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调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药调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药调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中药煎制时,应选择符合规定的原材料,遵守药材的储存、保管、选用、配伍原则和煎制方法。

2. 中药配方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配制,避免随意更改药材用量和配伍。

3. 中药调剂时应注意卫生,如洗手、消毒、净化器具、密闭容器存放等,避免污染或变质。

4. 中药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科学的方式调剂,并注意患者的特殊要求。

如对过敏、过敏体质和孕妇等人群,应特别谨慎调剂。

5. 中药的服用时间和方式应严格遵守处方要求,如时间、次数、药量和服用方法等,不得随意调整。

6. 中药在调剂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认真,按要求执行,严防出错。

如有任何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中药汤剂调剂审核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调剂审核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调剂审核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9-02T11:42:21.9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李文斌[导读] 中药汤剂的审核工作对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文斌通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5700中药汤剂的审核工作对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中药汤剂的审核工作,提出有效的改善手段,才能提高调剂水平,是确保用药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小包装的中药饮片目前难以有效的解决中药汤剂中存在的称不准、分不均以及复核难等问题,因此就需要在调剂审核处方时注意用药禁忌项,接下来我们从中药汤剂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对中药汤剂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中药汤剂调剂审核中的一些问题。

一、中药汤剂调剂存在的问题1.1剂量不准确由于中药剂量通常采用的是称重的方法,为了确保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质量,所以在中药配方中规定,单剂量的药片称重误差不得超过总重量的±5%左右。

但由于部分药剂的最小重量只有1g,使得在药剂的称重过程中,很难把控1g以下的重量,对于误差不超过±5%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对剂量的保证。

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处方大部分为复方,并且属于一方多剂的情况,调剂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剂量称取药方的总量,然后进行分剂,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药剂之间存在重量差异的情况,这也是剂量误差超标的一种情况。

1.2难以复核饮片剂量中药饮片处方大部分属于复方,但由于在调剂复核中,中药饮片的剂量和种类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使得散装的中药配方将每剂中药进行多种饮片混合,所以只能确认所调剂的处方中药饮片种类进行复核,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饮片,则很容易忽略掉。

同时在医院的中药饮片检查中,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处方调剂缺漏某一味药材,或者总剂量相差比例比较大,以及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分剂量误差超标等情况。

1.3调剂给付不规范中药饮片的来源比较复杂,同时不同的炮制品功效也不尽相同,当调剂给付不规范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中药汤剂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中药饮片调剂是中药成方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组合调剂成方,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进行中药饮片调剂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工作流程,以确保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一、中药饮片调剂规范1.遵循中药调剂的理论和原则:中药调剂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诊断结果,科学地选择中药,确保方剂的疗效。

2.熟悉中药饮片的药理、药性及临床应用:中药饮片的药理和药性是调配药方的基础,了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项,确保调剂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严格遵循方剂的处方:根据医生的处方要求,严格按照比例和剂量选取中药饮片,确保方剂的准确性。

4.特殊人群的调剂操作: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并注意调剂过程中的严谨性和注意事项。

二、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1.接诊与登记患者信息:患者到药店或医院调剂中药饮片,首先需要进行接诊,并登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诊断与方剂选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剂。

方剂选择时需要参考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经验,确保方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药材筛选与确认:药房药剂师根据方剂要求,进行药材的筛选和确认。

药材选择时需要注意药性和功效的匹配,确保调配出来的方剂的药效可靠。

4.配药和调剂:根据方剂的要求,药房药剂师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按照比例和剂量进行配药,然后进行调剂。

调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粉碎和搅拌,确保药效的均匀分布。

6.患者交代和付费:药房药剂师将调剂好的中药饮片交给患者,并告知其用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完成付费后,方可离开药店或医院。

以上就是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的介绍。

中药饮片调剂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药房药剂师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在严格遵循规范和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调剂方剂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5篇)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5篇)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一、调剂人员应凭本院正式处方或领药单,调配发药。

二、调剂人员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逐项进行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

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三、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四、调配时应称量、计数准确,对处方中标明“先煎”、“后入”、“包煎”、“烊化”、“冲服”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要按要求特殊处理,并在发药时对病人详细说明。

五、处方调配完毕,调剂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后签名,并经他人复核无误在处方上签名后,方可发药。

发药时应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

六、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七、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

做到逐日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

八、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调剂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

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

九、对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并汇报药房负责人或药剂科主任处理。

重大差错事故应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二)一、中药房工作制度1、有处方权的医生应将签名模样分别留中药房,药剂人员凭医生处方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药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负责门诊、住院处方的调配。

调剂人员应由中(西)药士或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一定药物知识的人员担任。

3、调配前要认真____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制禁忌,以及是否计价交款(记帐)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配方,凡处方内缺味药品,应经处方医生更改后才可调配,调配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

