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文化
滨州市地方美食

滨州市地方美食
滨州市是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渤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
源和独特的地方美食文化。
滨州的地方美食以海鲜为主,融合了山东传统烹饪技艺,
口味鲜美独特。
本文将介绍滨州市的几种地方美食,让您一窥滨州独特的美食风情。
海鲜美食
滨州市地处滨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因此海鲜美食成为当地的特色之一。
滨州的海鲜以鲅鱼、蛏子、蛎子、虾等为主要原料,烹饪方式多样,清蒸、红烧、煎炸、炖煮等口味丰富,滋味鲜美。
尝一口鲜美的滨州海鲜,仿佛置身于滨州的海岸线,感受大海的味道。
地方小吃
除了海鲜美食,滨州市还有许多地方小吃值得一试。
比如当地的煎饼果子,口感
香脆可口,是滨州人早餐的首选。
另外,滨州烧麦也是一道经典小吃,馅料鲜美,皮
薄馅大,吃起来十分有滋味。
漫步滨州市街头,品尝地方小吃,会让您更加了解这座
城市的美食文化。
地方特色菜
除了海鲜和小吃,滨州市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菜肴。
比如滨州烤鱼,选用当
地新鲜鱼类,经过特殊工艺烤制而成,香味诱人,口感鲜美。
还有滨州烧烤,炭火烤
制的肉类香气扑鼻,是当地人聚餐的首选之一。
体验滨州地方特色菜,不仅可以满足
味蕾,还能感受当地独特的饮食风情。
滨州市地方美食丰富多样,融合了海洋文化和山东传统烹饪精髓,是一处美食之地。
无论是品尝新鲜的海鲜,还是尝试地方小吃和特色菜肴,都能让您领略滨州的地
方美食文化,感受滨州人的热情和好客。
滨州风俗民情文化礼仪

滨州风俗民情文化礼仪风俗民情上坟节前祭哀思腊月三十下午傍晚左右,晚辈来到已逝长辈的坟前,先燃放鞭炮,后摆放供品———苹果、年糕、炸鱼和酒,最后是烧纸钱,同时跪下磕头,祝福长辈在那边过得好。
上完坟回到家,就到吃饺子时间了。
放鞭炮让喜气响起来和前几年相比,村里街道上放鞭炮的人特别多。
过去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但现在却是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
农民收入提高了,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手机、电话、大彩电等就进了家。
起五更勤能改变生活起五更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
就是在年初一早五点左右,就开始燃放鞭炮起来过年吃饺子。
这个时候,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小孩要一口气穿上衣服,不能打喷嚏,否则,就会把灵气和财富喷走;大人要在年三十晚上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不能说“没有”的话,预示着一年会“大富大有”;在吃饺子时要给家里所有的生灵如牛羊猪等送两个饺子,让他们也过年,不能在这一天干活,就是闲着玩等。
拜年磕碰全丢掉在吃完饺子后,就要给所有的长辈拜年了!先是家庭内部,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以示尊老和感激养育之恩之意;随后就是全村人都给那些比自己长辈的人拜年,往往集结成大部队,走到长辈家里,就会轮流拜年,或者屋子小放不开的时候,就在院子里一跪一大群。
如果过去因为生产和生活上有磕碰,但今天来拜年,不论谁对谁错,长辈就会全都丢掉,晚辈也会不再提起。
节日习俗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
天亮时串门拜年。
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境内大都过三天,有灯展等会举行,胡集书会也在其间。
三、清明节,俗称“寒食”,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清明节吃鸡蛋,扫墓添土祭祖先。
四、端午节,农历称五月端午,农家门楣插艾枝,门上贴艾虎,以障瘟毒,端午这天为祭悼楚大夫屈原而设,也有食粽子和打丝糕食用的习俗。
五、六月初一,农村俗称“过半年”,用新麦面做面食,也有杀牛宰羊,设宴并祭奠祖先的。
六、七月七日,又称七巧日。
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夜女子陈瓜果于庭院,做彩楼、穿针孔,谓立乞巧。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戏曲曲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和手工技艺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凝聚着滨州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浓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滨州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其中主要有:一、民间文学(8项)董永传说(博兴县)、白龙湾传说(惠民县)、陷棣州传说(惠民县)、东方朔传说(惠民县)、丈八佛传说(博兴县)、魏休庵传说(博兴县)、蒲菇城传说(博兴县)、泰山奶奶传说(沾化县)。
二、民间美术(4项)清河镇木版年画(惠民县)、惠民泥塑(惠民县)、滨州剪纸(滨城区)、长山门笺(邹平县)。
三、民间音乐(4项)锣鼓经(博兴县)、打击乐三翻九转(阳信县)、聊斋俚曲《八仙过海》(邹平县)、鸳鸯嫁老雕(沾化县)。
四、民间舞蹈(6项)秧歌(石庙大鼓子秧歌、大年陈秧歌、龙灯、中幡、花篮秧歌、姜楼旱船)(惠民县)、落子(惠民县)、武秧歌(无棣县)、鼓子秧歌(阳信县)、长山芯子(邹平县)、东峪车子灯(邹平县)。
五、戏曲(6项)吕剧(博兴县)、东路梆子(惠民县)、渔鼓戏(沾化县)、哈哈腔(无棣县)、哈拉虎(阳信县)。
六、曲艺(5项)鲁北大鼓(无棣县)、毛竹板(阳信县)、木板大鼓(阳信县)、渤海大鼓(沾化县)、东路大鼓(滨城区)。
七、民间手工技艺手扎灯笼(惠民县)、武定府酱菜(惠民县)、踩鼓刘制鼓(惠民县)、博兴草编(博兴县)、柳编(博兴县)、老粗布(博兴县)、布老虎(博兴县)、欢喜团(无棣县)、刺绣(无棣县)、苇帘(无棣县)、无棣草编(无棣县)、锡壶制作(阳信县)、面塑(阳信县)、虎头鞋(阳信县)、芝麻酥糖(滨城区)等。
关于滨州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滨州的神话故事有哪些滨州,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北部,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以英雄、仙人或神灵为主角,讲述了滨州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娲皇补天相传,古代的大洪水吞噬了人间。
