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伙伴”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伙伴”单元教材分析一、背景介绍1. 课程概述第一年级语文下册“伙伴”单元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围绕“伙伴”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通过故事情节、绘图、填字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与伙伴相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友爱情感。
2. 教材结构“伙伴”单元包含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要点。
二、教材内容分析1. 单元主题“伙伴”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友爱情感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绘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2.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友爱;3.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3. 教学内容“伙伴”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故事情节: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绘伙伴间的合作与友爱; 2. 绘图练习:通过绘图练习,让学生通过手艺形象地理解“伙伴”之间的关系; 3. 诗词赏析:通过诗词赏析,培养学生对友情、亲情等情感的体验。
4. 教学方法在教学“伙伴”单元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3. 互动问答:通过互动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伙伴”单元的理解情况。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伙伴”单元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2. 重视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绘图、填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伙伴”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 培养团队意识“伙伴”单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四、总结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伙伴”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友爱情感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第一单元单元说明: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四篇识字课。
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
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300个字,会写100字,掌握了36个常用偏旁,了解了反义词识字、对对子识字、象形字和会意字识字的识字方法,并初步接触了形声字,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
在本学期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开展自主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和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在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
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本单元是集中识字,教学时仍应充分借助文本进行识字教学。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在识字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如,百家姓、字谜等等,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三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搜索: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歌
教学建议:
一、进到阅读此类书籍
二、推进、培养阅读习惯
第二 单元
四篇阅读课文 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建议:
一、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二、凸显语言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借直观的方式化解理解难点
天山 新疆
北京
教学建议:
一、借直观的方式化解理解难点
二、借偏正短语理解、积累语言 1.借短语读好句子 2.借短语理解课文 3.借短语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根据学情,选择故事。 二、细化目标,分解步骤
教学建议:
一、根据学情,选择故事。 二、细化目标,分解步骤 三、借助奖励,激发兴趣
教学建议:
一、根据学情,选择故事。 二、细化目标,分解步骤 三、借助奖励,激发兴趣 四、丰富形式,互动交际
教学建议:
一、认识字典,了解作用 二、按序认读,识记背诵 三、规范读音,增添趣味
教学建议:
一、创设各种活动,帮助自主识字 二、适当运用儿歌,增添识字乐趣 三、放缓书写步骤,实现举一反三
教学建议:
一、帮助学生走进“谜语”
教学建议:
一、帮助学生走进“谜语” 二、让谜语真正为“识字”服务
左边绿,右边红, 左右相遇起凉风。
??
相遇 喜欢 怕
教学建议:
一、根据学情,选择故事。
教材解读,为“语用”摆渡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海曙外国语学校 徐晓青
第一 单元
四篇识字课文 一篇口语交际 一个语文园地 一个《快乐读书吧》
教学建议: 一、关注识字,实现音形义的融合 二、注重朗读,体现语言的韵味
三、勾兑古今,呈现文化的内涵
教学建议: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 主题突出:本单元以“自然”为主题,选编了与自然景观、动植物有关的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2. 语言优美:本单元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知识丰富:本单元涵盖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如植物、动物、昆虫等,以及自然现象,如天气、季节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德育教育: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材内容:1. 课文《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课文《小池》:通过描写小池中的景物,展示了夏天的美好。
3. 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4. 课文《动物儿歌》: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5. 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练习、阅读理解等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感受课文的意境,提高朗读水平。
2. 联系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与自然相关的书籍,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4. 重视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自然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2024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友情和欢乐”这个主题,支配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欢乐》。
《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挚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吃到了草地上的虫子,小鸭子又救了落水的小公鸡的故事,教化孩子们要懂得伙伴之间应当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树和喜鹊》这个故事写的是树和喜鹊原来特别孤独,后来人们在树的四周又种了好多好多树,引来了好多好多喜鹊,从今,树和喜鹊都有许多许多自己的伙伴,不再孤寂,特别欢乐。
故事告知同学们有了挚友才会有欢乐,与挚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欢乐华蜜!《怎么都欢乐》课文以“欢乐”为主题,语言生动好玩,结构简洁,重复句式较多,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
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欢乐的含义:一人独处是一种欢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欢乐,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欢乐。
回味欢乐,继而保持欢乐的生活看法。
本单元还支配了“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通过真实的交际练习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说清寻求帮助的缘由,同时学习运用文明用语。
“语文园地三”支配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的内容。
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用音序查字法,培育学生自主识字的实力,并通过古诗阅读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沟通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社会。
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欢乐和华蜜。
二、单元教学目标:1.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会3个偏旁,学习4个多音字。
2.学习并积累AABB式和描述动作的相关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实力,背诵古诗《赠汪伦》。
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友情的珍贵,培育学生主动关切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解读1、内容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家人。
本组文章题材丰富,有古诗、儿童诗、散文。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饱含深刻的道理。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亲情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关注文字的表达,积累词句,学会将生活实际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单元特点:(1)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2)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3、单元语文要素(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积累相关短语和古诗(4)主要语文要素点:读好长句子。
4、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46个生字,4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3)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4)学写四个带有点的字“主、门、书、我”,了解点的笔顺特点。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勇敢”等,能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的词语,学会归类整理“×来×去”,并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7)借助拼音正确朗读《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8)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及丛书选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画面。
(9)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10)能通过朗读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5、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字、写字。
(2)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去”,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旨在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进行分析,以便加深对该单元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材概述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拼音研究:通过研究拼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音形结构,为后续的汉字研究打下基础。
拼音学习:通过学习拼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音形结构,为后续的汉字学习打下基础。
