003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试验方法.电离标准号:ANSI/ESD STM 3.1-2000 发布时间:2000静电放电(ESD)敏感试验机器模型元件水平标准号:ANSI/ESD S 5.2-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放电敏感的灵敏度试验防护的试验方法.机器模型.元件水平标准号:ANSI/ESD STM 5.2-1999 发布时间:1999静电放电感受防护.电离作用标准号:ANSI/EOS/ESD S 3.1-1991 发布时间:1991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靴.电阻特性标准号:ANSI/ESD S 9.1-2001 发布时间:2001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静态消散材料表面电阻的测量标准号:ANSI/EOS/ESD S 11.11-1993 发布时间:1993静电放电敏感性物件的防护.包装材料或ESD敏感性物件标准号:ANSI/ESD S 541-2003 发布时间:2003 静电放电感应保护.接地.推荐规程标准号:ANSI/EOS/ESD S 6.1-1991 发布时间:1991系统级静电放电模拟器验证标准标准号:ANSI/ESD SP 14.1-20041-2004 发布时间:2004-03静电放电敏感物品的防护.符号.ESD预警标准号:ANSI/EOS/ESD S 8.1-1993 发布时间:1993将人体模型静电放电应力应用到封装的光电组件的程序标准号:ANSI/TIA/EIA 455-129-1996 发布时间:1996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标准号:GB/T 14288-1993 发布时间:1993-04-10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标准号:GB/T 6833.3-1987 发布时间:1987-02-09静电复印测试版标准号:GB/T 4591-1992 发布时间:1992-03-30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构结构尺寸第5-103部分:插箱及其插件静电放标准号:GB/T 19520.8-2004 发布时间:2004-05-14复印机械环境保护要求静电复印机环境保护要求标准号:GB/T 19462-2004 发布时间:2004-03-04复印机械环境保护要求静电复印机节能要求标准号:GB/T 18892-2002 发布时间:2002-11-25地毯静电性能评定模拟人体步行试验方法标准号:GB/T 18044-2000 发布时间:2000-04-05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标准号:GB/T 16906-1997 发布时间:1997-07-02硫化橡胶工业用抗静电和导电产品电阻极限范围标准号:GB/T 18864-2002 发布时间:2002-10-15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标准号:GB/T 15738-1995 发布时间:1995-11-16静电感应晶体管系列型谱标准号:GB/T 16468-1996 发布时间:1996-07-0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号:GB/T 17626.2-1998 发布时间:1998-12-31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标准号:GB/T 15662-1995 发布时间:1995-08-07静电安全术语标准号:GB/T 15463-1995 发布时间:1995-01-19塑料薄膜静电测试方法半衰期法标准号:GB/T 14447-1993 发布时间:1993-06-1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标准号:GB 12158-1990 发布时间:1990-01-05防静电工作服标准号:GB 12014-1989 发布时间:1989-12-2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标准号:GB 14773-1993 发布时间:1993-12-2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标准号:GB 12367-1990 发布时间:1990-06-1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部分: 静电放电试验标准号:GB/T 14598.14-1998 发布时间:1998-12-21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测定标准号:GB/T 16801-1997 发布时间:1997-05-2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标准号:GB 15607-1995 发布时间:1995-06-19复印机械环境保护要求静电复印机环境保护要求标准号:GB 19462-2004 发布时间: 2004-03-0高压静电防护服装及试验方法标准号:GB 18136-2000 发布时间:2000-07-14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标准号:GB 4655-2003 发布时间:2003-09-12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标准号:GB 4385-1995 发布时间:1995-09-11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标准号:GB 13348-1992 发布时间:1992-01-12带传动多楔带、联组V带及包括宽V带、六角带在内的单根V带抗静电带的导电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号:GB/T 10715-2002 发布时间:2002-10-16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标准号:GB/T 11210-1989 发布时间:1989-03-31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 (精密静电计法) 标准号:GB/T 12582-1990 发布时间:1990-12-14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标准号:GB/T 12703-1991 发布时间:1991-01-05静电起电的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号:ASTM D 4470-1997(2004) 发布时间:2004有关静电放电包装材料的名词术语标准号:ASTM D 5077-1990(2003) 发布时间:2003橡胶特性.导电橡胶及抗静电橡胶制品的体电阻系数测试方法标准号:ASTM D 991-1989(2000)e1 发布时间:2000皮带传动.抗静电同步环带的电导率.特性及试验方法标准号:ISO 9563-1990 发布时间:1990-08铺地织物.静电性评定.