凡超过剂量,违反配制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

4、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一、调剂环境的准备1.调剂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并保持空气流通。

2.提供所需药材和配料的储存设施,以确保其干燥、无虫、无霉变。

二、调剂工具的准备1.秤量:准备电子天平和药物秤。

电子天平校准后即可使用。

2.洗漱用具和手套:应具备洗漱各类用具和工作时必须佩戴的医用手套。

3.药杯:准备干净无异味的玻璃药杯,用于称量饮片。

4.药袋:准备无污染和无异味的药袋,用于装饮片。

三、操作流程1.取药:按照处方,准确取出所需的中药饮片。

每次检查和确认取药是否准确,避免混淆。

2.称量:将取出的中药饮片放入药杯中,通过电子天平逐一称量,确保每味中药的用量准确。

3.混合:根据处方,将不同药味的中药饮片混合在一起,使用手套或者无菌铲子进行混合,避免交叉污染。

4.包装:将混合好的中药饮片按照处方给定的用量分装到不同的药袋中。

每个药袋上应标注中药名称、用量、次数等信息。

5.封口:合理选择封口方式,保证药袋的密封性。

常用的封口方式有热封、塞贴、压焊等。

7.清理:调剂结束后,清理工作台和使用的工具,保持调剂环境的整洁。

四、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调剂,保证用药准确。

2.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其他药品或外界污染物,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3.中药饮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受潮、霉变。

4.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应密封处理,避免污染。

5.调剂操作人员应佩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卫生安全。

6.调剂室应定期清洁、通风,以确保环境卫生。

以上就是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能够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调剂技术案例

中药调剂技术案例

中药调剂技术案例一、案例一:四君子汤的调剂技术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的经典方剂,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

在调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药材质量:选用优质的药材,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无杂质、无虫蛀。

2. 配比准确:按照方剂规定的比例称取药材,保证药物疗效。

3. 煎煮方法: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

可重复煎煮2~3次,将药液混合后使用。

4.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服用产生不良反应。

二、案例二:龙胆泻肝汤的调剂技术龙胆泻肝汤是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清肝泻火、利湿解毒的功效。

在调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药材质量:选用符合药典标准的药材,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无杂质、无虫蛀。

2. 配比准确:按照方剂规定的比例称取药材,保证药物疗效。

3. 煎煮方法: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滤取药液。

可重复煎煮2~3次,将药液混合后使用。

4.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服用产生不良反应。

三、案例三:六味地黄丸的调剂技术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在调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药材质量:选用优质的药材,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无杂质、无虫蛀。

2. 配比准确:按照方剂规定的比例称取药材,保证药物疗效。

3. 制备工艺:采用正确的制备工艺,将药材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蜂蜜和赋形剂制成丸剂。

控制丸剂的直径和重量,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

4.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服用产生不良反应。

四、案例四:桂枝茯苓丸的调剂技术桂枝茯苓丸是由桂枝、茯苓、丹皮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中药调剂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中药调剂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中药调剂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标题:中药调剂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简介:中药调剂是一项重要的医药工作,它涉及到草药的选择、配方、制剂、品质控制等方面。

在进行中药调剂工作时,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探讨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并提供有关的观点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调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中药调剂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1 选择正规渠道采购中药材:确保中药材的来源可靠,遵循“从产地到消费者”的质量控制体系,减少中药材交叉污染的风险。

1.2 细致审视中药材的外观与性状特征:了解中药材的外观特点、气味、口感等,以确保所选中药材符合标准,并与所配制的草药配方相匹配。

1.3 进行质量评价与检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与检验,如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鉴定分析方法,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1.4 储存与保管中药材:中药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储存与保管条件的影响。

应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如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及虫害等,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二、配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草药的配方是中药调剂的核心,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中药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在进行中药配方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2.1 借鉴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研究和借鉴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经典方剂,以及经验医学中的治疗秘方,确保配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2 发挥中药的药性: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机,选择相应的中草药,充分发挥其药性作用,实现辨证施治。

2.3 计算中药配方的用量与比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要求,合理计算中药的用量和配方比例,保证中药配方的合理性。

2.4 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草药与西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应关注中草药与患者正在使用的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制剂与煎煮工艺的掌握中药调剂中的制剂与煎煮工艺对草药的活性成分提取和药效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调剂流程与注意事项

中药调剂流程与注意事项

中药调剂流程与注意事项
中药调剂是指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临床表现,选取适当的中药,并按照一
定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调剂,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中药调剂流程与注意事
项的详细描述:
1. 患者询问和病史了解:中医师首先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和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 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通过观察患者的
外表、听取患者的述说、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感,以及切诊患者的脉搏等综合分析患者的
病情。

