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上海宝山区万达广场坍塌事故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脚手架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脚手架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三:2013年3 月21日晚上20时 30分许,桐城市太 阳城附近的盛源财 富广场在进行5层楼 面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高支模支架、 脚手架发生坍塌事 故,造成14人被埋, 8人死亡,6人受伤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原因: 1、高支模方案未经监 理审批,未组织专家 论证、评审; 2、高支模支架、脚手 架未按照方案施工, 剪刀撑缺乏; 3、20多米高的立柱 与顶板应分两次建筑 的混凝土改为一次性 浇筑;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现场无管理人员在场。
上海地铁12号线金桥坍塌事故原因认定 发布时间: 2013-01-26 00:54:56 1月25日,记者从上海市安监局获悉,经现场勘查,认定事故发生 原因是模架结构存在施工搭设缺陷,在混凝土自重与施工载荷作用 下,致使模架结构产生局部失稳,最终导致模架结构整体坍塌。 该项目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劳务分包单位上海东服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都存在着管理不到位、责 任不落实的情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五:2010年1月 12日上午11:50分左 右,由芜湖恒达建筑 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富贵建筑安装架 业有限公司承建的芜 湖华强文化科技园 (芜湖方特二期)配 送中心仓库建设工地, 在浇筑混凝土层面过 程中发生模板坍塌事 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 7人受伤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脚手架事故案例
脚手架安全分事析故案例分析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脚手架的作用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 设的各种支架。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临时设施,用在外墙、内 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它是为解决在建 筑物高部位施工而专门搭设的,用作操作平台、施工作业 和运输通道、并能临时堆放施工用材料和机具,主要为了 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因此,脚手架在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装修工程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上海万达广场塌方 一月内万达广场两发建筑事故

上海万达广场塌方 一月内万达广场两发建筑事故

上海万达广场塌方一月内万达广场两发建筑事故经济观察网2011/4/1312:03:52提要:快速复制的万达广场,正在面临着空前的“建筑安全”压力。

4月12日晚8点,上海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在建的宝山万达广场工地发生塌方。

经济观察报贾华杰快速复制的万达广场,正在面临着空前的“建筑安全”压力。

4月12日晚8点,上海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在建的宝山万达广场工地发生塌方。

新民网报道说,一条长约50米的地面裂缝整个吞噬了工地围墙,“同时陷落的还有一座塔吊、一根电线杆以及一个监控探头。

”而上海东方网报道说,目前没有发现有人员伤亡的情况。

这已是万达广场在一个月内,两次发生建筑责任事故了。

3月27日下午4点左右,位于郑州市秦岭路与中原路交叉口“郑州中原万达广场”2号楼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当场造成超过8名施工人员被埋。

而就在3月25日上午,在青岛,万达集团[简介最新动态]总裁王健林曾对本网记者表示,(对于商业地产)“我提了三句话,商业管理公司就是安全、服务、品质。

”王健林说:“首先是安全,一个大的广场出了大的事故,这个就麻烦了,尤其是火和水这种大的事故,说一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个不能含糊。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事故的宝山万达广场和郑州万达广场的施工总承包均为中建二局。

公开信息显示,中建二局还承揽了多个万达广场的建设施工合同。

据本网记者了解,针对郑州万达广成建筑事故,事后万达集团、中建二局以及郑州市并未公开披露事故的原因和人员伤亡情况。

在房地产界,万达以高周转率而著称,最快的时候一个项目一年内就能开门营业。

不过,这也意味着,留给了承建企业极大的施工压力。

事实上,2010年8月28日,沈阳铁西区万达广场售楼处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

这场万达集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事故后,万达曾要求各个分公司全面进行安全检查,并专门下发了安全管理手册。

不过,现在看来,虽然有对安全的日益重视,但万达商业地产18个月竣工的施工标准并未有减速的打算。

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工程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建筑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

其中,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就是其中一例。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案例背景:该建筑工程位于上海市区,是一栋由多层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组成的大型楼盘。

该项目由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并聘请了国内著名建筑设计机构进行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

然而,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失误,导致了严重的倒塌事故。

事故原因:1.人为失误:经初步调查,事故的发生与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失职有关。

