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4-五四制初四

数学知识点4-五四制初四
数学知识点4-五四制初四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鲁东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李建鹏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C 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 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 记为∠A 的正弦;sinA=a/c cos ∠ A=∠A 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 记为∠A 的余弦;cosA=b/c

tan ∠ A=∠A 的对边长/∠A 的邻边长,tanA=sinA/cosA=a/ b tan A 记为∠A 的正切 cotA=∠A 的邻边长/∠A 的对边长,cotA=cosA/sinA=b/c cotA 记为∠A 的余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cot=邻/对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cot(90°-A) cotA=tan(90°-A) tanAcotA=1 tanA=sinA/cosA sin 2A +cos 2A =1 3.增减性(A 为锐角)

sinA 、tanA 随着∠A 的增大而增大,cosA 、cotA 随着∠A 的增大而减小 4.取值范围:00,cotA>0

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锐角α

正弦 sin α 余弦 cos α 正切 tan α 余切 cot α 30°

45° 1 60°

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3

313

2

323222

22

12

13

3

3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c,cosA=b/c,tanA=a/ b,cot=b/a

3.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有角先求角,无角先求边

(2)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就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或余切;当所求的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以由已知数据又可由中间数据求解时,则用已知数据,尽量避免用中间数据。

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个转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实际问题的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画出正确的示意图;二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2)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画出直角三角形;

(3)仰角和俯角

在进行观察或测量时,

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第二章二次函数

一、对函数的再认识

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对于自变量x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强调:

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①函数不是数,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②自变量每一个确定值,函数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③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值的定义:对于自变量在可以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惟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当时函数的值,简称函数值。

二、二次函数及其表达式

1.定义: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ax2叫做二次项,a为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因为如果a为0,就没有二次项,也就谈不上什么二次函数!

2.三种表达式:

(1)一般式:y=ax2+bx+c

(2)顶点式:y=a(x-h)2+k,对称轴x=h,顶点坐标是(h,k)

(3)交点式:y=(x-x1)(x-x2),与x轴两交点坐标为(x1,0)、(x2,0)

3.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地,在所给条件中已知顶点坐标时,可设顶点式y=a(x-h)2+k,在所给条件中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坐标或已知抛物线与x轴一交点坐标与对称轴,可设交点式y=(x-x1)(x-x2);在所给的三个条件是任意三点时,可设一般式y=ax2+bx+c,然后组成三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x=-b/2a

对于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当x=-b/2a时,y最大或最小。即抛物线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1)a决定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补充:|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①当a>0时,开口向上,对称轴左侧(即x<-b/2a时),y随x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侧(x≥-b/2a),y随x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有最小值y=4ac-b2/4a;

②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左侧(即x<-b/2a时),y随x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侧((x≥-b/2a)),y随x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有最大值y=4ac-b2/4a。

(2)a、b共同决定对称轴: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

a、b同号(即ab>0,则-b/2a<0)对称轴在y轴左侧

a、b异号(即ab<0,则-b/2a>0)对称轴在y轴右侧

b=0对称轴是y轴

(3)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与y轴交点的横坐标为0,即x=0,此时纵坐标y=c):

c>0与y轴正半轴相交

c<0与y轴负半轴相交

c=0经过坐标原点(即x=0时,纵坐标y=c=0)

(4)Δ=b2-4ac确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联系一元二次方程):

b2-4ac>0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0与x轴有一个交点

b2-4ac<0与x轴无交点

(5)抛物线y=ax2+bx+c在x轴上方,即函数y=ax2+bx+c(a≠0)的值永远是正值的条件是

a>0且b2-4ac<0(开口向上且与x轴无交点)

(6)抛物线y=ax2+bx+c在x轴下方,即函数y=ax2+bx+c(a≠0)的值永远是负值的条件是

a<0且b2-4ac<0(开口向下且与x轴无交点)

同样自己可确定不论x取何值时,函数y=ax2+bx+c(a≠0)的值永远是非负数或非正数的条件

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反之也成立。

第三章圆

一、圆

1.定义:

(1)几何说: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也称为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轨迹说: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简称圆

(3)集合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和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1)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2)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3.圆的有关概念

(1)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2)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3)弦心距: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圆心与垂足之间的距离

(4)等弧:在同圆中能够重合的弧叫等弧

二、圆的对称性

1.圆是周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经过圆心的直线,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就是圆心。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这是圆特有的一个性质:圆的旋转不变性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特别注意: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垂直平分弦

垂径定理的推论: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④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三、圆周角

1.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四、确定圆的条件

1.三点定圆

(1)经过两点A、B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经过三点A、B、C的圆的圆心应该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的位置

(3)定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三点定圆)

4.三角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

5.四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果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一个圆,这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四边形。

(2)重要性质:

①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②圆内接四边形对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③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用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即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时分别叫做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

