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最新版本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03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隔离患者
为避免病毒传播,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直至腮 腺肿胀完全消退。
02 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以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03 饮食
鼓励患者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治疗
01 止痛药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止痛药 ,如布洛芬等。
病例二: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类型
包括脑炎、胰腺炎、睾丸 炎、卵巢炎等。
处理方法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 、休息、饮食调理等。
预防措施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 议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 自行使用药物等。
病例三: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
对患者进行隔离,控制传染源, 减少传染机会。
04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将患者隔离在室内,避免 与他人接触,尤其是与儿 童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
休息与饮食
确保患者充分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并保持清淡、 易消化的饮食,以减轻口 腔疼痛和肿胀。
口腔清洁
经常刷牙、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 。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腮 腺肿胀和疼痛情况,以及 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如 头痛、呕吐等。
对未来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展望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腮腺病毒的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加强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认识 和防护意识,减少传播途径。
加强监测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防止疾病扩散。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查房之腮腺炎护理ppt课件

护理查房之腮腺炎护理ppt课件
护理查房之腮腺炎护理ppt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腮腺炎概述 • 腮腺炎的护理评估 • 腮腺炎的护理措施 • 腮腺炎的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01 腮腺炎概述
腮腺炎的定义与病因
定义
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病毒感染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因
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 密集场所传播。
患者肿胀部位有疼痛感,尤其在咀嚼、吞 咽时疼痛加剧。
发热
其他症状
腮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40℃,持续3-5天。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症状。
02 腮腺炎的护理评 估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轻度病情
腮腺区域轻微肿胀,疼痛 可忍受,体温正常或稍高 ,无其他明显症状。
告知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提 醒患者及家属注意防护措施,避免 感染扩散。
病程和预后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腮腺炎一般预后 良好,但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预防复发指导
增强免疫力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睡眠,合理 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教导患者勤洗手、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 病毒接触机会。
03 腮腺炎的护理措 施
一般护理:休息、饮食、口腔卫生等
休息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以减轻身体负担,提高身
体免疫力。
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 免辛辣、酸涩等刺激性食物,以 免加重腮腺肿痛。同时,要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口腔湿润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防止 口腔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口腔
心肌炎并发症风险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2024鲜版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2024鲜版
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01
02
03
04
潜伏期
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
前驱期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乏 力、食欲下降等前驱症状。
腮腺肿胀期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 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 重型和并发症型。
2024/3/27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腮 腺肿胀、疼痛等症状,以及血清学或 病原学检查结果。
鉴别诊断
需要与化脓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 腺炎、腮腺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主 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区分。
2024/3/27
7
02 病原学与发病机 制
2024/3/27
2024/3/27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可用于 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人体的 损害。
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胸腺肽等,可用于提高 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20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介绍
2024/3/27
风热犯表证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选银翘 散加减。
热毒炽盛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以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可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 诊断。
治疗与预防
主要采用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等。
29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高、 免疫原性强等优点。
亚单位疫苗
仅包含病毒的一部分结构,能够降低疫苗的副作 用并提高免疫效果。

腮腺炎最新版本ppt课件

腮腺炎最新版本ppt课件

辅助检查
• 白细胞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力与腮腺肿大的程度平 行,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血清中特异性抗 体滴度增高。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液或血 中可分离出病毒。
治疗原则
• 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发生脑膜 炎的患儿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脱 水剂;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使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三、加强隔离和消毒 发现腮腺炎患儿后应立即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腮腺肿
大消退后3天。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流行期间应 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居室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分泌 物及污染物应进行消毒,易感儿可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四、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有无脑膜炎、睾丸炎等临床征象, 予以相应治疗和护理。发生睾丸炎时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 土方子: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 匀敷患处,每日一次,连敷3天。
护理诊断
• 疼痛 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患儿排除致病性较强的病原
有关 • 潜在并发症 脑膜炎、睾丸炎等
Hale Waihona Puke 护理措施一、减轻疼痛 1、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的 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 2、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 辛、干、硬的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时疼痛加剧。 3、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 二、降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发热伴 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发病机制
• 病毒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 黏膜上皮组织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 疫反应,然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扩 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 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具 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各种腺体发生炎症改 变。

2024年度流行性腮腺炎完整ppt课件

2024年度流行性腮腺炎完整ppt课件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 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 但不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感 ,有轻触痛。腮腺肿胀可持 续5天左右,以后逐渐消退。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 、重型和并发症型。普通型 最为常见,重型较少见,并 发症型则较为严重,可并发
脑膜炎、胰腺炎等。
2024/3/24
6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4/3/24
7
诊断依据和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症 状。
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显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 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
患者发病前2-3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 炎患者接触史。
2024/3/24
8
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
01
化脓性腮腺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
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 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 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引起 腮腺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2024/3/24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 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
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健康教育
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的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防护能力。
13
患者管理与隔离消毒
患者管理
消毒措施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腮腺肿胀 完全消退为止。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 慰和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紫外 线灯照射空气等。

