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56页PPT
合集下载
免疫学课件:免疫细胞PPT课件

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概述
信号转导是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信号转导,免疫细胞 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途径包括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 酶受体等,这些途径在免疫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号转导与免疫功能
信号转导对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活化等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影响 免疫细胞的应答和功能。
粒细胞
功能
粒细胞主要负责消灭入侵的病原 体,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 释放抗菌肽和酶来杀死这些微生 物。
作用
在感染发生时,粒细胞会迅速到 达感染部位,通过吞噬作用或释 放化学物质来消灭病原体。
血小板
功能
血小板不仅参与血液凝固,止血和损伤修复,还具有一些免 疫相关功能。它们能够释放出生长因子等化学物质,促进受 损血管的修复。
02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01
02
03
功能
识别外来抗原,激活其他 免疫细胞,清除被感染的 细胞和癌细胞。
种类
包括CD4+辅助T细胞、 CD8+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 T细胞。
生命周期
平均存活时间约为一周,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存活 数月或更长时间。
B淋巴细胞
功能
产生抗体,识别并清除外来抗原。
种类
根据其产生的抗体类型,可分为IgM、IgG、IgA、 IgE等。
生命周期
在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以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
NK细胞
功能
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 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 被感染的细胞。
特点
具有自然杀伤活性,无需 抗原特异性结合即可杀死 靶细胞。
作用机制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等介质,诱导靶细胞凋亡。
免疫学课件:免疫细胞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
在B细胞发育的抗原非依赖期,可发生 阳性选择。这种选择的信号是由B细胞 表面表达的μ链传导。 在B细胞发育的抗原依赖阶段,同样发 生阳性选择。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针对自 身抗原的B细胞克隆。机体通过阴性选 择过程清除具有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克 隆,实现自身耐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T细胞的表面标志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 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 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 鉴别和分离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第一阶段,由早期T细胞发育成为双阴性细 胞,即CD4-CD8-;
第二阶段,经双阴性变成双阳性即CD4CD8-分化成CD4+CD8+; 第三阶段,由双阳性变成单阳性即CD4+细 胞或CD8+细胞,即迁移出胸腺。
胸腺细胞须经过阳性选择或阴性选择: (1)阳性选择过程:
前胸腺细胞最初为CD4-、CD8-双阴性细胞, 随后发育成为CD4+、CD8+的双阳性细胞。 后者表面的TCR若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 胞表达的MHC-I类或II类分子结合,即可分 别分化为CD8+细胞或CD4+细胞,否则就会 发生细胞程序死亡,又称凋亡 (apoptosis);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B细胞特有或涉及B细胞的CD分子有29 种,即CDl0、CDl9~24、CD37、 CD40、CD53、CD72一86、CDl38— 139、CDW150。
表达于B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对B细胞分 化及功能鉴定有重要意义。
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PPT课件

A.Mitogen receptor
--- Various membrane molecules of
recognizing mitogen on the surface of
T cell
PHA-receptor (植物血凝素受体)
ConA- receptor (刀豆蛋白A受体)
B.Mitogen binding to mitogen receptor →activation, 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 cell
➢Lymphocytes
T cell and B cell
NK cell
2020年10月2日
2
T Lymphocytes and B Lymphocytes
• Major cells participated in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 Common characteristics
2020年10(月l2y日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9
Ⅱ.Subsets and Function of T Cells
1.TCR T cell &TCR T cell 2.CD4+T cell & CD8+T cell
3.Th,Tc,Ts and TDTH cell
• CD40L- -CD40 →co-stimulatory signal of activation for B cell • C20T20年L1A0月-24日--B7.1/B7.2→suppressive signal for activative T cell 8
4. Mitogen receptor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T细胞表面主要CD抗原
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和活化 (1)CD2分子(E受体): LFA-2 存在外周T细胞和胸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能结合SRBC,,配体为CD58(LFA-3) 介导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诱导T细胞活化
(2)CD3分子: 分布于外周成熟T细胞和胸腺细胞 CD3分子由、、、、五种链组成 与TCR形成TCR-CD3复合受体分子, 传递抗原信号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学的开创期(经验期):16-17世纪 中国医生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传统(经典)免疫学时期 :18-20世纪初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减毒疫苗的发明(Pasteur)、抗毒素的发现(Behring)、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Metchnikoff)、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补体的发现(Bordet)、血清学方法的建立、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期)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存在、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阐明 现代免疫学时期(60年代至今) 胸腺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T细胞亚类的发现、MHC限制性的发现、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杂交瘤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转基因技术、分子杂交技术)
二 脾脏
1 结构和细胞组成 被膜 脾实质: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B细胞(胸腺非依赖区) 红髓 脾索 脾窦 巨噬细胞和血细胞 边缘区(移行区):红髓和白髓交界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2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1 过滤淋巴液: 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 起到净化淋巴液, 防止病原体扩散 2 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3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淋巴细胞 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 血液 毛细 血管后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 淋巴结
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和活化 (1)CD2分子(E受体): LFA-2 存在外周T细胞和胸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能结合SRBC,,配体为CD58(LFA-3) 介导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诱导T细胞活化
