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六月光下的瑕想写作教学案语文版(精)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六 月光下的瑕想写作教学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六 月光下的瑕想写作教学案 语文版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训练题目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咏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总体构思“月光下的遐想”类题目往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节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较高,“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需要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

引导学生就一事物多角度地观察并由此生发联想,从中选择健康的有创意的内容,下笔行文。

四、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的感情共鸣。

设计不同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个人生活体验,从中选择有益内容,现场写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月亮。

月亮——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可古往今来许多人却从月亮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果我问你们:月亮会带给你什么遐想呢?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共同来体验、感受一下,请大家把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都好好释放出来,把你们丰富的小脑袋打开。

(二)学生体验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配合画面:沙滩下轻风徐徐,椰树沙沙作响,一轮圆月由大海深处缓缓升起……教师轻轻地问:同学们,看着月亮,你们想到什么了吗?闻到了什么味道了吗?如果没有,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再想一想。

请两到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2.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合画面:深山处一轮圆月,一股泉水,一潭潭水,一块石头……画外音:你在那石头上看着月亮独思,你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再请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的感受。

3.一间木制窗口,窗外月亮高挂,一个人由床上走到窗边举酒对月独饮,配乐播放《静夜思》《记承天寺夜游》等描写月亮的名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案(新版)语文版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学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重点)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难点)3.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2分钟);自学互研(43分钟);限时写作(30分钟)。

第二课时交流展示(35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蒙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

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

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审清题意,理清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遐想”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它比联想更为悠远。

在思考之余,更应注重思路的历程和情感的脉络,遐想应该更广泛、广远。

遐想要由生动形象的生活构成,避免思考与说理过多,内容太抽象,会弱化文章的情感力量。

怎样把自己的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要注意三点:立意要深刻、独到;构思要精巧、独特;抒情要自然、真切。

可以采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融情于事等多种抒情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找基点: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联想的基点:月光;月光下的景物;月的阴晴圆缺;与月亮有关的名篇、诗句;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等。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训练教案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训练教案
选自《新作文·初中版》2008年第3期
完成作文,工整地抄写在甲本上。
教师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作文训练指导
先设置情境
明确目标
指导审题
明确要求
学生试写片段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多媒体展示范文,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写作
月光下的遐想
回顾与反思
学生想得不远,谈不上遐想,另外好多同学篇幅较短,不够六百字,这些反复强调,仍然达不到理想境界。
月亮·诗词
“烟笼寒水月笼纱”是杜牧的缕缕国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太白的豁然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东坡的美好祝愿;“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孟德的豪言壮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淡淡乡愁……月亮给中华璀璨的诗词文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记否?苏轼与友人在如积水一般空明的庭院内漫步,或吟诗,或饮酒,把松竹的影子幻想作水中的藻荇,品一份淡定闲适的心情。还记否?辛弃疾看明月惊鹊,听蝉鸣蛙声,问稻花香,感丰收之喜。月,古仁人见你忧国,游子见你思乡,有志者见你明志,文人骚客见你感慨颇多……不同的诗词,不同的人心,不同的风景。
语文版上册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写作
2016年9月18日总12课(15\16\17三天休息)
课题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教时
一课时
时间
9月18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叙事抒情
教学难点
寓事抒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月球·科学
曾几何时,嫦娥奔月还笼罩着我们童真无邪的心灵。时常,倚着绕了两枝牵牛花藤的小窗望月,幻想金碧辉煌的月宫,嫦娥舞动着清姿秀影……而今,那一艘艘锃亮的飞船与卫星编织了少年的探月之梦,牵引着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乘上“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嫦娥一号”,与嫦娥共赏天上繁华,与玉兔共叙夜话,听吴刚笃笃伐桂……科技在飞跃,科学也在少年心中播下了将爆发出科学热情的种子。梦里,神秘的月球环形山、丰富的资源宝藏、生命的谜团悄悄地代替了儿时美丽的传说。望着泛青的竹藤,明月依旧,我感怀于古今,自己多一份思考,或怀旧,或明志,或探索……

[精]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

[精]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

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导学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作指导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遐想”,指悠远的思索与想象,月光及月光下的景物是进行“遐想”的源头,对月光下的景物的描写是本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写作时宜由眼前的月光或月光下的某一景物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要想写好这个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要深刻、独到。

