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生态、文化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地质地貌学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构造等地质现象。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放大镜、样本袋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接触关系和层理结构。

(2)岩浆岩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岩浆岩的多种类型,如侵入岩、喷出岩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浆岩的产状、岩相学特征和构造特点。

(3)构造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地形,如断层、褶皱、层理、波痕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地形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4)地貌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貌类型,如峡谷、峰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使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嵩山的地质地貌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

3. 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嵩山的历史与文化。

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嵩阳书院、少林寺等,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嵩山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大家知道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总结怎么写吗?在嵩山地质实习中,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而沉积下来的。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嵩山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嵩山地质实习报告1一兴城1岩浆岩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

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等粒结构。

命名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岩。

花岗斑岩: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块状构造,中粗粒半自形等粒斑状结构。

斑晶直径约为2㎝,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

有些岩石中可见包体和捕掳体。

命名为灰白色中粗粒黑云二长斑状花岗岩。

2 沉积岩砾岩:包括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灰黄色到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

风化面为黄褐色,粒径最大为30~40㎝,最小为1~2㎝,平均为8~10㎝,磨圆较好,分选不好。

砂岩:主要包括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团山子组红黄色细粒钙质砂岩、馒头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

该段岩层中发育有寒武纪叠层石。

磨圆很好,分选很好,二氧化硅含量高。

石灰岩:主要包括团山子组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岩、馒头组紫红色中夹薄层黄绿色灰岩、张夏组巨厚层深灰色鲕状灰岩。

其中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还含有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

二秦皇岛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1岩浆岩花岗岩: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辉绿岩: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闪长玢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嵩山不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形图的判读、岩石的识别等。

3.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如断层、背斜、向斜、岩浆侵入、沉积岩等。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实习时间:2023年10月2. 实习路线(1)太室山景区:从嵩山南门进入,沿途考察太室山断层、太室山背斜、太室山岩浆侵入等地质现象。

(2)少林寺景区:参观少林寺,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同时考察少林寺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层。

(3)嵩山北麓:考察嵩山北麓的煤矿资源,了解煤矿的形成和开采过程。

3. 实习过程(1)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质现象,记录相关信息。

(2)地质罗盘使用: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3)地形图判读: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了解地形地貌特征。

(4)岩石识别:学习识别各类岩石,如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等。

(5)讨论与交流: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地层、岩性、构造等。

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认识了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几点体会:1. 野外地质实习是学习地质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嵩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起源、发展、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能源、矿产以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科学。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参加了嵩山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历时一周,通过实地考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地质学基本理论,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嵩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

3.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地质现象。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嵩山概况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五岳之一的中岳。

嵩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嵩山地质公园总面积为450平方公里,包括嵩山、少室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等景点。

2. 实习路线实习期间,我们共参观了嵩山地质公园的五个实习区:嵩阳山实习区、少室山实习区、少林寺实习区、嵩山背斜实习区和嵩山断层实习区。

3. 地质现象观察与记录(1)地层: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地层,包括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通过对地层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地层的成因、分布、沉积环境等。

(2)岩性: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岩性,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对岩性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性的形成、分布、特征等。

(3)构造: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层理、波痕等。

通过对构造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构造的形成、分布、特征等。

(4)地质现象:实习期间,我们还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现象,如溶洞、温泉、瀑布等。

4. 实践操作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测、岩石样品采集、地质剖面测量等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习收获1.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方法。

2. 对嵩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一、实习背景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我对地质工作的了解,我参加了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

嵩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地质工作,并且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调研方法和技巧;2. 掌握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3. 理解嵩山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三、实习过程3.1 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对嵩山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地质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2 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我对嵩山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首先,我使用显微镜对石头和岩石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显微照相。

然后,我使用测距仪和地质锤等工具对地层进行了测量和划分。

同时,我还使用放射性测井仪器对地下岩层进行了探测,获取了地下岩层的信息。

3.3 数据处理在实地调研结束后,我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

首先,我将测量得到的地层划分结果绘制成剖面图,并进行了地层解释。

然后,我将显微照片进行了分析和比对,进一步了解了嵩山的岩石组成和地质历史。

最后,我对地下岩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数据,探讨了嵩山的地质特征。

四、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熟悉了地质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其次,我了解了嵩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对嵩山的地质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地质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五、实习感想这次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亲身参与地质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也明白了地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性,对地质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敬意。

嵩山各地点实习报告

嵩山各地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作为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质科学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嵩山吸引了众多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

202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质实习,深入了解了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

二、实习内容1. 嵩山地质公园实习的第一站是嵩山地质公园,这里展示了嵩山丰富的地质遗迹。

我们参观了嵩山群地层剖面、嵩山辉绿岩墙、嵩山群沉积岩等地质景观,了解了嵩山地质演化历史。

2. 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嵩山脚下,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老的寺庙建筑,还学习了少林武术。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少林寺周边的地质环境,如岩石类型、构造特点等。

