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枢神经系统二精品文档
中枢神经_精品文档

【基底核】 组成
内囊 纤维定位 (填图)
内囊前肢
内囊膝: 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听辐射 视辐射
躯干四肢 本精体细感触觉 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楔薄 Ⅱ束
核
肌 上肢、 、 躯干上部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前、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 后部
和脑神经相连的 神经核
和脑神经没有关系的 神经核
锥锥
体 交
和
体
叉束
随支
意配 皮 运四 质 动肢 脊
肌髓 侧
皮束 质 脊 髓 前 束
支配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脑干内
的
纤维束--1
性质
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名称 性质
脑干内的纤维束--2
内侧丘系
和
丘系交叉
传导躯干、四肢 本体觉和精触觉 的纤维束。
脑干内的 纤维束--3
Ⅱ
三叉神经
感觉核
头面部
浅感觉
传导路
三叉 丘系
(用“→”答题见
教材 P312)
光线
Ⅲ
(用“→”答题见
教材 P312)
视觉传导路
瞳孔对光 反射通路
直接 对光反射 间接
距状沟二岸皮质 (17区)
视辐射 内囊后肢 Ⅲ外侧膝状体
视 束
双侧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副交感核 视
光
视觉 传导路
交 叉 视 神
对光 反射
大脑皮质 感觉区
听 视
孤束核 三叉丘 系
味觉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神经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
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的灰质层,由数十亿神经元组成。
它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区之一,控制人类的思维、感觉、记忆、学习、语言和运动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左右两半球,分别控制身体的对侧部分。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部,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它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与运动指令结合起来,从而使身体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协调。
3.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它们组成了脊髓的神经元网络。
4. 神经元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是负责传递神经信号的细胞。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长的轴突和许多支持轴突的树突,以及一个细胞体。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神经元网络。
5.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的连接点。
它由一个轴突末梢、突触间隙和一个接收神经信号的树突或细胞体组成。
突触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神经信号。
6. 神经传递物质神经传递物质是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常见的神经传递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GABA 等。
神经传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至关重要。
7.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位的调节和控制。
它通过神经元网络中的突触和神经传递物质来实现。
神经调节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和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8.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是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的神经元。
它们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类能够感知外界刺激。
9.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是负责控制身体各部位运动的神经元。
它们将运动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其他运动器官,从而使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它在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各种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大部分,位于头部的颅腔内。
它是人类思维、感觉、记忆和运动的中心。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称为左脑和右脑。
这两个半球通过一个称为脑桥的结构相互连接。
大脑的表面有一系列嵌入式褶皱,称为脑回,这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脑叶大脑的表面分为不同的叶,每个叶都与不同的功能有关。
常见的脑叶包括:- 前额叶:处理思维、决策、行为控制和人格特征。
- 顶叶:负责感觉信息的处理和空间认知。
-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
- 枕叶:处理视觉信息。
脑室大脑内部有四个脑室,它们是由脑回内的空腔组成的。
脑室内充满了脑脊液,这是一种保护性液体,起到了支撑和保护大脑的作用。
脊髓脊髓是一个长而细长的结构,位于脊柱内。
它是传递神经信号的通道,将大脑发送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并将感觉信息传递回大脑。
脊髓中有一条称为背根神经的结构,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以及一条称为腹根神经的结构,负责将指令从大脑传递到身体。
脊髓外部有一层保护性的骨骼结构,称为脊柱。
这层骨骼可以帮助保护脊髓免受外部伤害。
小结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负责思维、感觉、记忆和运动等功能,而脊髓则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通道。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体的神经功能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浓度 (×10-3 mol/l)
Na+
120
K+
5
Cl-
125
Na+
12
K+
125
Cl-
5
A-
108
1. Nernst方程:
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到维持膜内外电化学动态平衡的水平 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所以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钾离 子的平衡电位。
•电化学平衡状态: ①K+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侧移动趋势;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 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1 兴奋性和兴奋
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的机体、组织与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性能。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②形成的电位差抵制这种趋势。
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半透膜
•K+平衡电位 其大小可用Nernst方程计算: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F-法拉第常数
为形成平衡电位而移动的K+仅需占极少部分。(图)
2. Goldman方程
①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则这种离子的电化 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②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只有微小通 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膜在安静时,PNa约为PK的1/100~1/50.
