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和功率讲课稿
功与功率说课稿

功与功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与功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功与功率”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功和功率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后通过对力与位移方向关系的讨论,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
在功率部分,教材从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并给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表达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的初步概念,但对于功的准确计算以及功率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学知识,但对于力在空间上的累积效果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知道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功的概念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功率概念的建立,让学生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功和功率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1)正功、负功的判断及合力做功的计算。
(2)瞬时功率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原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功和功率的相关现象,加深理解。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功和功率

功和功率 一、功1、力的瞬时效应:加速度a ,改变速度v力的积累效应: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功W ,改变能量E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冲量I ,改变动量p2、功的计算: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位移cos W F l Fl α=⋅=u r r两种理解方式:(1)分解力: (cos )W F l α=(2)分解位移: (cos )W F l α=3、如何准确判断位移方法1:质点(物体)的位移方法2: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例1、一木块前端安有一滑轮,绳的一端系在右方墙上,另一端穿过滑轮用恒力F 拉住,保持两股绳之间的夹角θ不变,当用力拉绳使木块前进S 时,如图所示。
力F 做的功(不计绳重和摩擦)是多少?例2、在半径为R 的圆柱体上绕一根轻绳,用水平恒力拉动轻绳,使圆柱在水平面上滚动,圆柱与地面、轻绳与圆柱间均无滑动。
求滚动一周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例3、黑板擦在黑板上移动了距离为s ,求摩擦力f 对黑板擦和黑板做功分别是多少?4、变力做功问题(1)利用F-s 图像来求解F-s 图像为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函数图像。
功即为图像与s 轴围成的面积。
当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功可以表示为:02t F F W F s s +=⋅=⋅ 例4、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块中,设每次打击时锤子给予铁钉的能量都相同,铁钉所受的阻力跟钉子进入木块的深度成正比。
如果第一次打击时钉子被钉入的深度是2cm ,则第二次打击后,总共进入几厘米?例5、长度为L 的矩形板,以速度v 沿光滑的水平面平动时,垂直滑向宽度为l 的粗糙地带,L >l 板从开始受阻到停下来,所经过路程为s 。
求板面与粗糙地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
l L s 木板 木板 地面地面 v例6、在航天飞机上,如图所示,有一长度l=20cm的圆筒,绕着与筒长度方向垂直的轴OO′以恒定的转速n=100r/min旋转。
筒的近轴端离轴线距离为d=10cm,筒内装满非常粘稠、密度为ρ=1.2g/cm3的液体。
高三物理功和功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
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5-1-6
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3t0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5F20t0 m
B.3t0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15F02t0 m
C.在 t=0 到 3t0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 均功率为23F20t0
4m
D.在 t=0 到 3t0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
a=F-mF阻不变⇒
F
v↑
不变⇒
P=Fv↑直到 P 额=Fv1
匀加速直线运动,维持时 间 t0=va1
两种方式
过程 A 分析 B 段
运动 性质
BC 段
以恒定功率启 动
F=F 阻⇒a=0
⇒F
阻
=
P vm
以 vm 匀速直 线运动
无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v↑⇒F=Pv额↓⇒a= F-F阻↓ m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变式训练 1 用铁锤把小铁钉钉入木板,设木板 对钉子的阻力与钉进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
铁锤第一次将钉子钉进 d,如果铁锤第二次敲钉 子时对钉子做的功与第一次相同,那么,第二
次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是( )
A.( 3-1)d
B.( 2-1)d
5-1 C. 2 d
D. 22d
功率的分析和计算
例2 (2009年高考辽宁、宁夏卷)质量为m的物体
2.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 拉起小球使绳水平伸直,然后无初速度释放,小球从开 始运动到绳竖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A.重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重力做的功不不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重力的功率始终增大 D.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高中物理《功》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物理《功》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
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高中物理专题五第1讲功和功率课件

当$0^circ < theta < 90^circ$时,$costheta > 0$,此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但效果不如$theta = 0^circ$时明显。
01
02
03
当$90^circ < theta < 180^circ$时,$costheta < 0$,此时力对物体做负 功,但效果不如$theta =
在力学问题中,常常需要计算功和功率,例如求解机械效率、
分析运动过程等。
功和功率在热学研究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和热量都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它们共 同决定了系统内能的变化。
热机效率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效率与功和热量密 切相关。通过计算热机所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可以评估 热机的性能。
高中物理专题五第1讲功和功 率课件
目录
• 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功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 功和功率的关系与转化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目录
• 生活中的功和功率现象解析 • 拓展:功和功率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W = Fscostheta$,其中$F$为 力,$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theta$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180^circ$时明显。
04
05
恒力做功与变力做功
恒力做功
当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 以用公式$W = Fscostheta$来计算。其中$F$为恒力的大小 ,$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theta$为力与位移 之间的夹角。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_必修二_功和功率专题

专题一.功:1.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Scosα,α为F与S的夹角。
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米即:1J=1N·M,功是标量。
关于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功的两个要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讲功时明确哪个力做功或明确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做功。
