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摘要首先介绍了集群通信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集群民族产业

1、前言

从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集群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与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规模相比,数字集群通信的规模还远远落后于移动通信。而且,无论是TETRA系统还是iDEN系统,其标准的开放性不高,iDEN系统为摩托罗拉独家垄断,而TETRA系统虽然在空中接口可以做到兼容,但各个厂商的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从而影响了TETRA系统的发展。这种状况造成最直接的问题是终端和系统设备价格较高,或者是系统维护、升级和扩容的成本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集群通信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的多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例如中兴、华为和大唐),都在大力研发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并已经相继研制出符合集群通信要求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有华为开发的基于GSM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T800系统)、中兴开发的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系统)。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方案目前也在制定当中。下面对GoTa 系统以及GT800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2、GoTa系统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hture),是为满足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和共网用户的需要而开发的。

GoTa的空中接口在cdma2000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GoTa采用的呼叫方式是集群通信中所特有的PTT方式的话音呼叫。为了提高呼叫接续速度,GoTa还定义了一套相应的体制结构和协议栈以满足集群通信系统的快速连接。为了支持群组呼叫,GoTa优化了空中接口,从而达到在同一个小区/载频下同一群组的用户在呼叫时能够共享同一条空中信道的目的。GoTa在处理通信连接时也采用了共享的方式,这将减少网络处理呼叫时的时延。对于用户来说,信道选择和分配的过程却是透

明的。因此,GoTa具有快速接入、高信道效率和频谱使用率、较高的用户私密性、易扩展

性和支持业务种类多等技术优点。

2.1GoTa系统的网络结构

GoTa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GoTa系统网络参考模型

系统中包括集群终端、基站子系统等5个逻辑功能模块和子系统。

(1)集群终端

集群终端为用户提供CDMA集群系统的各种集群业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传统的普通电话业务、补充业务、短消息业务和数据业务。终端通过空中接口和集群系统相连,提供集群调度功能。

(2)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主要完成集群业务、数据业务和普通电话业务的接入功能。BSS通过标准接口和调度子系统、CDMA核心网(包括交换子系统以及分组子系统)相连,满足集群终端的各种业务需求,包括集群业务、电信业务和数据业务。

(3)调度子系统

调度子系统(DSS)由调度控制中心(DCC)、调度归属寄存器(DHR)组成,主要完成集群调度业务。DCC是集群呼叫的总控制点,完成集群调度呼叫的处理,包括鉴别集群用户、建立各种集群呼叫如私密呼叫和群组呼叫、判断集群PTT请求等。DCC作为调度控制中心,还接收反向链路来的集群语音数据,根据呼叫的性质再分发到对应的前向链路。

DHR完成数据库管理和配置功能,为集群用户提供群组注册、群组成员注册,并提供集群成员的本地信息以及集群成员的业务权限记录,完成呼叫统计和计费功能。

(4)调度台

调度台是用户组中具有特殊权限的终端,可以分为移动调度台和固定调度台。

●固定调度台同时与调度子系统和操作维护中心相连,可以发起和参与组呼、广播等调度业务,并可以实现对群组成员的管理功能。

●移动调度台可以发起组呼、广播呼叫等调度业务,在组呼的话语权控制上有较高的优先级,具备简单的群组用户管理功能。

(5)CDMA核心网

CDMA核心网包括交换子系统和分组子系统。交换子系统主要完成电话互联业务、普通电话呼叫业务和部分增值业务,并提供相关业务功能用户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功能。分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数据业务通道,从而向用户提供高速的分组数据业务服务。

2.2关键技术

与GSM和CDMA公共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业务信道共享、呼叫快速建立是数字集群系统中特有的两项关键技术。

(1)前向无线业务信道的共享

由于集群系统是提供组呼业务而CDMA系统是一对一呼叫的,因此在实现PTT方式的群组呼叫时必须对CDMA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前向资源的共享。

若要实现前向业务信道共享,就必须对群组用户所使用的前向业务信道采用相同的调制参数,即同一组内的每个用户所分配的前向业务信道具有相同的长码掩码和WalshCode,这样,相同的载波/扇区下同一个群组将使用同一个信道,从而达到前向信道共享的目的。

为了达到群组用户在前向信道共享的目的,在信令流程上必须增加相应参数(长码掩码和WalshCode)的传递。前向共享业务信道由F-FCH/F-SCH提供支持,不对前向信道的结

构进行改动,与原cdma20001x前向码道不同的是:建立码道时原设置的私有长码掩码改为调度组要求或指定的特殊公共长码掩码;不同的群组使用不同的长掩码和WalshCode。与cdma2000 1x前向业务信道比较,Walsh码资源与语音用户相同,信道结构基本不变;长码掩码通过加密算法计算得到。

(2)呼叫快速建立

集群系统中PTT呼叫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快速连接。如果CDMA系统未经改造,则呼叫建立的时间将不能满足PTT呼叫应用时的需要。