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

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

2、构思要精巧、独特。

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

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3、抒情要自然、真切。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以寓情于景,还可以融情于事,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月光。

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1、联想寄托。

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

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

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范文:月是故乡明夜,深沉而又恬静,一轮圆月从深黛色的天际冉冉升起,清澈的银辉洒向大地,洒向汩汩东去的汉水。

路上已行人稀少,不再似白天那样热闹嘈杂。

窗外静悄悄的,只有小虫在低声吟唱。

我抬头望着银盘般的月亮,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像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动了我那根思念故乡的弦。

语文版九上语文小专题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语文版九上语文小专题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小专题写作月光下的遐想【写作导航】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层出不穷。

面对头顶的同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从古人的吟咏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

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独到。

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

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

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1.联想寄托。

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

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

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新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4.善用修辞。

在写作的时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既能够突出月的特征,也能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优美,富有文学色彩,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1.直抒胸臆;2.寓情于景;3.融情于事。

【例文引路】月光下的遐想月华如水。

婵娟淡淡地渗出清辉。

清辉弥漫在紫天鹅般的夜幕中。

夜光透过那一缕缝隙在地板上投射下一束幽暗的窗影,摇曳着神圣光辉。

我不禁探出窗口。

幽幽地,慢慢地。

她生出了柔美的双翅,翅膀外镶着一道浅蓝的花边,嫩黄的翅膀中隐约显现着几点褐斑。

深黄色的身躯似在抖动着倾泻这无边的清光。

一切好像在无声而静谧地进行。

写作 月光下的遐想

写作 月光下的遐想
三、整理写作技巧
启发: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方式、词语运用上来谈。
巩固
训练
知识
拓展
动情快速作文
写作我们力求做到:1、我手写我。
2、文章要反复。
请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已经完成的作文修改。没写的同学拿起笔写好你的作文。
总结
反思
展示
反馈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从学习目的的角度来谈)
探索
新知
自主
学习
一、什么是遐想?
二、这段话对大家此次作文有什么要求呢?
三、学习之余,或是你玩耍尽兴之后,你可曾对月感怀?请用简短的语言叙述那一瞬你的所见、所思、所感。
四、小组内选出你组最值得推荐的一篇,一起欣赏。
新知
运用
合作
探究
一、将每组最优秀的“月光下的遐想”篇介绍出来,大家一起欣赏。
二、迷离的月光下,放飞思绪,将所有的思念都传递于指尖,溶入这行行的字里,随风飘向远方的你。这是文章开头,你判断这个开头符合此次作文的要求么?如果符合,请你续写下去……
二、抢答题:背诵学过的与月有关的古诗词
激情
导入
明确
目标
置身生活情境
小时候月亮走我也走,我与月亮赛跑;长大了我们梦想走进广寒宫,与嫦娥共舞;今天我又梦想在月宫建一家自己的空间实验室。总之提起月光我们总是有无限的遐想与感悟,那份情感你是否还历历在目?请大家将书翻到196页,看:月光下的遐想,完成下列探索。
内容
课前
展示
尽显
风采
甲:语文是一曲婉转悠扬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乙:语文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
甲:语文是一坛香醇的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教案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教案

作文结尾技巧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题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的生活.(《把梦想带给花季》)首:恍惚中,我似乎又看到了这样一片风景:寒风中,站着一位孤独的老人,他依旧穿着那件伴了他不知有多少年的旧棉袄,戴着那顶不知过了几十个年头的灰边帽子,苍老的脸上皱纹挤成一团,大声喊着:“快来,爷爷背你去买糖。

”枯树般的手不停地招呼着不远处那正在疯玩的扎着羊角小辫的小姑娘……那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尾:泪眼朦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爷爷的身影,那棵老树下,那吹着凉飕飕的风的地方,有着爷爷给我的此生永恒不变的“风景”。