3. 中医辨证:根据四诊分析结果,中医师进行辨证,即根据中医理论,将患者的症
状归纳为中医诊断的范畴,如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

4. 中药选取: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结果,中医师选取适当的中药,包括主药、副药、调理药和加味药,以药物组方。

5. 药材配比:根据中药方剂的配方,对各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保证配
方的药效成分充分发挥。

6. 煎煮处理:不同的中药煎煮方式各异,按照药材特性和配方要求进行煎煮处理,
保证药效的最大发挥。

7. 注意事项:中医师在中药调剂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保持工作环境的清
洁和整洁。

患者也需要配合中医师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并遵循中医师关于饮食和生活
习惯的调理建议。

8. 药品储存:调剂好的中药配方需要妥善保存,避免潮湿、受潮或受阳光直射,确
保药效不受影响。

中药调剂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中医师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准确判断
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的中药,并在调剂过程中严格把关,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 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 1.审方: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 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 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 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 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 意处理。
3.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
审计、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处方的种类
1.按性质:中药处方、西药处方;
2.按部门和药物:普通处方(医保处方、自费处方)、急
诊处方、儿科处方、麻醉药品处方、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二类
精神药品处方,按规定用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不同 颜色的纸张印刷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中药应捣碎应付 有些药物质地坚硬,成分不易煎出,需经捣碎应付。大多 药物可预先加工备用,如大部分矿物类、贝壳类、鳞甲类等; 但是,对于含挥发油类及油脂类的种子药物则不能预先加工, 不然香气挥散,油脂氧化变质,影响疗效,因此,只能于调配 时临时用铜冲捣碎。需临配时捣碎药物,如砂仁、蔻仁、酸枣 仁、胡麻子、重审查以下项目: 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
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 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
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 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 药存在。 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 (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 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 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⑤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 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 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 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 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 叶等。
四、特殊处理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 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 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 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 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 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 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 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汤剂的服法
一般情况下,多数中药汤剂都是煎好后凉温服用,服药与进食 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需特别注意的服法包括以下几种:
用药禁忌
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 中药配伍禁忌、孕妇用药禁忌、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
中药配伍禁忌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 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 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处方应付
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用符合规格标 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 付。 药材经加工炮制后,能改变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医师 根据辨证论治,依病情不同,在立方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经过 加工炮制的药物,以求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 作用。因此,在调配处方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炮制品的应付。 根据历史用药常规和各地区的用药习惯,处方炮制品的应 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医师在处方上写明药物炮制品的名称 时,才付给炮制品种,若只写药物名称,而不写炮制品的名称, 则付给生品。这类药物一般既可以生用,也可以炮制后使用, 但是,炮制后的药物,其治疗作用与生品有很大的不同。如生 麻黄解表发汗力强;而蜜炙后平喘的作用增强,发汗作用则降 低。又如甘草生用可以解毒利咽;炙后用则益气和中。因此, 这类药物要注明是否需炮制。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 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 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 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 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 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 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 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 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孕妇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 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 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 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 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 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 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 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 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 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 以防发生事故。
毒麻中药的调剂和管理
麻醉药,罂粟壳 。
毒麻药应划定专区,严禁与其它药品混杂、专库、专 柜加锁,专人保管 。
毒药医疗机构凭医师处方,药店凭盖医疗机构公章的 医生处方处方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处方应经药师复 核并签字方可发药对未注明“生用”的应付炮制品处 方一次有效,处方保存二年 。
麻醉药处方量不得超过 三日常用量。
处方应付
另一类药物则不论只写药名或写炮制品名,均付给炮制品; 如果因病情需要而要用生品,则要在药名前面另加“生”字[举 例]。又如处方写“酸枣仁”,应付“清炒酸枣仁”;写“生枣 仁”则付生品。此类药物一般需经炮制后使用,很少生用,因 此,只要写药名就可以付炮制品。在这类药物中某些药物质地 坚硬,炮制后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来,如王不留行炒后开花; 矿物药炒后酥脆。另有些药物性烈偏激,炮制后可缓和偏性, 增强疗效,如白术性燥易伤阴,用米泔水浸制后可减少其燥性, 麸炒后可以增强健脾作用。还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矫正其不 良的气味。
中药煎煮常规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 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 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 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 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 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 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 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 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 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处方的结构
1.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 位、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 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2.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 用量。
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 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 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 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 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 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 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 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 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 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 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 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 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 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 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 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 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4.复核、包装与发药: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 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 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 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 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 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 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 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包装的药袋上写明患者的全名。中成药还须写明 用法与用量。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 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 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 患者用药有效。
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张姚飞
中药处方的概念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处方是指由注册 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 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 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 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 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 律、技术、经济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