为了保护人类,娲皇创造了精灵山,并指示众神帮助人们建造了大堤。
然而,大堤被大水冲毁后,娲皇决定亲自补天。
经过九年的艰苦努力,她用巨石和木材筑起了九座巨山,成功抵挡了天塌下来的危机,使人类得以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象征着滨州人民的团结合作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牛郎织女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天上的织女牛郎会在鹊桥相会。
在滨州,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传说。
相传,鄄城县的一个村庄里,有一对生性善良的兄妹,姐姐名叫王娣,弟弟叫王灿。
两兄妹是村庄里最好的织工,他们每天都坚持努力工作。
一天,王娣突然发现一个年轻的牛郎站在田野上。
牛郎告诉她,他是天上的织女的弟弟,因为犯了错被父亲赶了下来。
王娣心地善良,决定帮助牛郎。
她告诉牛郎每天去田里帮忙,以换取他的劳动力。
牛郎答应了。
日复一日,牛郎来到田野,帮助王娣。
慢慢地,他们彼此相爱了。
然而,天上的织女的父亲发现了这一切。
他生气,把他的女儿抓回天上,并用河水隔绝了天地之间的联系。
王娣和牛郎伤心地度过了许多年,但他们从未忘记对方。
最终,他们变成了星星,被安排在天上的一条河流上。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他们有机会在鹊桥上相会。
这个故事讲述了滨州人们之间真挚的感情和忠诚的精神。
三、海神的宫殿据说,在黄海边的滨州,有一座神奇的海神宫殿。
它是由海神建造的,用珍贵的珊瑚、贝壳和宝石装饰。
这个宫殿巨大而美丽,拥有无尽的财富。
传说中,为了保护宫殿免受人类的破坏,海神向人们禁止靠近。
然而,世上总有一些勇敢的人想进一步探索这个宫殿。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试图闯入宫殿。
然而,每个人都无法突破海神设下的屏障,甚至有些人因此而丧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富和力量应该被尊重而不是妄图去争夺。
它也展示了滨州人民的智慧和对神圣的敬畏。
介绍家乡滨州

-
1
历史与文化
2
风景与美食
3
传统与现代
4
热情好客
5
结语
介绍家乡滨州
滨州,这座位于中国山东省北 部的城市,是我的家乡。它坐 落在黄河三角洲上,是黄河之 滨的一颗璀璨明珠。黄河的滋 养和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孕
育了滨州独特的风土人情
1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滨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早 在西周时期,这里就是一片繁荣的领地。悠 久的文化历史在滨州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如 惠民的宋代古城墙和无棣的贝壳堤遗迹,都 是滨州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2
风景与美食
风景与美食
滨州的风景如画,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 景致。春天,黄河边的桃花盛开,如诗 如画;夏天,万亩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 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冬天,黄 河上空雪花飞舞。此外,滨州的美食也 是极为丰富的。比如,特色的"魏集驴肉 ",口感鲜美,回味无穷;"武定府酱菜", 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腌制技艺而闻 名;还有"阳信鸭梨",香甜可口,是滨 州的骄傲
滨州人民热情好客,性格直率,真诚善 良。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会被这里的人 民的热情所感动。他们乐于助人,喜欢 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在滨州,你会 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z
5
结语
结语
滨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 我永远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都会怀念这里的美景和美食, 怀念这里的人民和热情。滨州, 这座美丽的城市,等待着你来发 现她的美丽和魅力
3Leabharlann 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现代滨州的传统与现代在这里 交融共生
在滨州,你可以看到古老 的四合院与现代的高楼大 厦并存,古老的街道与现 代的购物中心交织在一起
滨州风俗文化礼仪

滨州风俗文化礼仪滨州,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人们秉承着传统的礼仪文化,尊重传统、注重礼节。
滨州的风俗文化礼仪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贯穿于各个方面,从日常生活到节庆活动,都能见到其独特魅力。
一、家庭礼仪在滨州,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尊重长辈、注重家庭礼仪是当地人的传统美德。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彼此,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对晚辈的关爱和呵护。
在家庭聚餐时,尤其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比如长辈先坐、晚辈后坐,年长者优先夹菜等等,这些细节体现了滨州人尊重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同时,也传承了家族文化的美好传统。
二、婚礼习俗婚礼是人生中的重要仪式,滨州的婚礼习俗也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滨州,举办婚礼时,首先要进行过“十二礼”仪式,包括过门礼、请神礼、聘礼等,这些礼仪都体现了古代传统的神圣仪式感。
另外,滨州的婚礼还有“接新娘”、“办饭席”等一系列仪式,每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寓意着新人百年好合、幸福美满。
三、节庆礼仪在滨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民俗活动也是少不了礼仪的。
