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现状和问题■特约作者郑祖辉【摘要】@@ 数字集群通信进入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中的使用,数字集群通信得到了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些问题也逐渐明朗.可以相信,未来在政策、监管、技术和市场多方面的协调下,我国数字集群通信一定会健康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刊名称】世界电信【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4从摩托罗拉最早介绍MIRS(后来改名为iDEN)系统算起,数字集群通信进入我国已经有十六七个年头了,而在此后的十年中,又陆续有TETRA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GoTa和GT800等三种技术体制进入市场。
因此,经我国政府先后批准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共有四种。
而实际上,人们在一些媒体中还可以看到其他一些未经批准和未经无委检测核准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做宣传。
以此来看,前些年虽然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网建设得还不多,但体制却有好几个。
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发展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其中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除了多年的深入宣传外,更重要的是已建的许多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良好运行,尤其是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指挥调度和保障国内外重要活动的安全保卫通信中起到的十分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对数字集群通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信赖,普遍认为这些系统的业务和功能都能满足各个运营部门和使用部门的需要。
二是在频率分配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不仅指配了800MHz集群通信工作频段,还指配了350MHz频段(分别各有600对和560对频点),这是我国独有的。
三是我国政府早已确定并早已实施从模拟集群通信过渡到数字集群通信政策方案,从2001年起已经不再批准800MHz频段的模拟集群通信频率的使用,为推动和发展数字集群通信创造了条件。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现状和问题

等三种技术体制进 入市场 。因此 , 经我 国政府 先后批 准的数字集 群通 信体制
共 有 四种 。而实 际上 , 们 在 一 些 媒 体 人 中还 可 以 看 到 其 他 一 些 未 经 批 准 和 未 经无委 检测核 准的数字集 群通信 系统 在 做 宣 传 。以此 来 看 , 些 年 虽 然 我 国 前 的数字集 群通 信 网建 设得 还 不 多 , 但
平 台( 其实也就是 城市的政务共 网) 将
是 数 字 集 群 通 信 发 展 的重 要 对 象 。 尽
省 内都有一些热衷 于此 网的企业 申请
和 筹 备 建 立 运 营 共 网 。 当 时 经 粗 略 计
通 信 工 作 频 段 , 指 配 了 3 0 z 段 还 5 MH 频 ( 别 各 有 60对 和 5 0对 频 点 ) 这 分 0 6 , 是 我 国独 有 的 。
部 门, 下到各专 业使用部 门 , 都对数 字 集 群通信 有 了进一 步的认识 并产生 了 需 求 ,使得 近两年来 数字集 群通信 得
为止 ,全 国 却 没 有 一 个 经批 准 的 正式 运 营 的 数 字 集 群通 信 共 网 。 专 网历 经风 霜 花 满 园 风 景 独 好 专 网 的 发 展 比 共 网要 稍 快 一 些 。 截 至 20 0 9年 1 O月 底 的 统 计 数 据 显
城市应急联 动系统 中的移动通信
面 的 协 调 下 , 国 数 字 繁 群 通 信 一 定会 健 康 发 展 , 得 更 大 的成 功 , 我 获 发挥 更 大 的 作 用 。
从 摩 托 罗 拉 最 早 介 绍 MIS 后 来 R (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标准介绍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标准介绍提要:最近信息产业部颁布了电子行业标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本文介绍该标准的制定背景、编制原则和依据、以及标准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进一步理解本标准。
一、概述1.标准制定背景90年代中期以来,无线移动通信从模拟时代全面迅速转向数字化。
如无线电话从TACS、AMPS转向GSM、D-AMPS;无线寻呼从POGSAG转向FLEX、EMERS;无绳电话从CT0、CT1转向CT2、DECT、PHS;专业无线通信从常规对讲、模拟集群转向数字集群,国际上出现了十余种数字集群体制。
早期移动通信只有专业移动通信(PMR),用于专业调度指挥控制,是部门所有、部门使用、部门维护的非经营性通信网。
80年代初期,公用无线电话开始进入家庭;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共用网络基础设施、共享频率的共用集群网(PAMR)。
IWTA(国际无线电信协会)研究表明,从1994年到1998年,全世界商业集群市场增长大约450万用户,从现在到2005年大约增长2000万。
其原因主要是数字系统能取得相对高的负荷水平(频谱效率高、容量大)和全球数字通信系统的参与。
到2000年底,数字设备的数量超过模拟设备。
我国从80年代末期引进模拟集群系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若干问题,表现在:多种制式、信令不一、无法兼容、互不相通;频谱效率低、系统容量小;功能单一、只有语音调度;干扰大、盲区多。
与此同时,国内幼小的制造业面临严峻局势,大多数体制的信令不公开,多数企业转向配套和工程组网工作;制造业没有标准引导研发,更谈不上规模生产、规模效益。
制定本标准也是我国面临即将加入WTO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制定中国数字集群体制标准,有利于维护我国市场有序竞争,保障无线移动通信频谱有序管理,对进出口商检、质量监督检验、维护消费者权益等都有重大意义。
1997年,上级有关部门及时下达标准制定计划,组成“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标准工作组。
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在我国的市场前景

政府 ,公司 .企、事业单位 ( 如公用事
业 、 共 安全 、 共运 输 、 政服 务 、 公 公 市 机
型H o y 1 个基站 . O O a n 网(6 r m 1 O 用户容 O
量) 已于 2 0 年 9 份 建成 .并在 A E 01 月 PC
场、港 口、车站、工矿、建筑、维修及 保安等 ) 在这个大网中. 中。 不同的部 门
已经 着手 和 正在 进 行 数字 集 群 通信 共 网 的建 设 。但 随着 数 字 集群 通 信 的 发展 .