为了解决快速连接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信令流程进行改造,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协商,尽量采用并行处理方式,节省用户接入的时间,满足PTT呼叫方式;另一方面,可通过使用增强型的接入信道,增加基站接入信道数量以及通过允许集群移动台增大初始发射功率、功率增加步长以及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优化搜索策略等技术,将接入试探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另外,为了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和通话的稳定性,系统可以考虑采用AccessProbeHandoff、AccessHandoff、Channel-assignament into soft/softer Handoff等技术。

3、GT800系统

GT800是以GSM-R为基础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兼容GSM和TD-SCDMA无线接入技术、满足行业用户指挥调度需求的数字集群系统。

GT800根据基础技术发展的成熟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实现:

●PhaseⅠ:定位集群共网运营,采用GSM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现有主流集群系统业务功能,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现有集群体制(接续速度等)。

●PhaseⅡ:定位专网和共网集群,基于PhaseI核心网增强,同时支持GSM和

TD-SCDMA接入技术,通过终端双模向TD-SCDMA演进。

3.1GT800系统的网络结构

GT800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GT800数字集群系统组网结构

系统中包括网络子系统等逻辑功能模块和子系统。

(1)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一个NSS可包括若干个MSC、VLR和HLR。各功能实体之间都通过No.7信令协议互相通信,其中组呼寄存器(GCR,GroupCallRegister)中包含了组ID和组呼区域,组呼区域与组ID合在一起称作组呼参考。其中,与锚MSC相连的GCR中包含了与该组呼参考相关的调度台列表、中继MSC列表、锚MSC直接控制的小区列表;而与中继MSC相连的GCR则包含了与该组呼参考相关的锚MSC地址、本中继MSC所控制的小区列表。

(2)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BSS)是集群系统中与无线传输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接,负责无线信号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BSS与

核心网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相连,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等。

(3)集群终端

集群终端由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块(SIM)两部分组成。支持点对点私密呼叫、广播呼叫、组呼等集群功能。

3.2关键技术

(1)信道共享

GT800采用GSM的物理结构逻辑信道,增加了组呼信道和广播通知信道。在GSM系统中,每个手机单独分配一个信道进行通话,而在GT800的组呼中所有手机都使用同一个组呼信道进行监听,监听的手机个数不受限制,这样节省了无线信道资源。

(2)快速呼叫建立

呼叫建立时间主要消耗在空中接口与手机的交互消息中。GT800采取减少合并消息的方法以及系统同步处理技术节约了呼叫建立的时间,组呼建立时,组成员根据广播通知消息中的信道描述立即加入到组呼中,不需要与网络有任何的消息交互,加快了响应速度。

4、结束语

为了验证国内集群技术的可行性和促进其在今后的发展,在信息产业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国内数字集群技术的测试和标准制定工作,目前试验工作已经完成并进一步开展了商用试验工作。在标准方面,已经发布了两个参考性技术文件,分别是《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总体技术要求》和《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总体技术要求》;2005年6月,GoTa和GT800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这些工作大大推动了国内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相信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未来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 [作者]:郑祖辉 [来源]:《专业无线通信》 [时间]:2008-5-27 15:15:37 到目前为止,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可以在我国市场上推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4个,即: (1)2000年12月28日由原信产部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所推荐的行业标准TETRA和iDEN。 (2)2004年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发布的基于GSM和CDMA技术的GoTa和GT800两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 由此,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舞台上已经活跃着4种体制的系统和网络,这4种体制正角逐着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市场。应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特点、各有市场定位、各有用处,因此受到了各自喜爱它们用户的青睐。原信产部特别是无线电管理局对频谱高效使用是十分重视的,因为我国分配给集群通信使用的800 MHz频段只有2′15MHz带宽,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当时的集群通信频段的信道间隔为25kHz,则共有600对信道,后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使用这个频段,也按25kHz为信道间隔。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600对集群通信信道显然是不够用的。为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关各部门使用集群通信的需求,无线电管理局又专门开辟了350 MHz频段(共560个信道)供公、检、法等8个部门使用。 原信产部一直倡导和支持建设集群通信共网(Common network或Shared network),在无线电管理局连续发布的几个文件中也始终贯串着提高频谱效率这个意图,直到2007年发布的173号文件中还特别强调“建立数字集群通信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原则”。在这4种体制中,TETRA、iDEN和GT800都是采用TDMA的,而GoTa系统是CDMA的。而在工作频段占用方面,4个系统都使用800MHz频段,而TETRA还独有350MHz频段。 本文试图对我国的4个系统的概况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供参考。但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进展,有必要先对国际电联(ITU)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推荐的体制先做些介绍,因此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国际电联(ITU)推荐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体制 1998年3月ITU专门发布了一份题目为“用于调度业务的频谱高效的数字陆上移动通信系统(Spectrum Efficient Digital Land Mobile System for dispatch traffic)”(ITU-R37/8)的文件。这个文件指出:由于陆上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和基于数据业务的需要,提出要发展采用数字调制的以获得更高效的频谱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这个文件中提到了“调度业务”和“高效频谱”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两个关键点,文中也提到了英文“Trunking”这个词汇,也就是我们已经译成为“集群”。文件中ITU重新强调了数字集群通信的含义。 关于频谱高效使用,众所周知从技术制度来说TDMA是高于FDMA,而CDMA又高于TDMA。但也不仅是这样,从使用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技术的实现成熟性,和系统与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例

