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

合集下载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学生团队合作、友情、爱情以及逐梦之路的电视剧。

其中,女主角林道静是整部剧集的核心人物之一,她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心地善良、勇敢坚定的女孩子。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林道静这个角色形象。

首先,林道静的坚强和独立自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父母离异之后,她被迫离开了原本温馨的家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虽然这一切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很不容易,但是林道静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并且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例如,她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结交新朋友,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坚强和独立自主。

其次,林道静的善良和正义感也是她形象的特点之一。

她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对于学校里的不公不义事情总是挺身而出。

在电视剧中,她勇敢曝光了学校里的某个暴力事件,也积极帮助同学解决了不公平的待遇。

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善良和正义感,也让周围的人们认识到了她的价值观。

再次,林道静的勇敢坚定也无疑是她的特点之一。

在电视剧中,林道静与其他角色一同组建了一个音乐社团,并在学校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这是她实现音乐梦想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筹备演唱会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妥协,始终坚定地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逐渐变得坚韧、愈发锐利,表达出新一代青年的自信、勇气和希望。

综上所述,林道静这个角色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并加深了对她的印象。

她的坚强、独立自主、善良、正义感和勇敢坚定这些特质,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角色形象。

而且,林道静不仅是一个可爱的少女,还是一个拥有能力和激情的音乐家和团队领袖。

她是一个勇于担当、努力实践梦想的年轻人,也是一面具有积极意义的标志旗帜,鼓舞着年轻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

张扬与压抑浅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女性意识

张扬与压抑浅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女性意识

张扬与压抑浅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女性意识一、本文概述《青春之歌》作为杨沫的代表作,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其中,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塑造及其女性意识的发展,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林道静这一角色在《青春之歌》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压抑,从而揭示出作品在表现女性主题和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青春之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

接着,将重点分析林道静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特别是她在面对爱情、家庭、社会等多重压力时,如何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林道静女性意识在作品中的张扬与压抑,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对《青春之歌》在女性主题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以期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二、《青春之歌》中的女性意识《青春之歌》作为杨沫的代表作,不仅是一部描绘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更是一部深入女性内心的细腻诗篇。

在这部作品中,林道静这一角色成为了女性意识的集中体现。

她的成长历程,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女性身份和地位的探索和追求。

林道静的女性意识是在与社会的互动和冲突中逐渐觉醒和强化的。

在早期的生活中,她遭受了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被束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

然而,随着革命的觉醒和个人的成长,她开始逐渐摆脱这些束缚,寻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在革命队伍中,林道静不仅积极参与斗争,更在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者”,而是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力量。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林道静个人意识的觉醒,也代表了女性意识在革命斗争中的崛起。

然而,林道静的女性意识并非一帆风顺。

在革命的道路上,她面临着来自男性同志的误解和质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和边缘化。

这种压抑和边缘化,既来自于外部环境,也来自于她自身的矛盾和挣扎。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当中的女主人公,《青春之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写的是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云和事变,构成小说中主要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如埋首故纸堆的余永泽,勇敢机智的卢嘉川,善良多情的江华等等。

然而这些人物的的塑造都离不开一个中心人物-—林道静,本文就林道静的形象塑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林道静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彩的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分别从几个事件及人物中的关系对其进行塑造。

概括为三个阶段,三个人物。

在第一个阶段中是林道静从家庭里逃出来,抗婚逃往北戴河,这段时间,她孤独苦闷,无人倾诉,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刚从虎口里逃出来却又进入了另一个虎穴。

这是她与封建家庭的决裂,显示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很有自己的想法。

现实的无奈让她很是受不了,于是她选择了大海。

这时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开导鼓励她,她又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在余永泽的帮助下她当了小学教员,并在课堂上传播爱国思想,这是她成为一个进步人士的开始。

但小学校长的顽固守旧,让她很是接受不了,于是她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这又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到更大的城市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到北平后,她与余永泽同居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直到卢嘉川的出现,她才又看到曙光。

第二个阶段就是她向无产阶级蜕变的过程。

在卢嘉川的引导下,林阅读进步书籍,接受先进思想.不顾余永泽的反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余永泽因为私心破坏革命,导致革命人士被捕,也使得林道静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值得自己对他的付出,于是他们彻底决裂,这是林道静的第二次决裂,与小家庭的决裂。

