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美版五年级下册 奇妙的点

合集下载

第8课:奇思妙想(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提高绘画表现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和特点。

2. 学习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和欣赏优秀的奇思妙想美术作品。

4. 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奇思妙想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奇思妙想的含义和特点,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美术作品欣赏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奇思妙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奇思妙想的含义。

b. 学生分享对奇思妙想的看法和理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和特点,如创新性、独特性、趣味性等。

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奇思妙想的内涵和应用。

3. 技能训练(15分钟)a.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b.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奇思妙想美术作品的创作练习。

4. 作品分析与欣赏(15分钟)a. 教师展示优秀的奇思妙想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创意。

b.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见解,讨论奇思妙想在作品中的运用。

5. 小组合作创作(30分钟)a.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奇思妙想美术作品的合作创作。

b.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完成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a. 每组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美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创意。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奇思妙想 省赛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奇思妙想 省赛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是一节充满奇思妙想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描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表现能力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学生用七巧板的几块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贴游戏(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新授老师导入电影《哈利波特》的情节,让学生了解魔法,引入课题。

并设计学习魔法“招术”⑴魔法第一招:“组合”(出示马格利特的作品《美妙的现实》⑴出示杯子和雨伞的图片,学生进行创意联想⑴出示马格利特的《黑格尔的假日》,以及马格利特的《春天》和《大家庭》两幅作品,是学生了解组合的不同形式。

⑴出示不同的物体创意组合的图片⑴学生总结学到的几种组合方式(大小、环境、背景)学习魔法第二招“求异”⑴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茄子、葡萄、房屋、企鹅、犀牛...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创意联想)⑴出示并讲解马格利特《比利牛斯山之城》的创意手法⑴欣赏图片(斧子与树、大象与小号、蝴蝶与船的创意组合图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们发现画面的奇妙之处了吗?(学生讨论,可举例子说)原来,将几种不相关的物体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妙想。

(设计意图: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学生创作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表现你的奇思妙想吧。

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象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作品。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奇妙的点彩画修拉精选课外拓展浙美版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奇妙的点彩画修拉精选课外拓展浙美版

……………………………………………………………名校名师推荐…………………………………………………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法国画家。

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创始人。

生卒于巴黎,他早先是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然后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

随后,他继续在卢浮宫研究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和历代绘画大师的成就,从委罗纳斯、安格尔到德拉克洛瓦,还埋头攻读勃朗和谢弗勒尔的论述色彩的科学资料。

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不免出现不透明的灰色。

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

作品有《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修拉描绘的法国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等。

他的继承者有*西涅克、克罗斯(H. E. Cross, 1856-1910)等。

勃朗的论断:“服从于一些肯定规律的色彩,是可以像音乐一样地教授的”。

令他信服。

他思索谢弗勒尔提出的规律:“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品时,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

”创造点彩派(Pointillism)修拉在画面上将一些黑色块集中起来,而让一些空白的部位显出明显的形状。

通过达到完美平衡效果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把意想不到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他捕捉着光和色,将它们在黑色和白色中复活起来,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光亮充满神秘色彩,过渡的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

和谐的曲线在相互制约着、平衡着,各种形状浮现着、明确着发出光的异彩。

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纯色的优越性后,他们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

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它们互相渗透到只有极小的差异程度,他们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

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

大班美术教案奇妙的点

大班美术教案奇妙的点

大班美术教案奇妙的点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培养幼儿对点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点的创造,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印有不同颜色的毛笔或画笔。

2.墨水或颜料。

3.一些白纸或画布。

4.放大镜。

5.点状的各种材料:豆子、珠子、纽扣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美术教材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奇妙的点,点有很多种,点可以用来画画、创作许多东西,你们喜欢点吗?”2.教师通过放大镜放大一颗点,让幼儿观察点的形状和颜色,并与他们分享点的美妙之处。

探索(1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颜色的毛笔或画笔,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

2.教师示范如何用点来画线、画圈、画花等形状。

3.让幼儿尝试用自己选择的颜色和笔刷来创作各种形状,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创作(20分钟):1.教师提供纸和各种点状材料,如豆子、珠子、纽扣等。

2.让幼儿用这些点状材料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3.鼓励幼儿用点状材料来创作他们想象中的奇妙形状,并用毛笔或画笔来丰富他们的创作。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让幼儿将自己的创作展示给同伴,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描述他们创作中使用的点的形状、颜色及想象的对象等。

3.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创作。

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点的重要性和创造力。

2.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你们最喜欢本节课的哪些创作?”“你们觉得点有哪些其他有趣的用途?”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题,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并创作奇妙的点。