行走试验标准号:ISO 6356-2000 发布时间:2000-03加衬里的防静电橡胶靴规范标准号:ISO 2251-1991 发布时间:1991-12皮带驱动.加肋V带、有接头V带和包括宽截面皮带及六角皮带在内的V带.抗静电皮带的导电率.特性和试验方法标准号:ISO 1813-1998 发布时间:1998-07用于低温下的有衬里的抗静电橡胶套鞋标准号:ISO 2252-1983 发布时间:1983-05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的制品.电阻的测定标准号:ISO 2878-1987 发布时间:1987-02道路车辆.静电放电引起的电干扰的试验方法标准号:ISO 10605-2001 发布时间:2001-12静电空气净化器标准号:UL 867-2000 发布时间:2000-10-09静电学.测量方法.可充电性的测定标准号:PD IEC 61340-2-2-2000 发布时间:2000-11-15静电学.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用户手册标准号:PD IEC 61340-5-2-1999 发布时间:1999-08-15静电学.测量方法.可充电性的测定标准号:PD IEC 61340-2-2-2000 发布时间: 2000-11-1静电学.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用户手册标准号:PD IEC 61340-5-2-1999 发布时间: 1999-08-1电声学.声强测量仪器.电磁和静电兼容性要求和试验规程标准号:BS DD IEC TS 62370-2004 发布时间:2004-06-2静电学.测量方法.材料和产品去静电能力标准号:BS EN 61340-2-1-2002 发布时间:2002-10-01铺地织物.静电性评定.行走试验标准号:BS ISO 6356-2000 发布时间:2000-04-15静电学.电子设备的静电现象的防护标准号:BS IEC 61340-5-1-1999 发布时间:1999-04-15不易燃的液体喷射材料用自动静电喷射装置标准号:BS EN 50348-2002 发布时间:2002-01-24潜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装置.静电手控喷射设备标准号:BS EN 50050-2001 发布时间:2001-11-05静电学.用于避免静电放电积累的固体二维材料的电阻和电阻率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号:BS EN61340-2-3-2000 发布时间:2000-08-15静电学.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人体模型.部件测试标准号:BS EN 61340-3-1-2002 发布时间:2002-07-02静电学.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机械模型.部件测试标准号:BS EN 61340-3-2-2002 发布时间:2002-07-17静电学.对于专门用途的标准试验方法.地板覆盖物和已装修地板的电阻标准号:BS EN 61340-4-1-2004 发布时间: 2004-05-2静电学.特殊用途的标准试验方法.鞋类标准号:BS EN 61340-4-3-2002 发布时间:2002-02-07静电.专用的标准试验方法.鞋靴和地板与人之间静电防护的表征方法标准号:BS EN 61340-4-5-2004 发布时间: 2004-11-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第2部分:静电放电要求标准号:BS EN 60801-2-1993 发布时间:1993-06-15继电器.测量继电器和保护设备的电干扰试验.静电放射试验标准号:BS EN 60255-22-2-1997 发布时间:1997-03-15电磁兼容性(MEC).试验和测量技术.抗静电放射试验.基础EMC出版物标准号:BS EN 61000-4-2-1995 发布时间:1995-09-15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的机械结构的尺寸.支架和相关插件.静电放电保护标准号:BS EN 60297-5-103-2001 发布时间:2001-08-15可燃短纤维填料的自动静电应用设备标准号:BS EN 50223-2001 发布时间:2001-04-15易燃液体喷涂材料用自动静电喷涂装置标准号:BS EN 50176-1997 发布时间:1997-04-15易燃喷涂粉末用自动静电喷涂装置标准号:BS EN 50177-1997 发布时间:1997-04-15涂漆和精整用不可燃材料手持静电喷涂设备规范标准号:BS EN 50059-1991 发布时间:1991-02-28弹性和织物地板铺面.静电性能评估标准号:BS EN 1815-1998 发布时间:1998-03-15光传送带.运行光传送带产生的静电场的测量方法标准号:BS EN 1718-1999 发布时间:1999-06-15民用爆炸物.雷管和传爆管.电雷管耐静电放电性的测定标准号:BS EN 13763-13-2004 发布时间:2004-04-2民用爆炸物.推进剂和火箭推进剂.抗静电能的测定标准号:BS EN 13938-2-2004 发布时间: 2004-11-0防护服.静电性能.第1部分:表面电阻(检验方法和要求) 标准号:BS EN 1149-1-1996 发布时间:1996-07-15防护服装.静电特性.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量的实验方法标准号:BS EN 1149-2-1997 发布时间:1997-12-15防护服.静电性能.电荷衰减测量的试验方法标准号:BS EN 1149-3-2004 发布时间: 2004-05-0使用易燃材料的静电喷涂和抛光设备.第3部分:手持式粉末喷枪(能限为5mJ)及其辅助装置的选择、安装和使用规范标准号:BS 6742-3-1990 发布时间:1990-11-30基本规范.静电灵敏度装置的维护.低湿度条件的要求标准号:BS EN 100015-2-1994 发布时间:1994-04-15基本规范:静电灵敏装置的维护.无菌室地区的要求标准号:BS EN 100015-3-1994 发布时间:1994-04-15基本规范:静电灵敏度装置的维护.高压环境的要求标准号:BS EN 100015-4-1994 发布时间:1994-04-15石油及其产品的试验方法.石油产品.蒸馏产品和脂肪族烯烃溴值的测定.静电计测量法标准号:BS2000-130-1998 发布时间:1998-03-01软聚合材料制造的导电和抗静电制品的电阻规范标准号:BS 2050-1978 发布时间:1978-02-28有害静电控制用实用规程.总设想标准号:BS 5958-1-1992 发布时间:1992-01-31使用易燃材料的静电喷涂和抛光设备.第2部分:选择安装和使用手握喷枪及辅助设备规范标准号:BS 6742-2-1987 发布时间:1987-10-30使用易燃材料的静电喷涂和抛光设备.第4部分:手持式絮凝剂喷枪(能限为0.24mJ或5mJ)及其辅助装置的选择、安装和使用规范标准号:BS 6742-4-1990 发布时间:1990-11-30控制静电干扰实用规程.特殊工业环境用推荐规程标准号:BS 5958-2-1992 发布时间:1992-01-31静电测量方法.试验方法标准号:BS 7506-2-1996 发布时间:1996-03-15静电学的测量方法.基本静电学指南标准号:BS 7506-1-1995 发布时间:1995-06-15静电学.