施工方未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对工程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监理方未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导致问题逐渐累积并最终引发了倒塌事故。

2.材料质量问题:有证据表明,部分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符合相关标准。

其中一些材料质量低劣,强度不足,无法承受正常的荷载。

这也成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事故影响:1.人员伤亡:该倒塌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遗憾的是,有些受害者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无辜地卷入了事故中。

2.经济损失:工程倒塌不仅给施工方和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边居民造成了财产损失。

许多居民家中的贵重物品因倒塌而损毁,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修复和恢复。

3.社会信任危机:该工程事故暴露了一些施工和监理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相关行业的信任度。

人们开始对一些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质疑,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

4.法律责任:由于事故的严重性,施工方和监理方面临着巨大的法律责任。

他们可能面临赔偿受害者的巨额经济赔偿,以及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

经验教训:1.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建筑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和监理单位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应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低劣材料的使用。

2.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施工方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万达广场火灾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万达广场火灾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万达广场火灾案例分析报告总结概述:2014年1月28日晚,中国哈尔滨的一家知名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此次火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该火灾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火灾原因经过调查,确定该次火灾是由于电气设备自燃所引发。

在这些设备内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齐藻仿正纳米狼毒素。

具体来说,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进行正常检修和维护,导致了电器老化以及电线断裂问题。

这最终导致了电线短路并引发了火灾。

二、现场管理1.安全巡查不到位:根据事故调查,万达广场在当天的执勤人员数量较少,并且没有充足地做好每天的安全巡查工作。

2.消防设施不完善:尽管该商业中心规模宏大,但对于防火安全方面存在明显疏漏。

例如,在测试期间,喷水灭火系统未能正常启动。

三、应急预案1.缺乏培训和演练:该商业中心的员工明显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此外,在面临事故时,商场内部没有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

2.逃生通道不畅通:在万达广场发生火灾时,很多人因为疏于认真对待警报信号而滞留在楼层,导致了伤亡的加剧。

灾后分析表明,该购物中心优先考虑商业空间利用而忽视了安全出口设计。

四、应对措施1.改进设备检修制度:各类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及时更换老化的配件。

同时,引入自动监测系统以便迅速察觉潜在问题。

2.加强现场管理:购物中心管理层应增加执勤人员数量,并确保每日巡查工作得到充分执行。

3.提升员工培训:每位员工都应接受必要的应急处理培训,并通过模拟演练增强应对火灾等紧急事件的能力。

4.改进建筑设计与布局:购物中心应合理设置出口和逃生通道,确保顾客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撤离。

五、教训与启示万达广场火灾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教训:1.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并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消防设备的配置和逃生通道的畅通性。

上海大楼倒塌事件调查研究报告

上海大楼倒塌事件调查研究报告

事故的发生: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庆幸的是,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民伤亡事故.楼盘倾倒还不到半分钟2009年6月27日凌晨5点30分左右,当大部分上海市民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家住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附近的居民却被“轰”的一声巨响吵醒,伴随的还有一些震动,没多久,他们知道不是发生地震,而是附近的小区“莲花河畔景苑”中一栋13层的在建的住宅楼倒塌了。

事故发生在淀浦河南岸的“莲花河畔景苑”,发生倒塌的一栋13层在建住宅楼由上海众欣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开发商为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发生事故的环境:“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共有11幢在建13层楼房,在淀浦河(宽约40m)的南面,11幢在建楼房长度方向与淀浦河河岸基本平行,这些楼房北面边界距淀浦河河岸距离在20~50m之间,其中倒塌楼房距防汛墙最近,据人目测仅有二三十米。

土方紧贴建筑物,堆积在7号楼(倒塌楼房)楼房北侧,北面的空地上堆放7号楼南面基坑开挖的泥土有足球场那么大,堆土在6天内即堆高10m左右。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连根倒地的地基桩体上,部分混凝土横切面在巨大力量的拉扯下,似乎出现少量蜂窝状空缝。

