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B细胞整理.ppt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细胞
5、介导I型超敏反应
– IgE类抗体
可变区
中和作用
抗原抗体特 异性结合
恒定区
激活补体 溶解细菌
阻止病原 体入侵
中和毒素
通过胎盘
结合Fc受体 介导I型超敏反应
(二)提呈可溶性抗原
• 专职APC
• 以BCR识别、浓集和内化可溶性抗原,或通过胞饮作用摄 取抗原,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 式提呈给Th细胞。
APC 能否向T 细胞提供协 同刺激信号,决定T 细胞 能否激活。若有协同刺激 信号,T 细胞被激活;否 则,T细胞成为无应答性 细胞,或发生凋亡。
(三)协同刺激分子
3、粘附分子
– 表达于B 细胞的黏附分子有ICAM-1、LFA-1等。 – Th 细胞对B 细胞的辅助以及B 细胞向T 细胞提呈抗原,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细胞因子 (SCF、IL-7)和黏附分子(VLA-
4)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
主要事件:功能性BCR的表达;自身免疫耐受。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1. BCR 的胚系基因结构; 2. BCR的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3. 等位排斥和同型排斥。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 调节性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0,TGF-), 负向调节免疫应答。
(D)、J基因片段两侧的重组信号序列。
•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可将数个N-核苷酸通 过一种非模板编码的方式加到DNA的断段。
• 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NN
NN
3、等位排斥和同型排斥
• 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
– 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 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 的重排。保证一个B细胞克隆只表达单一的BCR。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淋巴细胞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精选ppt
1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精选ppt
2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编码BCR的基因在胚系阶段以分隔的、数量众 多的基因片段的形式存在,在B细胞的分化发 育过程中,这些基因片段发生重排和组合,从 而产生数量巨大、能识别特异性抗原的BCR。
精选ppt
3
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 CD22:抑制性受体,负调节B细胞共受体。 • CD32(FcγRⅡ):FcγRⅡB亚型负反馈调
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精选ppt
34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亚群
精选ppt
35
CD5+B-1细胞
• 少数;
• 主要定居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中;
• 无需Th细胞的辅助,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能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40
25
精选ppt
5
(40)
(25)
(4)
精选ppt
6
BCR的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BCR胚系基因中被分隔开的基因片段通过基 因重排,形成VDJ(重链)或VJ(轻链) 连接后,再与C基因片段连接,进一步加工、 组装成有功能的BCR。
➢Ig首先是重链发生基因重排,随后是轻链重排。
➢IgV区基因的重排主要是通过重组酶的作用 来实现的。
(二)提呈可溶性抗原 活化B细胞
精选ppt
3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ppt
24
结构:mIg-Igα/Igβ(CD79a/CD79b)复合物 功能:
• mIg: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识别结合特 异性Ag。

最新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精品PPT教学课件

最新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精品PPT教学课件
★ 产生抗体: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中和、调理、ADCC、激活补体
★ 提呈抗原:启动T细胞活化 有效结合可溶性抗原 活化B表达B7(CD80/CD86)
★免疫调节: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 造血过程(通过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
小结
• 掌握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掌握B细胞亚群及特点 • 掌握B细胞的功能
B1细胞
B1细胞表面表达 CD5、mIgM B1细胞的功能:参与固有免疫
抗微生物感染 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诱发自身免疫病
B2细胞
通常所指的B细胞 参与适应性免疫
B1细胞和B2细胞的异同
性质
B-1细胞
B-2细胞
表面标志
CD5+,mIgM CD5- mIgM mIgD
分布 初次产生时间
腹腔 胸腔 肠粘膜 固有层
➢ Igα/Igβ
转导抗原与BCR结合的信号 ( 胞内ITAM )
参与mIg链的表达与转运
二、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1、多分子活化辅助受体:
CD19-CD21-CD81-CD225
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CD21:CR2、EB病毒受体
2、 CD72
各分化阶段B细胞
双向调节B活化
CD72,胞内有ITIM,抑制第一信号
4.CD80和CD86
5. LFA-1(CD11a/CD18) 和 ICAM-1(CD54)
四、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
LPS受体 LPS-LPS受体*B细胞 B细胞活化
五、其他膜分子
CD22:特异表达于B, 介导B-M,B-T及B-B间作用
CD20:促B增殖 分化 CD32:FcγRⅡ-b
第一课件网
第二节 B细胞亚群
第一课件网