第2-1部分:材料和产品损耗静电荷能力的测量方法标准号:DIN EN 61340-2-1-2003 发布时间:2003-06静电学.第4-1部分:对于专门用途的标准试验方法.地板覆盖物和已装地板的电阻标准号:DIN EN61340-4-1-2004 发布时间: 2004-12纺织品的检验.静电性能.用机器法测定织物地毯负荷标准号:DIN 54345-3-1985 发布时间:1985-07纺织品的检验.静电性能.测定平面织物所带的静电值标准号:DIN 54345-4-1985 发布时间:1985-07纺织品的检验.静电性能.在平面织物的布条上测定电阻值标准号:DIN 54345-5-1985 发布时间:1985-07纺织品的检验.静电性能.铺地织物电阻值的测定标准号:DIN 54345-6-1992 发布时间:1992-02纺织品检验.静电性能.电阻值的测定标准号:DIN 54345-1-1992 发布时间:1992-02纺织品的检验.静电性能.纺织地毯人行走产生电荷试验的测定标准号:DIN 54345-2-1991 发布时间:1991-09电力设备的运行.固定安装的静电喷射设备的补充规定标准号:DIN VDE 0105-4-1988 发布时间:1988-09潜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装置.静电手持喷涂设备标准号:DIN EN 50050-2002 发布时间:2002-06用易燃液体涂层材料的自动静电喷涂设备标准号:DIN EN 50176-1997 发布时间:1997-09用易燃涂层粉末的自动静电喷涂设备标准号:DIN EN 50177-1997 发布时间:1997-09可燃短纤维填料的自动静电应用设备标准号:DIN EN 50223-2001 发布时间:2001-12不易燃液体喷涂材料用自动静电喷涂设备标准号:DIN EN 50348-2002 发布时间:2002-04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的机械结构的尺寸.第5-103部分:辅助框架和相关插件.静电放电保护标准号:DIN EN 60297-5-103-2001 发布时间:2001-11继电器.第22部分:测量继电器和保护设备的电干扰强度试验.第2节:静电放射试验标准号:DIN EN 60255-22-2-1997 发布时间:1997-05绝缘材料电性能试验规范.静电性能评定标准号:DIN VDE 0303-8-1975 发布时间:1975-04电声学.声音强度的测量仪器.电磁和静电兼容性要求和试验过程标准号:DIN IEC/TS 62370-2004 发布时间: 2004-12电磁兼容性(EMC).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试验标准号:DIN EN 61000-4-2-2001 发布时间:2001-12静电学.第2-3部分:用于避免静电放电积累的固体二维材料的电阻和电阻率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号:DIN EN 61340-2-3-2000 发布时间:2000-12静电学.第4-3部分:对于专门用途鞋类的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号:DIN EN 61340-4-3-2002 发布时间:2002-09静电学.第5-1部分:有静电现象的电子设备的保护.总要求标准号:DIN EN 61340-5-1-2001 发布时间:2001-08静电学.第5-2部分:电子设备静电现象防护.用户指南标准号:DIN EN 61340-5-2-2002 发布时间:2002-01民用爆炸物.雷管和传爆管.第13部分:电雷管耐静电放电性的测定标准号:DIN EN 13763-13-2004 发布时间: 2004-06防护服.静电性能.第2部分:用材料来测量电阻的测试方法(回路电阻) 标准号:DIN EN 1149-2-1997 发布时间:1997-11弹性和织物地板铺面.静电特性的评定标准号:DIN EN 1815-1998 发布时间:1998-01轻型运输带.运转中输送带产生的静电场测定用检测方法标准号:DIN EN 1718-1999 发布时间:1999-03硫化橡胶.抗静电制品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标准号:DIN ISO 2878-1997 发布时间:1997-06民用爆炸物.推进剂和火箭推进剂.第2部分:耐静电能量的测定标准号:DIN EN 13938-2-2005 发布时间:2005-01静电学.第3-1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人体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DIN EN 61340-3-1-2003 发布时间:2003-02防护服.静电性能.第1部分:表面电阻(检验方法和要求) 标准号:DIN EN 1149-1-1996 发布时间:1996-01防护服.静电性能.第3部分:测量电荷衰减的试验方法标准号:DIN EN 1149-3-2004 发布时间:2004-07涂层使用的非易燃喷料的静电手持喷涂装置的规范标准号:DIN VDE 0745-200-1992 发布时间:1992-06静电学.第4部分:特殊应用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节:地板铺面和装修后地板的静电特性标准号:DIN IEC 61340-4-1-1997 发布时间:1997-04静电学.第3-2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机械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DIN EN 61340-3-2-2003 发布时间:2003-02静电式尘埃取样器和用静电式尘埃取样器测定空气中悬浮粉尘质量的方法标准号:JIS Z8810-1979 发布时间: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节:静电释放防止试验标准号:JIS C1000-4-2-1999 发布时间:1999静电防护服标准号:JIS T8118-2001 发布时间:2001地板覆盖物和已安装地板的抗静电效果.测量和评价方法标准号:JIS A1455-2002 发布时间:2002静电学.用于防止静电电荷累积的固体平面材料的电阻和电阻率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号:JIS C2170-2004 发布时间:2004静电植绒坯布试验方法标准号:JIS L1084-1992 发布时间:1992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节: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号:JIS C61000-4-2-1999 发布时间: 199防静电鞋靴标准号:JIS T8103-2001 发布时间:2001静电.第2-3部分:对用于防止静电积累的固体平面材料耐性测定的试验方法. 标准号:NFC20-790-2-3-2001 发布时间:2001-02-01民用炸药.雷管和传爆管.第13部分:电雷管抗静电放电性测定标准号:NF T70-763-13-2004 发布时间:2004-08-0国防用高能材料.安全性、易损性.对静电放电的敏感性标准号:NF T70-527-2003 发布时间:2003-05-01轻型运输机皮带.