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材措施

合集下载

食堂节材降耗的方法有哪些

食堂节材降耗的方法有哪些

食堂节材降耗的方法有哪些食堂节材降耗是指在食堂运营中,通过合理使用食材、控制损耗和浪费,减少食材的消耗量,提高食材利用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食堂节材降耗的具体方法:1. 合理采购:通过合理的采购规划,根据食堂的实际需求量进行采购,避免采购过多而导致食材过期损耗。

食堂可以根据就餐人数和菜品种类制定每日食材的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造成浪费。

2. 优化菜单设计:根据食材的季节性和市场价格波动,合理调整菜单,选择价格较低的食材,减少成本。

同时,合理安排菜品的搭配,充分利用食材,避免出现剩余食材的情况。

3. 加强食材存储管理:食材的正确存储可以延长食材的保鲜期,减少食材的腐败损耗。

食堂应加强库房管理,对食材进行分类存放,并采取适当的保鲜措施,如封存、冷藏等,确保食材的质量和新鲜度。

4.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员工的烹饪技能和食材利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食材,避免食材浪费。

食堂可以组织培训课程,加强员工对食材处理和利用技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5. 合理控制菜品制作量:根据就餐人数和实际需求量,合理控制菜品的制作量,避免出现过量制作而导致的食材浪费。

食堂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历史就餐量来估计需求量,以此为依据调整菜品的制作量。

6. 严格控制餐盘和食堂自助餐桌的取餐规则:食堂可以采取限制取餐次数、设置餐盘大小等措施,引导就餐者减少食物浪费。

另外,食堂可以设置食物回收桶,鼓励就餐者将剩余食物扔入回收桶,降低食物浪费。

7. 宣传节约用餐的理念:食堂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向就餐者宣传节约用餐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减少食材浪费。

可以通过举办节约用餐的宣传活动,提升就餐者对节约用餐的关注度。

8. 定期监测与分析:食堂应定期对食材损耗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找出造成浪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制定食材损耗的统计指标,对食材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及时掌握食材的浪费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浪费。

建筑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建筑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建筑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一、节材技术措施1.建筑材料减耗采用预制建筑方法,尽量减少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改用轻型墙材如轻钢龙骨、轻质隔墙板等,减少材料资源的消耗。

2.废弃物再利用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

例如,将石膏板碎片用作饰面材料,将废旧木材用于制作家具等。

3.精简施工工序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精简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建筑材料的使用,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1.采用可再生材料选择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材料替代传统木材,利用竹子和快速生长树木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2.使用环保材料优先选用无甲醛、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环保材料,如水泥制品、无毒无害的建筑涂料和胶黏剂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循环利用建筑材料在拆除和改建旧建筑时,尽量将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以便在新建筑中再次使用,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新材料的消耗。

三、绿色施工技术措施1.节能施工采用节能施工设备和施工机械,如低噪音低振动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

2.环保施工使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零排放的机械设备,减少施工噪音和尾气的排放。

3.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如高效保温材料的使用、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4.建筑节水技术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灰水回收装置、节水器具等,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5.绿色运输在建筑材料的运输过程中,选择使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绿色施工通过节材和材料资源的利用技术措施,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精简工序、废弃物再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材料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质量和工程效益。

同时,通过采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的节材措施

绿色施工的节材措施

绿色施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方法,通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建筑物的效能和可再生性,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中,节材措施是绿色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可持续建筑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材措施:
1.建筑设计优化:优化建筑设计,确保最佳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避免过度设计和浪费。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平面、人流、采光和通风等,减少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的使用量。

2.建材选择:选择环境友好、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

优先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建材,如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环保木材等。

3.废弃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分解和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

例如,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作为新的建筑材料使用。

4.精细施工和构件定制:精确计算和精细施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根据实际需要定制构件,避免使用过多的标准化构件,减少材料的浪费。

5.节约用水: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通过使用节水器具、优化施工工艺和收集雨水等方式,降低施工中的用水量。

6.运输优化:优化建材和设备的运输过程,减少运输能耗和尾气排放。

选择就近供应建材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降低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这些节材措施不仅有助于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还可以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施工单位应合理规划和管理施工过程,加强与供应商和业主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施工的实施和落地。

建设工程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设工程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设工程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目录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节地措施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第二节结构材料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

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第三节周转材料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2 节水措施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节水节地与节材措施

节水节地与节材措施

节水节地与节材措施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物资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物资是有限的,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节水节地和节材措施,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本文将介绍节水节地和节材措施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效果,以及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节水措施意义水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全球水资源的供应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采取节水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节水措施旨在减少水的使用量,延长水资源的利用寿命,并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

通过节水措施,我们可以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法•改变水的使用习惯:学会合理使用水,比如尽量采用洗澡而不是洗浴,使用高效节水器具等。