(《我心中永远的风景》)解析: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点明题旨要自然。

“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

”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

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

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的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那残疾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蓝天,正当我对着它无语时,一个强烈的召唤随着蓝色的亮光注入了我的身心,一个声音轻轻地说:“飞翔吧!落后愚昧不该束缚你的翅膀,向着蓝天,为了你的理想飞吧!”(《当我面对蓝天的时候》)解析: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鞭挞.这种感情不但局限于自己,还能够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求,去批判.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技巧三:巧妙发问,引人深思例句: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个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紧密.品味自然不就是品味生活吗? (《品味自然》)例句: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人生需要掌声》)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示例:展望未来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历史,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何必沉醉于未来,幻想明天. 何必无奈于过去,怅恨昨天.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示例:左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在我看来,我要将第一分钟放大到我的一生.如果我的生命仅有一分钟,那这个分钟就用来微笑.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示例: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有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六单元 月光下的遐想习题课件 语文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六单元 月光下的遐想习题课件 语文版

我坐在高高的礁石上,看天上的月,看月边的云,听江上的江风, 听岸边的蛙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屈原坐在这 里,思念过楚国的国难;宋玉坐在这里,瞩望着巫山神女;李白独步 月下,想起“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杜甫江边徘徊, 看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个“以孤篇压倒全唐” 的诗人张若虚,该是有过一段回肠荡气的感情经历吧,不然怎能把春 天的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华丽,深切感人?
对于那个狂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而言,他似乎天生与你有缘。“俱怀逸兴壮 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面对一轮皓月,他几乎想占为己有。当他苦闷的时候,见了你 便忘乎所以,向你倾诉他的一切。夜深人静,他月下独酌,竟“举杯邀”你,他简直将你 当成了他的朋友,然而,你终究无语,也终究是“不解饮”的,只是默默投下影子,让他 在“对影成三人”中寻觅自己的知音。“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纵然无人倾听,纵 然无人观赏,那也无妨,有一知音足矣!月影像不离的舞伴一直陪伴他。“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伴着皎洁的明月,李太白在近乎癫狂中甩掉了孤独,甩掉了忧愁,找回了 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然而,不论你怎样的圆满、清明、光洁,对于那个悲悲切切,终日 以泪为伴的黛玉而言,你却是凄凉的,凄凉得让人潸然泪下!本是中秋佳节,这位娇小姐 正伴着史湘云坐在院中的长椅上赏月,前有荷塘,上悬明月,荷塘月色,花好月圆,真乃 良辰美景。突然,荷塘里“扑簌簌”地飞过两个黑影,将两人吓了一跳,定神看去,却是 两只白鹤惊过。面对此景,湘云不禁吟诗一首“寒塘渡鹤影”。不想竟勾起黛玉不尽的相 思,只见她缓缓垂下眼帘,悲悲地对了一句“冷月葬花魂”。说罢,滴下几滴清泪来。在 她眼里,那么美好的明月也是那样的悲凉,是冷的。月光本无形,却能葬“花魂”,好个 让人肝肠寸断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训练题目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咏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总体构思
“月光下的遐想”类题目往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节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较高,“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需要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

引导学生就一事物多角度地观察并由此生发联想,从中选择健康的有创意的内容,下笔行文。

四、教法学法
运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的感情共鸣。

设计不同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个人生活体验,从中选择有益内容,现场写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月亮。

月亮——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可古往今来许多人却从月亮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果我问你们:月亮会带给你什么遐想呢?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共同来体验、感受一下,请大家把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都好好释放出来,把你们丰富的小脑袋打开。

(二)学生体验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配合画面:沙滩下轻风徐徐,椰树沙沙作响,一轮圆月由大海深处缓缓升起……
教师轻轻地问:同学们,看着月亮,你们想到什么了吗?闻到了什么味道了吗?如果没有,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再想一想。

请两到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2.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合画面:深山处一轮圆月,一股泉水,一潭潭水,一块石头……
画外音:你在那石头上看着月亮独思,你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再请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的感受。

3.一间木制窗口,窗外月亮高挂,一个人由床上走到窗边举酒对月独饮,配乐播放《静夜思》《记承天寺夜游》等描写月亮的名句。

画外音:在月亮下,那么多人写出了如此丰富的名句,拥有现代意识的你,又遐想到什么?
4.播放嫦娥奔月的传说画面,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画面,世界欢庆的场面。

画外音:面对神秘的月亮,你又有什么慨叹?
(三)写作训练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朋友们,想象的大门已打开,那么你还等什么呢?
学生现场作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