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重难点训练(共42首,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要想提高古诗文鉴赏的能力就要多做练习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一)绝句二首( 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二)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高考古诗词鉴赏难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高考古诗词鉴赏难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高考古诗词鉴赏难题及答案解析精选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解析):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荡,特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势。

(答案)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题目不仅指出了用典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指出具体典故。

答题时只要指出用典在主题情感上的表达作用即可。

首先阅读注释,了解任公子的典故。

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比喻意义:任公子代表贤臣良将,“垂钓”指平定叛乱,“巨鱼”比喻危害国家的巨寇,“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喻指费很大的力气。

再联系诗歌语境,把握思想情感。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本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今天的任公子已不需要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然后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当时的唐王朝正处在开元盛世之时,天下一统,海天清宴。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4947)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4947)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下边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欢乐鸣,征尘断处见归途。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穷情。

鸦带夕阳投古庙,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 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说明】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 )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 病来,全愈之后。

③ 黄华,菊花。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欢乐转为感慨。

)“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次句B.诗歌颔联写自己全愈以后频频喝酒不知知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庙,芳草萋萋,创建出凄迷的境界,情况交融。

D.本诗打破常有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怀的内容参差穿插,跌荡盘旋,用笔十分灵巧;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 1) 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①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欢乐,而自己旅居异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表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 迟暮之憾:鸦投古庙,夕阳余晖,表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 失落之恨:蝉的欢乐反衬诗人的失落,“秋风发上生”含年光空迸,一事无成的失落之恨。

【分析】【剖析】( 1) A 项,“以蝉的‘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 项,“自娱”应为“自我排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 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怀”,不是“以景结情”。

应选 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要旨。

以蝉之“欢乐”反衬自己的失落。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能够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古诗鉴赏原文:鹊桥仙七夕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古诗鉴赏题目:(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古诗鉴赏原文: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古诗鉴赏题目:(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即淮河。

颍: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重难点训练(共42首,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两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前句:抒写自然之美,进一步刻画闲适心情,为后句蓄势。

后句:强烈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淡泊功名利禄、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2.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却能于通俗中见含蓄,平淡中蕴深味。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夜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么具体的社会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捣衣”的寓意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万户”说明赶制寒衣的人家很多,仅长安就有万户(尽管是夸张),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很多(或说边关战事频繁)。

2.诗句“总是玉关情”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玉关情”指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承上启下。

指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题不能分析成戍守边关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3.请简析末尾两句诗的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人罢远征”的前提是“平胡虏”,而不是诅咒平定外患的战争,即只有平定边患才能换得家人的团聚,只有国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满,所以这两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

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湿寒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像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前两句描写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2.试就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描写战争不是正面铺叙,而是通过烘托手法进行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让读者自己想像战争场面。

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诗中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不违反。

前写“不曾愁”为下文的“悔”作铺垫,欲抑先扬。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写少女“不曾愁”,打扮好上楼观景,后看见“杨柳色”而“悔”。

美好时间是很难长久留住的,“杨柳”与离别有关,少妇看见杨柳想起自己与丈夫离别。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①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②排云:冲天。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乐观豁达的心境。

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或以声衬静)。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闲适恬静。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东坡评此诗云:“熟味之,此诗有奇趣。

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而《唐风定》一书则认为:“欲删(尾)两句者,难与言诗矣。

”你认为《渔翁》最后两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试结合全诗意境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持否定或肯定立意均可,只要能够联系意境,言之成理即可。

如:诗贵意,意贵曲不贵直,贵幽不贵显,前四句意境幽奇,人物、环境、行为令人遐想,着最后两句,使诗意直白显露,不妥。

从“宿”到“汲”“燃”再到“看”,是一系列完整的动作,西岩、清湘、白云,是一片和谐的山水,人与境相谐,境和情相融,意境完满,故后两句删去不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