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犯罪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犯罪心理学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人的心理是由大脑产生的。

()A:错 B:对答案:B2.人只有在正常的人类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和产生社会心理。

()A:对 B:错答案:A3.犯罪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早已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A:错 B:对答案:B4.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

()A:错 B:对答案:B5.犯罪心理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

A:恶变 B:突变 C:发展 D:衍生答案:C6.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A:不良行为习惯 B:心理因素 C:个性心理结构 D:个性倾向性答案:B7.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A: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B: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及形成原因 C: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 D:犯罪心理和犯罪心理答案:ABCD8.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有()A: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

B: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

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D: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答案:ABCD9.按照刑法规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来划分,犯罪人有两种类型()A:过失犯罪 B:未成年犯罪人 C:故意犯罪 D:成年犯罪人答案:AC10.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为打击与预防犯罪提供犯罪对策的心理学支持的一门学科。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中国古代产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主要是偏重于犯罪原因学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A:对 B:错答案:A2.在对犯罪心理学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还产生了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审判心理、司法人员应当具备的心理素养等方面探讨和研究。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入门及答案大全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入门及答案大全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入门及答案大全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动机、行为模式以及犯罪预防和矫正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犯罪心理学的测试题及答案,适合初学者入门使用。

一、选择题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法律条文B. 犯罪行为C. 犯罪者心理D. 社会环境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犯罪者的个性特征B. 犯罪动机分析C. 犯罪预防策略D. 法律判决过程答案:D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画像”技术主要用于:A. 预测犯罪趋势B. 确定犯罪者身份C. 评估犯罪风险D. 制定犯罪预防措施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A. 社会学习理论B. 心理分析理论C. 行为主义理论D. 进化论答案:D5. 犯罪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A. 犯罪侦查B. 犯罪预防C. 犯罪矫正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更准确地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对)2. 犯罪心理学只关注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错)3. 犯罪心理学可以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对)4.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完全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

(错)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完全预测犯罪行为。

(错)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犯罪预防策略、犯罪矫正方法等。

2. 什么是心理画像技术,它在犯罪心理学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心理画像技术是一种根据犯罪行为分析犯罪者可能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生活背景等信息的方法。

在犯罪心理学中,心理画像技术常用于帮助侦查人员缩小嫌疑人范围,提高侦查效率。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对犯罪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犯罪心理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而且在犯罪预防和矫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知到答案 犯罪学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1知到答案 犯罪学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为青春护航——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专题讲座1、问题:违法与越轨行为比我们知悉的更普遍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问题: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加大惩罚打击力度来治理。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问题: 被害人学是从犯罪学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通过加强对被害人的被害预防教育能够有效减少犯罪。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问题:对于电信诈骗,我们可以“调戏”骗子以教训他们。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见面课:教育——犯罪预防的根本保障1、问题:预防犯罪最好的方法就是刑事制裁。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2、问题:准确定罪量刑有助于减少犯罪。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问题:教育是犯罪预防最有效的手段。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问题:不好的社会风气会增加犯罪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问题:需要教育的只有未成年人。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见面课:法庭辩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当降低1、问题:刑罚是治理犯罪的唯一手段。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2、问题:刑罚是治理犯罪的最佳手段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问题: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没有任何方法惩罚他们。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问题: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应当采用特别程序。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问题: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目前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但不是未成年犯罪治理的最佳手段。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见面课:犯罪学的研究进路及贡献——综合评述犯罪学主要流派1、问题:法律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问题:法律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问题: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是,对观点、结论进行质疑。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问题:法律逻辑中,经常用偷换概念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犯罪学》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犯罪学》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犯罪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自()。

A.城市B.农村C.外省D.本地区2.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于()成立。

A.1980-6-1B.1981年6月C.1982年6月D.1983年6月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暴力犯罪行为人以前曾经看过、听过的暴力行为的情况,以及报刊、影视等对暴力行为的宣传报道,都会在无形之中给该行为人以一种心理上的暗示。

()A.错误B.正确4.犯罪的成本与收益是决定犯罪人是否行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A.错误B.正确5.我国财产犯罪主体以青少年、流动人口和各类社会闲散人员居多,并逐渐呈现团伙化、有组织化的趋势。

()A.错误B.正确6.目前我国计算机犯罪还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突出,犯罪方法与国外相比也较为原始和简单。