8
T N V o1 10 o. . N 6
6 ・2002
用 。天津市 水利厅 的 1 个基 站的采用 5
N ka 司 的 T T A系统 的水 利 网 也 已 o i公 ER
另 一种 数 字 集群 通 信 共 网的 形 式也 出现
N ka 司签 订 了采 用 该 公 司 T T A系 o i公 ER
了 这就是政府各部门使用的非运营性 的共网 ,这种 网主要 以社会效益 为主 , 由政府投资 .各部 门一起使用。所 以称 前者是运营共网.它是在发挥社会效益 的基础上有经济效益的:而后者主要是 着眼于社会效益的。但两者都具有较高 的频率利用率 .因此是符合我国无线电
外. 又增加了几个网。另外, 北京的一个
H ro y a n 网也 已建 成 、开通 。广州 地铁 的 m Dm t 系统 正 在建 设 : 庆 通发 公 司在 i er 重
荐的两种体制—— T T A和 iE ER D N中进行
能的:另外 .四川前锋、湖北全通、内
蒙爱森 以及远 望等公司都在筹划各 自的 运营共网:而前不久在广州市 1 O 联动 1 系统总体方案的专家评审会上已通过选 用 T T A系统作 为移动信息平 台。而国 ER 家某部拟在北京建一个采用 T T A系统 ER 的政务 网也正在紧张进行 中。当然除了 以上这些数字集群通信的共网和少量专 网外 , 还有江苏 、 浙江 、 陕西、山西 、 吉 林、黑龙江等省、市也都处于跃跃欲试 的状态。因此 .可以说 .我国较大规模 建设数字集群移动通信共网的工作即将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技处 李 鸿 胡少鹏摘 要 首先描述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安机关集群通信系统的现状和数字化趋势,然后详细介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并比较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建设中两种主要体制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公安 数字集群通信 TETRA iDEN 1 前言移动通信是从专业移动通信开始的,历史非常悠久。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移动通信走向大众化,公众移动通信得到飞速发展,短短二十年发展了三代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但是由于使用上、技术上的原因,公众移动通信取代不了专用移动通信。
公众移动通信面向个人用户,一对一通话,正如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一样,各用户处在同等地位。
而专业移动通信主要用于指挥调度控制,面向团体用户,要求接续快,一呼即应,以无线对无线通信为主要方式,可以与本部门交换机相连或少量与市话网相连,这一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电话网做不到的。
发生在纽约的“9・11”事件不仅造成的损失是空前的,对通信系统的考验也是空前的。
据报道,事件发生后,整个城市通信系统的负载量超过了平时的10倍,整个公众通讯系统几乎瘫痪,而警用集群通信系统虽然也存在过载现象,却仍然在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集群无线通信系统所具有的调度功能和灵活的分群分组编号方式,非常适合于公安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安应急通信中,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占有重要地位。
2 我国公安机关集群通信系统现状及数字化趋势 集群无线通信系统是针对专用移动通信业务需要设计的系统,我国从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
在专用移动通信用户中,公安用户是最具代表性和应用需求量最大的用户。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公安机关已经使用了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建网安排的信道数将近2000个,移动用户数(车台和手持台总数)已经达到8万个(台)。
平均每信道用户数约为40个,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高于这个数。
多基站PDT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

多基站PDT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皇甫惠栋,孟小君,陶伟,张朋(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4)收稿日期:2021-12-270引言集群通信系统又称集群调度系统,是为了满足行业指挥调度需求而开发,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由于集群通信系统主要侧重于指挥调度通信,其应用可遍及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和公共事业等领域,尤其可以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优势[1]。
从1997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就专门组织了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组来制定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并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了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标准[2]。
2008年,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召集国内部分有实力的厂商研讨基于中国国情的警用无线数字集群系统新体制,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的数字集群从无到有,并步入自主高速发展阶段。
PDT 数字集群通信具有以下特点:①信道利用率高、成本相对低;②架设便捷、入网快速;③呼叫灵活、保密性强,因此,受到广泛使用。
单基站PDT 数字集群有效通信距离有限(15km ),有时难以满足大区域、跨区域通信需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多套基站PDT 数字集群通过网络联通使用,可以扩大通信范围,提供更大区域的指挥调度保障。
1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1.1系统组成多基站PDT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包含3个组成部分:MSO 核心网、多套集群基站、若干部终端。
