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

什么是哲学? (1)、从字义看,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 (2)、从研究对象上看, 具体科学的形成和特点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括和总结
(3)、从内容上看,哲学 什么是世界观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系 界观 (4)、从有用性看,哲 什么是方法论 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法论
讨论:“杞人忧天”
你童年时曾经象杞 人那样想过吗? 你觉得杞人忧天 有无合理性?
哲学并不神秘
任何事物都不 是永恒不变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在 一 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 世界的思考 生 活 处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 处 人聪明的学问 有 哲学是指 哲 导人们生 学 活得更好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 的艺术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
题
哲 学 依 据 客观决定主观 事物是相互联 系的
方法论意义 要从实际出发 要用联系的观 点认识事物、 处理问题 承认矛盾,揭 露矛盾,解决 矛盾
选择专业能不 能随心所欲 如何处理德智 体以及个人和 集体的关系
假如没有小偷, 矛盾推动事物 锁会达到今天 的发展 这样的完善吗?
克隆技术是喜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坚持两分法, 还是忧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防止片面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 D A、人类社会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 B、自然界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 C、人生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 D、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 2、“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 明 ( )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哲学知识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件美好生活的向导新

题。这说明( A )
A.哲学的智慧(zhìhuì)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4.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
)
B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shìjiè)、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思维方法(fāngfǎ) 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 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1)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 两种不同的解释?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 活(shēnghuó)中起什么作用?
(1)不同主要(zhǔyào)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 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 确(zhèngquè)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sīkǎo) 世界,思考(sīkǎo)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 (sīkǎo)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 思考(sīkǎo)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 题。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
质和普遍规律(pǔ biàn ɡuī lǜ)问题的思考而形成 的一门学科。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六页,共43页。
生活(shēnghuó)处处有哲学
甲:下雨好极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乙:蛋下雨得糟透…了…!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
事物是一分为二(yī fēn
的、有条件的、客观的,不 wéi èr)的,具有两重性。
能主观(zhǔguān)臆造。 第七页,共43页。
A.哲学的智慧(zhìhuì)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4.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
)
B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shìjiè)、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思维方法(fāngfǎ) 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 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1)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 两种不同的解释?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 活(shēnghuó)中起什么作用?
(1)不同主要(zhǔyào)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 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 确(zhèngquè)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sīkǎo) 世界,思考(sīkǎo)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 (sīkǎo)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 思考(sīkǎo)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 题。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
质和普遍规律(pǔ biàn ɡuī lǜ)问题的思考而形成 的一门学科。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六页,共43页。
生活(shēnghuó)处处有哲学
甲:下雨好极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乙:蛋下雨得糟透…了…!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
事物是一分为二(yī fēn
的、有条件的、客观的,不 wéi èr)的,具有两重性。
能主观(zhǔguān)臆造。 第七页,共43页。
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

明( D )
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 D.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解析: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A、B、C说法错误。D正确切题,故选D。
17
命题点二 哲学的作用
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D明( )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解析: 大哲学家的童年在哲学上早熟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并不能说明普通 儿童身上也存在着哲学的萌芽。惊讶人人都有,但是哲学的追思并不是人人都 有的。A、B、C表述错误,D正确。
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8系。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5·山东文综,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 不联廉系则是无有所条不件取的,,故不A耻错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B)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D..先有知什后么行样重的在社知会存在就有应故什C是错先么行样后的知社重会在意行,识
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 D.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解析: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A、B、C说法错误。D正确切题,故选D。
17
命题点二 哲学的作用
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D明( )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解析: 大哲学家的童年在哲学上早熟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并不能说明普通 儿童身上也存在着哲学的萌芽。惊讶人人都有,但是哲学的追思并不是人人都 有的。A、B、C表述错误,D正确。
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8系。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5·山东文综,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 不联廉系则是无有所条不件取的,,故不A耻错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B)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D..先有知什后么行样重的在社知会存在就有应故什C是错先么行样后的知社重会在意行,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PPT完美课件(共66张)

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哲学的产生
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把事物之间的 偶然联系当做 规律。
事物是一分为二 的,具有两重性。
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专家点评 P4
哲学与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应,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发展。
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他的这一面,也可以反映他的那一面, 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的反映。
思考:从上述概述的共同点中,你认为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P3 在古希腊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2.哲学的产生
阅读与思考P3
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 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 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惭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除愚 蠢。”
2.哲学的产生
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把事物之间的 偶然联系当做 规律。
事物是一分为二 的,具有两重性。
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专家点评 P4
哲学与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应,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发展。
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他的这一面,也可以反映他的那一面, 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的反映。
思考:从上述概述的共同点中,你认为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P3 在古希腊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2.哲学的产生
阅读与思考P3
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 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 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惭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除愚 蠢。”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翻船
第八页,共33页。
看似深奥(shēn ào) 的问题有时只要果 断的行动便可以解 决了.