()A.错误B.正确7.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A.强奸幼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B.强奸幼女、奸淫幼女多人的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2人以上轮奸的E.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8.性犯罪的腐蚀性明显表现在什么方面()。

A.性犯罪使人迅速地沉沦B.性犯罪被害人转化为各类犯罪人C.容易引发其他类型犯罪D.性犯罪助长职务犯罪9.“性商品化”是性道德滑坡的“启动阀”。

()A.错误B.正确10.女性一般较难实施暴力犯罪,更多的是从事非暴力性的软犯罪,像盗窃、诈骗、放火、非暴力性的杀人、伤害、拐卖妇女儿童以及性犯罪等。

()A.错误B.正确11.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突发性B.残酷性C.团伙D.冒险性12.宏观犯罪预防里的社会预防同微观犯罪预防里的社区预防,其内涵与外延是不完全一样的。

()A.错误B.正确13.犯罪被害人包括()。

A.自然人B.法人C.社会团体D.国家14.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犯罪心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缩写词:- 多项选择题(MCQ)- 判断题(T/F)- 填空题(FIB)1. 以下哪部分是心理学家通常研究犯罪心理的重要内容?a) 犯罪分析b) 犯罪心理分析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 b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多选)a) 犯罪心理分析b) 犯罪动机c) 犯罪心理评估d) 犯罪预防措施答案: a, b, c3. 犯罪者遗留在被害人身上的物证包括哪些?(多选)a) DNAb) 指纹c) 血迹d) 微表情答案: a, b, c4. 描述下面陈述是否正确:“大多数犯罪分子都有轻微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a) 正确b) 错误答案: a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犯罪中常见的心理动机?a) 经济利益b) 心理压力c) 社会认同d) 平等竞争意识答案: d6. 心理评估在犯罪行为预防中的作用是什么?a) 识别潜在犯罪者b) 揭示犯罪动机c) 促使心理康复d) 提供对犯罪者的矫治建议答案: a7. 以下哪种心理疾病与犯罪行为之间有关联?a) 抑郁症b) 焦虑症c) 双重人格障碍d) 精神分裂症答案: c8. 哪种心理测试常用于犯罪心理评估中?a) 项目ive测试(如兰登背景调查)b) 认知能力评估c) 人格问卷调查d) 超能力测试答案: c9. 以下哪个因素是影响犯罪心理的社会因素?a) 家庭环境b) 遗传基因c) 性别d) 个体特质答案: a10.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犯罪行为是由于个体在获得满足时存在社会不公平?a) 自我实现理论b) 裁判视角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文化相对论答案: c解析和分析:犯罪心理综合测试题覆盖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心理动机以及相关评估方法。

研究表明,犯罪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动机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旨在预测和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包括了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评估等,并且心理学家通常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获取相关数据。

犯罪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

犯罪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差异认同理论修正了差异接触理论关于犯罪学习仅在亲密群体的发生的观点。

()A:对B:错答案:A2.研究表明,孪生子在犯罪方面的相似性比一般兄弟之间要高。

()A:对B:错答案:A3.监狱学不涉及哪个学科的知识?()A:心理学B:社会学C:法学D:环境科学答案:D4.从受害者变成帮凶,这种现象被称为()?A:地中海效应B:破窗现象C:斯德哥尔摩综合症D:从众心理答案:C5.监狱化的表现包括哪些?()A:容易信任他人B:对一切越来越冷漠C:暴躁不安D:潜意识习惯服从答案:BCD第一章测试1.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于哪一年出版?()A:1764B:1763C:1885D:1881答案:A2.下列论断属于实证学派观点的有()。

A:应对犯罪主要措施是对罪犯进行矫治B:应对犯罪的主要措施是设计刑罚C:研究犯罪应从公理出发进行演绎D:犯罪是犯罪人基于功利主义的自由选择答案:B3.越轨不可避免,它是每个健康社会的正常要素。

这个论断是哪位学者提出的?()A:贝卡里亚B:迪尔凯姆C:菲利D:龙勃罗梭答案:B4.下列论断属于差异认同理论的观点是哪个?()A:犯罪行为学习的主要部分发生在亲密的个人群体之中。