•优化农业灌溉系统:改善农田的排水系统,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水的浪费。

•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处理废水、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方式,实现水的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监控,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效果采取节水措施可以带来多重效果: - 延长水资源的利用寿命,保护水资源。

-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降低水资源危机的风险。

- 降低用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缓解环境压力,降低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节地措施意义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和浪费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节地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方法•健全土地使用规划: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分配不同用途的土地,减少土地的浪费。

•推广精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耕地的使用面积,实现高产低耗。

•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规划,遏制城市土地的无序扩张。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推广集约化、多层化等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筑工程节电、节水、节材节约措施

建筑工程节电、节水、节材节约措施

建筑工程节电、节水、节材节约措施一、节电措施1、分路用电:施工现场根据有关要求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分路供电。

2、大型机械用电控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型号大型机械,吊运物品按类集中堆放,充分利用运能,减少运能浪费,有效节约电能。

人货电梯由专人管理,三层以下仅作材料运输,同时两部电梯按单双层分层停靠,充分利用人货电梯运能,以节约电能。

3、过载保护装置:生活区宿舍安装过载保护装置,宿舍内如使用电加热器等大功率电器,保护装置会自动过载保护断电,延迟30s后再重新启动,有助宿舍用电的安全管理,同时有效节约电能。

4、太阳能热水器:现场生活区浴室安装2台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大量节约生活用电。

5、节能灯具使用:现场办公区及宿舍区所有照明均采用节能灯具,共计84盏,按照每盏普通灯泡60W,采用节能灯12W,每盏节约48W,按照平均每天照明6小时计算,每日可节约约108度电。

节能产品配制率达到100%。

二、节水措施1、分路用水:施工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分路供水,并安装计量水表。

2、雨水、废水循环再利用:雨水生活废水通过现场明沟排水流经设置的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后进入循环水池,然后采用手动压力泵集中回收后,用于洗车、场地洒水、降温、冲厕所等,减少自来水用量,以达到节水目的;每日收集水量1.5吨,可实现每日节水1.5吨。

流程:雨水、生活废水→排水明沟→沉淀池循环水池→泵送再利用(道路洒水、车辆冲洗)3、节水设施利用:节水龙头:办公室生活区全部安装节水龙头,共计安装54只。

计量水表:安装水表,用水过量时进行限量控制。

手动冲水箱:现场厕所安装手动冲水箱,避免浪费,按照每天工作4h,可节水1t。

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配制率达到100%。

三、材料节约措施1、钢材节约措施:本工程结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同时钢筋合理下料,节省钢筋用量。

2、加气混凝土砌块节约:工程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干粉砂浆砌筑,在墙体砌筑前进行合理排列,同时联系供货商定期回收碎砖,通过粉碎回炉,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节材措施——精选推荐

节材措施——精选推荐

节材措施节材措施1.钢筋节才措施1、钢筋下料前,绘制详细的下料清单,清单内除标明钢等筋长度、⽀数等外,还需要将同直径钢筋的下料长度在不同构件中⽐较,在保证质量、满⾜规范及图集要求的前提下,将某种构件钢筋下料后的边⾓料⽤到其他构件中,避免过多废料出现。

使⽤预拌混凝⼟和预拌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货频率、施⼯速度等,在施⼯过程中动态控制。

2、根据钢筋计算下料的长度情况,合理选⽤12m、9⽶钢筋,减⼩钢筋配料的损耗;钢筋直径≥16的采⽤连接机械连接,避免钢筋搭接⽽额外多⽤材料。

3、将ф6、ф8、ф10、ф12钢筋边⾓料中长度⼤于850mm的筛选出来,单独存放,⽤于填充墙拉接筋、构造柱纵筋及箍筋、过梁钢筋,变废为宝,以减⼩损耗。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对下料单及样品进⾏复核,⽆误后⽅可批量下料,将钢筋中的下脚料⽤于制作马镫,剪⼒墙中的蹄⼦筋。

5、本⼯程为节约钢材使⽤量、⼤于等于16的钢材全部采⽤套筒直螺纹连接。

4、钢筋废料⽤于制作板的马櫈筋、剪⼒墙的梯⼦筋,⾮承重结构采⽤钢筋头连接配筋5、当板厚≤140mm,板受⼒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采⽤ф8;当140mm6、ф6钢筋下脚料制作混凝⼟同条件养护保护笼,刷防锈漆。

三、模板节才措施1. 模板采⽤1.5厚⽵胶板、5*5⽅管为主龙⾻,辅以5*8⽊楞间距不⼤于30公分,⽅管与⽊⽅混合使⽤、加⼤周转次数,节省⽊材的消耗量,降低造价。