2.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的数量关系来揭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1)回忆: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所有点的线段中,最短的是垂线段

(2)设⊙O的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O的半径为r,则

①直线l 和⊙O相离d>r

②直线l 和⊙O相切d=r

③直线l 和⊙O相交d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内切圆和内心的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圆心距: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2.连心线: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连心线

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心距为d,R和r分别为两圆半径且R≥r):

(1)外离d>R+r,公共点0(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2)外切d=R+r,公共点1(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这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3)相交R-r

(4)内切d=R-r公共点1(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这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5)内含d

②当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两圆相切(包括外切和内切)。

4.性质

(1)相切两圆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证明:经过相交两圆的一个交点,作两圆的公共弦的垂线,则这条直线上被两圆所截得的线段等于圆心距的2倍。

在解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注意其公共弦和连心线的作用是探求思路的重要手段。

七、弧长与扇形的面积

1.把圆周等分成360份,每一份的弧叫做1°的弧;1°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的角。

2.在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

3.如果扇形的半径为R,圆心角为n°,那么扇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扇形=nπR2/360

4.比较扇形面积(S)公式和弧长(l)公式,你能用弧长来表示扇形的面积吗?S=1/2Rl

八、圆锥的侧面积

1.概念:圆锥可以看成是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斜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无论转到什么位置,这条斜边都叫做圆锥的母线。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底面是一个圆。连结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线段和圆锥底面垂直,这条线段叫做圆锥的高线。

2.圆锥的基本特征:

(1)圆锥的高通过底面的圆心,并且垂直于底面;

(2)圆锥的母线长都相等;

(3)经过圆锥的高的平面被圆锥截得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等于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的扇形。

3.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此扇形的半径R是圆锥的母线,扇形的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4.圆锥的侧面积=1/2×母线长×圆锥底面的周长=π×圆锥底面半径×母线长

5.高(h),底半径(r),母线(l)之间的关系:h2+r2=l2 (勾股定理得出)

6.圆锥的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叫做圆锥的全面积(或表面积)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略)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实数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荣成市六校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五四制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请同学们注意: 1.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填在第1页的表格中.解答题必须有中间步骤. 题号 一 二 三 等 次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阅卷人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列式子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2+4a ﹣21=a (a+4)﹣21 B .a 2+4a ﹣21=(a ﹣3)(a+7) C .(a ﹣3)(a+7)=a 2+4a ﹣21 D .a 2+4a ﹣21=(a+2)2﹣25 2.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为( ) 3x y -,21 a x -,,3a b - ,1 2x y +,12x y +,2123x x =-+. A.5 B.4 C.3 D.2 3.若分式 () 3 1x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x ≠ B .1x ≠ C .3x ≠ D .0x ≠且1x ≠ 4.为了了解某班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任选班上15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阅读量(单位:本/周) 1 2 3 4

人数(单位:人) 1 4 6 2 2 A .中位数是2 B .平均数是2 C .众数是2 D .极差是2 5.把分式22 10x y xy +中的x y 、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5倍 C 、缩小为15 D 、扩大25倍 6.如图,设k= 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a >b >0),则有 ( ) (A)k >2 (B)1<k <2 (C) 121<

鲁教版初三数学下 相似图形知识点归纳(全)

初三数学相似图形知识点归纳(全) 一、相似的基本性质 (一)线段的比 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例:(1)线段a 的长度为3厘米,线段b 的长度为6米,所以两线段a ,b 的比为3∶6=1∶2, 对吗? ()若 ,且,则。 3532 8a b c a b c a ==-+== 解: ()若::,则 。 423432x y z x y z y ::=-+= 解: (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例1. 已知: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80千米,在某地图上测得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cm ,则该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现量得该地图上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cm ,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相距50千米的C 、D 两地在该地图上的距离为__________。 解:比例尺千米= = 1801 8000000cm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那么ad=bc ()若,则 。 157a b a b == ()若,则 , 。 2850x y x y x y x y -==+-=

()已知 ,求。 3118x y x x y +== ()已知四条线段满足,把它改写成比例式正确的是4a mn b = A. a:b=m:n B. a:m=b:n C. a:m=n:b D. a:n=b:m (四) 合比性质、等比性质: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等比:若……(若……) 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则 …………a c e m b d f n a b m n k ++++++++=== . ()若 ,则1572323a b c d e f a c e b d f ===+-+-= ()和中, ,且的周长33 5 111111111111???ABC A B C AB A B BC B C AC A C A B C ===为,求的周长。50cm ABC ? ()若 ,则4a b c b a c c a b k k +=+=+== A B C D .... 12112132或-- 例:已知,且2a+b+3c=21,求a,b,c 的值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如: 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8+7﹦7+8﹦15 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认识钟面上的刻度: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时针转动1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1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认识整时与半时,先看分针指哪里。 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就在两数间, 半时时针过了几,我们就读几十半。 18、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技巧: 大数是9,用小数减1,剩几就是十几。如:9+6=?,大数是9,小数是6,用小数6-1=5,所以9+6=15。 大数是8,用小数减2,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7,用小数减3,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6,用小数减4,剩几就是十几。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⑴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⑵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⑶解方程求出k的值 ⑷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篇一: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期末考试_试题3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包括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实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半圆B.三角形C.线段D.长方形 2.底边长为10cm,腰长13cm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A.40cm2 B.50cm2 C.60cm2 D.70cm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BC中,若∠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3︰4︰5,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n?1,2n,n?1(n?1)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 2 2 D, 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则作射线OP即