B:犯罪行为的学习在没有与影响群体真实互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发生。

C:如果犯罪行为和态度经常被朋友、家人或两者来强化或奖赏,那么它们可能更多地被习得。

D:奖赏对于学习行为的重要性,但在没有任何奖赏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效仿或模仿行为,学习行为也能发生。

答案:B5.下列哪些理论对差异接触理论进行了修正()。

A:差异认同理论B:理性选择理论C:差异强化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CD6.哈佛人类学家欧内斯特·胡腾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犯罪者具有哪些器质性劣等的特征?()A:较窄的下颚B:较大的耳朵C:较短的脖子D:较低的前额、鹰钩鼻答案:AD7.逐级年龄理论特别强调:在生命历程中,哪些扮演转折点的关键事件有助于个体远离犯罪?()A:稳定的工作B:服兵役C:离婚D:婚姻答案:ABD8.蒂特尔认为,控制比平衡的时候相比,当人们处于纯粹的控制方时不易卷入越轨。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项?A.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B.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C. 犯罪预防的法律手段D. 犯罪现场的物理证据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犯罪动机B. 犯罪倾向C. 犯罪现场重建D.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答案:C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画像”是指什么?A. 犯罪现场的物理画像B.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描述C. 犯罪行为的统计分析D. 犯罪动机的逻辑推理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答案:C5. 犯罪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莱昂·费斯汀格C. 卡尔·罗杰斯D. 亚伯拉罕·马斯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犯罪预防、犯罪侦查、法庭审判和罪犯改造等方面。

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帮助侦查人员快速锁定嫌疑人,为法庭审判提供心理证据,以及在罪犯改造过程中提供心理辅导。

7. 描述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外部压力时,无意识地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投射、合理化等。

犯罪者可能通过这些机制来减轻犯罪行为带来的内疚感和焦虑。

8. 解释“犯罪倾向”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

答案:犯罪倾向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形成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大脑结构)、心理学因素(如性格、动机)、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背景、社会压力)等。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某连环杀手在作案时总是选择在雨夜,且受害者均为年轻女性。

请分析其可能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教程试卷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教程试卷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教程试卷1、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单选题] *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正确答案)C 趋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2、在收集临床资料所围绕的七个问题中,包含求助者家庭背景、成长环境、认知特点、行为模式的是()[单选题] *who(正确答案)whi(C)hwh(A)thow3、null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单选题]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4、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这种方法是()。

[单选题] *横断研究法纵向研究法群体序列研究法(正确答案)交叉研究法5、思维反映的是()[单选题] *A 过去的经验B 人的愿望C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答案)D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6、指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身上却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种性格、恶习或恶念。

()[单选题] *A投射作用(正确答案)B否认作用C转移作用D白日梦7、null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以下不正确的心态包括:()[单选题] *A、我太倒霉了(正确答案)B、危机与机遇并存8、人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称为()[单选题] * A)非真实感(B)功能性幻觉((正确答案)C)思维鸣响(D)心因性幻觉9、职业生涯的基础是()[单选题] *A心理开发B生理开发C智力开发D潜能开发(正确答案)10、下列关于动作发展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从分化动作到整体动作从上步动作到下部动作(正确答案)从小肌肉动作到达肌肉动作从有意动作到无意动作11、个体行为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

[单选题] *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社会化的环境和谐道德发展水平较高有稳定的自我意识(正确答案)12、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非言语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大致占到()[单选题] *0.55(正确答案)0.750.450.2513、求助者由于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出现沉默,并且表现出不安的神情,这种沉默是()[单选题] *怀疑型(正确答案)思考型情绪型反抗型14、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的青少年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A: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B:
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
C:
已满14周岁
D:
未满25周岁
答案: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2、我国当前青少年人犯罪的特点有()
A: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B: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C: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D: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答案: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包括()A: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B:
青少年好奇心强
C: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D: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答案: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
青少年好奇心强
,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
A: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B: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C:
青少年的年龄
D:
不良社会环境
答案: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5、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包括()
A:
教育功能单一化:有的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重教书轻育人
B:
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易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
流失生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
D:
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于接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
答案:
教育功能单一化:有的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重教书轻育人
,
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易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流失生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
,
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于接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
第二章
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克劳塞维茨
C:《犯罪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埃宾
D:柏拉图
答案: 《犯罪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埃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