拓展活动:1.在户外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点,如花朵、昆虫等,并鼓励他们尝试用点来创作。

2.给幼儿提供更多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点状材料,让他们进行更自由的创作。

3.鼓励幼儿以点为基础创作更复杂的图案,如人物形象、景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点的创作,培养了幼儿对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风筝风筝飞上天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

1.风一教课目的:筝风筝飞上天1.经过对当地画家旧居的观光、探望,认识画家的平生。

2.经过赏识画家的作品,认识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指引学生在赏识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剖析:本教材在编写上,从观光、探望当地有必定著名度的画家旧居人手,经过观光、探望画家旧居,认识画家的平生、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企图,充足表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赏识课要在必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气氛、文化情形中进行描述、剖析、解说、评论,充足感觉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教课重点、难点。

重点:经过赏识画家的代表作,认识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指引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赏识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课方案课前准备:(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观光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旧居。

(教师)观光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旧居,采集他们作品的图片,认识历史背景。

教课过程:1、出示图片,讲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如何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

)2、指引学生赏识xx 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川图轴》,发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发问:“大家对黄宾虹认识多少?”(学生把观光黄宾虹旧居时认识的状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增补,重点介绍他画山川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概 60 岁从前以师先人为主; 60—70 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览山川,写生为主); 70 岁此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朴华滋,境界郁勃,是黄宾虹山川画的基本特点。

发问:“依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以为《简笔山川图轴》大概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 xx 的艺术特点:① 浑朴华滋,笔墨上着重“黑、密、厚、重”。

(赛课课件)五年级下册美术《奇思妙想 》 (共16张PPT)

(赛课课件)五年级下册美术《奇思妙想 》 (共16张PPT)




图 自
欣 赏 :
由 想
《 比 利



------


马城
格 利







对事物,进行新奇有趣的想象
分析张、变形后,
重新拼凑或组合成一幅新奇有趣的 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添画法
根据图像, 画入凭空想象的事物, 使画面多了惊喜和创意感。
两个方面谈谈看法。
想象力
is simple,powerful and free.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从前没有电灯、没有电脑,不知道什么叫苹果手机……而现在呢?
今天,我们把美好想象画在纸上, 未来,我们努力让想象变成现实 !
欣赏与想 象
线描画
点、线、面的组合
1、先用拼合法,再用添画法, 把日常不相关的事物巧妙组合

2、用线描画技法美化画面, 看一看,谁的作品最新奇有趣

作品展
小组展示要求: 1、每位组员展示作品。 2、选一幅代表作品,向大家详细介绍创意之处。 个人点评要求: 1、从线描装饰效果?创意新奇有趣之处?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奇妙的点彩画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奇妙的点彩画丨浙美版(2012)

奇妙的点彩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进行色彩表现。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3、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游戏形式观察色点组合的规律,从中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难点:正确处理色点组合的规律,使画面呈现谐调的色彩。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画个绿苹果,比一比(只提供篮的和黄色)2、比一比:大家发现老师的画法与这位同学有什么不同之处?3、师小结:是的,直接用有颜色的点来作画的方法我们叫点彩画。

点彩画上的颜色在空间混合了,使我们在视觉上形成了新的色彩,这是点彩画的色彩原理。

4、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点彩画。

二、探究学习(一)、点彩历史介绍(二)、代表人物介绍1、认识修拉2、感受点的形状这是修拉非常有名的一副点彩作品(出示ppt)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点。

小圆点3认识西涅克比较他的点与修拉的有什么不一样。

方点4、其他画家作品欣赏(三)我学大师画点彩1、小练习:你们能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点呀?2、交流:你画了什么样的点?你呢?小结:其实,点彩画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修拉的这张画用了整整2年的时间才画完,但画家依然坚持不懈的把它画完,里头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我们要把点彩画的独到之处找出来。

3、感受点的色彩比较:西涅克与同时期几位画家用调色法画的画在色彩感觉上的不同4、找颜色点彩画的色彩更加明亮。

这是同时期那些调色画所达不到的。

那点彩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点彩那神秘的色彩效果的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Ppt放大西涅克的作品你看到了哪些颜色5感受色彩规律我再把这些颜色的位置移动一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一副画中用了那么多的对比色,怪不得大师的作品会那么鲜艳。

这就是点彩画大师用色的秘诀6、练习2 这么多对比色的应用,能让作品产生了更鲜艳的效果。

请你学习和大师用色的秘诀来画一画7、点的排列规律大师的作品是各种各样的点排列在一起的,看看这些点是怎么排列的,总结:点的排列要注意疏密变化,疏的灵动,密的浑厚,这就是点画家排列点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点彩画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

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

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

(4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

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

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课件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②4人小组讨论。

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