②公式:w=FScosα公式中F为恒力;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位移s为受力质点的位移。
③功的正负: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当O≤α<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0<α≤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正值)。
④做功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从这点上讲,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但“功转化为能量”,“做功产生热量”等说法都是不完备的。
⑤功具有相对性,一般取地面参照系,即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一般指相对地面的位移。
⑥摩擦力的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⑦摩擦力做功与产生势能之间的关系如何?因两个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而产生热能的关系:Q=fs,其中,f必须是滑动摩擦力,S必须是两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距离(或相对路程)。
由此可见,静摩擦力虽然对物体做功.但由于相对位移为零而没有热能产生。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和恒力乙做的功各等于多少?专题二.动能、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动能的定义式: E K=mV2/2,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率,E K是物体的动能。
(2)动能是标量_: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功”的教学内容。
在物理学中,功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是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重要表现形式,贯穿于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领域。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力学部分的基石,也是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功的定义:通过力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介绍恒力做功的计算公式,即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 功的性质:探讨功的正负性质,指出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4. 功与能的关系: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分析物体在受力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5. 应用举例: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物体受力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4.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的关系,正确判断功的正负。
(2)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掌握重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这一物理概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突出我的教学亮点并与传统教法区别开来。
1. 启发法:- 我将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位移的?”“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功?”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力的作用和功的意义。
功和功率完整PPT课件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W = Fscostheta$,其中$F$为 力,$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theta$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的乘积。
速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的表述及物理意义
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物理意义
揭示了物体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做功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力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动能定理在力学中的应用
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通过动能定理可以将变力做功问题转 化为求解物体动能变化的问题。
计算热量传递
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 变化,同时伴随着动能的变化。通过 动能定理可以计算热量传递的多少。
案例分析: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动能变化
火箭发射前的准备
火箭点火升空
火箭发射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 加注燃料、检查设备等。在这个过程中,火 箭的动能没有发生变化。
当火箭点火后,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 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加速升空。在这个过 程中,火箭的动能不断增加。
功率的物理意义
01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
02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的分类
03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
某段时间内做功与时间的比值,反映 该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1、功的概念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4、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知识要点:(一)功的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分析一个力是否做功,关键是要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二)功的公式和单位1、公式:W=F·Scosα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2、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N·m(1焦耳=1牛·米)3、公式的适用条件:F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F必须为恒力,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力。
4、两种特殊情况:(从A运动到B)(1)力与位移方向相同,即α=0°W=F·S·cos0°=F·S(2)力与位移方向相反,即α=180°W=F·S·cos180°=-F·S5、公式中各字母的正负取值限制:F和S分别指“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即公式中的F和S恒取正值,α指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6、参考系的选择:位移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功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在中学范围内,计算时一律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三)正功与负功1、功的正负完全取决于α的大小:(1)当0°≤α<9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正功,该力称为物体的“动力”。
(2)当α=9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零功,或称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90°<α≤18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负功,或称物体克服力F做功,该力称为物体的“阻力”。
2、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有方向。
(四)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即:W合=W1+W2+…(五)功率的概念:1、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3、功率是标量。
(六)功率的公式和单位:1、定义式:(其中W代表功,t代表做功所用的时间,P代表功率)2、功率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1瓦=1焦/秒)(2)千瓦:符号“kw”1kw=1000w(1千瓦=1000瓦)(七)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其中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α是F与之间的夹角。