2.顶板模板安装前采⽤激光⽔平仪,控制模板⽔平度。

3.为防⽌混凝⼟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模前清理模板表⾯、涂刷隔离剂,对其要求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混凝⼟、易操作、易清理、⽆害⼈体、不腐蚀模板。

4.末班安装时底模与侧模采⽤0.5*0.5双⾯胶带粘接后,拼接,加固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模板。

5.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时,在施⼯焊⼝处模板⾯采⽤铁⽪垫隔离,以免⽕烧模板⾯。

6.安装前应将⽔电通风各专业按图审核就位,以免⼆次开洞,破坏模板。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1)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2)建立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

1节约钢材(1)、工程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冷接搭接方式,节省绑扎搭接长度。

对梁及大底板钢筋采用直螺纹技术连接。

做好钢筋计算工作,确保翻样的损耗率小于1.625%。

(2)、项目部做到了深化研究设计图纸,合理进料。

现场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减少因返工造成钢筋或其他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3)、充分利用短、废料钢筋,增加钢筋利用率。

对现场使用过的短废料钢筋加工成马凳作为钢筋支架,较细的废钢筋加工成吊钩,用于吊挂灭火器,废钢管用于脚手架硬拉接、钢平台预埋件,旧彩钢板用于施工机械的防雨盖板等。

(4)、大临设施活动房全部选用彩板。

(5)现场保管:在施工现场,钢材必须妥善保管,堆放顺序与构件制作、工程安装顺序相配合,周转期短的避免长期存放。

(6)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控制钢筋单位的加工损耗,降低钢材消耗;并做好防锈处理,不可与酸、盐、油一起存放,以防止钢筋腐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节约混凝土现场临时道路和硬地坪做法中,利用建筑垃圾和道渣等来填充,预计可节约混凝土约150M3。

(1)、项目部在混凝土浇注方面,每次都详细核对图纸,做到精确计算,拌站订货时最后保留10m3左右的机动,确保最后二车数据的精确。

(2)、浇捣前安排质量人员会同木工监护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仔细复查,以避免或减少爆模造成的混凝土浪费,每次浇注混凝土后的余料进行合理利用,利用混凝土搅拌车及泵管内的余料制作保护层垫块以及对临时道路进行修补。

(3)、浇捣时安排关砌旁站,严格控制结构标高,力求将标高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最大负偏差。

(4)、施工现场按照永久和临时道路相结合布置,形成环形通道。

(5)、项目部在混凝土浇筑的放量测量方面,每次都详细核对图纸,做到精确计算,向供应单位订货时,最后保留10 M3左右的机动余地,确保最后二车数据的精确,从开工到现在,混凝土浇筑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误差仅在1-2 M3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材措施
1严格控制钢筋下料尺寸
2钢筋采购,按配料单确定所需定尺长度
3短小钢筋用于制作过梁等小型构件
4钢筋废料用于制作板的马櫈筋、剪力墙的梯子筋
5非承重结构采用钢筋头连接配筋
6控制马櫈数量、防止过多
7主体结构施工提前考虑过梁数量和尺寸、利用剩余砼和钢筋头进行预制8大于一米的钢筋对焊后使用(16以上的)
9竹木胶板在施工前进行模板设计、先做配板图、尽可能使用整张模板
10 标准层施工,模板编号周转使用、禁止随意切割
11 梁柱支模断面尺寸采用规范负误差
12 模板切割后油漆封边处理,以提高周转次数
13 大钢模改造采用现场设计、现场加工
14 顶板支设采用部分钢管代替木方
15 小块模板用做安全防护
16 将1.5m以上的短木方用1.5米以下的木方两侧钉紧、连成4米木方使用
17 短木方用接木机接长后使用
18 用40*80木龙骨代替50*100木龙骨
19 对砼配合比进行技术复核、控制水泥用量
20 适时进行砼试件抗压强度统计评定、及时调整配合比
21 合理使用外加剂、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22 外加剂选用低成本高效率品种
23 掌握好最后一施工部位、最后一车砼用量,防止超量进场造成浪费
24 砼泵管中的砼用于制作过梁等小型构件
25 底板垫层砼施工适当提高原土层标高
26 楼地面砼厚度采用规范负误差
27 甲供砼掺加早强剂、提前拆模、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料具租赁费
28 对运输砼的车辆进行重量抽检、以方量最少者计量计费
29 大截面砌块代替小截面砌块砌筑,节约砂浆
30 加强质量管理,减少抹灰层厚度
31 砂石进场车车量方
32 砂头用于场地硬化、过梁制作
33 外保温板施工,事先排板、定尺采购
34 加气块小料用于屋面保温层
35 碎砌块用于封堵脚手眼
36 大理石垫块代替水泥砂浆垫块
37 施工用水尽可能采用原来降水井水/地下水
38 对拉螺栓周转使用
39 合理配比、严格计量、防止质量过剩
40 限额领料、限额消耗
41 防止料具无效闲置、及早退场
42 审核材料计划、防止材料进早进多进错
43 可利用的建筑垃圾用做回填土
44 定期进行料具盘点、分析使用和丢失情况
45 砼养护塑料薄膜重复使用
46 严格料具进场检查验收手续、防止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作弊行为
47 使用早拆体系、大跨度梁板施工减少料具投入
48 现场防护设施工具化、实现周转使用
49 零星材料和小型设备由劳务队伍自购、自管、自耗
50 加强安全保卫、防止料具丢失
㈠. 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方面
在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技术方面,建筑节材的技术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尽量配制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尽量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尽可能采用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废弃物,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等等。

