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考试直接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6分)1.下列动物中,主要在夜间活动的是( )。
A.蝴蝶B.蝙蝠C.蜜蜂2.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对是( )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3.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4.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5.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7.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8.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A.给植物提供盐分B.生产氧气C.疏松土壤9.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10.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6分)1.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2.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3.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后,你认为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方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和培育B.保护适合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人为影响C.人为地把更多种类的生物组合在一起,为生物搭建复杂的食物网4.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5.(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7.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
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
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
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
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1)写出林德曼例子中的食物链:→→→→→(2)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3)这条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是。
8.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9.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10.完成制作生态瓶的步骤。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后附答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A.一个池塘B.一只老鼠C.一块草地2.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3.植物学家们发现,在()的情况下,叶片能不断产生大量养分。
A.黑暗B.阳光照射C.两者都行4.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A.20亿B.2千万C.20005.下列关于动物的迁移或冬眠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非洲的角马每年都要进行迁移B.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C.蛇的温度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蛇不用冬眠6.下列动物中,()在冬天会冬眠。
A.角马B.燕子C.蝙蝠7.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种。
A.170万B.180 万C.200万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自然资源B.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C.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9.食物链是依据动植物间()的关系建立的。
A.“吃”与被“吃”B.追与被追C.同一种类10.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最应该注意的是()。
A.开放、透明B.置于烈日下C.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二、填空题11.冬眠是动物________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12.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来自于_________,也来自于空气中的________。
13.动物、植物、_________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________种。
1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
15.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16.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__________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2.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食物链4.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A.蜈蚣B.蚯蚓C.苍蝇D.蚊子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7.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一次观察第二次观察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0 0水少时 3 3 4(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8.(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9.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当研究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时,需要使( )成为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不同的条件。
A.水B.空气C.温度2.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4.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5.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
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6.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8.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后,你认为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方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和培育B.保护适合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人为影响C.人为地把更多种类的生物组合在一起,为生物搭建复杂的食物网9.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10.(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A.杜鹃B.喜鹊C.麻雀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8分)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3.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4.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5.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6.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7.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8.用一些沙子、金鱼藻和小鱼做成生态瓶,瓶中这些沙、金鱼藻、小鱼之间( )A.有的存在食物联系B.它们构成食物网C.只有食物联系9.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10.负鼠靠()防御敌害。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共3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0.5分,共10分。
)1、自然界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称为,另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
2、生物可分为、和微生物。
3、所有的生物都会,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几乎都需要、空气、水、适宜的。
4、生物有自己适应变化的方式,当季节更替时,北极狐的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5、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我们把它叫作动物的庇护所,大自然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
6、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而有规律的变化,也有急速的变化,还有、陨石撞击等灾害性事件。
7、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排放废气、泄漏等。
8、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
是供鱼类迁徙时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二、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不是生物。
()2、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儿不需要空气。
()3、弹涂鱼“跳舞”,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4、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5、我们要有科学实践探究精神,所以可以独自去深山里寻访动物的家。
()6、麻雀的家在树林里,蝙蝠的家在屋檐下。
()7、石钟乳会长高,会长出小石笋,所有它是生物。
()8、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9、当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10、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三、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全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黄鳝老鹰B.狗尾巴草乌龟C.宠物狗机器狗2、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青苔水绵B.白云绵羊C. 地衣流水3、麻雀为了适应冬季,发生的变化是()。
A.脱毛并变换羽毛颜色B.脂肪增多,毛量增加C.迁徙4、雷鸟变换羽毛颜色、大雁南飞是动物()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1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4、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了()
A.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温度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9、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
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被引入山东半岛这个新领地。
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
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外来生物
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
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1、(2010南通)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
12、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3、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14、右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它生物,所以它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数一数,看看右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3)想一想,在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
(4)在该食物网中,鸟与昆虫之间以及猫头鹰与田鼠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
(5)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6)在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则能量损失最多的那条食物链是。
15、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千卡的能量。
(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16、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A-F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
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A属于__________(成分)。
(2)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请补充完整任意一条食物链:A→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F。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A通过__________作用利用太阳能开始的。
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4)由于长时间干旱,假设该生态系统中的A全都枯死,则___________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