集群通信技术

集群通信技术 1、概述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于集群通信系统等地方,主要可以从字面儿上分几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是“集群”即“中继”、“交换”,为区别于有限的“中继”,移动通信称为“集群”。集群其实就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为多个用户服务,把有限的信道动态的、自动的、迅速的和最佳的分配给整个系统的所有用户,最大程度的利用系统的信道资源。 2、组成 集群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控制中心组成。其中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管理终端、电源等。 3、应用 集群通信主要分为模拟集群与数字集群,但模拟集群由于频率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保密性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已基本被数字集群所替代。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十分之广,主要包括调度指挥、数据、电话(含集群网内互通的电话或集群网与公众网间互通的电话)等。 4、常用的数字集群标准 国际上著名的数字集群标准有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欧洲集群标准TETRA系统和美国的iDEN系统,北美的APCO Project25,以色列的FHMA标准,欧洲的DMR标准,中国的GT800、GoTa、Tetra,另有一种公安部发布的数字集群标准PDT,此标准还在申请国家标准。

提交给ITU(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集群系统列入数字集群报告中的有美国的Project25调度系统、泛欧TETRA系统等7种技术体制。这也是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集群通信大部分情况下仍是作为应急指挥调度通信专网使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是在蜂窝式通讯系统所不能到达或者是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场合,其用户量相对较小,但在全球通信系统的地位却日益重要,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大力关注与投资。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已建的数字集群通信网都已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各部门如公安、安全、武警、轻轨地铁、机场、港口等日常使用的指挥调度通信和由运营商运营的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外,在保障重要的、大型的、政治性很强的国际和国内活动和对抗突发的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未来趋势 从整体来看,目前全球仍旧离不开集群通信技术,也许未来可能会有替代产品出现,但就目前的趋势而言,集群通信技术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11通信本2 杨欣潼 11111631213

20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 1.1 通信系统模型 一、通信的定义 1.信息:对收信者来说未知的、待传送、交换、存储或提取的内容 ﹙包括语音、图象、文字等﹚ 人与人之间要互通情报,交换消息,这就需要消息的传递。古代的烽火台、金鼓、旌旗,现代的书信、电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可视图文等,都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2.信号:与消息一一对应的电量。它是消息的物质载体,即消息是寄托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 3.通信就是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 二、电通信 1.定义 利用“电”来传递信息,是一种最有效的传输方式,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电通信。 2.特点 电通信方式能使消息几乎在任意的通信距离上实现既迅速、有效,而又准确、可靠的传递。 电通信一般指电信,即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和其它电磁系统,对于消息、

情报、指令、文字、图象、声音或任何性质的消息进行传输。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按信号随时间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模拟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2)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按信号随频率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基带和频带信号。 基带信号:发信源发出的信号。 频带信号: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频带信号。 基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传输的信号 (如直流电报、实线电话和有线广播等)。 频带传输: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更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FM、AM、MODEM) 三、通信系统的模型 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指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全部设备和传输媒介。 (2)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发信源:是消息的产生来源,其作用是将消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变换:将 非电物理量转换为掂量。 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离散信源。模拟信源(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幅度连续的信号;离散信源(如电传机、计算机)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作用是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 号。它要完成调制、放大、滤波、发射等。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还要包括编码 和加密。 ●信道:是传输的媒介。信道的传输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噪声源:将各种噪声干扰集中在一起并归结为由信道引入,这样处理是为了 分析问题的方便。 ●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密等,将接收到 的信号转换成信息信号。 ●收信者:把信息信号还原为相应的消息。 2.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350M数字集群系统方案

350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4.2.4调度台通讯 .....................................................................................................................

一、行业背景 数字集群公网是一种利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公用频率、公用设施、共享覆盖、共享业务、分担费用,使每个部门在集群网络基础上建立功能性的虚拟专网,从而享受方便、可靠服务的数字集群组网方式。各地相继建设了数字集群政府共网,为应急联动部门提供了统一、安全、快速、高效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保障了各类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的指挥调度通信通畅。 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以话音为主的无线指挥通信系统,是目前指挥调度、救灾抢险、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重大保卫活动以及日常警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无线通信手段。所以,为了促进警察业务的不断提高,增加相关部门对突发事故与应急保障的处理能力,建设350 MHz警用集群通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设目标 本方案根据有关部门的实际通信需求,在部门原有通信系统基础上,在适当地点选址,补建站点,组建一套安全可靠、稳定实用、操作便利、管理和维护方便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的覆盖所需范围的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网络能够提高通信容量和系统稳定性,适应当前公安业务发展的需求。 系统具有传统的单呼、组呼、群呼业务;能够对通话内容进行监听以及录音管理;具备后台操作管理模块,对系统进行远程的才做和维护;集成GIS组件,使指挥调度更加直观明了。 三、建设内容 350兆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解决大量干警语音通信的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通话的需要,解决用户大范围漫游使用的需要。系统主要分为终端子系统、基站子系统、交换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 终端子系统相对应的设备有车载台,手持式终端,固定台,调度台。基站子系统相对应的设备有基站,直放站,基站控制器。交换子系统包括交换中心。维