在与所有朋友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林道静仍然坚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主张,散发传单,鼓舞青年关心国家命运。

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在活动过程中,她被捕,下放到小学当教员,这时又有一个重要人物来到她身边——江华。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青春之歌》是中国著名作家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描绘青年学生林道静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所面对的艰难困苦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在小说中,林道静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通过三重人格学说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第一重人格是林道静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小说一开始,林道静具有积极好奇、正义感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特点。

他热爱读书、学习,对理想社会充满向往。

在学校教师李老师的引导下,林道静开始觉醒,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表达对不平等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到痛苦,但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断追寻真理。

第二重人格是林道静在革命进程中塑造的“反动青年”形象。

为了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面,他打入敌人内部,伪装成“反动青年”,完成了许多秘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林道静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他学会了伪装、表演,逐渐失去了自我,成为所谓的“反动青年”。

这一变化无疑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摧残,使他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第三重人格是林道静的革命英雄形象。

在革命队伍中,林道静表现出坚定的信仰、悲壮的牺牲精神和英勇的战斗力。

他充满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最后的瞬间,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

通过三重人格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的碰撞。

他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到“反动青年”,再到革命英雄,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理摧残、斗争和嬗变的过程。

同时,他的内心世界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这也凸显了林道静形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与此同时,通过三重人格解析,我们也可以看到萧红对于革命青年的深刻思考。

她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揭示了青年在革命进程中面临的心理冲突和煎熬。

革命事业的残酷和压力不仅外在地摧残了他们,同时也内在地打击着他们的真实自我和理想信仰。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当中的女主人公,《青春之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写的是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云和事变,构成小说中主要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如埋首故纸堆的余永泽,勇敢机智的卢嘉川,善良多情的江华等等。

然而这些人物的的塑造都离不开一个中心人物——林道静,本文就林道静的形象塑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林道静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彩的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分别从几个事件及人物中的关系对其进行塑造。

概括为三个阶段,三个人物。

在第一个阶段中是林道静从家庭里逃出来,抗婚逃往北戴河,这段时间,她孤独苦闷,无人倾诉,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刚从虎口里逃出来却又进入了另一个虎穴。

这是她与封建家庭的决裂,显示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很有自己的想法。

现实的无奈让她很是受不了,于是她选择了大海。

这时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开导鼓励她,她又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

在余永泽的帮助下她当了小学教员,并在课堂上传播爱国思想,这是她成为一个进步人士的开始。

但小学校长的顽固守旧,让她很是接受不了,于是她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这又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到更大的城市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到北平后,她与余永泽同居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直到卢嘉川的出现,她才又看到曙光。

第二个阶段就是她向无产阶级蜕变的过程。

在卢嘉川的引导下,林阅读进步书籍,接受先进思想。

不顾余永泽的反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余永泽因为私心破坏革命,导致革命人士被捕,也使得林道静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值得自己对他的付出,于是他们彻底决裂,这是林道静的第二次决裂,与小家庭的决裂。

在与所有朋友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林道静仍然坚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主张,散发传单,鼓舞青年关心国家命运。

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可以不顾一切。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青春之歌》是一部展现了青春与成长的中国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林道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令人深思,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林道静的形象,探讨她在电影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她所代表的现实意义。

首先,林道静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勇敢、坚强且聪明的女孩。

在电影中,林道静展现了她过人的才华和卓越的智慧,她拥有出色的数学天赋,对于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而在学业上,她始终保持着努力学习的态度,克服了许多困难,顺利考入名牌大学。

此外,林道静勇敢面对家庭的变故和逆境,她积极应对并帮助家人渡过难关。

她的坚强和勇气给了许多观众以启示,表达了青春的力量和奋斗的意义。

其次,林道静的形象在电影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她代表了年轻人的奋斗与成长。

林道静积极面对困境,不畏挫折,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所展现的坚持和决心,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都是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林道静的形象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青春是奋斗的时光,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此外,林道静也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在电影中,林道静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与她的性别没有关系,但她始终表现出坚韧和毅力,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她的形象让观众认识到,女性并不需要依赖他人,她们有着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境。