第九页,共33页。
不同的现象共同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tán tán)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shēnghuó)与哲 学密切相关。
第十页,共33页。
注意(zhù yì):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自然界, 二是人类社会, 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B】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4.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是金额(jīn é)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去 ,玩得很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 ,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他说 :“ 我 很喜欢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 , 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 (měi rén)一块钱。 ”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 ,更起劲表演它们的 足下功。 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 "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 减了一半 , 明天起 ,我只给你们 5 毛钱。 " 小青年们很不开 心 , 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 ,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 , 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 ,
• B、哲学的产生(chǎnshēng)和发展有赖于人 们的思考和实践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共37张PPT)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 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拓展2 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的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 务和要求,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3)科学的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如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
的繁荣发展。下列关于哲学的正确表述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根本理论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18·江苏,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 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 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 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
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B.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上帝创造了一切
E.张三早上5点起床
F.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G.太阳东升西落
CDF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上帝创造了世界 ④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 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拓展2 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的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 务和要求,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3)科学的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如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
的繁荣发展。下列关于哲学的正确表述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根本理论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18·江苏,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 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 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 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
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B.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上帝创造了一切
E.张三早上5点起床
F.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G.太阳东升西落
CDF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上帝创造了世界 ④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共45张PPT)

孙女娇娇明年要考高中了,奶奶求佛祖保佑乖孙女考上 博乐四中。娇娇不解,问奶奶:我要好好复习,定能如 愿。“佛祖怎么能保佑我呢?”奶奶说佛祖是无所不能 的,只要心诚,没有不灵验的。娇娇:“骗人的,世上 哪有什么佛祖呢?”奶奶:“嘘,不要让佛祖听到,会 降罪的。”
1、什么是世界观 ——
①整个世界
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和思维)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决定 世界观 体现 方法论
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则、 根本方法。 用来观察问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总的看法、根本观点。 题、处理问题
世
界
结论二 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请你将我们所学的这几门学科按照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进行分类。
1. 哲学是怎样产生的? 2.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3.关键词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孔子:丘能仁且忍,辩且 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 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老子:道可道,非常
道;道法自然
1、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 “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是一回事吗?
“三个对待”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集体利 益与个人利益+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 生 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活 界的思考 处 处 有 哲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 学 哲学是指导 明的学问 人们生活得 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亡国论”:
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 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 越快。 无论从国力和军力上相比,中国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在 “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中国与自己的战争 对手有着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 造成的。战争除了精神质量的比拼之外,还是工业能力、 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拼,在这些方面,当时的中国 与已进入工业强国时代的日本几乎没有可比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向导PPT教学课件1

生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活 (哲学的产生) 处 处
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
哲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 1.哲学的本义
学
活得更好的艺术(哲 学的功能)
2.哲学的作用
3.哲学的任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2.真正哲学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可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是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为
全民读书月精心挑选、向全省人民推荐的四本好书之一,
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既是历代名
著名作的精粹选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是不是有了实践活动,哲 学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美好生活的 向导PPT 教学课 件1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 本义 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产生 内涵
外延
作用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 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有别于具体科学知识,是对具体 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 一般、普遍的规律) 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哲学与 生活实践 哲学与世界 观、方法论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指导生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联系
统一 共性和个 性
哲学与 具体科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和动物不同——需要哲学知识。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是人们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结论:哲学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目标: 1.哲学源于实践;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注意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不 同