2. 识字练:教材中包含了一些常用的汉字,通过练认读这些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练习:教材中包含了一些常用的汉字,通过练习认读这些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 课文阅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简短的课文,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汉字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课文阅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简短的课文,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汉字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4. 课文理解:通过对课文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文理解:通过对课文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 字母研究:通过研究字母,帮助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形式,为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字母学习:通过学习字母,帮助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形式,为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特点1. 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 灵活多样:教材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
灵活多样:教材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3. 注重听说读写综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各种练和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注重听说读写综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4. 趣味性强:教材中穿插了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语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百度文库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百度文库一、单元名称:伙伴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研究和生活惯,对研究语文兴趣浓厚。
在朗读、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等知识领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大部分学生喜欢研究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初步养成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个别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作和语文园地组成。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社会。
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2.认识并会写37个生字和20个生词。
3.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研究汉字。
4.书写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6.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7.通过课文的研究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五、教学重难点: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并注意间架结构。
2.初步体会诗歌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3.研究正确使用字典的方法,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惯,重视兴趣、惯的培养,要激励、鼓励学生。
六、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1.《小公鸡和小鸭子》2.《树和喜鹊》3.《怎么都快乐》4.口语交际5.教学目标课6.单元练(测试)7.研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8.初步体会诗歌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教材分析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
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
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重点)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重点)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重点)4.朗读课文。
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难点)6.口语交际要求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难点)7.学习音序表,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8.朗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三、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1《春夏秋冬》-----------------2课时2《姓氏歌》-------------------2课时3《小青蛙》-------------------2课时4《猜字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
后3篇课文则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3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任务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在朗读上,要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注意不要连读、唱读、读破句。
根据课文不同,朗读也应有不同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57个生字和6个偏旁,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笔画;学习一组数量词短语。
(重点)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难点)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难点)5.复习巩固《字母表》,能将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
(重点)6.朗读积累古诗《春晓》。
(重点)7.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8.展示从其他学科中学到的汉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难点)9.和大人一起读短文《》,感受的价值。
三、课时安排(合计11课时)1《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3《一个接一个》-------------2课时4《四个太阳》---------------2课时语文园地二--------------------3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在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
课文的朗读要重点练习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33个生字、3个偏旁和4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不”的变调。
(重点)3.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表示游戏活动的词语。
(难点)4.读好对话,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朗读儿童诗,初步体会诗歌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5.懂得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能大致讲清楚自己的要求。
(难点)6.学习正确使用字典的方法,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点)7.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赠汪伦》,大致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重点)8.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课时安排(合计9课时)5《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时6《树和喜鹊》--------2课时7《怎么都快乐》-------------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语言的积累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
《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
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46个生字和4个偏旁,会写28个字。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正确朗读《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重点)4.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难点)5.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X来X去”,尝试说说这样的词语;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难点)6.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7.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
(难点)8.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课时安排(合计11课时)8《静夜思》---------------------2课时9《夜色》---------------------2课时10《端午粽》------------------2课时11《彩虹》---------------------2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
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字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
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65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28个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语;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重点)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会读“蜻蜓展翅、和风细雨”等词语。
(重点)4.能在语境中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
(难点)5.运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查字典有一定速度。
(难点)6.积累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初步感受歇后语短小、通俗、形象的特点。
7.知道打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打和接,能用上礼貌用语。
8.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巩固复习已学生字。
三、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5《动物儿歌》---------- ------2课时6《古对今》---------------------2课时7《操场上》------------------2课时8《人之初》---------------------2课时口语交际:打-----------1课时语文园地五---------------------3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要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可在《古诗二首》中做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要下雨了》时让学生自主尝试。
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45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生字。
联系生活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串。
(重点)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摇篮、潮湿”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荷叶绿绿的、圆圆的。
”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并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4.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尝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难点)5.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
(难点)6.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能正确抄写句子。
(难点)7.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8. 朗读积累气象谚语。
9.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三、课时安排(合计9课时)12《古诗二首》--------2课时13《荷叶圆圆》----------2课时14《要下雨了》-------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4篇课文。
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延续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