2、瞬时功率:P=Fvcosα(当Δt→0时,为瞬时速度)其中v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α是F与v之间的夹角。
3、说明: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与任一瞬间的瞬时功率都是相同的。
(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1、额定功率:机械在正常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机械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3、机械正常工作的条件:P实≤P额(九)汽车运行问题1、在汽车运行问题中,牵引力F和速度v通常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其瞬时功率的表达式可以写作:P=F·v。
2、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牵引力与瞬时速度v成反比。
即有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有较小的速度,用较小的牵引力,就一定有较大的速度。
3、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设汽车所受的阻力恒为f,同F在一条直线上)(1)以恒定功率P启动:汽车刚开动时,行驶速度v较小,由于P=F·v是恒定的,所以牵引力F较大。
F>f,则汽车做加速运动。
随着速度v的增大,由P=Fv可知,F逐渐减小,所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减小至与f 相等时,即F=f ,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v m ,此后汽车以速度v m 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别地,如果汽车以额定功率P 额启动、运行,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就是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成:v 小,F 大,a 大v↑F↓ΣF=F -f↓a↓v↑F↓……F=f v m(2)以恒定牵引力F 0(F 0>f )启动:汽车刚开动时,行驶速度v 较小,P 实<P 额,由于ΣF=F 0-f 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a 也是恒定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着v 的增大,汽车的实际功率P 实=F 0·v 逐渐增大,当P 实=P 额时,安全运行的要求使得此后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减小,则加速度a 逐渐减小,汽车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f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v m ,此后汽车以v m 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成:F 0不变,v 小,P 实=F 0v<P 额,ΣF=F 0-f 不变a 不变v↑P 实↑P 实=P 额,v↑F↓ΣF=F -f↓a↓v↑F↓……F=f v m(3)两种启动方式的v-t 图线如下图所示:以恒定功率启动 以恒定牵引力启动典型例题:例1、一个质量m=1kg 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10N ,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斜面顶端,已知斜面的倾角为370,高为H=3m,求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g取10m/s2)分析: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滑至顶端,由此可见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这是本题的一个突破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通过所给的F的大小,以及质量的大小,推导出其它各力的大小,在确定了物体所受各力的大小之后,应确定各力与物体位移之间的夹角,再根据求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求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直接将合力、位移、合力与位移的夹角代入公式计算,也可以求各分力做的功,合力功等于分力功的代数和。
两种方法都可以,在本题中由于合外力为零,因此可直接由W=F·Scosα得出合力功为零,当然也可以由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来验证。
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先假设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f),对各力进行正交分解,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ΣF =0x轴:mgsin37°+ f=Fy轴:mgcos37°=N∴物体的位移∴WG=mg·s·cos(90°+37°)=10×5×(-)=-30(J)WF=F·s·cos0°=10×5=50(J)Wf=f·s·cos180°=4×5×(-1)=-20(J)WN=N·s·cos90°=0W合=ΣF·s=0(或W合=WG+WF+Wf+WN=(-30)+50+(-20)+0=0)所以,重力对物体做功为-30焦,拉力F对物体做功50J,摩擦力对物体做功-20焦,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
合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30J,也可以说物体克服重力做了30J的功。
在本题中,重力做功WG求重力做功的另外一种简便算法是: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mg·s'·cos180°=10×3×(-1)=-30(J),s'=H=3m,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所以WG可见重力对物体做功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例2、质量m=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求:(1)重力G在t=3s内对物体做的功(2)重力G在t=3s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s末,重力G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取g=10m/s2)分析: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知识可知,物体在t=3s内的位移s=at2=×10×9=45(m),物体在3s末的速度v=at=10×3=30(m/s)。
知道了重力G=mg=20(N)、S、v就可以算出功和功率。
解:(1)重力在t=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mg·s=20×45=900(J)(2)重力在t=3s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s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为:P=mg·V=20×30=600(W)注意:重力在t=3s内的平均功率也可以这样计算:物体在t=3s内的平均速度平均功率:=mg·=20×15=300(W)练习:1、用同样的力F分别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较小的物体A和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质量较大的物体B。
若A、B运动相同的位移,则:()A、F对A做功多B、F对B做功的平均功率大C、F对A、B做功一样大D、F对A和B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2、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正功C、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D、静摩擦力可能做负功3、一悬绳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减速运动了一段距离h,则拉力对m做的功为:()A、mahB、m(a-g)hC、m(g+a)hD、m(g-a)h4、质量为m的物体固定在一斜面上,当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了距离S时,斜面对物体做功是多少:()A、masB、mgscosθC、mgssinθD、mascosθ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向右匀速运动了距离s,则斜面对物体做功是多少:()A、mgscosθB、mgsinθC、0D、无法计算6、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平抛一个重为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 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是:()A、400WB、300WC、500WD、700W7、质量为2t的汽车的以3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当汽车速度为10m/s时,其加速度为:()A、0.5m/s2B、1m/s2C、1.5m/s2D、2m/s28、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沿倾角为30°的斜坡行驶时,汽车所受的摩擦阻力等于车重的2倍,若车匀速上坡时速度为v,则它下坡时的速度为:()A、vB、2vC、3vD、v9、质量为5×106kg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由静止沿平直轨道加速行驶,当速度增大到v1=2m/s时,加速度a1=0.9m/s2;当速度增大到v2=10m/s时,加速度a=0.1m/s2。
如果列车所受阻力不变,求:2(1)汽车所受阻力多大?(2)在该功率下列车的最大速度是多少?答案:1、C2、BD3、D4、A5、C6、B7、A8、A9、f=5×105N,=20m/s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