M集群通信系统

350M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集群通信业务就是指利用具有信道共用与动态分配等技术特点得集群通信系统组成得集群通信共网,为多个部门、单位等集团用户提供得专用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 集群通信系统,就是一种高级移动调度系统,代表着通信体制之一得专用移动通信网发展方向。它就是按照动态信道指配得方式实现多用户共享多信道得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终端设备、基站与中心控制站等组成,具有调度、群呼、优先呼、虚拟专用网、漫游等功能。集群通信系统得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得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就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得多用途、高效能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模拟集群通信与数字集群通信 模拟集群通信采用模拟话音进行通信,整个系统内没有数字制技术,后来为了使通信连接更为可靠,不少集群通信系统供应商采用了数字信令,使集群通信系统得用户连接比较可靠、联通得速度有所提高,而且系统功能也相应增多。 数字集群通信网就是二十世纪末兴起得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它除了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GSM、CDMA)所能提供得个人移动通信服务外,还能实现个人与群体间得任意通信,并可进行自主编控,就是集对讲机、GSM、CDMA与图像传输于一体得智能化通信网。数字集群通信在技术上得特点与优势决定了它不仅具备个人通信得全部功能,而且它能控制与实现个人与群体间任意通讯,保密性高,功能丰富,真正全面实现了通讯得智能化。另外,经调研80%通话来自于团队内部得工作联络,数字集群由于其内部矛盾通话成本极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团队得通信开支,在强调社会管理成本控制与企业成本核算得今天,数字集群通信网特别适合中国国情,能为使用者带来明显得经济效益。数字集群通信网主要应用于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公安、铁路、交通、水利、能源、工商、税务、证券等企业内部联络与指挥控制。同时,某些专业人士对它也有极大得需求。无论大型演习或就是防讯抗洪斗争,有了全通网,调动千军万马从此无需千呼万唤;警察执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开放分类: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目录 1.·【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8.2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8.2.1 概述 MOTOROLA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无线电和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在满足全世界公共安全、政府及企业用户的关键通信保障需要方面有着70多年的丰富经验。MOTOROLA公司是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港口、石化等重要行业的TETRA 系统供应商。 MOTOROLA的DimetranIP(Digital Motorola Enhanced Trunked RAdio)数字集群通信解决方案处于全球TETRA无线通信解决方案领域中的领先地位,面向专业用户最苛刻的需求,为复杂的组(群)通信提供话音、数据和信息等多种传送服务。MOTOROLA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专业组织机构的工作实效。 2006年,MOTOROLA专门为中国公安用户推出了350MHz TETRA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中国公共、安今用户在通信频段方面的新要求,以及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严格要求,规模灵活且功能上町全而拓展,用以满足不同规模用户的不同需求。 早在1994年MOTOROLA就推出第套TETRA系统。2002年以后,MOTOROLA 已经把Dimetra系统升级为基于全IP技术的Dimetra—IP系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两套 Dimetra—IP系统分别为公共安全、组委会和交通运输提供服务,经受了人话务量的冲击考验,充分证明MOTOROLA服务于广大客户的实力。而全球最大的英国警察全国网也使用 Dimetra.IP系统。在亚洲公共安全领域,MOTOROLA先后为韩国,全国政务网、上海市公安局、香港警察第三代指挥中心、澳门警察、上海电信的上海政务网、成都市政务网、天津开发区等客户提供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强化和提高了公共安全用户的指挥、调度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MOTOROLA还为北京正通网提供了3万多台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摘要首先介绍了集群通信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集群民族产业 1、前言 从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集群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与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规模相比,数字集群通信的规模还远远落后于移动通信。而且,无论是TETRA系统还是iDEN系统,其标准的开放性不高,iDEN系统为摩托罗拉独家垄断,而TETRA系统虽然在空中接口可以做到兼容,但各个厂商的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从而影响了TETRA系统的发展。这种状况造成最直接的问题是终端和系统设备价格较高,或者是系统维护、升级和扩容的成本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集群通信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的多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例如中兴、华为和大唐),都在大力研发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并已经相继研制出符合集群通信要求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有华为开发的基于GSM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T800系统)、中兴开发的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系统)。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方案目前也在制定当中。下面对GoTa 系统以及GT800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2、GoTa系统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hture),是为满足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和共网用户的需要而开发的。 GoTa的空中接口在cdma2000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GoTa采用的呼叫方式是集群通信中所特有的PTT方式的话音呼叫。为了提高呼叫接续速度,GoTa还定义了一套相应的体制结构和协议栈以满足集群通信系统的快速连接。为了支持群组呼叫,GoTa优化了空中接口,从而达到在同一个小区/载频下同一群组的用户在呼叫时能够共享同一条空中信道的目的。GoTa在处理通信连接时也采用了共享的方式,这将减少网络处理呼叫时的时延。对于用户来说,信道选择和分配的过程却是透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1、简介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 To 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2、发展历程 中国在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也开始向第二代的数字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TDMA(时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通信方式。同时,由于各集群使用企业为了满足其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独立建设集群通信网络的方案,所以众多企业的集群网络在网间互联互通性、频率资源使用、整体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国外通信巨头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并设置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使得内部接口基本不公开,技术开放性很差,系统和终端设备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也制约了中国数字集群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 2000年12月28日,我国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11228-2000)行业推荐标准,参照国际标准TETRA(体制A)和美国国家标准iDEN (体制B),确定了两种集群通信体制。后来又加入了我国自主的GoTa和GT800两种体制。目前我国现有数字集群标准有四个:欧洲的Tetra,美国的Iden,以及我国中兴和华为公司的GOTA和GT800。国产的两个标准都是在公网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入网时间及脱网直通等方面无法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美国的Iden也是从公网改进而来的,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Tetra能够满足包括公安在内的专业用户的需求。但Tetra也存在覆盖区域小、建网成本高、各厂商的设备无法互联、很难与模拟系统兼容以及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等问题。中国公共安全行业亟需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内公共安全模拟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新数字集群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讲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3.1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模拟集群移动通信网的主要问题是频率低;所能提供的业务种类受限,也 就是说不能提供高速率数据服务;保密性差,容易被窃听;移动设备成本高,体积大,网的管理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采用数字通信就表现出了数字集群通信的优缺点。 1. 频谱利用率高 模拟的集群移动通信网可实现频率复用,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但是随着移动用户数量急剧增长,模拟集群网所能提供的容量已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问题的关键是模拟集群系统频谱利用率低,模拟调频技术很难进一步压缩已调信号频谱,从而就限制了频谱利用率的提高。与此相比,数字系统可采用多种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如果用低速语音编码技术,这样在信道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就可增加话路,还可采用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压缩已调信号带宽,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另外,模拟网的多址方式只采用频分多址(FDMA),即一个载波话路传一路话音。而数字网的多址方式可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即一个载波传多路话音。尽管每个载波所占频谱较宽,但由于采用了有效的语音编码技术和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总的看来,数字网的频谱利用率比模拟网的利用率提高很多。数字系统在提高频谱利用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前景,因为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仍不断发展着。 频谱利用率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对于集群移动通信来说,系统容量一直是网的首要问题,所以不断提高系统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是集群移动系统从模拟网向数字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提高 数字无线传输能提高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对于集群移动系统来说,信道衰落特性是影响无线传输质量的主要原因,须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加以克服。在模拟无线传输中主要的抗衰落技术是分集接收,在数字系统中,无线传输的抗衰落技术除采用分集接收外,还可采用扩频、跳频、交织编码及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由此可见,数字无线传输的抗衰落技术比模拟系统要强得多。所以数字网无线传输质量较高,也就是说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比模拟集群移动通信网的话音质量要好。 3.保密性好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用户信息传输时的保密性好。由于无线电传播是开放的,容易被窃听,无线网的保密性比有线网差,因此保密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者重点关心的问题。 在模拟集群系统中,保密问题难以解决。当然模拟系统也可以用一些技术实现保密传输,如倒频技术或是模/数/模方式,但实现起来成本高、语音质量受影响。由此,模拟系统保密非常困难。利用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对数字系统来说,极易实现保密。