这种形象对于现实社会中女性的价值和地位,具有积极的影响,呼吁对女性平等待遇和更多发展机会。

另外,林道静在电影中的形象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

她作为家中的长子,承担了家庭的重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许多家庭的问题。

林道静的形象让人们反思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呼唤。

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扰,林道静的形象提醒人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维护。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第一篇:《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文学形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而作家杨沫在《青春之歌》这部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画面塑造出的林道静的这一文学形象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文学形象的这些普遍性特征。

杨沫在《青春之歌》中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了大量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灵动的文学形象。

有在斗争中茁壮成长的女主人公林道静;爽朗热情、坚贞不屈的卢嘉川;稳健沉着、机智勇敢的江华;关怀战友、视死如归的林红;积极向上的徐辉、罗大方、许宁;庸俗自私的余永泽;贪图富贵享乐而沦为娼妓的白莉苹……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小说中塑造的这些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典型的还是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

作家在小说中刻意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衬托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的成长和蜕变,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庞杂,但却安排得非常得当,把要表现和突出的都做得很到位。

没有给读者眼花缭乱,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让读者觉得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必不可少。

林道静这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林道静是作家精心塑造和想象的产物,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思,有主观性。

同时,作家塑造的林道静又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因此又有客观性。

作家曾深有感触地说过:“我要不是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要不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节节进攻下,正当我个人失去学业、走投无路的时候,幸而遇见了中国共产党,我绝不会写出《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也不会塑造出林道静、卢嘉川、林红这些人物来的”,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是有我个人的生活在内。

我的家庭和林道静出生的封建大地主家庭差不多,我的父亲也是像林道静父亲那样的人。

……读完中学后我就和剥削家庭决裂了。

突破阶级定位 追求革命理想 电影《青春之歌》中员林道静形象分析

突破阶级定位 追求革命理想  电影《青春之歌》中员林道静形象分析

员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员林道静的外貌清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坚定而炯炯有神。她的衣着朴 素简洁,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然而,员林道静并不只是外表上的清新与阳光, 她的内心更是一个坚韧不屈的战士。
在性格方面,员林道静善良、纯真、独立且勇敢。她不畏强权,敢于反抗不 公,对自己的信仰充满坚定的信念。员林道静的勇敢和坚决,使她在革命的道路 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一名为革命理想献身的战士。
在电影中,林道静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成功。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出 林道静内心的挣扎与坚定。影片制作水平也相当高超,场景还原度极高,使得观 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林道静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彰显了影片的真实与艺术感 染力。
林道静形象的现实意义在于,她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在 如今这个充满变革与竞争的时代,林道静身上的不服输、坚韧与热爱祖国的品质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的人生历程提醒我们,面对困境与挑战时,我们要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林道静在面对感情与事业抉择时的表现,也给现代青年提 供了借鉴与思考。
《青春之歌》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林 道静的成长和奋斗,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抗日救亡的热情。它也通过林道静的爱 情经历,展现了革命与爱情的冲突和统一。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 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经典之作。
参考内容三
《青春之歌》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在历 史变革中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今天,我们不妨来重读这部作品,看看其中所 蕴含的革命精神与女性意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部作品的背景。在中国近代 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之路。
其次,《青春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林道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知 识女性,她从个人主义的家庭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在党的培养下,她迅 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余永泽则是一个单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他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对林道静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卢嘉川则是林 道静心目中的英雄式人物,他充满着革命激情和浪漫情怀,是人的代表;江华作 为一位成熟的革命者,具有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昂的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春之歌》
——林道静的形象摘要: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小说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个人思想改造,从个人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群众斗争,即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

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他的生命价值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关键字:林道静知识分子道路意义
最近,阅读了杨沫的《青春之歌》,里面的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尤其突出,她的那种执着的精神不管是对当时的社会还是对如今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沫是当代第一位创作知识分子题材长篇小说的作家。

她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摹知识分子的心态,观照他们的人生遭际,概括他们的成长道路,肯定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她写的《青春之歌》这部十七年长篇小说,是以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创作而成的,旨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123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爱国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的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了在当时国民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知识分子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特别是青年学生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历程。

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迅速成熟。

《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静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是小说塑造最为成功的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她在家中是被压迫者。

她反对养母为她包办婚姻,和家庭决裂,去寻找个人出路。

在黑暗现实里,她到处碰壁,认识到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在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在党的教育和启迪下,她走上了革命道路,个人利益和工农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小说紧紧围绕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林道静带出各种人物,使得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丰实、饱满,生动而感人,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主要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有三个人物出现在这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两次离家出走的阶段。

