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一、中医的基本理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组成。

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整体。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和谐,认为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维护体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与协调。

二、中医的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身体免疫力。

中医建议人们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时令性,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三、中医的运动养生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建议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也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等现代运动方式。

但是,中医也提醒人们注意运动的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四、中医的精神养生
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强调精神养生。

中医建议人们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此外,中医还提倡静心养神,如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来调整心态,保持内心平静。

五、中医的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建议人们保持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此外,中医还强调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中医也强调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中医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则。

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对人体来说,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传统中医理论就强调,人应当遵循天时变化,调整精神、饮食和起居,达到保健的目的。

一、春季养生要点1、睡眠质量:要拥有健康的肝脏,睡眠是必须保证的。

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2、运动注意: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更适合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舒缓运动。

3、心情调解: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肝气舒达。

旅游、踏青都是很好的方法,让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

4、养肝排毒: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枸杞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

二、夏季养生要点1、温和运动:夏季运动应该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二是不能过于剧烈,三是避免大量出汗,否则都会损伤心阴,有害于身体。

可以选择太极拳、自然养生操、瑜伽等刚柔相济的运动,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2、深呼吸:早上起床之后,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闭上双眼,用鼻子深深吸气与呼气,尽量深长、缓解的呼吸,最好不要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将意念集中于丹田之上,可以令人保持平静。

3、控制情绪:夏季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之时,此时人体的阳气进入极盛阶段,再加上本身高温天气的作用,人的心情是非常容易烦躁的,因此,夏天要特别注意心态的平和。

4、养心食物:西瓜具有除烦止渴、清热解暑之用,非常适合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者食用;黄瓜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佳品,夏季可适量多食;苦瓜苦味食物入心,可以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改善夏季多种不适感。

三、秋季养生要点1、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一、什么是中医药1.1 中医药的定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健康,强调身心的统一。

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即平衡和谐的理论。

1.2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方面:气血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和经络理论。

通过平衡这些理论的相互关系,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药的分类2.1 中草药•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包括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常用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川芎等2.2 针灸•针灸是中医药的核心疗法之一•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自身疾病的康复•针灸疗法有悠久的历史,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2.3 拔罐•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上罐子,利用火力形成真空效应,促进血液循环,驱除风寒湿邪•拔罐疗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病、肩颈痛等病症2.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法也被称为推拿•中医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拿,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状况•中医按摩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三、中医药的应用范围3.1 常见病和慢性病中医药在常见病和慢性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感冒、咳嗽、腹泻等普通疾病可以通过中草药调理来缓解症状。

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则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辅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3.2 妇科疾病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到的效果。

例如,经期不调、子宫肌瘤等问题可以通过中草药来调理。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帮助妇女度过更年期的困扰。

3.3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中风后的康复、失眠和焦虑症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3.4 骨科疾病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广泛的。

例如,骨折后的康复、颈椎病、腰肌劳损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调节。

四、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在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一、中医药的定义和历史
⑴中医药的概念和特点
⑵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⑶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⑴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
⑵阴阳五行学说
⑶中医诊断方法和辨证论治
三、中医药的主要治疗方法
⑴中药治疗
⒊⑴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
⒊⑵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⑵针灸疗法
⒊⑴针灸的原理和作用
⒊⑵常见的针灸技术和穴位选择
⑶推拿按摩疗法
⒊⑴推拿按摩的原理和作用
⒊⑵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和技巧四、中医药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⑴感冒和发热
⒋⑴中医药对感冒和发热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⑵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⒋⑴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⑶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
⒋⑴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五、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⑴中医药的养生理论
⑵中医药的饮食养生
⑶中医药的运动养生
六、附件
附件1:中医药常用方剂介绍
附件2:中药材名录及功效解析
附件3:典型病例分析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7年12月25日制定的中医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⑵《中医药法实施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8年8月15日制定的《中医药法》具体细则。

⑶《中医药公共服务保障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4月1日制定的中医药公共服务保障相关办法。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治未病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

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

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

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

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

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

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一、中医药基础知识1.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剂组成、药物性能、诊法辨证、预防保健等内容。

2.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

3.中药配伍原则:中药配伍原则包括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十八反十九畏等内容,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

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1.顺应四时: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调整饮食起居,如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等。

2.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3.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疾病的食物,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5.按摩针灸:通过按摩针灸可以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6.中药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枸杞子、人参等。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1.感冒: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也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2.咳嗽:咳嗽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炎药物治疗,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

中药如止咳化痰颗粒、杏仁止咳糖浆等也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3.腹泻:腹泻主要由肠道感染引起,可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等。

中药如健脾止泻颗粒、肠炎宁片等也有很好的止泻作用。

4.失眠:失眠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可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中药如养心安神丸、枣仁安神胶囊等也有很好的安神作用。

5.高血压:高血压主要由血管收缩引起,可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胶囊等。

中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牛黄降压片等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6.糖尿病: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

中药如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等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为了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些中医药健康普及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医药传统理论1.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2.中医药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注重预防和调节身体养生,强调“以人为本”。