世界观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原 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则和根本方法。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 联 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世 界观。
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作用) A.哲学的本义: 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B.哲学的作用(功能):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有三功能(综合探究):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 功能。
注意1(教材知识观点)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 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哲学需要惊异——需要思维、思考…哲 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 C.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智慧。
(7)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 总结,将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 ”,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 学的错误观点。 (8)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 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哲学概括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 最普遍的规律。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 (9)哲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 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 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提 问题的巧妙方法。 供具体方法。 (10)该作品的创作 无法体现方法论的 指导意义。 (10)一切活动都是自觉或 不自觉在某种世界观及方 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含义 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不同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哲学则是关于世 界观的学问。
理论化、系统化的有 世界观人人都有, 特点 是自发的、朴素的、肤 序、有逻辑和完整的思 想体系,学过哲学的人 不同 浅的、零散的。 才具有哲学
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 哲学为最高表现。
定 义
区 别
对 象
任 务 作 用
具体科学
哲 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 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指导具体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 联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系
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 都是 体科学; 轻视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错误
附:全面把握哲学的含义
(第三课)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1)哲学的智慧源于实践中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二者均产生于人 类的实践活动。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 法论体现世界观。
(1)哲学源于对世 界的惊异。
(2)哲学来源于人 们形成的世界观 。 (3)方法论决定世 界观。
常见错误点 (4)哲学是对具体生 活的概括和升华。
别
共性是指某类事物 共同具有的属性
抽象、概括、深刻
形象、具体、丰富
联 系
个性是共性的基础, 共性是对个性的概括、 个性是共性的存在方 总结(源于个性),寓于 式、表现形式, (存在于)个性之中 个性包括共性 共性可以指导个性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提醒: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内容 辩证 唯物 主义 (三者 的统 一)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能动的反映论 教材主要内容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1.世界物质性原理——一切从实际 出发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 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实事求是)
1.普遍联系 2.运动变化发展观 3.矛盾观 4.辩证否定(创新)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认识运动与真理 1.社会发展规律 2.社会历史主体 1.价值判断与选择 2.价值创造与实现
2. 四单元的逻辑联系:
思维方 法与创 新意识 1普遍联系 2变化发展 3矛盾 4辩证否定 1社会真谛 2价值观
第三 单元
唯物 辩证法
第四 单元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社会历 史观与 价值观
3. 四单元三模块的逻辑联系:
A.物质观与实践观——物质与意识、实践 与认识 ——如何认识物质世界 B.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联系、发展、矛 盾、创新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规律、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A.具体知识的内容
具体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的内 容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个 性 共 性
个性是某类事物中 区 个别事物特有的属性
研究问题
观 点
派 别
哲 学
世界 是什么
物质 意识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不可知论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辩证法
世界 怎么样联系、发Fra bibliotek展、矛盾否认
唯物主义辩证法
人与外 不能反映 部世界 的关系 能反映
可知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分析评判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 概括和升华,哲学、具体 科学都是在生活实践中逐 渐形成的。 (5)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 在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 世界观影响人的成长。
(5)理想信念对“双 百”人物的成长起 决定作用。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6)世界观是人们自 (6)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 觉形成的哲学理论 成的,哲学是人们自觉形成的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体系。 (7)哲学是包罗万象 、凌驾于一切科学 之上的科学。 (8)哲学是研究特定 领域问题并揭示其 特殊本质和规律的 科学。
具体科学 哲 学 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 具体科学以世界某 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 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 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 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 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性和特殊性。 某一特定领域 整个世界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 的一般规律 领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 世界提供一般方法论指导 法指导
注意2 (几个概念) A.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B.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改造 主观世界的活动。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哲学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 四单元的逻辑联系:
第 一 单 元 第 二 单 元 生活 智慧 与时 代精 神 哲学 常识 马哲 辩证 唯物 论 认识 论
1哲学与生活、实践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 4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 先导
探索 世界 与追 求真 理
1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 机能、物质的反映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历史 唯物 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生活与哲学》编写体系:
1.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为: 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 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两个境界: 世界观境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人生观境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 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 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 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注意1(哲学与世界观)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 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 问题的观点) B.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有 哲学;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 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但也不能说哲 学家才有哲学)
产生 内涵
外延
作用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 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有别于具体科学知识,是对具体 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 一般、普遍的规律) 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哲学与 生活实践 哲学与世界 观、方法论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指导生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联系
