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合集下载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呢?简单来说,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那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比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

而世界自然遗产则是指那些独特、珍稀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科学、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像中国的九寨沟、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等。

这一公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在公约的框架下,各国能够明确自己在遗产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因为标准不一而导致的保护不力。

其次,公约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可以分享保护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保护工作中的挑战。

再者,它提高了全球民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些遗产的价值,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然而,要真正落实公约的要求,并非易事。

在保护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金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维护、修复、监测等工作。

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保护工作。

人为破坏也是一大威胁。

比如,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遗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非法的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使得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

此外,自然灾害也给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在瞬间摧毁历经千百年保存下来的遗产。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各国政府应当加大对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

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和援助,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旅游开发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对遗产造成损害。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自觉遵守保护规定。

对于人为破坏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的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要加强对遗产地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提高遗产地的抗灾能力。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部分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蓝色楷体字为编者添加,下同)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①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3条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l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第二部分第4条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5条为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倩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b)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c)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d)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e)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称为“世界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个重要国际公约。

它于1972年通过,并于1975年开始实施。

该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和保留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确保遗址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内容。

第一章:引言该公约的引言部分强调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全球合作的必要性,鼓励各国对遗产进行保护和保留,并提出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保护文化遗产该章节明确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留的原则和方法。

它重申了对有关文化遗产的国家主权的尊重,并呼吁各国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和保留其国内文化遗产。

此外,该章还强调了采取紧急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文化遗产在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第三章:保护自然遗产该章节规定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保留的原则和方法。

它强调了对自然遗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该章还要求各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并重申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章:国家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该章节规定了国家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国家委员会由缔约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组成,负责监督和实施该公约。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21个成员国组成,负责审核遗产申请、制定战略计划并管理遗产基金。

第五章:世界遗产名单和世界遗产标志该章节详细说明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程序和要求,以及使用世界遗产标志的规定。

它要求各国提交遗产申请,并规定了申请的内容和审核程序。

此外,该章还规定了世界遗产标志的使用标准和准则。

第六章:国际合作该章节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方应采取的措施,以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保留。

它鼓励各国共享信息和经验,并提倡国际援助和技术合作。

第七章:遗址的状况和追加新事项的程序该章节规定了评估和备案世界遗产的程序。

它要求各国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的状况和保护措施进行定期报告,并提供有关任何重要变化的信息。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

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

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

《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例如中国的故宫;“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 ,例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

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例如中国的三江并流、九寨沟、武陵源。

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15.8保护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教案)

15.8保护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类型
活动描述
课前
导入
学习
(10分钟)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1.登录学习通APP进行签到。
2.通过学习通APP完成课前小测。
3.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前学习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XX
课程名称:政策与法律法规
课题(项目)
15.8保护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授课时间
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周次
1 周 2 次
授课地点
D406
班级
2019旅游管理
3.启发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展示、讨论、点评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行为、思想、观念不当的地方,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启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世界遗产的基本特征包括: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杰出性、多样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截至2019 年7月5日,世界遗产总数达到1121处,其中包括869处文化遗产、213处自然遗产以及39处自然与文化遗产,遍布世界167个国家。其中,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
4.合作讨论法。通过
授课教师
教学资源
课件、微课、学习通APP、微信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缔约国的义务
教学目标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瑰宝。

世界各地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旨在保护世界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公约》的实施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保护了人类的文化传承和自然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旅游、教育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首先,《公约》为世界上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机制。

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宗教等方面意义的建筑、考古遗址、艺术作品以及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等。

《公约》规定了有关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护计划,采取措施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公约》鼓励各国之间的合作,推动跨国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

其次,《公约》致力于保护世界上的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是指具有独特自然价值的地理区域、地貌、生态系统、动植物等。

《公约》规定了有关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污染等。

《公约》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自然遗产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

此外,为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各方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共同申报联合保护的项目,共享经验和资源。

通过国际合作,世界各地的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化和自然的机会。

然而,尽管《公约》的确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遗产的保护产生了威胁。

其次,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对遗产景点造成了压力和破坏。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和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和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采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应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

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整理]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整理]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4.1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4.2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4.2.1文化遗产(a)(ⅰ)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ⅱ)或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ⅲ)或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ⅳ)或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ⅴ)或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ⅵ)或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及下列补充条件(b)(ⅰ)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置景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如是文化景观,则应具备其独有特征和构成物(委员会强调,重建只有根据原物之完整和详细资料并毫无臆测成分,方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处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庐山
长城
故宫
天坛
颐和园
周口店
安阳殷墟
秦始皇陵
莫高窟
平遥古城
武当山
承德避暑山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陵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云岗石窟
澳门历史城区
安徽西递宏村
福建土楼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山西五台山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墓葬
杭州西湖文化自然景观
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共41项,位居世界第三。
杭州西湖“入遗”大获成功中国“世遗”升至41处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综合电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第三,名单如下
8处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地貌
中国三清山
中国喀斯特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三江并流
黄龙
九寨沟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处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
黄山
武夷山
峨眉-乐山大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