运行轻型运输机皮带产生的静电场的测量试验方法标准号:NF T47-157-1999 发布时间:1999-08防护服.静电性能.第1部分:表面电阻(检验方法和要求) 标准号:NF S74-532-1-1996 发布时间:1996-04防护服.静电特性.第2部分:材料电阻(垂直阻力)测量方法. 标准号:NF S74-532-2-1997 发布时间:1997-12防护服.静电性能.第3部分:电荷衰变测量的试验方法标准号:NF S74-532-3-2004 发布时间: 2004-09-0纸.静电电容器用纸的特性标准号:NF Q13-003/AM1-1978 发布时间: 1978-09-0纸.静电电容器用纸的特性标准号:NF Q13-003 M1-1978 发布时间:1978-09纸.静电电容器纸的特性标准号:NF Q13-003-1968 发布时间:1968-11弹性地板覆盖物.静电特性.分类标准号:NF P62-001-1996 发布时间:1996-06-01弹性地板覆盖物和铺地织物.静电倾向的评定标准号:NF P62-122-1998 发布时间:1998-03-01电磁兼容性.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性试验标准号:NF C91-004-2/A2-2001 发布时间:2001-05-01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节:静电放电抗扰试验.EMC基本出版物标准号:NFC91-004-2-1995 发布时间:1995-06-01继电器.第22部分:测量继电器和保护设备的配电试验.第2节:静电放电试验标准号:NF C45-205-2-1997 发布时间:1997-11-01不易燃液体喷涂材料用自动静电喷涂设备标准号:NF C23-548-2002 发布时间:2002-12-01可燃物品用静电喷涂设备的使用.安置及选择规则.第1部分:极限能量为0.24MJ.并带辅助装置的涂料手持式静电喷涂枪.(欧洲标准 EN 50053第1部分) 标准号:NF C23-553-1-1987 发布时间:1987-09可燃物用静电喷射设备的选择、安装和使用的要求.第2部分:极限能量为5MJ的手持静电粉末喷射枪及辅助设备标准号:NF C23-553-2-1992 发布时间:1992-07静电学.第3-1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人体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NF C20-790-3-1-2004 发布时间:2004-04-0静电学.第3-2部分:静电效果的模拟方法.机械模型.元部件测试标准号:NF C20-790-3-2-2004 发布时间:2004-04-0静电.第4-1部分;专用标准试验方法.地板覆盖物和已安装地板的耐静电性能标准号:NFC20-790-4-1-2004 发布时间: 2004-07-0静电学.第4-3部分:特殊应用的标准试验方法.鞋类标准号:NF C20-790-4-3-2002 发布时间:2002-06-01静电学.第5-1部分:有静电现象的电子设备的保护.一般要求标准号:NF C20-790-5-1-2001 发布时间:2001-07-01易燃涂料粉用自动静电喷雾装置标准号:NF C23-577-1998 发布时间:1998-04可燃短纤维材料的自动静电应用设备标准号:NF C23-578-2004 发布时间: 2004-06-0可燃物品用静电喷涂设备的选择、安装和使用要求.第3部分:极限能量为0.24MJ或5MJ的手持静电绒絮喷射枪及辅助设备标准号:NF C23-553-3-1992 发布时间:1992-07潜在易爆环境中用的电气装置.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标准号:NF C23-550-2002 发布时间:2002-06-01防爆电气设备.易燃材料静电喷涂设备的选择.安装和使用的要求.第1部分:手持式静电喷涂枪标准号:NF C23-528-1987 发布时间:1987-12静电学.第2-1部分:材料和产品损耗静电荷的能力的测量方法标准号:NF C20-790-2-1-2003 发布时间:2003-01-01油漆用不易燃材料静电手持喷涂设备规范标准号:NF C23-559-1993 发布时间:1993-01-01易燃液体喷雾材料用自动静电喷雾装置标准号:NF C23-576-1998 发布时间:1998-04静电学.第5-2部分:有静电现象的电子设备的保护.用户指南标准号:NF C20-790-5-2-2001 发布时间:2001-03-01保护继电器的静电释放试验标准号:IEEE C 37.90.3-2001 发布时间:2001电子设备的静电放射试验的方法和标准指南标准号:IEEE C 63.16-1993 发布时间:1993电磁兼容性.电磁脉冲.静电放电标准号:IEEE C 63.14-1992 发布时间:1992石英纤维静电计型曝光计和配套使用的曝光计的相互关系标准号:IEEE N 42.6-1980 发布时间:1980 静电放电:抗静电能力评价方法(用于电子设备部件) 标准号:IEEE C 62.38-1994 发布时间:1994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环境表征标准号:IEEE C 62.47-1992 发布时间:1992雷管生产线静电电位测定方法标准号:MT/T 691-1997 发布时间:1997-12-30。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2009高压电缆带电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09-××-××发布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录前言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定义和符号 (2)4 总则 (2)5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3)附录A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的典型图谱 (6)附录B 中压电缆局部放电定位图 (11)Q/GDW ××××-2009前言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发现设备潜在性运行隐患的有效手段,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规范和有效开展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本标准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电科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各网省公司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压电缆设备运行后带电检测的项目、要求和判断标准,用以判断电缆及附属设备是否存在运行隐患,从而预防高压电缆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保障电缆线路及相关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设备的带电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规范者应引用下列标着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 419 电力用油名词术语DL 429.9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Q/GDW 16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3 定义和符号带电检测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10kV~35kV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标准