M集群通信系统

350M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集群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具有信道共用和动态分配等技术特点的集群通信系统组成的集群通信共网,为多个部门、单位等集团用户提供的专用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级移动调度系统,代表着通信体制之一的专用移动通信网发展方向。它是按照动态信道指配的方式实现多用户共享多信道的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终端设备、基站和中心控制站等组成,具有调度、群呼、优先呼、虚拟专用网、漫游等功能。集群通信系统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模拟集群通信与数字集群通信 模拟集群通信采用模拟话音进行通信,整个系统内没有数字制技术,后来为了使通信连接更为可靠,不少集群通信系统供应商采用了数字信令,使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连接比较可靠、联通的速度有所提高,而且系统功能也相应增多。 数字集群通信网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它除了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GSM、CDMA)所能提供的个人移动通信服务外,还能实现个人与群体间的任意通信,并可进行自主编控,是集对讲机、GSM、CDMA和图像传输于一体的智能化通信网。数字集群通信在技术上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不仅具备个人通信的全部功能,而且它能控制与实现个人与群体间任意通讯,保密性高,功能丰富,真正全面实现了通讯的智能化。另外,经调研80%通话来自于团队内部的工作联络,数字集群由于其内部矛盾通话成本极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团队的通信开支,在强调社会管理成本控制和企业成本核算的今天,数字集群通信网特别适合中国国情,能为使用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数字集群通信网主要应用于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公安、铁路、交通、水利、能源、工商、税务、证券等企业内部联络和指挥控制。同时,某些专业人士对它也有极大的需求。无论大型演习或是防讯抗洪斗争,有了全通网,调动千军万马从此无需千呼万唤;警察执勤巡

《数字通信原理(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课件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第1章概述 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用是什么?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答:信源编码的作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用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即完成数/模变换的任务。 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是: (1)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4 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答: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1-5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 ,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 信息传输速率为 1-6 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答: 1-7 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 ,可传输 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

? 答:频带利用率为 1-8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数字通信技术目前正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用户数字化和高速大容量等。 第2章数字终端编码技术 ——语声信号数字化 2-1 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哪几种? 答: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波形编码(主要包括PCM、ADPCM等)、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如子带编码)三大类型。 2-2 PCM通信系统中A/D变换、D/A变换分别经过哪几步? 答:PCM通信系统中A/D变换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步; D/A变换包括解码和低通两部分。 2-3 某模拟信号频谱如题图2-1所示,(1)求满足抽样定理时的抽样频率 并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设 )。(2)若 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并说明此频谱出现什么现象?