比如过年时要拜年、端午节时吃粽子、中秋节时赏月等等。
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庆祝,尊重传统,传承文化。
比如在春节,大年初一要有团圆饭、拜年、放鞭炮等一系列仪式,家家户户都要按照传统礼仪来进行。
这些独特的节庆礼仪凸显了滨州人民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四、宗教礼仪在滨州,信仰基督教的人群较为庞大,宗教礼仪也是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在教堂中,人们会按照教规进行礼仪活动,如祈祷、诵经等,表达对信仰的虔诚与敬畏。
而在传统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信徒们也会按照传统礼仪来庆祝,这既是对信仰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宗教文化的传承。
五、行为礼仪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文化礼仪外,在日常行为中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比如问候时要加上称呼词,如“您好”、“先生”等,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在交往中要讲究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注重互相尊重。
滨州介绍-滨州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魏集古镇
魏集古村落是一处仿明清时期古建筑风格的景 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同韩路。 景区有风味小吃街、手工作坊街、民俗主题街、 酒吧文化街等。
3、旅游景点
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
滨州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是山东省农业旅游示 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冬枣之 乡原产地——沾化县下洼镇,距县城20公里, 省道永馆路与滨港路在此交会,与205国道相 接(相距10公里),是以“品尝沾化冬枣,体 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休闲”为主题。
酱菜
山东滨州惠民县城,清朝为武定府治。这里生 产的酱菜以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 酱香味浓、清香可口而驰名全国,人称“武定 府酱菜”,是山东地方传统名产之一。
油煎锅贴
锅贴有两种,一种油煎锅贴,一种清蒸锅贴。 油 煎锅贴一种是带馅,一种无馅。
大小约为水饺的两倍,馅可以随自己的喜好调 制。
绣球干贝
3、旅游景点
孙武古城
孙武古城旅游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主题,通过护 城河环城水系为串联,将孙子兵法城、武圣园、 古城公园暨护城河环城水系、渤海革命老区机 关旧址暨武定府衙等景点。
4
美食文化
锅子饼
锅子饼是山东省滨州市的特色传统名吃,呈蛋 黄色,饼美味香。
以其做法精细,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腻、味 鲜可口、老少咸宜而久负盛名。
滨州城市介绍
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滨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 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光辉 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 断出土问世。
滨州
滨州我的家乡

3
滨州的生活气息
滨州的生活气息
滨州的生活气息浓厚,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勤 劳善良。早晨的滨州是热闹的集市和香浓的豆浆 ;午后的滨州是阳光洒满公园的长椅和悠闲的脚 步;夜晚的滨州是华灯初上和夜市的繁华
滨州的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春 天的滨州是万物复苏的生机;夏天的滨州是蝉鸣 绿荫的热烈;秋天的滨州是丰收的果实和广袤的 田野;冬天的滨州是银装素裹的宁静和等待春天 的希望
2023
滨州我的家乡
-
1 滨州的历史与文化 3 滨州的生活气息 5 滨州的未来发展
2 滨州的地理风貌
4
滨州的特色美食
滨州我的家乡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4
滨州,这座位于山东半 岛的城市,是我的家乡
它承载着我许多童年的 回忆和成长的岁月
我深爱着这座城市,因 为它教会我坚韧与拼搏 ,赋予我生命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滨州的热爱 之情的叙述
1
滨州的历史与文 化
滨州的历史与文化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滨 州在秦朝时期就已设立县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这座城市曾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古 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滨州的文化遗产丰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古迹和 景点。例如,始建于金朝的惠民古城,是山东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的宋代城墙和古运河遗 址保存完好;还有被誉为"鲁北小大明"的旧滨州 县衙,是山东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官署,呈现 出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的运行模式
5
滨州的未来发展
滨州的未来发展
滨州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作为"渤海科创城"的核心城市,滨州正积极发展高 科技产业,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滨州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它正在构建现代 化的港口、机场和高速铁路,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文化滨州市位于山东省的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