其中MSO 核心网,用于完成整个系统的互联管理,控制逻辑组成有中心控制单元、软交换单元、数据库单元、网管服务单元、调度服务单元、MTU 和互联网关等,MSO 核心网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2套及以上集群基站,分别完成不同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多部手持终端、车载终端等接入基站,完成具体的语音、数据业务。
多基站PDT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MSO 核心网逻辑结构图2多基站PDT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MSO 核心网也称移动交换局,对整个PDT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单元进行管理和控制,属于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实现系统内部各网元之间的互联和交换,管理不同网元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跨基站、跨系统的呼叫控制和媒体语音的交换与互联,遵循IP 软交换逻辑体系架构,以及用户的移动性管理、鉴权、调度、网络管理、互联等功能,从而拓展系统的业务功能及应用。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摘要首先介绍了集群通信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集群民族产业1、前言从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集群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与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规模相比,数字集群通信的规模还远远落后于移动通信。
而且,无论是TETRA系统还是iDEN系统,其标准的开放性不高,iDEN系统为摩托罗拉独家垄断,而TETRA系统虽然在空中接口可以做到兼容,但各个厂商的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从而影响了TETRA系统的发展。
这种状况造成最直接的问题是终端和系统设备价格较高,或者是系统维护、升级和扩容的成本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集群通信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的多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例如中兴、华为和大唐),都在大力研发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并已经相继研制出符合集群通信要求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
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有华为开发的基于GSM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T800系统)、中兴开发的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系统)。
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方案目前也在制定当中。
下面对GoTa 系统以及GT800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2、GoTa系统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hture),是为满足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和共网用户的需要而开发的。
GoTa的空中接口在cdma2000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
GoTa采用的呼叫方式是集群通信中所特有的PTT方式的话音呼叫。
为了提高呼叫接续速度,GoTa还定义了一套相应的体制结构和协议栈以满足集群通信系统的快速连接。
为了支持群组呼叫,GoTa优化了空中接口,从而达到在同一个小区/载频下同一群组的用户在呼叫时能够共享同一条空中信道的目的。
GoTa在处理通信连接时也采用了共享的方式,这将减少网络处理呼叫时的时延。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23.9%
图3-1电路利用度与电路容量的关系
可见,第一类电信络形态的最大可能的络资源利用效率只有24%。如果一个单独指挥通信系统只有2条电路, 电路利用率只有20%;如果一个集群指挥通信系统共有20条电路,电路利用率可以达到65%。可见,集群应用可以 明显提高电路利用率。
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
1.国外发展概 况
2.国内发展概 况
(1)模拟集群通信系统 1985年,无线电对讲机发展成为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典型的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有FAST模拟集群通信系统、 SMARTNET模拟集群通信系统、MULTI-NET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和ACTIONWT模拟集群通信系统。 (2)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1998年ITU提出《用于调度业务的高效频谱的数字陆上移动通信系统》(ITU-R37/8)文件,说明集群通信系 统的总体目标是: ①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 ②高话音业务质量和加密; ③支持话音和非话音业务,能与PSTN和ISDN互通; ④具有语音和数据的手持台和车载电台接口; ⑤要求移动台重量轻、体积小、便宜、省电。 同时推荐“陆上集群无线电系统”(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System)和“数字综合移动无 线电
分别建设多个容量比较小的专用指挥通信系统比合伙建设一个比较大的共用指挥通信系统,显然可以降低建 设和维护成本。同时,如上所述,又可以提高络资源利用效率。
分别建设专用指挥通信系统肯定可以保障服务质量。但是,多家共用一个集群通信系统就可能发生使用次序 矛盾;同一个部门之内也可能发生使用次序矛盾。集群通信系统之内,采用虚拟专用可以避免发生部门之间的矛 盾;采用严格的分级制度,保障使用优先次序。集群通信系统采用按键讲话(PTT)通话体制,借助简明的信令 系统的实时控制,保障指挥通信建立时间不超过30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作者]:郑祖辉 [来源]:《专业无线通信》 [时间]:2008-5-27 15:15:37到目前为止,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可以在我国市场上推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4个,即:(1)2000年12月28日由原信产部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所推荐的行业标准TETRA和iDEN。