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 A. SASB. ASA 5.下列说法: 4 等于-2;③12 12 C. AAS D. SSS 1 的算术平方4 根是 72 ;④(?π)的算术平方根为π.其中正确的个数有()2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6.如图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C,已知SA?64,SB?225,那么正方形C的边长是()A.15 B.16 C.17 D.18 7.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100cm2 B.75cm2 C.50cm2 D.25cm2 8 ?2,则(m?n)等于() A.16 B.8 C.4 D.2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 第一章 分式 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且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 A 为分式。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 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 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 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 c b a -+表示(a +b )÷(c -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 ②分式无意义 B=0; 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 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 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分母的过程。 通分原则:异分母通分时, 通常取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 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

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de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de认识初步四个章节de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de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de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de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de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de相反数;0de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de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de绝对值是其本身,0de绝对值是0,负数de绝对值是它de相反数;注意:绝对值de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de点离开原点de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a( a )0 a( a a;绝对值de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de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de反而小;(5)数轴上de两个数,右边de数总比左边de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超全、超好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元二次函数图像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a ≠0)的常数项是c ,一次项系数为b. 二次项系数为a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 (4ac-b 2)/4a) 3.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b)2+c,则它的顶点坐标是(b, c)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8,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y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x 轴上的任意点的纵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二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三象限. 6.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四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6时,函数y= 32-x 的值为3. 2.当x=1时,函数y= 21-x 的值为-1. 3.当x=2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正比例函数. 2.函数y=8x+8是一次函数. 3.函数x y /8=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8(x-8)2-8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8(x-8)2-8的对称轴是x=8. 6.抛物线8)8(2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8,8). 7.反比例函数x y 8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5,10,12,8,5的平均数是10. (an average, a mean ) 2.数据3,4,1,4,4的众数是4. (出现次数最多的)(Mode )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先排队,然后找中间的,Median, 注意奇偶个) 4.数据6,5,3,4,1,2的中位数是3.5 .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sin30°= 21 2.cos30°= 23 . 3.sin 2α+ cos 2α= 1.

2018年鲁教版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专题分类练习汇编

2018年鲁教版初三数学中考 总复习练习题汇编 目录 一、实数 (1) 二、代数式 (4) 三、方程与方程组 (7)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1) 五、图形与坐标 (14) 六、一次函数 (18) 七、比例函数 (25) 八、二次函数 (30) 九、图形的认识 (36) 十、图形与证明1 (40) 十一、图形与证明2 (48) 十二、图形与变换 (55) 十三、统计 (61) 十四、概率 (73)

一、实数 命题方向:实数这部分在初中数学中属于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都比较低,在各地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计算题。 备考攻略: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进一步,对上述知识理解程度的评价既可以用纯粹数学语言、符号的方式,呈现试题,也可以建立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即将考查的知识、方法融于不同的情境之中,通过解决问题而考查学生对相应知识、方法的理解情况。了解乘方与开方的概念,并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巩固练习: 1.2的相反数是()A.2 B.﹣2 C.﹣D. 2.﹣9的相反数是()A.﹣B.C.﹣9 D.9 3.﹣的绝对值是()A.﹣B.C.﹣D. 4.﹣的倒数是()A.B.C.﹣D.﹣ 5.神舟十号飞船是我国“神州”系列飞船之一,每小时飞行约28000公里,将2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2.8×103B.28×103C.2.8×104D.0.28×105 6.截止到2015年6月1日,北京市已建成34个地下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到140000立方米,将14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14×104B.1.4×105C.1.4×106D.14×106

所有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1数学法则知识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B.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C.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A.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B.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A.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数学知识点4-五四制初四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鲁东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李建鹏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C 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 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 记为∠A 的正弦;sinA=a/c cos ∠ A=∠A 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 记为∠A 的余弦;cosA=b/c tan ∠ A=∠A 的对边长/∠A 的邻边长,tanA=sinA/cosA=a/ b tan A 记为∠A 的正切 cotA=∠A 的邻边长/∠A 的对边长,cotA=cosA/sinA=b/c cotA 记为∠A 的余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cot=邻/对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cot(90°-A) cotA=tan(90°-A) tanAcotA=1 tanA=sinA/cosA sin 2A +cos 2A =1 3.增减性(A 为锐角) sinA 、tanA 随着∠A 的增大而增大,cosA 、cotA 随着∠A 的增大而减小 4.取值范围:00,cotA>0 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锐角α 正弦 sin α 余弦 cos α 正切 tan α 余切 cot α 30° 45° 1 60° 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3 313 2 323222 22 12 13 3 3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练习题