10kV~35kV⾼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标准⽬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件 (2)3术语和定义 (2)4使⽤条件 (3)5技术要求 (4)6试验 (5)7 附则 (5)附录A dB与mV之间换算关系 (6)附录B 编制说明 (7)10kV~35 kV⾼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于在发电⼚和变电站现场条件下,处于运⾏状态的10kV~35kV电压等级以局部放电为主要测试项⽬的⾼压开关柜设备中在线监测装置选型。
本标准适⽤于指导中国南⽅电⽹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内开展以局部放电为主要测试项⽬的⾼压开关柜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环⽹柜、箱式配电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可参考本标准执⾏。
2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 50150 电⽓装置安装⼯程电⽓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3906-1991 3~35kV交流⾦属封闭式开关设备GB/T16927.1-1997 ⾼电压试验技术⼀般试验要求GB/T16927.2-1997 ⾼电压试验技术试验程序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2423 电⼯电⼦产品环境试验GB 2421 电⼯电⼦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 11022 ⾼压开关设备通⽤技术条件DL417-91-1991 电⼒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试导则DL/T404-1997 户内交流⾼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Q/CSG1 0007-2004 电⼒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3.1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局部放电在本标准中指的是发⽣在开关柜内部绝缘结构中局部区域的现象,包括绝缘表⾯和绝缘内部的放电。
在本标准中的局部放电范畴包括导体表⾯电晕、绝缘表⾯爬电及内部⽓隙放电等类型,属于⼴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项目开展背景32、项目实施内容及工期32.1项目实施内容32.2工期要求33、项目实施内容定义理解43.1带电检测43.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43.3红外热像检测43.4超声波信号检测43.5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43.6暂态地电压检测44、服务的难点、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54.1对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是判断运行设备是否存在缺陷,预防设备损坏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54.2带电检测实施原则54.2.1带电局部放电检测判定54.2.2缺陷定位54.2.3与设备状态评价相结合54.2.4与电网运行方式结合54.2.5与停电检测结合64.2.6横向与纵向比较64.2.7新技术应用64.3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检测时(如超声波检测等),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64.4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宜高于+5℃;室外检测应在良好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64.5室外进行超声波检测宜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进行。
64.6室内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宜有足够的光源以更好的确定故障位置。
64.7进行设备检测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分析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
64.8对可能立即造成事故或扩大损伤的缺陷类型(如涉及固体绝缘的放电性严重缺陷等),应尽快停电进行针对性诊断试验,或采取其它较稳妥的监测方案。
74.9在进行带电检测时,带电检测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74.10当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要采用其它可行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联合检测,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信号,应注意组合技术的应用进行关联分析。
74.11当设备存在问题时,信号应具有可重复观测性,对于偶发信号应加强跟踪,并尽量查找偶发信号原因。
73、投标人承担项目优势:74、项目部组成、机具装备及劳动力安排计划74.1项目部组成:74.2管理成员的主要职责84.3带电检测设备配备:94.4劳动力配备115.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115.1质量和技术要求116.安全控制措施13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137.4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技术措施141、项目开展背景长期以来,电网设备检修采用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相结合的模式。