3. 太室山太室山是嵩山的主峰,海拔1500米。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途中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现象。

在山顶,我们欣赏到了壮丽的景色,并了解了太室山的地质成因。

4. 少室山少室山位于嵩山北麓,与太室山相对。

我们参观了少室山地质公园,了解了少室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在公园内,我们还学习了地质测绘和测量技术。

5. 石淙河石淙河是嵩山的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

在这里,我们观察了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质景观的影响,并了解了河流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习收获1. 增强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专家讲解,我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地质测绘、测量和样品采集等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了视野。

嵩山实习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总结嵩山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嵩山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中的中岳,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生态环境,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理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地质现象;2.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体验野外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 了解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实习内容1.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主要包括嵩山地质公园、少林寺、中岳庙、嵩山少林武术学院等地。

沿途,我们参观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少林武术学院、嵩山少林寺等景点。

2. 实习内容(1)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地质年代。

(2)地质构造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褶皱、断层、层理、波痕等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生态环境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植被、土壤、水文等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人文景观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少林寺、中岳庙等人文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价值。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质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培养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4. 对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五、实习总结本次嵩山地理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和自然经济地理第二节实习目的、内容和起止时间第三节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地层第一节新太古界第二节古元古界第三节中—新元古界第四节下元古界第五节上古生界第六节中生界第七节新生界第三章岩浆岩第一节辉绿岩墙观察点第二节花岗岩采石场观察点第四章构造第一节构造运动第二节路线观察到的构造运动第五章实习区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优势矿产第二节其他矿产第六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太古宙~古元古代阶段第二节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阶段第三节震旦纪~三叠纪阶段第四节侏罗纪~第四纪阶段第七章结语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和自然经济地理一、交通位置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80km处登封市境内,亦包括巩义市、偃师市的部分区域,东西平均长36。

24km,南北宽14.42km,面积450.12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48”~113°11′55",北纬34°22′28”~34°36′40".嵩山及邻近区域已经形成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郑少高速(郑州—少林寺)、少洛高速(少林寺—洛阳)、永登高速(永城—登封)已经全部建成通车,只需半小时车程即可向东到达郑州、向西到达洛阳。

京九、京广、焦枝、陇海、新荷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嵩山邻近城市。

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嵩山地区开展地质实习。

图1-1 嵩山地区交通位置图登封市就位于地质公园的中心,自市区到每一条观察路线都有柏油公路相通,有的观察点可以乘坐市内公交车直接到达.嵩山地质实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二、自然经济地理嵩山地处北温带南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气温10.2℃.嵩山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1月份平均气温0.4℃,最低气温—15。

5℃;7月份平均气温26.3℃,最高气温40。

5℃。

嵩山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mm,7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0%~26%;4~10月集中年降水量的85%~89%。

嵩山是避暑胜地,嵩山山上山下温差(平均)达4℃~5℃,每到夏季,常有游人来嵩山避暑。

嵩山山脊两侧山坡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近乎直立的陡崖随处可见,其中九朵莲花山的三皇寨的许多山峰崖壁直落谷底,故有“嵩山天下峻"之称。

嵩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特别茂密。

正是由于茂密的植被影响地质路线观察,原少林寺西山-初祖庵实习路线遂被迫取消,而更换为太子够路线。

登封市是国家重点产煤市和全国煤炭重点开放区。

登封又是全国“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仅属中央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8处之多,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

登封市经济比较发达。

第二节实习目的、内容和起止时间一、实习的目的嵩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址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突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和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的内容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了以下实习内容:①有老到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初布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②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岩石的主要岩性类型及其矿产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及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③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④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⑤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以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和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⑥组织学生游览地质名胜、参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⑦练习编写简要的地质报告,学习归纳分析和总结野外观测的成果。

三、实习截止时间、组队和分组情况及指导老师开始时间:2011年5月04日截止时间:2011年5月12日组队、分组情况:本次实习全班共计33人,一共分为11组,每组三人。