3、强度的变化率(图2-6)
2.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一、兴奋性的衡量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 –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利用时:用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神经动物学-3.1神经递质 与受体-精品文档

——
——
非典型β
结构信息
477 aa(人)
413 aa(人)
408 aa(人)
信 号 传 导 Gs(增加cAMP)Gs( 增 加 Gs(增加cAMP)
途径
cAMP)
表达部位 冠状动脉,肾 肾脏,肺, 脂 肪 组 织 , 肠
脏,心脏,中 心脏,中枢 胃血管内皮
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生理功能 心脏兴奋,冠 平滑肌松弛 脂 肪 细 胞 的 脂
乙酰胆碱受体(蕈毒碱类)
目前公认的 名称
M1
结构信息 460 aa (人)
M2
466 aa (人)
M3
M4
M5
590 aa (人) 479 aa (人) 532 aa (人)
信 号 传 导 Gq/11(增加 Gi (cAMP)
途径
IP3/DAG) ↑K+(G)
NO
Gq/11(增加 Gi
IP3/DAG) (cAMP
化引起的K+通道激活和外部毛
细胞的超极化
相关疾病 阿尔茨海默症,疼痛,孤独症,常染色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 α7:阿尔茨海默症,炎症,精 重症肌无力
体显性遗传的夜间额叶癫痫(α4,β2点 动低下综合征,溃疡 神分裂症
突变),烟瘾,帕金森氏症
性结肠炎
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脂酶活性↓
胆碱能受体持续兴奋
M 受体
α1-肾上腺受体
α 目 前 公 认 的 名
称
1A
α1B
α1D
别名
α1a, α1c
α1b
α1d, α1a/d
结构信息
466 aa(人)
517 aa(人)
572 aa(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导论完整PPT精品文档

•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
12
• 格式塔心理学 •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
特海默(M. Wertheimer)、柯 夫卡(K. Koffka) 和柯勃(W. Kohler)所创立 • 较行为主义稍早一 年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及治疗心理异 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2
三、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 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 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 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 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理 学一样
学 主 要 的 研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
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科 学性质
究 (二)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
领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 域 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21
二、 心 理 学 的 分 类
(一) 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 生理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三) 发展心理学
• Gestalt为德文, 含有“形状”或 “组型”之意
13
精 神 分 析
•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 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 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 人的行为动力
•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 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 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及其特征
• 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 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 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 盾冲突
药物化学案例

第二 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案例学习案例2-1医师向你提出咨询。
咨询的病例是:一个严重的车祸的受伤者赵某,转院到你所在的医院,从发生车祸到现在,原医院对赵某使用吗啡镇痛,已有4个多月。
赵某的主治医生考虑到长期使用吗啡,可能导致药物的依赖性,并想到他曾在文献上见过,有关生产厂家推出的较少药物的成瘾性的新镇痛药的报导。
医师想改换镇痛药物,并希望得到药剂师的帮助。
CH 3ONO吗啡 可待因 哌替啶喷他佐辛1、在本案例中,上面每一个药物对阿片受体的作用如何?2、什么是你的治疗目标?3、如果可能,你推荐给患者采用什么药物? 案例2-2王某是一个药物化学教师。
因她花了两周的学时讲授胆碱激动剂,但在测验中间有许多学生仍不能画出胆碱的结构式。
使她自责,焦虑而精神病发作,被人送进了你所在的医院急诊室。