记者还看到,作为地基桩体最为关键的力量支撑,暴露在外的地桩钢筋有拇指般粗。

在倒塌大楼的底部,地基桩体散落一地。

这些桩体基本为圆柱形的,有些是实心的,有些则为空心。

13层楼房采用的是桩-十字条形基础,十字条形基础埋深1.9m,管桩共118根,型号是AB4008033,管桩的埋入深度为33m,桩尖持力层是71-2层。

连在十字条形基础下的管桩的断桩长度为:北面的断桩长度长,南面的断桩长度短。

2009年6月27日,已从事土木工程研究53年的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吕志涛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海13层楼房倒塌事件感到震惊。

上海大楼倒塌事件

上海大楼倒塌事件
南面4.6m深的地下车库基坑掏空13层楼房基础下面的土体,可能加速房屋南面的沉降,使房屋向南倾斜。7号楼北侧堆土太高,堆载已是土承载力的两倍多,使第3层土和第4层土处于塑性流动状态,造成土体向淀浦河方向的局部滑动,滑动面上的滑动力使桩基倾斜,使向南倾斜的上部结构加速向南倾斜。土体向淀浦河滑动的理由:1. 地下车库基坑的埋深没有淀浦河底深。地下车库基坑底面在第3层,淀浦河底在第4层,第4层更易滑动;2. 堆载离淀浦河近,离地下车库基坑远;3. 7号楼的118根桩在堆载和地下车库基坑之间,起到被动桩的作用。
同时,10m高的堆土是快速堆上的,而上海是典型的软土,软土有流动性,建楼时必须考虑它的特殊性,尤其不宜快速堆土。 这部分堆土是松散的,在雨水的作用下,堆土自身要滑动,滑动的动力水平作用在房屋的基础上,不但使该楼水平位移,更严重的是这个力与深层的土体滑移力引成一对力偶,加速桩基继续倾斜。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重力对基础底面积形心的力矩随着倾斜的不断扩大而增加,最后使得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向南迅速倒塌至地。 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是可以监测得到的,直到高层建筑倾斜到一定数值才会突然倾倒。土体不滑动,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是不会迅速倒塌的。这是土体滑动造成的失稳破坏。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是可以监测得到的,直到高层建筑倾斜到一定数值才会突然倾倒。土体不滑动,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是不会迅速倒塌的。这是土体滑动造成的失稳破坏。
4) 监理方面:监理要求承建单位所从事的工程建设活动及其效果,必须满足相应法规、技术标准和工程合同的要求。工地上快速堆土10m是明显违规,监理为什么没有令其停工?没有及时监测和分析,监理在做什么?
5)建设单位方面现在基本建设最大的毛病,第一是抢工期,第二个是低造价。这是指令经济的基本特征.为了政绩和最大的利润,开发商说了算,根本不顾土体受力的客观规律,基坑开挖可以没围护,可以不按开挖的施工组织路线进行施工。明知工地上快速堆土10m是明显违规,开发商为什么会允许?灾难本有征兆,只要防微杜渐;按土体受力的规律施工,悲剧本可避免。

上海“楼脆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上海“楼脆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上海“楼脆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摘要上海“楼脆脆”事件,即上海楼盘倒塌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对倒塌原因的争论也随着“专家调查组”得出权威结论、政府权威公布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像“周老虎”事件,政府部门死不认错,到头来留下一个贻笑大方的“正龙拍虎”典故。

沸沸扬扬的事件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更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来,探究其中的真实原因,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对这一事故的真实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工程事故分析案例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特大居民伤亡事故。

不幸的是,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

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该栋楼整体朝南侧倒下,13层的楼房在倒塌中并未完全粉碎,但是,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非常触目惊心。

该小区临河原本有六七栋在建的13层小高层,远远望去,沿河的这排楼房之间出现了一处“空当”。

事故发生后,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事故可能原因分析(1)建地下车库导致据了解,楼房倒下的南侧地面下方,原本是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墙边的大量渣土就是从这里挖出的。

有人分析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地下车库挖得过头了,一旁的楼房地基松垮后,房子就倒了。