指导老师:宋党育老师、张良老师第三节完成的工作量一、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数图1—2实习路线图路线一井湾—元古宇、中岳运动界面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五指岭组观察点②嵩山群庙坡山组观察点③中越运动界面观察点④五指岭断层观察点(共计4个观察点).路线二中岳庙—古元古界、褶皱、节理、飞来峰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少顶山背斜②节理、交错层理观察点,罗汉洞组观察点③黄盖亭飞来峰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路线三唐窑—下古生界、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张夏组灰岩观察点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观察点③馒头组观察点④朱砂洞组观察点⑤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点(共计5个观察点)路线四稻田沟—上古生界、中生界、地表水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加里东运动界面观察点②太原组观察点之一③太原组观察点之二④砂锅窑砂岩观察点⑤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和平顶山砂岩段观察点⑥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王堂水库观察点(共计6个观察点)路线五石淙河-断层谷、岩溶地貌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大石淙观察点②小石淙观察点(共计2个观察点)路线六龙山—太古宇、嵩阳运动界面、泉水、辉绿岩墙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登封群郭家窑组观察点②嵩阳运动界面观察点③泉水观察点④辉绿岩墙观察点(共计4个观察点)路线七:嵩顶—褶皱构造、地貌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平卧褶皱观察点②嵩阳运动界面观察点③嵩顶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路线八飞机场—花岗岩、风化壳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秤砣观察点②花岗岩采石场观察点③风化壳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路线九玉皇庙—新生界、登封大断层、河流阶地观察路线(半天)观察点:①古近系始新统张家村组观察点②登封大断层观察点③石秤花岗岩与嵩山群罗汉洞组石英岩的侵入接触界线观察点④(共计4个观察点)二、采集标本和标本数量、绘制地质素描图采集标本和标本数量:本次实习共采集标本20余块,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沉积砾岩、变质砾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叶岩、砂岩、大占砂岩、铁里石(硅质岩)、辉绿岩、山西式铁矿、铝土矿、花岗岩、燧石、紫红色砂岩、泥岩、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结核、大理岩等。

绘制地质素描图:绘制井湾往北2公里断层素描图(倾向193°,∠49°)。

图1-3 井湾往北2km断层素描图第二章地层嵩山地区岩石地层单位之间有五个明显的不整合接口,即登封群与嵩山群、嵩山群与五佛山群、五佛山群与寒武系(含罗圈组)、中奥陶统与上石炭统、上三迭统与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代表一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的结束和另一新的演化阶段的开始,是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

嵩山地区的五个不整合面代表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不同发展演化阶段.嵩山地区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因而这里是一个优越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一个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嵩山地区地层形成于五个地质“代”,曾长期被称为“五代同堂”。

长期以来,国际地质界根据生物进化的总体面貌并结合重大地质事件,把地质历史分为显生宙和隐生宙,隐生宙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五个年代的地层在嵩山地区都有分布,故称“五代同堂”。

第一节新太古界嵩山地区时代最老的底层为新太古界登封群(Ar3D),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君召乡以北的老羊沟、石牌河等地,在登封城区片麻岩套中仅呈零星包体产出.登封群为一套深度区域变质岩系。

该群岩性复杂,主演为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千枚岩,夹少量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等。

该群下部片麻岩受强烈混合岩化形成混合岩;中部以斜长角闪片岩为主;上部以浅变质片岩类.登封群顶部被古元古界嵩山群等地层不整合覆盖,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新太古界地层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组—石牌河组、郭家窑组、老羊沟组。

一、石牌河组石牌河组(Ar3sh),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局部混合岩化强烈,呈条带状、条纹状和变斑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夹中酸性火山岩和少量沉积岩。

该组厚度大于256m.二、郭家窑组郭家窑组(Ar3g),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二云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夹钙质绢云绿泥片岩、薄层大理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等,以灰绿色斜长角闪岩类为主要特征。

原岩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在变质岩较浅地段可见杏仁、气孔、集块和火山角砾等火山岩构造,其中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正常沉积的碎屑及碳酸盐岩。

有大量中基性—酸性岩脉侵入,有些地段混合岩化强烈.该组厚857m。

三、老羊沟组老羊沟组(Ar3l),下部为白云母和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和少量石英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上部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和含砾绿泥石英片岩。

该组厚630m。

第二节古元古界嵩山地区古元古界由嵩山群(Pt1S)组成,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嵩山群构成中岳嵩山骨干,故又称嵩山石英岩。

嵩山群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组—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花峪组,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组合,是浅变质强变形沉积地层。

嵩山群与下伏登封群和上覆五佛山群均为不整合接触(图2-3、图2-4).一、罗汉洞组罗汉洞组(Pt1l)为一套单调而稳定的石英岩层,下部为中粗粒石英岩,底部有1~3层石英砾岩;中部为中细粒石英岩;上部为中粗粒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

岩石单层厚度较大,一般为厚—巨厚层状,单层厚度达15m.罗汉洞组厚490~750m。

下部以底砾岩为标志与登封群不整合接触;上部以石英岩层为基本结束、绢云石英片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与五指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岩层具粗细相间的韵律性特征,其中普遍发育对称波痕、交错层理、泥裂、槽模、沟模按照岩石组合等沉积构造,属河流-滨海沉积。

罗汉洞组岩性坚硬、难以风化,多形成陡峭扇风,构成中岳嵩山的脊梁(太室山、少室山)。

石英岩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一般为95%,有的可达98%以上,可做硅石、玻璃原料。

二、五指岭组五指岭组(Pt1w)按照岩石组合可把五指岭组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

岩层属滨海—浅海沉积环境.在五指岭地区该组厚747.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