B淋巴细胞-免疫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B淋巴细胞-免疫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15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1.祖B细胞 2.前B细胞 3.未成熟B细胞 4.成熟B细胞
16
17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在骨髓中发育的未成熟B细胞通过克隆清 除(clone deletion)、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和失能(anergy)等机制形成了对 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成熟的B细胞到达 外周淋巴组织后仅被外来抗原激活,发挥B 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1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mIg 为单体,以四肽链结构结构存在,包含通过二 硫键共价相连的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 mIg的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
2、Igα /Igβ 属IgSF,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较长的 胞质区。 Igα /Igβ 和mIg组成稳定的BCR复合物。 Igα /Igβ 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 ),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 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9
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 基因片段中将一个V片段,一个D片段(轻链无 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 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BCR。Ig胚系基因重 排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程序化,首先是重链发生 基因重排,随后是轻链重排。
胚系基因 → D-J连接 → V-DJ连接
10
3. 等位基因排斥(allelic exclusion)
25
(四)其他表面分子
CD20 CD20分子能通过调节跨膜钙离子流 动,在B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CD20是B细胞特异性标志。
4
第一节B细胞的分化发育

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

功能基因 (有转录活性) 6
7
8
(二)基因重排 (形成功能基因)
H链为例
V…D…J…C V…DJ…C
VDJ…C
VDJC
随机重排可形成的多样性为65276=10530
9
10
VH基因的重排可诱导VL基因的重排 V…J…C VJ…C VJC
11
12
(四)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32
第十一章 B 淋巴细胞
一、B细胞表面分子 二、B细胞亚群分类 三、B细胞的功能
33
第二节、B细胞亚群分类:
按表达CD5划分:
表面分子: BCR: 发生分化分布 补充更新 针对43;
B2细胞(普通B细胞)
CD5 -
SmIgM
SmIgD、 SmIgM
29
30
第一节 B细胞表面分子
三. 协同刺激分子
1. CD40分子: 配体:T细胞上CD40L。 作用:是辅助B细胞充分活化的最重要分子
2. CD27, 配体: CD70 3. CD70, 配体: CD27 4. CD80/CD86, 仅在活化B细胞表达
31
第一节 B细胞表面分子
四. 其它膜表面分子: 1. 丝裂原受体:脂多糖(LPS)受体。 2. MHC分子:B细胞表达MHC-I类和II类分子。 3. 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IL-4R、IL-5R等。 4. 补体受体、 Fc受体:
35
36
B细胞分化成熟与BCR
骨髓内Ag非依赖性分化成 原B细胞 熟
Ag
外周Ag刺激 后分化成熟
SmIgD
SmIgM
SmIgM SmIgD
前B细胞 幼稚B细胞 成熟B细胞