王某多年试图在4个学分的学时中,教会学生她所知道的全部的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导致她持久的心动过速,她的病历记录显示:她具有色素分散综合症(易患青光眼的体质)。
作为药剂师的你被咨询,请提出对这教师的开始治疗方案,并从下列多个吩噻嗪类(或相关的)结构中选择。
S NCF 3N H HClSNON N OH HH-O OO-O SNNNS O O1 231、开始治疗时,你选择上述三个药物中的哪一个。
用你的药物的化学知识说明理由。
2、该教师素好争辩,在她治疗时候常不与医生配合。
在后期治疗中,你如何选择用药?案例 2-3李某,28 岁的一个单身母亲,是一个私立小学的交通车司机。
她因近6个月越来越恶化的抑郁症去看医生。
病历表明她常用地匹福林(dipivefrine )滴眼(治疗青光眼)和苯海拉明(防过敏),她的血压有点偏高,但并未进行抗高血压的治疗。
现有下面4个抗抑郁的药物,请你为病人选择。
ON CF 3HNHNH 32SO 4-2NN H 2Cl抗抑郁药1 抗抑郁药2 抗抑郁药3OONHOHOON N HHClONHCl抗抑郁药4 地匹福林 苯海拉明1、在该病例中,其工作和病史中有些什么因素在用药时不应忽视?2、上述药物中,每一个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3、你选择推荐哪一个药物,为什么?4、说说你不推荐的药物和理由? 案例 2-4李×,男性(50岁),中学高级教师,近日来应聘到一个远离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城市的高级中学,教授毕业班的语文。
神经查体_精品文档

.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通过准确检查获取对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信息。 包括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神经反射、自主神
经以及意识状态与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检查。
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共12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 为重要。检查时应按序进行,以免遗漏。
②动作性震颤:系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③老年性震颤:与震颤麻痹类似,为静止性震颐,发生于老年人,
常表现为点头或手抖,通常肌张力不高。 2、舞蹈样运动(chorea)-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
动,类似舞蹈,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该运动也可发生在面部,犹 如作鬼脸,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病变。 3、手足徐动-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等。
鼻腔本身疾病也可引起嗅觉障碍。
(二)视神经检查
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检查包括 视力 视野 眼底
(三、四、六) 动眼、滑车、 展神经检查
动眼(oculomotor nerve) ,滑车(trochlear nerve)、展神经(abduct nerve) 三对神经同司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可同时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续)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临床意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称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 痪(轻瘫)。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①单瘫:单一肢 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 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③交叉性偏瘫:为 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 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动眼神经核(Ⅲ):中脑上丘平面、中脑水管腹 侧,发出的纤维经脚间窝外侧缘出脑,支配除外直 肌、上斜肌以外的其余眼球,支配 由鳃弓衍化而来的骨 骼肌(咀嚼肌、面肌、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由下→上:
⑴副神经核:脊髓颈 段上6个节段的前角 外侧区,发出的纤维 在上部颈髓前、后根 之间出脊髓→椎管内 上行→副神经脊髓根 →枕骨大孔→颅腔。 支配: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柱
位于一般躯体 运动柱外侧,靠近 界沟,支配平滑肌、 心肌、腺体。
自下→上有:
⑴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三角深面,发出的副 交感节前纤维加入迷走神经→器官旁节或壁内节 换元→节后纤维→颈、胸、腹的脏器(结肠左曲 以下消化管及盆腔脏器除外)
⑵下泌涎核:延脑橄榄上部,迷走神经背核头端 附近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节前纤维→舌咽神经 →耳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腮腺。
灰质:
脑神经核:后10对脑神经传入纤维的终止核 (感觉核)和传出纤维的起始核(运动核);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不相关的脑干中固有的 核团,主要在上、下行通路中起中继站的作用, 或与各级脑部、脊髓有广泛的联系(如薄束核、 楔束核、红核等)。
网状结构核:存在脑干网状结构中。
白质:由脊髓与间脑、大脑、小脑间的上、
㈣第四脑室
位于延脑、 桥脑和小脑之间 的脑室,顶朝小 脑、底为菱形窝。
顶:前部——小脑上脚、前髓帆; 后部——后髓帆(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丛