近期内较为可行的技术包括:
⒈可取代粘土砖的新型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例如外墙外保温技术、保温模板一体化技术等。

该类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粘土资源,同时可以降低墙体厚度,减少墙体材料消耗量。

⒉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工程应用技术,例如高强轻混凝土等。

高强轻质材料不仅本身消耗资源较少,而且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可以减小下部承重结构的尺寸,从而减少材料消耗。

⒊以耐久性为核心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

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所以在客观上避免了建筑物过早维修或拆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

⒋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技术。

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节约水泥生产所消耗的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有利于环保。

⒌工业废渣(包括建筑垃圾)在建筑工程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包括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稻壳灰、淤泥及各种尾矿、废弃混凝土及其他建筑垃圾等的应用。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技术经验,例如工业废渣在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成功应用,使得建材工业成为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大户。

目前,我国应该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材料中工业废渣的应用比率,以减少建筑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有率。

⒍人造骨料、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技术。

天然砂石资源已经不容我们无节制地开采下去了,寻找天然骨料的替代骨料将是节约天然砂石资源的有效途径。

⒎废弃砖瓦在建筑工程中的再生利用技术。

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砖混结构,这些建筑报废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砖瓦将可以重新回到建筑工程中去。

⒏废弃植物纤维在建筑工程材料中的应用技术。

废弃植物纤维主要是指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

废弃植物纤维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

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种秸秆的产量已达6.05亿吨,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

废弃植物纤维由于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在建筑材料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性能潜力。

例如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采用廉价的废弃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开发研究绿色环保型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技术。

⒐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例如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比现场搅拌可节约水泥10%,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

㈡建筑设计技术方面
⒈设计时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规格的预制成品或部品,以减少现场加工材料所造成的浪费。

这样一来,势必逐步促进建筑业向工厂化、产业化发展。

⒉设计时遵循模数协调原则,以减少施工废料量。

⒊设计方案中尽量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或可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

⒋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钢材使用率,以降低钢材消耗量。

⒌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混凝土使用率,以降低混凝土消耗量,从而降低水泥、砂石的消耗量。

⒍采用有利于提高材料循环利用效率的新型结构体系,例如钢结构、轻钢结构体系以及木结构体系等。

以钢结构为例。

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但在我国却不到5%,差距十分巨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差距也是动力和潜力。

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建筑将逐渐走向成熟,钢结构建筑必将成为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看木结构。

木材为可再生资源,属于真正的绿色建材,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发展木结构建筑体系,例如在美国,新建住宅的89%均为木结构体系。

⒎对建筑结构方案进行优化。

例如某设计院在对50层的南京新华大厦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案,节约材料达20%。

⒏建筑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设计应优先采用轻质高强材料,以减小结构自重和材料用量。

⒐建筑的高度、体量、结构形态要适宜,过高、结构形态怪异,为保证结构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某些部位的构件尺寸,从而增加材料用量。

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

例如山西省保险公司综合楼工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节约钢材约25%,节约混凝土约1/3,且减轻了结构自重。

⒒设计方案应使建筑物的建筑功能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性,以便使建筑物在结束其原设计用途之后稍加改造即可用作其他用途,或者使建筑物便于维护而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与此类似,在城市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规划,不要过多地拆除尚可使用的建筑物,应该维修或改造后继续加以利用,尽量延长建筑物的服役期。

㈢建筑施工技术方面
应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
⒈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

⒉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

⒊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

⒋大力推行一次装修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目前,提供毛坯房的做法已经
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

住宅的二次装修不仅造成质量隐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也不利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提供成品住宅,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将是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⒌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

当然,建筑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筑节材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节材涉及到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

基于这一思想,近年来提出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概念上的建筑节材,即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建筑材料等)。

然而,如何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意义上的建筑节材,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研究探讨。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社会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建筑节材技术将朝向智能化系统实施、智能化系统评价、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