《医学免疫学》B细胞

《医学免疫学》B细胞

提呈抗原
B细胞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籍其表面BCR结合可溶性抗原,通过 内吞和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T细胞。
B细胞不能组成 性的表达协同刺激分 子,但在活化后可表 达CD80和CD86,这 意味着只有活化的B 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 胞。
免疫调节
1) 活化的B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 调节、免疫效应以及造血过 程的功能调节。TNF、IL-6、IFN和Lymphotoxin(淋巴毒素)
⑵ 抗原提呈; ⑶ 调节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特点:
1. TB细胞都用其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
B细胞:B cell receptor (BCR) T细胞:T cell receptor (TCR)
2. 一种淋巴细胞仅表达一种抗原受体
究竟什么样的病原微生物能够突破机体 的天然免疫屏障并不能预料。为了能够防御 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异性免疫 应答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所有可能的外来抗原 物质,因此BCR和TCR必须形成一个巨大的抗 原受体库。
核苷酸在连接处的增加或者减少常常导致DNA的读框 受到破坏,产生没有功能的抗体。
(3)多样性机制之三: 体细胞高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 SHM)
体细胞高频突变发生于基因重排后成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分化 发育阶段,并非发生于胚系基因片段上,突变频率高,而且只出 现于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
(二) 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中枢免疫耐受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前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未成熟B细胞后,表面表达 mIgM(BCR),此时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细胞克隆 以其BCR与骨髓中出现的自身抗原发生结合,产生 负信号,发生细胞凋亡。这是B细胞自身耐受-----中枢耐受产生的机制。

b细胞名词解释免疫学

b细胞名词解释免疫学

b细胞名词解释免疫学
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是抗体的生产者,可以识别并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解释B细
胞的定义、功能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的关系。

一、B细胞的定义
B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特异性细胞,也叫做B淋巴细胞。

B细胞来源于
骨髓,经过成熟后可以进入循环系统。

B细胞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殊膜受体,即B细胞受体(BCR),它可以识别外来的抗原。

二、B细胞的功能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

当它们的BCR与抗原结合时,它们就可以分化为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浆细胞可以大量分泌相应的抗体,以
清除相应的入侵体;而记忆B细胞则会存活在体内,以便后续再次遭
遇同样的入侵体时能更快地产生大量抗体。

B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调节免疫反应,并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

三、B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关系
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与T细胞密切相关。

T细胞可以激活和帮助B细胞,使它们分化成为抗体制造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此外,B细胞与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免疫反应。

四、总结
B细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起着产生抗体的关键作用。

B
细胞的特异性BCR、抗原的识别、抗体的生产,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的
协同作用,都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免疫防御。

因此,深入了解B细胞的功能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的关系,对于加强人类的免疫防御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免疫学--B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 ppt课件

免疫学--B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  ppt课件

PPT课件
24
驱动B细胞增殖的两类信号
TI抗原信号 TD抗原信 号 两类信号都 包含抗原结 合和交联 mIg

PPT课件
25
B细胞对抗原的功能反应
mIg的抗原结 合与交联 B细胞活化 B细胞改变
提升生存性;增殖
升高的B7表达 升高的细胞因子受体表达
升高的趋化因子表达,并迁移到T细胞区
PPT课件
PPT课件
17
体液免疫的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B细胞增殖与分化 抗体分泌 克隆扩增
同型转换
亲和成熟
记忆B细胞
PPT课件 18
初次与再次体液免疫反应
• 初次反应(primary response),初次遇到抗原产生的反应 19 PPT课件 • 再次反应(secondary response) ,再次遇到相同抗原产生的反应
PPT课件 40
抗体介导的微生物的调理与吞噬
PPT课件
41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PPT课件
42
课后作业
请翻译PPT18页体液免疫初次反应与再次反应 的比较,周一上课前交给班长。
PPT课件
43
PPT课件
37
微生物与毒素 中和(抗体中 和) 微生物的调理 与吞噬
抗 体 的 效 应 功 能
补体活化
PPT课件
抗体依赖的 细胞毒性作 用
补体片段调 理微生物引 起吞噬 炎性 微生物裂解
38
抗 体 中 和
PPT课件
39
Fc受体识别抗体Fc区(适应免疫细胞影 响天然免疫细胞的一种方式)