定期检修模式建立在以往设备运行统计规律基础之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有效地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避免了许多设备事故的发生。
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电网快速发展,定期检修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的需要,传统检修模式缺点针对性差,存在“小病大治,无病也治”的盲目现象,设备过修失修现象并存。
随着电网规模迅速扩大,定期检修工作量剧增,检修人员紧缺、停电安排困难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设备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大幅提升,免维护、少维护设备大量应用,早期制定的设备检修、试验规程滞后于装备水平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和“三集五大”发展战略,对一次设备部分带电检测工作成为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2、项目实施内容及工期2.1项目实施内容对一次设备部分带电检测工作服务外包,包括:1.红外热像检测;2.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3.变压器高频高频局部放电检测;4.开关柜暂态低电压;5.超声波检测;6.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7.紫外像检测;分站建立红外及紫外图谱库。
2.2工期要求计划工期: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12月31日。
3、项目实施内容定义理解3.1带电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
3.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MHz-3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3红外热像检测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3.4超声波信号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5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00MHz-300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6暂态地电压检测局部放电发生时,在接地的金属表面将产生瞬时地电压,这个地电压将沿金属的表面向各个方向传播。
通过检测地电压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判别和定位。
4、服务的难点、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4.1对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是判断运行设备是否存在缺陷,预防设备损坏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4.2带电检测实施原则带电检测的实施,应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电网可靠性为前提,安排设备的带电检测工作。
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电磁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等),依据本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或补充方案。
4.2.1带电局部放电检测判定带电局部放电检测中缺陷的判定应排除干扰,综合考虑信号的幅值、大小、波形等因素,确定是否具备局部放电特征。
4.2.2缺陷定位电力设备互相关联,在某设备上检测到缺陷时,应当对相邻设备进行检测,正确定位缺陷。
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联合分析定位。
4.2.3与设备状态评价相结合状态检测是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为消隐除患、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依据。
同时,状态评价为较差的设备、家族缺陷设备等是下一周期状态检测的重点对象。
最终目的都是尽最大可能控制设备故障停电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4.2.4与电网运行方式结合同一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存在不同的关键风险点,阶段性的带电检测工作应围绕电网运行方式来展开,对关键设备适度加强测试能有效防范停电、电网事故。
4.2.5与停电检测结合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
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
所以应以带电检测为主,辅以停电检测。
4.2.6横向与纵向比较同样运行条件、同型号的电力设备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一设备历次检测进行纵向比较,是有效的发现潜在问题的方法。
4.2.7新技术应用带电检测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
在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积累经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4.3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检测时(如超声波检测等),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4.4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宜高于+5℃;室外检测应在良好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4.5室外进行超声波检测宜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进行。
4.6室内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宜有足够的光源以更好的确定故障位置。
4.7进行设备检测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分析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