林道静的童年时在继母百般虐待下度过的,从小养成了倔强反抗、同情弱者的性格。

在她的中学刚毕业后,继母为了巴结权贵,逼婚要她嫁给公安局胡梦安,林道静毅然选择离家出走,独自谋求生活出路,投奔杨庄小学的表哥张文清,结果杨庄小学校长余敬唐又想把她献给县长做姨太太,林道静既不甘屈辱又无力抗争,便选择了跳海自杀作为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控诉。

这第一次逃出家庭,是她与旧家庭决裂,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起点,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形成的对个性与自由追求的直接
表现。

正当林道静欲投入大海之际,这时她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北大青年学生余永泽,余永泽的才学、温存与浪漫感染着涉世未深的林道静,为报答余永泽的救命之恩和迷恋其“骑士兼诗人”的风度,从感恩、钦佩到相爱、同居。

但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她理想的那样,林道静发现余永泽只不过是一个一心只想营造家庭安乐窝、苟且偷生而不顾民族安危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林道静感到十分孤独和痛苦。

由于余永泽粗暴干涉林道静的行动,致使共产党人卢嘉川被无情赶出家门遭特务逮捕,这一件事件加剧了他们之间感情的破裂,让林道静真正觉醒,决心与余永泽彻底决裂。

第二次的离家出走,是林道静与旧我决裂,由个性解放走向献身社会的人生转折。

第二阶段,即林道静在革命斗争熔炉中锻炼成长的阶段。

卢嘉川是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个启蒙指路人。

除夕夜白莉萍公寓卢嘉川的演讲“只有投身到集体斗争中去,把你个人的命运联系起来,那才有出路”,使林道静第一次听到真正的革命宣传,收到深刻的革命启蒙宣传。

她急切地要求入党、参加红军,这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林道静前后两次被捕,第一次被捕后,党及时援救她逃出魔掌到定县教书时,这时又有一个重要人物来到她的身边——江华,江华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给她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使她彷徨的心有了很大的安慰,同时她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江华十分支持她,并且竭尽全力帮助她。

林道静回到北平第二次被捕入狱受刑后想一死了之时,林红以自己爱人的英雄事迹和自身榜样鼓舞林道静,让林道静逐步消除着自身的脆弱,坚定了斗争信念,使她经受住牢狱里的严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起来。

第三阶段,也就是入党后为党积极工作的阶段她。

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与江华一起参加并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追求进步,积极锻炼,并经受了监狱的严峻考验,她出狱后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党,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林道静勇敢地走到了革命斗争的最前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从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青春之歌》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之路,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要求个性解放到参加革命斗争、谋求全民族的解放、从天真幼稚的少女到坚定成熟的革命工作者,她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经历了与旧家庭、与个人主义小家庭、与旧我决裂三次重大决裂。

林道静的成长道路概括了那个时代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除林道静外,《青春之歌》还刻画了其他许多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卢嘉川、江华、林红作为党的工作者形象,他们在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起着党引领知识分子成长的作用。

另外,还有追名逐利、自私庸俗,最后成为反动阶级帮凶的余永泽,图慕虚荣、贪图个人享受、沉沦堕落的白莉萍,彷徨、徘徊后觉醒的王晓燕,等等。

林道静及其众多的形象交错描写,比较全面地表现出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风貌。

这些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比较全面的反映了30年代初中期复杂多变的社会斗争形势。

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小说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个人思想改造,从个人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群众斗争,即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

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他的生命价值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在作品中,林道静在党的指引下,经过农村阶级斗争的风雨和狱中生死的考验,她终于从小资产阶级的感情纠葛与冲动幼稚中彻底抽身而出,与旧我决裂,踏上革命征程,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作者有意写了林道静的一些小资产阶级不健康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写了她在党的教育、群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下和革命斗争的锻
炼中逐步批判并克服了这些缺点,通过她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是要经过苦难的历练,方能成就自己心中的理想。

我们应该学习林道静的革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将来建设好祖国而勤奋学习,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当代青年的重任。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要秉着执着的精神对待自己的理想,遇到困难时不轻易退缩,要意志坚定。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