2024版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2024版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 主,呈周期性流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潜伏期
8~30天,平均18天。
前驱期
部分患者在腮腺肿大前1~2天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 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腮腺肿痛期
以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 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 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途径探讨
加强疫苗接种
及时准确诊断
提高疫苗覆盖率,特别是在易感人群中加强 疫苗接种,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复 发率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断设备性能等方 式,实现流行性腮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以 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个性化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包括合理的药物选择、治疗周期等,以提高 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 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 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无免
饮食受限
患儿因腮腺肿痛而导致张 口困难,影响进食和饮水, 长期饮食受限可导致营养 不良。
心理影响
长期患病和疼痛不适可对 患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确诊后应立即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 全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共32张PPT)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共32张PPT)
• 简称流腮
• 腮腺炎病毒引起 • 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 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 丙类传染病
•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 可从唾液、血、尿、脑脊液 等分离出病毒
•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 甚敏感
–紫外线、甲醛、56℃均可灭活 –耐低温,4℃能存活数天,-70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较快减轻脑膜炎症状,成人5mg,小儿2mg。
• 卵巢炎:5% 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胀痛及感觉过敏,进食酸性食物时为甚(肿热痛)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 其他:心肌炎、乳腺炎、甲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腰穿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禁食水,以避免在治疗中发生呕吐和吸入秽物引起肺炎, 2、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 症状 – 直接侵入引起; – 多见于儿童患者; – 以脑膜受累为主
65%脑脊液有异常;
– 一般预后良好。
• 胰腺炎 发热:38℃ ~ 40℃
:恶心、呕吐、腹痛;<10%
睾丸炎:14~35%、单侧
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及尿量
• 睾丸炎:14~35%、单侧 流行情况:以冬春季为主。
密切观予药物降温,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 双侧性:起病时先从一侧开始
• 治疗:抗病毒 ;对症治疗
• 护理:1、消毒隔离;2、口腔护理;3、饮食指导; 4高热护理;5、病情观察;6、腰穿护理;7、心 理护理。
思考题
• 1、腰椎穿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 2、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 3、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的正常值?
• 发病1~2天后出现 • 双侧性:起病时先从一侧开始

《腮腺炎》ppt课件

《腮腺炎》ppt课件

诊断要点
❖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自然病程约为10~14天 1 发热: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
峰型。 2 腮腺肿胀: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质韧、胀痛、
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肿胀多于1~3天达高峰, 持续4~5天逐渐消退。 3 其它系统损害:可有睾丸炎、胰腺炎、脑膜炎的表现。
护作用。
隔离至疱疹干燥结 痂为止,或出疹后7 天,均不得少于发 病后14天
医学观察21天,接触者早期 (3-6天)应用球蛋白,可减轻 症状,3天内接种疫苗可预防发 病
发病之日起至腮腺 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幼儿
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园及部队的密切接触者检疫3周,
或发病后10天
每天测量体温及检查颌下腺是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腮腺炎病人,在早期阶段有传染性,自发病 前3日至腮腺肿后9天均可自患者唾液中检出病毒, 因此在此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患。在1967年前
腮腺炎发生在5~9岁儿童占50%,而14岁以下的儿 童患者占90%。 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 冬季或春季最多。
预防原则
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自发病起算,隔离10天。 2.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均应接种。
四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病名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腮
潜伏期
常见
最短-最长
8-12d
6-12d
接种疫苗者达28天
10-21d
5-25d
14-16d
10-24d
个别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 心肌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敏感,来苏、福尔马林等均能 在2~5min内将其灭活,紫外线也可将其杀灭, 加热56℃、20min即失去活力。人是病毒的唯一 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 源,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 时间内均可排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全年 均可发生感染流行,但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健康教育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对社区人 群进行病因,表现特点,治疗护理等知识宣教外, 为控制疾病的流行,重点应加强预防知识教育。 1、宣传控制传染源 对患儿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因患儿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均可排出病
毒,故此期间要实行隔离。
健康教育
2、切断传播途径 该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要控制传播,首 先从呼吸道隔离入手。患儿居室要通风换气并进行空气消 毒,患儿衣被及餐具等用物要暴晒或定期消毒,减少不必 要的探视。
辅助检查
• 白细胞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力与腮腺肿大的程度平 行,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血清中特异性抗 体滴度增高。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液或血 中可分离出病毒。
治疗原则
• 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发生脑膜 炎的患儿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脱 水剂;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使用抗生素。
3、保护易感儿童 主动免疫: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儿已开始排出病毒,因 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给予腮腺炎患儿免疫r球蛋白可起到预防或减轻 症状的作用。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土方子: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 匀敷患处,每日一次,连敷3天。
护理诊断
• 疼痛 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患儿排除致病性较强的病原
有关 • 潜在并发症 脑膜炎、睾丸炎等
护理措施
一、减轻疼痛 1、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的 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 2、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 辛、干、硬的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时疼痛加剧。 3、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 二、降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发热伴 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护理措施
三、加强隔离和消毒 发现腮腺炎患儿后应立即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腮腺肿
大消退后3天பைடு நூலகம்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流行期间应 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居室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分泌 物及污染物应进行消毒,易感儿可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四、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有无脑膜炎、睾丸炎等临床征象, 予以相应治疗和护理。发生睾丸炎时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发病机制
• 病毒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 黏膜上皮组织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 疫反应,然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扩 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 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具 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各种腺体发生炎症改 变。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大多无前驱症状,常以腮腺 肿大为首发症状。常见先起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续肿 大,2~3天内达到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 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在 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粘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管口。肿大 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 面发热但多不红,触之有弹性并有触痛。持续4~5天后逐 渐消退。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常见的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原则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概述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肿大及疼痛为特征,各种 腺体组织及器官均可受累。常在幼儿园与学校流 行。以5~15岁患者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 很少发病。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 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