铁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89 集群系统是一种具有交换和控制双重功能的专用移动通信调度系统,这将使一个国家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许多连同少量的用户通道合理地将集群控制器的信道分配给用户,在许多用户共用一个通道数互相不干扰的情况下,使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连接时间短、高优先级的集群系统共享资源,可以提供备用和应急电话、有线电话网、语音加密、支持传真数据等业务的互操作性。 1 集群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专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也经常被使用在集群中的标准(也被称为大区)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例如,GSM-R(铁路移动通信全球系统)是在调度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铁路集成提到的,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这是增加的8时隙200kHz带宽TDMA调度通信功能构成的一个集成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GSM蜂窝系统上的多种方式。用GSM 基础设施提供先进的语音通话服务,以独特的铁路调度服务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平台,使铁路部门实现铁路管理信息都共享在这个平台上。GSM-R系统是基于GSM规格的协议,优先级组呼,广播呼叫铁 路运输调度通信功能,适用于铁路通信的需求。为了完成功能的调度通信,GSM-R系统和GSM系统是不同的组呼叫寄存器(GCR)是在其结构中增加。更重要的是,GSM-R系统除了具有语音传输功能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它可以实现机车主板计算机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控制列车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实时传输火车信息,确保列车安全的目的。因此,铁路运输指挥调度通信系统GSM-R网络关闭其网络和业务需求的调度通信,具有安全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只需要有限的互操作性,这是与外部的通信网络,实现铁路运输指挥和业务需求。铁路专用电话网,铁路网互连的各种MIS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公共网络互连互通,保证各类业务之间的顺序开展。 2 GSM-R的组成及特点 从集群通信的角度来看,GSM-R是基于GSM技术在公共网络上的调度通信功能,是专门用于铁路无线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整合。其突出的特点是从自动列车控制信息传输的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的语音通信到统一的无线通信平台。这是一个全功能的、高效的通信系统集成先进的通信信号。GSM-R 铁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何永贵 (神华准能公司大准铁路通信段,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摘要: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信令方式、语音数字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集多功能于一体,在技术上和系统容量上满足大型共网的建设要求,能提供指挥调度、电话互连、数据传输、短消息收发等多种业务。文章将针对我国目前主流的铁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关键词: 铁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SM-R ;TETRA ;数字信令;语言数字;通信网络中图分类号: U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089-04 2012年第32/35期(总第239/242期)NO.32/35.2012 (CumulativetyNO.239/242)