数据的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5 kg奶糖,3 kg酥心糖和2 kg水果糖合成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40元,酥心糖为每千克20元,水果糖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 A.25元 B.28.5元 C.29元 D.34.5元 3.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 000元增加到225 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加 4. (2017·苏州)有一组数据:2,5,5,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3 B.4 C.5 D.6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反而越小;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③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2017·安顺)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 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 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16,10.5 B.8,9 C.16,8.5 D.8,8.5 7.(2017·绍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最近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 A.甲B.乙C.丙D.丁 8.(2017·牡丹江)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6 B.5 C.4.5 D.3.5 9.(2017·嘉兴)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3,2 B.3,4 C.5,2 D.5,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0.(2017·上海)某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产值占这个季度总产值的百分 比如图所示,又知二月份产值是72万元,那么该企业第一季度月产值的平 均数是_ _万元. 11.(2017·江西)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y,2x,11的平 均数与中位数都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 _. 12.(2017·咸宁)小明的爸爸是个“健步走”运动爱好者,他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并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统计表: 在每天所走的步数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 _. 13.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晨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15%,体育理论测试占35%,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明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是94分,90分,96分,则小明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分. 14.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3 ,则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数据2x1+3,2x2+3,2x3+3,2x4+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15.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三、解答题(共43分) 10环)统计如下表(不完全): 某同学计算甲的平均数是9,方差S2甲=[(10-9)2+(8-9)2+(9-9)2+(10-9)2+(8-9)2]=0.8. 请作答:(1)在图中用折线统计图把甲的成绩表示出来; (2)若甲、乙射击的平均数都一样,则a+b=; (3)在(2)的条件下,当甲的成绩比乙稳定时,请列出a,b的所有可能值,并说明理由.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2017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五四制)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0≥ B.1x 2≠ C.x 0≥且1 x 2 ≠ D.一切实数 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B. D. 3.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个 7)1(2-=x (22x -(3) 212 30x x +-=(4)330x x -= (5)230x xy +-= A .0 B .1 C .2 D .3 4.已知35555--+-=x x y ,则5xy 的值是( ) A .15- B .15 C .215- D .15 2 5.一元二次方程01322=++x x 用配方法解方程,配方结果是( ) A.081)43(22 =- -x B.081)43(22=-+x C.081)43(2=--x D.(x+43)2-16 1=0 6.若x 、y 为非零线段的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则 = B .若2x ﹣5y=0,则 2 1 2=-y y x C .若线段a :b=c :d,,则 D .若线段a :b=c :d,则 7.已知m 、n 是方程x 2 +3x ﹣2=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 +4m+n+2mn 的值为( ) A .1 B .﹣5 C .3 D .﹣9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 ﹣2x+1=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 a <2 且a ≠ l C .a <2 D .a <﹣2

9.如图;∠B =90°,AB =BC =CD =DE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是( ) A. ? =∠+∠+∠135321 B.△ABD ∽△EB A C.△ACD∽△ECA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0.如图,已知∠1=∠2,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E 的是( ) A . B . C .∠B=∠ADE D .∠C=∠E 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连接CE 并延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 论中错误的是( ) A .∠AEF =∠DEC B .B C :DE =CF :CE C .FA :AB =FE :EC D .FA :CD =AD :DE 12.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若OA : OC=OB :OD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①④相似 B .①④相似且②③也相似 C .②③相似 D .都不相似 二、填空题 13.若b a ,是方程0192 =++x x 的两根,则a b b a += 14.若 = 1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3)0x k x k +++=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______ 16.两个相似多边形的最长边分别是10和30,其中一多边形的最短边为6,则另一多边形的最短边为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一”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 b= b+ 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初四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四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四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四数学知识点总结两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四数学知识点总结: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圆的定理 1.1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 经过两点也可以作无数个圆,且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定理:过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个圆 推论: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垂心 1.2垂径定理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圆是周对称图形,任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弦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评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3弧、弦和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1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切点 定理: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定理:圆的切线垂直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交,这条直线叫这个圆的割线,这两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只能由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 2.2三角形的内切圆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边所在的直线,都和一个圆相切,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这个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一内角评分线和其余两内角的外角评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以旁心为圆心可以作一个圆和一边及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切,所作的圆叫做三角形的旁切圆 2.3切线长定理 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4圆的外切四边形 定理: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定理:如果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那么它必有内切圆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1两圆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