(2)2004年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发布的基于GSM和CDMA技术的GoTa和GT800两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
由此,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舞台上已经活跃着4种体制的系统和网络,这4种体制正角逐着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市场。
应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特点、各有市场定位、各有用处,因此受到了各自喜爱它们用户的青睐。
原信产部特别是无线电管理局对频谱高效使用是十分重视的,因为我国分配给集群通信使用的800 MHz频段只有2´15MHz带宽,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当时的集群通信频段的信道间隔为25kHz,则共有600对信道,后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使用这个频段,也按25kHz为信道间隔。
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600对集群通信信道显然是不够用的。
为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关各部门使用集群通信的需求,无线电管理局又专门开辟了350 MHz频段(共560个信道)供公、检、法等8个部门使用。
原信产部一直倡导和支持建设集群通信共网(Common network或Shared network),在无线电管理局连续发布的几个文件中也始终贯串着提高频谱效率这个意图,直到2007年发布的173号文件中还特别强调“建立数字集群通信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原则”。
在这4种体制中,TETRA、iDEN和GT800都是采用TDMA的,而GoTa系统是CDMA的。
而在工作频段占用方面,4个系统都使用800MHz频段,而TETRA还独有350MHz频段。
本文试图对我国的4个系统的概况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供参考。
但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进展,有必要先对国际电联(ITU)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推荐的体制先做些介绍,因此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国际电联(ITU)推荐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体制1998年3月ITU专门发布了一份题目为“用于调度业务的频谱高效的数字陆上移动通信系统(Spectrum Efficient Digital Land Mobile System for dispatch traffic)”(ITU-R37/8)的文件。
这个文件指出:由于陆上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和基于数据业务的需要,提出要发展采用数字调制的以获得更高效的频谱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在这个文件中提到了“调度业务”和“高效频谱”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两个关键点,文中也提到了英文“Trunking”这个词汇,也就是我们已经译成为“集群”。
文件中ITU重新强调了数字集群通信的含义。
关于频谱高效使用,众所周知从技术制度来说TDMA是高于FDMA,而CDMA又高于TDMA。
但也不仅是这样,从使用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技术的实现成熟性,和系统与设备的性能价格比。
例如在下面简要提到的ITU推荐的7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中就有APCO-25和TETRAPOL两种是FDMA 的。
下面是经ITU审核后推荐的7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和系统。
1. TETRA: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陆上集群无线电)标准是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制定的,它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能满足广大的处理应急业务、工业和商业部门的专用用户的使用要求。
2. APCO-25:APCO-25标准是APCO(美国的国际公共安全官员协会)、NASTD(国家电信管理者协会)以及联邦政府用户等共同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个标准是针对公共安全领域和政府工作的广大用户的需要而制定的。
3. IDRA:IDRA系统标准是由ARIB(日本工商联合会)制定的,这个标准所确定的技术指标完全能满足应急业务、商业和工业等范畴的广大专业用户的需求。
4. DIMRS:DIMRS(Digital Integrated Mobile Radio System:数字综合移动无线电系统)是用于北美地区提供综合调度业务和提高频谱效率的一种方式和措施。
MOTOROLA公司的iDEN系统和它的前身MIRS系统就符合DIMRS体制。
5. TETRAPOL:TETRAPOL系统的技术指标是由TETRAPOL论坛和TETRAPOL用户俱乐部提出的,它主要为公共安全部门的用户服务,也能用做其他大型专用网络。
6. EDACS:EDACS(Enhanced Digi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增强性数字接入通信系统)系统的一些标准是由TIA(电信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它提供的基于EDACS技术指标主要是为目前在全球现存大量的EDACS系统和设备的互通和兼容而制定的。
它的技术指标能满足公共安全、工业、公用事业和商业用户的需要。
EDAC是一个能工作在VHF/UHF,800 MHz和900 MHz频段,频率间隔为25 kHz 或12.5 kHz的双向集群无线电系统。
7. FHMA:FHMA(Frequency Hopping Multiple Access:跳频多址)系统是由以色列的一个系统评估和认证部门制定的,研发FHMA的主要动机是提高频谱效率,它提高的频谱效率达到了很明显的水平。
FHMA系统主要是瞄准PAMR市场,但它也想进军商业用户。