PDT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PDT(Police Digital Trunking:警用数字集群系统),采用12.5kHz TDMA 双时隙、4FSK调制、数字语音压缩技术,具有语音清晰、高效频谱效率、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省电、模数兼容以及丰富的语音数据业务功能等特点, 遵循高性价比、安全保密、大区制、可扩展和模数平滑过渡的五大原则,有效地解决了多种专业通信网融合通信的问题。能满足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工商业等专业用户群体的无线通信指挥调度需求。 PDT标准是由公安部主导并和国内众多优秀的专用通信设备厂商一起制定的,是国家政府大力支持的。该标准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对国际上成熟的标准技术进行了借鉴及创新设计,融合了中国特色的专业通信经验,是一套先进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通信标准。PDT标准分为集群标准和常规标准两部分,并向下兼容DMR标准协议。 依照PDT标准,我们公司已开发了PDT手持数字对讲机,并继续研发车载台、中继台及PDT集群系统全系列产品。根据各行业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及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可以提供直通、中转、同播系统、集群系统等不同组网模式,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保障专业用户随需而通的通信需求。 PDT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多用户、多部门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管理和使用这些信道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指挥调度通信,优势在于大范围无线通信时快速反应、便捷使用及多级调度。 公安系统基于PDT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可如下: 目前,公安机关大多应用的仍是模拟集群系统,随着应用的增多,模拟技术本身的缺陷也逐渐浮现。 (1)频谱利用率低,部分大城市已出现了警用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公安通信需求与匮乏的频率资源的矛盾已迫在眉睫; (2)话音质量不稳定,模拟技术抗干扰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调度指令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传达,已经严重影响到警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高效的处警效率,在紧急时刻,甚至会威胁到警员及公众的人身安全;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1、1 通信系统得发展简史 人类建立与使用通信早在古代就开始了,古代得烽火台、邮路驿站、狼烟设施、旌旗等。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就是古人收到远方家信时,欣喜若狂得真实写照;又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中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得诗句更就是直接反映了古代得“数字化”通信系统——烽火台得通信效果。近代得灯光信号、旗语等,特别就是到了19世纪,英国人莫尔斯于1837年发明了无线电电报装置;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系统,这标志着“电讯时代”得开始——将信息转换成某种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远距离传送。现代得电报、电话、传真、电视、计算机等用户终端连接起现代通信网,在20世纪初期,德国西门子公司得电磁式自动交换机得诞生,则标志着“通信自动化”时代得开始;20世纪末期,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与卫星移动数字通信系统得使用,将通信技术推向了一个高速发展得水平;而在21世纪初,随着宽带互联网业务与IP技术得快速前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与网络电视(IPTV)技术得崛起,以及全球电信行业向“综合信息业务服务商”方向得全面转型,3G技术得使用与发展,使移动通信从窄带、低速、单一得业务推向了宽带、高速、多业务得发展,目前,全球3G市场已进入了快速得发展阶段。由于3G 移动通信网络在网络带宽、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得突破,3G业务应用将摆脱2G时代简单得纯文本内容,能提供低成本、大容量、更丰富、个性化与更多样化得移动多媒体业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拘无束通信与信息交互”。故3G市场开始由发达国家与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发展,当前以亚洲、东欧表现最为活跃,具有广阔得市场。根据信息产业部得统计与预测数据,我国3G终端得市场就是非常巨大得。未来得3G终端市场,将会有更多得厂商加入,有更多得款式可供用户挑选,目前,3G正处于蓬勃发展得时期。 1、2 通信系统得定义与特点 在人类得活动过程中需要相互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也就就是说将带有传递得各种信息得信号通过某种方式由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这种信息得传递过程就就是我们所说得通信。因此,所谓通信,就就是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递与交换信息得过程。在如今得自然科学中,“通信”几乎就是“电通信”得同义词,故教学内容中所讲得通信就就是指电通信。 所谓通信系统,就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与交换信息过程得系统,也叫电信系统。人类社会活动所有不同得消息都可以把它们归结成两类:一类称为连续消息,另一类称为离散消息。连续消息就是指消息得状态就是连续得,如强弱连续变化得语音,亮度连续变化得图像等,连续消息又称作模拟消息,信息中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取值得信号叫连续信号或模拟信号,如普通电话机输出得信号就就是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得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离散消息就是指消息得状态就是离散可数得,它们不就是时间得连续函数,她得取值仅为有限可数得离散值,我们把这样得消息叫做离散消息,或叫数字消息,信息中随时间与状态都就是离散得信号称作离散信号或数字信号,如电报、数字、数据、监控指令等,传递数字信号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她更能适应人类对通信得更高要求,它具有如下特点(优缺点):(1)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存储,如VCD、DVD光盘等;(2)数字通信得抗干扰

“四网合一”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四网合一”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引言 经过公开招标,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TRA数字集群系统设备成功中标我局项目。由于该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首次商用,出于各种目的,社会上对于该套系统使用情况的议论、猜测、甚至是恶意中伤经常在业内流传,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作为该套系统建设和使用的全程亲历者,有必要对该套系统的真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公安无线通信保障工作是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全局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是确保公安机关在重大安保活动中警令畅通的重要基础。原有警用模拟无线通信的诸多问题,已成为一个“技术瓶颈”,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局各项公安业务的开展。为此,我局根据公安部GA-T444-2003《公安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参考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建350M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省市的经验,于2012年开建350MHz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作为全局指挥调度的主要的应用支撑技术平台,以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统一指挥调度能力、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项目基本情况 作为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市行政区内重点部位众多,高速公路密集,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下辖9区4县,地域面积为12941.82平方千米。按照沈阳市政府整合资源的要求,我们将公安、消防、交警、急救四张网络合在一起进行了规划。“四网合一”的通信系统规划相对复杂,各个应用部门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特殊应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沈阳市二环以内重点部位室内全覆盖、三环以内道路全覆盖、三环以外及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车载台全覆盖,县城城区全覆盖”的规划要求。经过公开招标和近3个月的建设与优化,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全市消防、交警、急救通信已经全网转入该套系统。公安特警、巡警、指挥中心调度、警卫等警种已经开展应用。在刚刚过去的省市两会和全国两会安保工作中,使用单位对该套系统的通话质量等指标评价极高。现在每天在线的电台数量在两千台左右,呼叫次数已经突破50万次,通话时长累计达到2500小时以上,系统运行良好。我局已经决定将于今年5月全面停止模拟网的使用,届时各部门全面转入数字集群系统。 我局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含地铁二号线)包括2套互为容灾备份的交换中心,基站64套,手持台5281套,车载台854套,基地台591套,车辆和单兵定位系统1套,WAP警务信息查询系统1套,勤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1套,定制开发