因公元951年(后周显德三年)置滨州而得名。
滨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有序。
从鲁北阳信小韩遗址出土的文物判断,早在七千多年以前,这就有人类繁衍,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正如《易•系辞》所载:“包牺(伏羲)氏没,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商代为薄姑氏领地,因“薄”与“蒲”、“博”“渤”“鹁”等字通假,才有了“蒲台”、“博兴”、“渤海湾”“鹁鸪李”诸多地名的历史由来。
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
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
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
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
在现代史上,滨州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渤海根据地。
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带,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泥塑、木版画及具有七百年历史的滨州民间剪纸蕴涵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久负盛名。
一、历史名人1、孙武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
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
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
《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2、东方朔东方朔(公元前161~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富平县(今惠民县)人自幼好学,性格诙谐。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被征为贤良方正,入朝事汉武帝,为太中大夫,政绩卓著。
因多著述,为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
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日“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
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年人朝后,常以滴谏事汉武帝。
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困民穷,欲大兴土木,建上林苑。
后武帝采纳东方朔的谏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赋税与徭役之苦。
东方朔还屡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多为武帝所采纳。
东方朔常被汉武帝问以众臣不解异难之事,且多能解答甚详。
东方朔晚年不顾年老体弱,刻苦著述,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3、董永董永,汉代千乘(今博兴陈户镇)人,为著名孝子。
董永自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
后其父年迈病重,行动不便,董永恪尽孝道。
每去田间劳作,总是以车载父,一边侍奉父亲,一边耕作。
父亲病故,黄永自卖其身,贷钱1万,葬埋父亲,因此孝名远扬。
其孝行历代广为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
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铁证。
至三国时,曹植诗作《灵芝篇》第一次用文学形式歌颂了董永。
此后,几乎历代都有以董永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久而久之,董永由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以董永故事演义而成的神话《天仙配》,已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民间传说在山东博兴、湖北孝感、江苏东台等地尤甚。
4、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平江(今江苏省吴县)。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病故,母亲谢氏改嫁朱文翰(当时任平江府推官),范仲淹遂改名朱说。
四岁时随继父北归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继父让范仲淹经商、学艺,皆不喜欢,唯愿读书。
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强不息性格。
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长白山澧泉寺借读,每日仅以粥充饥,笃学不辍。
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自己身世,前往河南应夭府拜戚同文为师,继续苦学。
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土,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
29岁,复姓范,改名仲淹。
后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
范仲淹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因力主改革,屡遭诬谤,几度被贬。
1052年(皇佑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溢“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5、杜受田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其父杜谔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