可见,ITU推的几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大多数采用TDMA方式(也有少数采用FDMA的),而我国的GoTa系统则是采用CDMA技术制度的。
从话音编码方式来看,1990年前后,在CELP编码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的编码技术,如目前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iDEN采用的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而TETRA采用的是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ACELP)。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新的编码技术,如IMBE等。
这些新的编码技术归根到底是要达到速率低、频带利用率高和话音质量好的目的。
而目前已经有更新的、速率更低(≤2.4 kb/s)的话音编码技术推出了。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对射频调制有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1)占用的频带要小;(2)误码率特性要好;(3)频谱特性要好,带外辐射小等。
因此,后来陆续推出了MSK、GMSK、TFM、GTFM 、QDPSK、p/4DQPSK和16QAM等新的适合移动通信使用的数字调制技术。
目前iDEN使用16QAM,TETRA 和FHMA均使用p/4DQPSK,这几种都各有其特点。
下表是4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技术指标和性能的比较,供参考。
下面再把以色列的FHMA(跳频多址)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FHMA系统是由以色列的一个研究机构研发的,以色列在跳频通信的研发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0世纪70年代他们就推出了供军方使用的具有跳频功能的高频和甚高频无线电台,以后他们又在无线寻呼设备上加上跳频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
FHMA系统也是采用了跳频技术,而跳频在这里不是用于抗干扰,而是提高容量,所以技术思路比较新颖,有其独到之处,它是TDMA和FDMA的混合制式。
FHMA系统于90年代中期在美国和韩国都建过网,工作在900 MHz。
当时其合作伙伴是美国的GEOTEK 公司和韩国的双龙公司,它们曾联合向我国有关使用部门推广,进行过较强的宣传,但不久相继退出合作,且在美国和韩国的两个900 MHz的FHMA网都关闭不再运营。
FHMA的主要技术指标:(1)频段:900 MHz,当时表示可改成800 MHz;(2)编码方式:AMBE;(3)净编码速率:2.4,4.4,5.55 kb/s;(4)调制方式:p/4-DQPSK;(5)标称调制带宽:25 kHz;(6)信道比特速率:36.9 kb/s;(7)适用场合:以共网为主。
由于FHMA已不属于我国所选的标准范围之内,故此不再叙述。
二、我国的四个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简介在制定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推荐性行业标准前,当时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组经过了分析和对比,对ITU推荐的7种体制中的TETRA、iDEN和FHMA等3种体制比较有兴趣,尤其对TETRA系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后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最后确定TETRA和iDEN两种体制作为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行业推荐性的标准。
由于当时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还没有推出,当然也不可能在标准中有我们自己国产的系统标准。
到2003年下半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兴公司的GoTa系统和华为公司的GT800系统才开始亮相,接着这两个公司都向信息产业部申报,不久,这两个系统也成为我国自己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
(一)TETRA系统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推荐的TETRA(原来是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全欧集群无线电,现在已改称为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陆上集群无线电)标准。
它采用TDMA制度,工作频段原定为400 MHz频段(380~400MHz和410~430MHz)。
800 MHz频段的TETRA系统是按照我国确定的数字集群通信频段要求,于2001年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的。
2003年12月350 MHz 频段的TETRA系统也开始在我国进行组网试验。
继800 MHz频段的TETRA系统在2000年年底被列入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标准后,350 /4DQPSK数字调制技术。
已成立的TETRA MHz频段的TETRA 系统标准也于2004年6月由我国公安部正式颁布。
TETRA系统是一个空中接口信令开放的系统,它采用较先进的ACELP话音编码方式和 MoU联合体已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共有100多个成员,其中有十几家公司已能提供整套产品,并在欧、美、亚等洲的一些国家建了网。
(1)TETRA系统的最初设计是针对欧洲公共安全的需求所开发的数字集群通信专网,所以它的应用特点是面向各个部门自己使用的专用指挥、调度通信网,而且目前欧盟国家建立的TETRA系统也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和警用系统。
TETRA的应用场合也可从其确定的频段中看出来,即在380~400 MHz和410~430 MHz的两段频率中,有一段是专门用于公共安全的。
TETRA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为了占领全球市场,ETSI将其改为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成为“陆上集群无线电”。
它和GSM一样,从“欧洲特别移动组(Group of Special Mobile)”变成了“全球移动系统(Glogal System of Mobile)”,事实上它的所有功能和性能都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