(2)防汛墙损毁导致距离倒塌楼房百米远的该小区范围内一堵长70多米的淀浦河防汛墙发生损毁。

据现场勘查,损毁原因很可能与渣土重量过大,造成地面沉降后挤压防汛墙体有关。

记者2009年6月27日在现场看到,临河的这排小高层与淀浦河防汛墙之间仍然堆积着大量渣土。

不过,倒塌事故发生地和防汛墙损毁地中间有百余米的距离。

对于防汛墙导致楼房倒塌的说法,有网友在搜房网发帖称,自己是学结构设计的,防汛墙的问题是借口,房屋设计时要考虑沉降的,包括不均匀沉降,如果与防汛墙有关,那么倒塌的方向应该是向着防汛墙方向,但是实际却是相反的。

412上海宝山区万达广场坍塌事故成因分析

412上海宝山区万达广场坍塌事故成因分析

412上海宝山区万达广场坍塌事故成因分析事故简介:4月12日20时40分,上海一二八纪念路近共和新路中建二局宝山万达广场发生一路道路塌陷事故。

据现场勘探,塌陷区域长20米,宽5米,深约7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坍塌区域的外侧有一个巨大的基坑,为宝山万达广场一个在建地下停车库的进出通道,造成事故的原因为基坑外侧的土方滑移。

坍塌的工地围墙紧靠工地正在施工的建筑桩基,疑似工地桩基部分塌陷殃及地面围墙。

事故成因分析:由上面的事故简介咱们能够看到,该事故属于深基坑施工进程中的土石方坍塌。

由于地下停车库进出通道的开挖打破了地下岩体的原有力学平稳,从而使围岩发生应力从头散布与应力集中,若是应力集中的程度超过了岩体的破坏极限就会引发地下工程围岩失稳坍塌。

事故成因可能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综合作用:1.管线渗漏:致使土体软化,造成土层间隙,最终形成坍塌。

2.地下水因素:开挖抽水进程中没有进行回流设置,开挖部份地下水位下降,土体失水,原先力学平稳打破造成坍塌。

3.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没有设置适合的排降水及防水方法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气候潮湿,土质松软含砂量较大,遇雨易发生坍塌图四:事故发生前一周之内的上海天气资料4.开挖支护结构因素:支护数量不足,支护承载力不足,支护失稳,下雨致使土重力增加引发支护经受外力的突然增多数是可能成因。

5.超挖:超挖造成隧道断面凹凸不平,在棱角突变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断面凹凸不平、棱角突出容易刺破防水板,使防水层失效,造成渗漏。

6.外在扰动:由下面的卫星地图咱们能够看到,工地紧邻地铁一号线及南北高架路,频繁来往的车辆及地铁造成的土层扰动也是事故可能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上海宝山区万达广场坍塌事故成因分析
事故简介:4月12日20时40分,上海一二八纪念路近共和新路中建二局宝山万达广场发生一起道路塌陷事故。

据现场勘察,塌陷区域长20米,宽5米,深约7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成因分析:
由上面的事故简介我们可以看到,该事故属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坍塌。

由于地下停车库进出通道的开挖打破了地下岩体的原有力学平衡,从而使围岩发生应力重新分布与应力集中,如果应力集中的程度超过了岩体的破坏极限就会引起地下工程围岩失稳坍塌。

事故成因可能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综合作用:
1. 管线渗漏:导致土体软化,造成土层空隙,最终形成坍塌。

2. 地下水因素:
开挖抽水过程中没有进行回流设置,开挖部分地下水位下降,土体失水,原先力学平衡打破造成坍塌。

3. 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没有设置合适的排降水及防水措施
图四:事故发生前一周之内的上海天气资料
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气候潮湿,
土质松软含砂量较大,遇雨易发
生坍塌
4.开挖支护结构因素:支护数量不足,支护承载力不足,支护失稳,下雨导致土重力
增加引起支护承受外力的突然增大都是可能成因。

5.超挖:超挖造成隧道断面凹凸不平,在棱角突变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断面
凹凸不平、棱角突出容易刺破防水板,使防水层失效,造成渗漏。

6.外在扰动:由下面的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工地紧邻地铁一号线及南北高架路,
频繁来往的车辆及地铁造成的土层扰动也是事故可能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