(2)CD3分子: 分布于外周成熟T细胞和胸腺细胞 CD3分子由、、、、五种链组成 与TCR形成TCR-CD3复合受体分子, 传递抗原信号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学的开创期(经验期):16-17世纪 中国医生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传统(经典)免疫学时期 :18-20世纪初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减毒疫苗的发明(Pasteur)、抗毒素的发现(Behring)、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Metchnikoff)、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补体的发现(Bordet)、血清学方法的建立、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期)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存在、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阐明 现代免疫学时期(60年代至今) 胸腺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T细胞亚类的发现、MHC限制性的发现、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杂交瘤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转基因技术、分子杂交技术)
二 脾脏
1 结构和细胞组成 被膜 脾实质: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B细胞(胸腺非依赖区) 红髓 脾索 脾窦 巨噬细胞和血细胞 边缘区(移行区):红髓和白髓交界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2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1 过滤淋巴液: 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 起到净化淋巴液, 防止病原体扩散 2 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3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淋巴细胞 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 血液 毛细 血管后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 淋巴结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 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后天因素 所致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 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 疫缺陷病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缺陷 病,会导致反复感染、肺炎 和腹泻等症状,患者通常在 出生后不久死亡。
选择性IgA缺陷:这是一种 较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会导 致反复感染和过敏反应等症 状。
03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01
包括皮肤、黏膜等屏障,以及炎症反应等,能够快速识别并清
除感染。
吞噬作用
02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能够吞噬病原体,并对
其进行分解和清除。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03
能够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的激活
淋巴细胞在接触抗原(抗原是能够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后被激 活,产生特异的抗体或细胞毒性效应。
移植免疫的定义
移植免疫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对供、受体的选择、 预处理以及移植后的免疫监测与调控,以确保移植成功并减少免疫排斥 反应。
移植免疫的分类
根据供体的来源,移植免疫可分为自体移植免疫和异体移植免疫。其中 ,异体移植免疫又包括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和异种移植免疫。
03
免疫排斥反应
在移植过程中,受体对供体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移植器官被排斥
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分子: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 CTLA-4等)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逃避机体免疫攻击。
肿瘤细胞诱导免疫抑制细胞:肿瘤细胞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细胞 (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等),从而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免疫细胞ppt-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7
LSC继续分 化为T细胞、B 细胞和NK细胞。
MSC 进 一 步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DC 细胞、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肥 大细胞、红细 胞和血小板。
2020年10月2日
8
HSC发 育为成熟免 疫细胞的每 一阶段均需 多种细胞因 子参与。
2020年10月2日
9
免疫细胞分化过程
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45%,在机体免疫应答中 起核心作用。
2020年10月2日
21
淋巴细胞的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 多表型和功能各异的群体,包括T细胞、B细胞 和NK细胞,T/B细胞还可分为许多形态相似而 功能不同的亚群。
2020年10月2日
22
各个淋巴细胞群和亚群在免疫应答 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完成 对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
2020年10月2日
14
脐血移植: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 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可以重建 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HSC,可用于移植。
2020年10月2日
15
脐血移植的优势:
来源丰富、取材简单;
对供受体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
不易受病毒或残肿瘤细胞污染;
HSC增殖和自我增殖能力强;
2020年10月2日
19
存在困难:
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比例不足1%,难以获得 足量高纯度HSC;
HSC虽可在体外扩增,但增殖能力往往衰减, 且易走向分化;
HSC生物学尚未完全弄清,外源基因导入后其 表达难以控制;
90%HSC处于非增殖期,多种载体对其转染效
率较低。
2020年10月2日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
感染因素
免疫调节异常
遗传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家族 聚集性,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 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如T 细胞和B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识别 障碍、免疫调节分子的异常表 达等。
某些感染因子可诱发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EB病毒与鼻咽癌、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等。
探讨疫苗在预防慢性病中的潜力,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 病等疫苗的研究进展。
4 未来疫苗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疫苗研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个性化疫苗、多价 疫苗等。
抗体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体工程基本技术
介绍抗体工程的基本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抗 体、人源化抗体等。
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如单克隆抗 体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2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04
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及类型
01
I型超敏反应
由IgE抗体介导,肥大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介 质引起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如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02
II型超敏反应
由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 抗原结合,引起靶细胞溶解或 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如输血 引起的溶血反应、新生儿溶血 病等。
03
03
固有免疫系统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