4.8对可能立即造成事故或扩大损伤的缺陷类型(如涉及固体绝缘的放电性严重缺陷等),应尽快停电进行针对性诊断试验,或采取其它较稳妥的监测方案。
4.9在进行带电检测时,带电检测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4.10当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要采用其它可行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联合检测,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信号,应注意组合技术的应用进行关联分析。
4.11当设备存在问题时,信号应具有可重复观测性,对于偶发信号应加强跟踪,并尽量查找偶发信号原因。
3、投标人承担项目优势:4、项目部组成、机具装备及劳动力安排计划4.1项目部组成:4.2管理成员的主要职责项目经理:本工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安全方针,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批准本工程各项技术文件,直接对公司经理负责。
项目施工负责人: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的领导者,参与制定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目标,对工程技术质量及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本工程安全、质量技术性文件审批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施工质量、安全各项方案的制定及技术交底实施。
项目经理部安全员职责: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
制定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措施及奖惩条例。
组织中间验收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施工班组的职责:负责公司质量、安全体系在本队(班)的具体落实,负责组织本队(班)对有关质量及安全文件的学习和落实,提高职工的质量及安全意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本队的落实。
认真执行各项安全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班组长职责:负责本队的质量、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负责本队各项措施的落实,配合上级部门的复检。
4.3带电检测设备配备:4.4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4.4劳动力配备5.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5.1质量和技术要求(1)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应符合技术条款中引用的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2)当本技术条款的内容与所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有矛盾时,应以监理人指示为准。
(3)技术条款中有关工程等级、防洪标准和工程安全鉴定标准等涉及工程安全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遇有矛盾时应由监理单位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修正,涉及变更的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的规定办理。
(4)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有权指示我公司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增补和修改技术条款的内容。
其增补和修改的内容涉及变更时,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的规定办理。
(5)本合同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分别列在各章的技术条款内。
(6)本合同技术条款中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在本合同出版时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和规程规范都会被修订,故使用本合同范本编制工程技术条款时,应执行其最新标准。
5.2执行的现行技术规范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T7354 局部放电测量GB/T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标准GB7674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B/T8905六氟化硫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 419电力用油名词术语DL 429.9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69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0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Q/GDW 171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2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6.安全控制措施6.1 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明确责任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一把手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施工班组长兼职安全员,形成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齐抓共管的体系,为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建立组织保障。
6.2 建全制度: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防护用品购买使用制度、机械设备使用保养制度、事6.3 抓安全检查工作:故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条条有标准,从而上升到条理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