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
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
咸丰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1852年(清咸丰二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
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60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江宁布政使督办赈务。
是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
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诣“文正”。
二、历史文化1、滨州剪纸滨州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在滨州剪纸的传统题材中,表现较多的有葫芦和鸟、鸡狗鹅鸭、花草鱼虫、猪羊骡马等,无不蕴涵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洋溢着创作者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其主要题材,多与古时黄河下游人民的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一些神话有关。
滨州剪纸艺术新人辈出,许多名作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并作为中国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出国展出。
2、吕剧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
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
市、县吕剧团历年演出的剧自主要有:传统戏《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李怀玉借妻》《王定保借当》、《借年》、《井台会》《小姑贤》、等近20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中秋之夜》、《沂河两岸》、《都愿意》、《半边天》、《隔墙姐妹》、《王邪招亲》等。
3、渤海大鼓渤海大鼓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
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
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
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4、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是滨州民间的传统舞蹈,起源于阳信、惠民一带,居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滨州民间流传甚广,惠民县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大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
主要以大鼓的节奏划分为“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秧歌。
舞姿粗犷豪放,节奏强劲,场面宏伟壮观。
充分表现了滨州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堪称民间艺苑的奇葩。
5、邹平芯子邹平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邹平县境内广泛流行。
芯子主要是利用铁质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饰演各种故事。
远远望去,人物悬空,非常奇特。
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前后,闹元宵三日,正是邹平芯子大放异彩之时。
6、胡集书会惠民县城东南35公里的胡家集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灯节(正月十五)书会,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每年灯节之前,全国各地说书艺人,不惜长途跋涉,纷纷赶来聚会。
他们畅叙友情、各续师承、拜师收徒、竞技献艺,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形成了传统的盛大书会。
如今胡集书会已闻名全国,其声势影响令曲坛名流赞叹不已。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全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等先后到会表演。
三、文化遗产1、锣鼓经博兴县地方锣鼓经在湖滨镇毛园村传承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经过整理编辑的地方锣鼓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每逢过年过节或特殊的日子,人们就聚集在一起敲打上一通,为节日增添活跃的气氛。
2、打击乐三翻九转阳信三翻九转(通)是由不同锣鼓经的三大翻和九个小转折点组合而成,故称“三翻九转(通)”,简称“九转(通)”,在京剧混曲牌(大唢呐与打击乐合作的曲牌)的基础上综合组成,是以“滚头子”为主体、过渡锣鼓经为辅助的演奏形式。
3、惠民秧歌惠民秧歌有大鼓子秧歌、花篮秧歌、旱船、龙灯、中幡等多种形式,大多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它涉及人数多,活动面积广。
它在自娱、娱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劳动群众参与了文化创造、并享受了自我创造的文化成果。
4、长山芯子长山芯子自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甘埠村一带。
芯子一般在正月十五前后演出,利用铁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饰演各种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
5、东峪车子灯西董镇东峪村是车子灯最早的发源地,是抗战时期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传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