3.中医药通过观察病人的脸色、舌苔、脉象等,以及询问症状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综合分析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二、中医药常用疗法1.中药疗法:中药是指自然植物、动物和矿物所制成的药物。

中药有温补、凉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2.针灸疗法:针灸是利用针刺穴位刺激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3.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的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缓解疼痛等。

三、中医药养生保健1.饮食调节: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倡导合理膳食,饮食应以多样化、均衡营养为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2.足浴保健: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通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保健身体。

3.气功养生:气功是利用调整呼吸、调节体位等方式来调整和调和人体气血的运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四、中医药应用和发展情况1.中医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被多个国家纳入国民健康保健系统。

2.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的综合医院逐渐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3.中医药的科技化、现代化发展迅猛,包括中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中药提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总结: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疗法特点。

中医药不仅能治病,更重要的是能调节身体、预防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防治结合,以人为本,注重调理身心平衡,鼓励个体参与和积极治疗。

下面是关于中医药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理论1.阴阳平衡:中医药学说中,阴阳是一对相对而统一的概念,阴阳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体内部。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去平衡则会引起疾病。

2.五行理论:中医药认为,自然界和人体的运行是由五行调节的,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部分。

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交互影响,从而调节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3.气血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和血的运行,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正常的气血流畅可以保持人体的健康,而血液的不畅或气的不足则会引发疾病。

二、中医药常用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多种功效。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针灸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疼痛,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3.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来调整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和不适症状。

4.中医养生:中医药强调预防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包括饮食调节、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方面。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代医学可以借鉴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而中医药也可以与现代医学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1.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指在治疗疾病时,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方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中药提取物的研究:现代科技对中草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提取出许多有益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第一部分健康维护篇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有正与邪两个方面。

“正”是指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的因素。

发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

总的来说,只要正气旺盛,致病因素就不能危害人体,人也就不会发生疾病。

所以中医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正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采取防护,也称为“治未病”。

如何保护人体的正气?人体的正气首先取决于先天秉赋(即从受孕到出生时先天身体状况)的强弱,同时也有赖于后天的保护。

对于后天的培补和固护,主要是通过养护脾胃,提高脾胃的运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壮五脏六腑的功能。

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减少房事,爱惜精气。

同时要注意适当补充益髓添精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要顺应四季养生的要求。

不要过度疲劳,既不可过于劳心,也不可过于劳力。

这样气血才能旺盛,精气充足,阴阳和平而不病。

第二部分起居养生篇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

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

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

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

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

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

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

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

忌食动物的内脏。

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避寒保暖有古训,温病流感要长防。

粮食衣物常晾晒,肝喜酸味脾喜甘,肝火太旺伤身体,心平气和体最安。

夏季如何养生保健?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

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

在起居时间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

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

睡卧时,头不要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眼目。

切勿露卧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

夜间切忌直卧窗下,开窗引风或空调温度过低,阻碍身体阳气通达和宣泄。

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宣畅。

可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可登山眺望,林听鸟鸣,观潮流水,多与大自然交融,来适应夏季的时令特点。

但要注意不可过度劳累消耗,以避免别暑邪所伤。

同时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

人体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衰弱,虽然自觉天热,喜冷贪凉,但应有节制。

在饮食上要注意慎、戒油腻厚味,粘腻食物,宜减少苦味食品,增食辛味食品,以养肺脏。

勿使太饱。

更不可暴饮冰水饮料,贪食冷冻瓜果。

夏季到来万物长,细菌蚊蝇也滋生,新鲜食物最可口,粮油霉变致伤病。

贪冷贪凉酿寒体,别忘中医有良方,伏天外治有疗效,及时问医求健康。

秋季如何养生保健?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评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时节。

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 时需Sr彳----------- ------ ---- ---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消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

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

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保健操等, 喜爱跑步的也要象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

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

心情要保持安定,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违反了这一自然规律,肺脏就会受伤,到了冬天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秋季到来万物收,水果丰盛宜先偿,燥金当令风物干,燃烧秸杆肺难安。

咳嗽慢支老肺病,空气新鲜最重要,一年辛苦收获大,莫到冬季为病愁。

冬季如何养生保健?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

在“五行”中属水,此季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

可少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得到补充和储藏,以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和能量。

------------------------- 时需Sr彳----------- ------ ---- --- 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

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

晨起可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使皮肤开泄出汗而损耗身体的阳气。

也要避免冰霜风寒所伤。

尽量不要冬泳,要减少夜生活。

冬季到来万物藏,充足睡眠晒太阳,通风换气常开窗,整夜游戏体易伤。

喝酒吃肉有节制,少吃酸菜多蔬菜,要学城市讲卫生,不学城里人发胖。

如何疏通经络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都在经络中运行,经络不通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自我疏经是自我按摩保健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头发宜常梳。

用两手十指稍分开,从前额向上向后梳理头发30次,每日1-2次,可使头部所有阳经通利。

面宜干洗。

两手掌搓热后按在面部,向上、向后绕耳后向下按摩30次,可疏通面部气血。

腹要常揉。

仰卧,右手按在心窝处,左手压在右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随呼吸,顺时针绕50次;然后反过手,以左手按在心窝处右手压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随呼吸逆时针绕50次。