统一 共性和个 性
哲学与 具体科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和动物不同——需要哲学知识。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是人们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结论:哲学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目标: 1.哲学源于实践;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注意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不 同
世界观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原 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则和根本方法。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 联 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世 界观。
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作用) A.哲学的本义: 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B.哲学的作用(功能):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有三功能(综合探究):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 功能。
注意1(教材知识观点)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 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哲学需要惊异——需要思维、思考…哲 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 C.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智慧。
(7)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 总结,将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 ”,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 学的错误观点。 (8)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 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哲学概括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 最普遍的规律。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 (9)哲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 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 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提 问题的巧妙方法。 供具体方法。 (10)该作品的创作 无法体现方法论的 指导意义。 (10)一切活动都是自觉或 不自觉在某种世界观及方 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含义 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不同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哲学则是关于世 界观的学问。
理论化、系统化的有 世界观人人都有, 特点 是自发的、朴素的、肤 序、有逻辑和完整的思 想体系,学过哲学的人 不同 浅的、零散的。 才具有哲学
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 哲学为最高表现。
定 义
区 别
对 象
任 务 作 用
具体科学
哲 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 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指导具体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 联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系
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 都是 体科学; 轻视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错误
附:全面把握哲学的含义
(第三课)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1)哲学的智慧源于实践中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二者均产生于人 类的实践活动。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 法论体现世界观。
(1)哲学源于对世 界的惊异。
(2)哲学来源于人 们形成的世界观 。 (3)方法论决定世 界观。
常见错误点 (4)哲学是对具体生 活的概括和升华。
别
共性是指某类事物 共同具有的属性
抽象、概括、深刻
形象、具体、丰富
联 系
个性是共性的基础, 共性是对个性的概括、 个性是共性的存在方 总结(源于个性),寓于 式、表现形式, (存在于)个性之中 个性包括共性 共性可以指导个性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提醒: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内容 辩证 唯物 主义 (三者 的统 一)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能动的反映论 教材主要内容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1.世界物质性原理——一切从实际 出发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 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实事求是)
1.普遍联系 2.运动变化发展观 3.矛盾观 4.辩证否定(创新)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认识运动与真理 1.社会发展规律 2.社会历史主体 1.价值判断与选择 2.价值创造与实现
2. 四单元的逻辑联系:
思维方 法与创 新意识 1普遍联系 2变化发展 3矛盾 4辩证否定 1社会真谛 2价值观
第三 单元
唯物 辩证法
第四 单元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社会历 史观与 价值观
3. 四单元三模块的逻辑联系:
A.物质观与实践观——物质与意识、实践 与认识 ——如何认识物质世界 B.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联系、发展、矛 盾、创新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规律、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A.具体知识的内容
具体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的内 容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个 性 共 性
个性是某类事物中 区 个别事物特有的属性
研究问题
观 点
派 别
哲 学
世界 是什么
物质 意识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不可知论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辩证法
世界 怎么样联系、发Fra bibliotek展、矛盾否认
唯物主义辩证法
人与外 不能反映 部世界 的关系 能反映
可知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分析评判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 概括和升华,哲学、具体 科学都是在生活实践中逐 渐形成的。 (5)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 在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 世界观影响人的成长。
(5)理想信念对“双 百”人物的成长起 决定作用。
常见错误点
分析评判
(6)世界观是人们自 (6)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 觉形成的哲学理论 成的,哲学是人们自觉形成的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体系。 (7)哲学是包罗万象 、凌驾于一切科学 之上的科学。 (8)哲学是研究特定 领域问题并揭示其 特殊本质和规律的 科学。
具体科学 哲 学 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 具体科学以世界某 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 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 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 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 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性和特殊性。 某一特定领域 整个世界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 的一般规律 领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 世界提供一般方法论指导 法指导
注意2 (几个概念) A.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B.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改造 主观世界的活动。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哲学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 四单元的逻辑联系:
第 一 单 元 第 二 单 元 生活 智慧 与时 代精 神 哲学 常识 马哲 辩证 唯物 论 认识 论
1哲学与生活、实践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 4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 先导
探索 世界 与追 求真 理
1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 机能、物质的反映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历史 唯物 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生活与哲学》编写体系:
1.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为: 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 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两个境界: 世界观境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人生观境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 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 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 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注意1(哲学与世界观)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 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 问题的观点) B.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有 哲学;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 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但也不能说哲 学家才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