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PDT)系统网络覆盖设计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技术应用 DCW 185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4 1 项目背景 为满足公安机关无线通信的数字化需求,推动公安机关无线通信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的平滑过渡,解决警用无线通信加密问题和重点地区频率紧张等问题。在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平滑过渡期间,确保模拟同播系统与PDT 数字集群系统的资源共享,减少网络的重复建设投入,互为备份,双网并行,建设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对于公安机关在日常的通信指挥、调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十三五”建设要求 公安部在“十三五”建设要求中指出:结合目前的公安工作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安无线通信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适应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工作总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向数字化过渡为专网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服务实战,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指挥通信系统和现场通信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安全可靠、反应灵敏、协调有序、高效畅通的公安指挥通信机制,为各级公安机关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服务,满足公安机关在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和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处突等方面指挥调度通信的需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推动公安无线通信的长远发展,努力开创无线通信建设、应用、管理的新局面。 3 警用350兆无线通信系统现状 原有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基础设施主要依托于350兆模拟同播通信网,主要应用于警卫、交警、消防、日常一线指挥,也作为警务的指挥网使用,为各项警务活动提供了无线通信保障服务。该系统不仅在治安巡防、交通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更是在大型警卫保卫活动中为公安机关圆满完成安保任务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公安无线通信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指挥调度、通信保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公安机关处理日常警务、重大警(保)卫活动、应急处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警用3 5 0兆模拟同播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350兆警用无线同频同播通信系统;该模拟通信系统在公安的各项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重要人物的安全警卫、交通管理、抢险救灾以及日常警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安维稳处突工作任务日益加重,现有模拟系统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原有网络老化。(2)信息化发展要求。(3)频率资源紧缺。(4)无线覆盖不足。(5)话务容量不足。(6)抗干扰能力差。 (7)扩展应用功能差。(8)安全保密性差。(9)应急响应能力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新一代的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此,如何设计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的信号覆盖就显得尤为重要。 5 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通信系统信号覆盖的设计 以一个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面积150平方公里,中小型规模的城市,结合原有城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的建设目标,利用无线网络仿真软件ATOLL ,对新建一套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网络进行计算机仿真作业,制作仿真覆盖效果,确定原有基站数量以及基站位置,然后选择典型基站进行实地现场测试,验证仿真效果与实地测试的差异,合理设计基站数量及基站位置,达到室外和关键区域实现覆盖率95%的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网络。 5.1 仿真软件及地图的选取 采用无线网络仿真软件ATOLL 用于350兆无线电模拟仿真和无线电系统性能评估,绘制基站覆盖范围。 借助当地可用的经纬度、地形海拔数据,仿真软件可生成灰白色系的X 光照、彩色系的虚拟区域地图,供仿真使用。仿真背景图可与其它扫描的地图、卫星拍摄的图片等叠加合成,以便更直观的观察仿真绘图区域。 基站小区覆盖半径与发射功率和无线传播损耗密切相关。除传播外,建筑物所引起的阴影损耗,高建筑物的反射,天线、基站和移动台的高度以及道路、树木都将影响路径损耗的中值和偏差,因而小区覆盖半径由计算所得损耗和实际地形共同决定。上行小区半径设计应保证接收来自小区边缘移动台有用信号满足基站要求。 警用数字集群(简称PDT )通信系统是时分多址通信系统,其下行覆盖半径由基站发射功率以及移动台接收灵敏度来决定,其上行覆盖半径由移动台发射功率和基站接收灵敏度来决定。 基站小区覆盖半径设计原则为上、下行链路平衡,即保证设计的上、下行小区边界能够闭合,两数值相同。若设计的下行链路小区覆盖半径较大,则在小区边缘下行信号较强,有可能造成对邻近小区的干扰过大,还有可能使得上行信号过低影响通信。因此应确定各种技术指标,根据上下行链路平衡的原则计算链路的路径损耗,进一步确定小区覆盖范围。 在确定相关参数后,测算出从基站到手机的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再参照合适的模型计算出基站的覆盖范围。 本设计采用在国内应用广泛的无线网络仿真软件ATOLL 的标准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Hata-Okumuram 模型也是根据实测数据建立的模型,该模型提供的数据较齐全,应用较广泛,适用于VHF 和UHF 频段。该模型的特点是:以准平坦 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PDT)系统网络覆盖设计 邓俊琼 (中国联通海南省分公司 系统集成公司,海口 570228) 摘要:原有的350兆模拟同播通信网存在网络老化、频率资源紧缺、覆盖不足、话务容量不足、抗干扰能力差、安全保密性差、应急响应能力差等问题。作为警用的专网系统,作为警用的专网,需要建设一套数字集群通信系统(PDT)系统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此,系统网络的覆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350兆;模拟同播通信网;存在问题;警用的专网;覆盖设计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4.150中图分类号:TN929.52;D63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4-0185-03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编制说明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小组 2020 年 3 月

1. 标准“范围”的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包括指导原则、业务和应用场景、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和编解码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的 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设备。 2. 工作简况,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及其在起草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等情况、对标准草案进行会议讨论范围、征求意见的范围、审查的范围 2018年10月26日,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标委[2018]13 号文下达了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 (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得到正式立项批准,项目计划编 号为20181800-T-339。 本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筹备成立标准起草组,为保证标准 的内容符合国内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客观地提出合理、适用的技术指标,编写 前期起草组对标准所涉及的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了调研。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起草组内部组织召开了多次的技术讨论会,在标准编写过程中征求国内厂家以及用户单位的意见,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得龙、蔡杰、陈迎、李晓华、袁剑、李侠宇、郑伟、陈钢、叶亚娟、梅晓华、褚丽、杨小倩、曾朝晖、郄卫军、徐崇、李赛男。 3. 标准编制的意义;标准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标准编制的意义: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 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