如:平时大便偏干的,可以只顺时针揉100次,平时大便偏稀软的,可以只逆时针揉100次。

每日揉1-2次即可。

可调整胃肠功能。

------------------------- 时磊5说---------- - ----- ---------- 腰部宜常推。

身体坐正,用两手掌按捂腰部两侧,由上向下按推40-100 次,可强壮腰肾。

足心宜常搓。

以左手心对着右足掌前后搓擦100次,再以右手心对着左足掌,前后搓擦100次,可有保健作用。

为什么要爱护牙齿?牙齿是人体骨头外露的部分。

中医说“齿为骨之余”,肾脏主管骨骼的发育,肾精充足,骨硬而齿坚。

保护牙齿可以防止衰老,对健康大有好处。

要保护牙齿最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刷牙,此外还要注意:1.不嚼冷物,防止因冰齿而齿松早落。

2.要用温茶水漱口,可洁齿去秽浊气味。

3.用青盐细末刷牙,可固齿,止齿缝出血。

4.酸味食物后要及时漱口,防止损齿。

5.排便时要咬着牙关,可以营养牙齿,巩固牙齿的根本。

6.注意养精补肾,可以营养牙齿,巩固牙齿的根本。

7.平时上下叩齿不出声,可以防止牙齿早脱。

如何进行身体的养护?有形的身体是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健康的象征。

在日常劳作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养护形体,就是增进健康。

养护形体最常用也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食养、按摩、锻炼、药浴、气功导引和各种禁忌。

以上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养护形体的效果。

按摩:有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

被动按摩包括人力按摩和器械按摩。

在一般没有明显病症的情况下,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是自我保健按摩。

也------------------------- 时磊5说---------- - ----- ------- 可以定期请按摩师按摩。

按摩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通利关节,平衡脏腑功能,强壮筋骨,增进胃肠功能,从而达到养护形体的作用。

食养:民以食为天,好的形体要靠合力的膳食调配,不使饮食过饱或过饥。

锻炼:是指体育锻炼,是人们所公认的养护形体的好方法。

锻炼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体操、跑步、爬山、举重、球类,还有各种拳术、游泳等。

不同的锻炼方式,活动强度有很大差别,起的作用也不太一样。

因此必须根据年龄、体质选择较为适合的锻炼方式。

锻炼必须适度,要因人而异,以不劳伤为度。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要选择活动强度较小一些,锻炼范围要全面一些的方式。

人可选择多种方式合理锻年轻炼,活动强度稍大一些的方式。

形体养护要避讳以下几种情况:1.食热物后不要即饮冷水,有益牙齿及肠胃健康。

2.经常食冷会冰齿,牙易早脱,有损脾胃。

3.大汗勿急脱衣,以防经络受风产生偏风。

4.久坐伤肉,肌肉就会变得软弱无力。

5.目视过劳就会出现血虚。

6.行走过久就会损伤筋脉。

7.长久站立就会骨质变松。

8.过多的睡觉,就会伤气,出现气短乏力。

9.大饱能损伤肺脏,出现咳嗽;大饥容易感受风寒。

为什么要吃红、黄、绿、白、黑等不同颜色的食物?------------------------- 时需Sr彳----------- ------ ---- ---中医认为人本有五大脏器,分别为肝、心、脾、肺、肾,分属五行中木、火、土、金、水,五脏有发挥功能需要不同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红、黄、绿、白、黑等不同颜色的食物。

“红”是一天一个西红柿,熟的西红柿更好,因为西红柿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如果健康人喝点红葡萄酒也可以,但是酒千万不要喝太多。

少量酒是健康的朋友,多量酒是罪魁祸首。

如果没有病,没有脂肪肝,没有冠心病,喝点少量的红葡萄酒是可以的,如果这个人情绪低落,那么吃点红辣椒是可以改善情绪,红辣椒是改善情绪减少焦虑的食物。

“黄”是小米、玉米、胡萝卜、西瓜、红薯、番瓜等,中医认为黄色食物可以健脾,对小孩弱、老年人眼发花都有好处。

“绿”是指绿叶蔬菜,常吃各类绿叶蔬菜对肝脏有好处,可以部分避免产生肝火,绿茶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绿茶可延缓衰老,越喝越健康。

“白”是白萝卜、白梨等白色食物,这些白色食物大多具有润肺的作用,可以防治咳嗽等肺部的疾病。

“黑”是黑木耳、核桃等颜色发黑发深的食物。

中医认为黑入肾,可补充肾精,让人身体强壮。

第三部分健康生活篇十种健康的生活方式1.老人养生多喝粥6.发霉粮油多污染2.多吃蔬菜与水果7.少腌酸菜保平安3.粗粮杂面营养高8.熏烤煎炸不安全4.不渴也常喝点水9.油腻太咸不多吃------------------------- 时需Sr彳----------- ------ ---- ---5.食不过烫保平安10.健康饮食八分饱1 •老人养生多喝粥冬天适合喝“八宝粥”,温胃健脾;夏天喝“绿豆粥”,清热消暑;春天喝“菊花粥”养肝解毒;秋天喝“银耳粥”,滋阴润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