底:菱形窝
交通:第四脑室正中孔、第四脑室外侧孔(成对)
㈤中脑
腹侧面上界 是间脑的视束、 背侧面上界是上 丘的上缘。
腹侧面: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根、后 穿质。
⑶上泌涎核:桥脑下部、面神经核尾侧部附近的网 状结构中。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面神经(中间 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 维→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⑷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核):中脑 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发出的副交感节 前纤维→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第二节 脑干
脑:端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桥脑(脑
桥)、延脑(延髓)6个部分。
脑干:中脑、桥脑、延脑的合称,向下连脊髓,向
上与间脑相连,是大脑与小脑、脊髓之间联系的干
一、脑干外形
㈠延脑:倒置圆锥
体,下界平枕骨大孔 与脊髓直接连接,上 面腹侧以延脑桥脑沟、 背侧以髓纹和桥脑分 界。
脊髓表面的纵行 沟裂都延续到延脑。
1.一般躯体运动柱
邻近正中线, 支配由肌节演化的 骨骼肌(眼球外肌、 舌肌),由下而上 有:
⑴舌下神经核(Ⅻ):舌下神经三角深面,发出 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
⑵展神经核(Ⅵ):桥脑中、下部的面神经丘深 面,发出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
⑶滑车神经核(Ⅳ):中脑下丘平面、中脑水管腹侧,发出的 纤维围绕中央灰质先行向背外侧,再转向背侧,在前髓帆中左 右完全交叉,出脑后支配上斜肌。
背侧面:四叠体(顶盖):上丘(视觉反射神经)、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上丘臂(连间脑外侧膝状 体)、下丘臂(连间脑内侧膝状体)、滑车神经根。
中脑导水管上连第三脑室,下连第四脑室。
二、脑干内部结构
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构成。灰质形成的神经核断 续地存在于白质之间,但仍 保持着有规律的节段性排列。
⑵疑核:延脑的橄榄上部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三 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发出 的轴突自上而下依次加入舌咽神经(Ⅸ)、迷走神 经(Ⅹ)、副神经颅根(Ⅺ)。
上端的神经元→舌咽神经→茎突咽肌;
大部分神经元→迷走神经→软腭、咽、喉和食管上 部骨骼肌;
下端的神经元→副神经颅根→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咽支、喉返神经→咽喉肌。
背面:形成菱形窝上半部,与延脑上半部的 背面共同构成第四脑室底。小脑上脚(结合 臂)、前髓帆(上髓帆)。
㈢菱形窝:
窝的境界: 上外侧界——小脑上脚; 下外侧界(内侧→外侧)——薄束结节、楔束 结节、小脑下脚; 外侧角——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结构:髓纹、正中沟、界沟、前庭区、听结节、 内侧隆起、面神经丘(面丘)、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最后区、蓝斑
下行纤维束组成。
网状结构:纵横走行的纤维相互交织成
网状,一部分神经元散在其中或聚集成核 团而形成,脑干中的网状结构比较发达。
㈠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的配布:
脊髓灰质:前角——躯体运动、侧角——内脏运 动、后角——感觉,以腹背关系排列。
脑干灰质:中央管逐渐背移并敞开过渡到第四脑 室,与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相当的结构则铺于第 四脑室底。运动性核团和感觉性核团的排列关系 则由腹背方向变成内外方向,两者间以界沟分界。
⑶面神经核:桥脑下部、网状结构的腹外侧。发 出的纤维行向背内侧,绕展神经核的背侧形成面 神经膝,再沿面神经核外侧在延脑桥脑沟外侧出 脑→面神经运动根→表情肌。面神经核可分为上、 下两群细胞。
⑷三叉神经运动核:桥脑中部、三叉神经桥 脑核的腹内侧,发出的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运 动根→下颌神经→咀嚼肌等。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舌下神经根丝(前 外侧沟)、舌咽、迷走、副神经根丝(橄榄后方)
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绳状体)
㈡桥脑:较延脑膨大,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
腹侧:延脑桥脑沟中自内→外: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根。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桥 脑臂/脑桥臂)、三叉神经根、桥脑小脑三角。
界沟以内:脑神经运动核,相当于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 界沟以外:脑神经感觉核,相当于脊髓灰质后角。
内脏运动、内脏感觉核团:分别位于靠近界沟内、外侧。 与躯体相关的机能柱则离界沟较远。
6种脑神经核机能柱:
脑神经核团在脊髓4种核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特殊躯 体感觉、特殊内脏感觉、特殊内脏运动3种核团,共有7 种核团。但由于一般内脏感觉核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是一个 核团(孤束核),孤束核的颅侧接受味觉纤维,其余部分 接受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因此脑干中实际存在6种核团的 机能柱,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