抗体—B细 胞 Fc受体—B 细胞、T细 胞、中性 粒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 细胞、巨 噬细胞和 自然杀伤 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位排斥
26
同种型排斥
2号κ
2号κ
22号λ 22号λ
• 为什么一个B细胞克隆只 能表达一种类型的轻链?
2020/5/20
2020/5/20
3
B细胞的发现 B细胞的功能? 参与体液免疫
2020/5/20
NO antibody
4
2020/5/20
5
1957:澳大利亚学者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克隆扩增
Frank Macfarlane Burnet (1899-1985)
❖ 体内存在识别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clone)。 ❖ 抗原通过与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作用导致细胞活化及克隆扩增,产生 免疫应答。
▪ 常见于CDR区,尤其是CDR3。 ▪ 可导致抗体的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
即突变后有些分子的亲和力优于原先的分子, 尤其是再次免疫后亲和力逐渐提高。
为什么CDR3最富于变化?
2020/5/20
22
高频突变
抗原 抗原
突变前 BCR1
突变后 BCR2
为何机体B细胞库中会有如此多样性的BCR存在?
2020/5/20
8
(一)BCR基因结构及重排
• BCR 胚系基因结构; • BCR的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2020/5/20
9
H VD J C
LVJ
C
2020/5/20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 重链基因: 14号染色体长臂,由V、D、J、C基因片段构成。
• 轻链基因: ①κ基因:2号染色体长臂,由V、J、C基因片段构成。 ②λ基因:22号染色体短臂,由V、J、C基因片段构成。
2020/5/20
13
2020/5/20
14
2.BCR的基因的重排及其机制
②重组酶还未连接时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可 将数个核苷酸通过一种非模板编码的方式 加到DNA的断端。
V N D NN J
③其他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2020/5/20
15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020/5/20
D-J JUNCTION
NN J
In frame
NN J
Out of Frame
NOTE: diversity segment can be read in many reading frames!
2020/5/20
21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 指生发中心的成熟B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可 发生的高频率的点突变。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
第9 章 学习要点
一、掌握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及其生物学作用; 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二、熟悉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B细胞中枢耐 受的形成;B细胞的亚群。
三、了解B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2020/5/20
2
免疫应答的种类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0/5/20
11
1.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2020/5/20
12
2.BCR的基因的重排及其机制
重组酶——Ig V区基因的重排
① 重 组 激 活 酶 基 因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RAG)编码重组激活酶RAG1和RAG2,特异 性识别并切除V、(D)、J基因片段两侧的重 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s, RSS)。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为何机体B细胞库中会有如此多样性的BCR存在? 为何每个B细胞有单一的BCR?
2020/5/20
24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一对等位基因编 码两种产物
为什么一个B细胞克隆只能产 生单一特异性的BCR或抗体?
2020/5/20
6
Point to Ponder………
• 为何机体B细胞库中会有如此多样性的 BCR存在?
• 为何每个B细胞有单一的BCR?
2020/5/20
7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 B细胞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事件都是围绕着功 能性BCR的表达和中枢耐受的形成。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重排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各基因片段之间的连接 可以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 ,从而产生新 的序列。
5’ V N N D N N J
2020/5/20
TdT
TdT
C
3’
19
IgH protein chain
VH
CH
<=== Regions
V DJ Cμ1
Cμ2
Cμ3
Cμ4
DOMAINS ILLUSTRATED VH REGION
2020/5/20
25
• 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
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 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得到表 达,先重排成功的基因抑制了另一条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的重排。 • 保证了一个B细胞克隆只表达单一特异性的 BCR。
V1
V1
V1
NO

2020/5/20
2020/5/20
17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包括众多V区基因片段的组 合和轻重链的组合。
VH ×Vκ VH ×Vλ
total
6000×200=1.2×106 6000×120=7.2×105 1.2×106+7.2×105=1.92×106
2020/5/20
18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6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包括众多V区基因片段的组 合和轻重链的组合。
Gene segment
V
D
J
H gene
40
25
6
κ gene
40
5
λ gene
30
4
H variety κ variety λ variety
40×25×6 40×5 30×4
6000 200 120
CDR1 CDR2 CDR3
FR1
FR2
FR3
FR4
C1
U5-11-D
V
DJ
N region diversity: bases added at junctions
N = A, T , C, or G
V-DJ JUNCTION
V
N
D SEGMENT
V
NN
D SEGMENT
ADDED BY TdT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