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
新密大磨岭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

新密大磨岭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摘要:本设计的井田面积约为16.4平方千米,设计开采煤层为二1煤;井田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7°-15°,平均倾角为11°,煤层平均厚度为厚4.92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该设计矿井为属高瓦斯矿井,涌水量较大,煤层不易自燃,具有爆炸性。
矿井设计年产量90万吨,矿井工作采用三八制;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立井一水平暗斜井二水平上山式开采,阶段采用采区式划分,区段设计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
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通风系统为两翼对角式,副井进风,回风大巷回风;井底车场选用立井刀式环形,井下主要运输选用采用矿车运输,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与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
矿井基本实现机械化采煤,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抽出式通风Western mining companies itwith him group is thriving coal mining special preliminary design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field area is about 8.53675 square km, design for 2 1 coal mining coal; Within the occurrence compartmentalized is stable and the coal seam 24 ° - 26 ° Angle for 25 °, average inclination thick coal seam thickness, average 5.88 m, whol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imple. The design of low gas mine as larger, coal mine, section, with explosive not spontaneous combustion.90 million tons in the design of mine, mine production in 38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artmentalized exploration and ways to prepar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is mine shaft decided to adopt a level dark portal 2 level went up into the mountain type mining, stage by mining type partition, within section design using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in miningprocess, toward the longwall mining methods with all cross fell method, handle goaf.By drawer-type ventilate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central boundary type, the boundary into wind, pregrouting wind Wells return air; Bottom of vertical annular wheel-dreven choose sword, downhole major transit transport, and choose to adopt harvesters mine transportation, mine ascension, coal mine drainage, and mine ventilation etc. Each production system, as well as calculation of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of mine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est, to complete the whole min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Coal mine basic realize mechanization,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ference has realized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a mine mine mine a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words:Actually, mining type preparation, toward the longwall,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all the pieces fell method, drawer-type ventilated目录目录 (2)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1)1.1 矿区概况 (1)1.1.1 交通位置 (1)1.1.2 自然地理 (1)1.2 井田地质特征 (5)1.2.1 地层 (5)1.2.2 煤层与其顶底板岩性特征 (5)1.2.3 水文地质 (12)1.3 煤层特征 (18)1.3.1 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18)2 矿井储量、年产量与服务年限 (21)2.1 井田境界 (21)2.2 井田储量 (21)2.2.1 矿井工业储量 (22)2.2.2 矿井设计储量 (22)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6)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7)3.1 矿井工作制度 (27)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28)4.1 概述 (28)4.1.1 开拓方式选择 (28)4.1.2 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 (29)4.2 井田开拓 (29)4.2.1 开拓方案的提出与技术比较 (29)4.2.2 方案经济比较 (30)4.2.3 确定方案 (32)4.3 井筒特征 (33)4.3.1 井筒用途、布置与装备 (33)4.3.2 井筒施工方法 (34)4.3.3 各立井断面形状的确定 (35)4.3.4 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 (38)4.4 井底车场与硐室 (39)4.4.1 井底车场型式 (39)4.4.2 空重车线长度、列车运行与调车方式、车场通过能力 (41)4.4.3 调车方式 (43)4.4.4 坡度计算 (49)4.4.5 井底车场与硐室巷道断面 (49)4.4.6 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 (51)4.5 开采顺序与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55)4.5.1 开采顺序 (55)4.5.2 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 (55)4.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58)4.6.1 概述 (58)4.6.2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 (58)5 准备方式与采区巷道布置 (61)5.1 概述 (61)5.2 采区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62)5.2.1 首采区位置 (62)5.2.2 采区巷道布置 (63)5.2.3 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与采区回采率 (65)5.2.4 确定采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与掘进工作面数 (67)5.2.5 采区生产系统 (69)6 采煤方法 (71)6.1 采煤工艺方式 (71)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 (71)6.1.2 采煤工艺 (73)6.2 回采巷道布置 (73)6.2.1 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73)6.2.2 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 (73)6.2.3 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 (74)七井下运输 (75)7.1 概述 (75)7.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75)7.1.2 矿井运输系统 (75)7.1.3 矿井运输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 (76)7.2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76)7.2.1 设计依据 (76)7.2.2 选型计算 (77)7.2.3 轨道上山提升设备 (79)7.3 运输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81)7.3.1 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81)7.3.2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 (82)7.3.3 主要运输巷道断面与位置 (82)7.3.4 运输大巷设备选型 (82)8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86)8.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86)8.1.1 瓦斯涌出量预测 (86)8.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87)8.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88)8.2 采区与全矿井所需风量 (88)8.2.1 采区和矿井所需风量 (88)8.2.2 风速验算 (95)8.3 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 (96)8.3.1计算原则 (96)8.3.2计算方法 (97)8.4 通风机选型 (101)8.4.1 选择主扇 (101)8.4.2 选择电动机 (103)8.4.3 选择局扇 (104)8.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04)8.5.1 粉尘灾害防治的安全措施 (105)8.5.2 防爆措施 (105)8.5.3 瓦斯灾害防治的安全措施 (106)8.5.4 矿井防灭火的安全措施 (106)8.5.5 矿井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107)8.5.6 热害防治的安全措施 (108)8.5.7 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109)8.5.8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109)8.5.9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110)致 (110)参考文献 (111)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井田位于省新密、新两市交界处,大部分归新密市苟堂镇,南部属关口镇、东北部归大隗镇,东邻新市辛店镇。
矿井水平、采区设计管理规定

公司矿井水平、采区设计管理规定为提高公司各矿井水平、采区设计质量,进一步完善采矿工程设计工作,依据煤炭行业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针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对原《采矿设计管理方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具体如下:一、设计编制依据设计编制的依据:已经批复的矿井已有相关设计和地质报告或地质说明书、《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标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标准〔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国家、省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
二、设计编制资质1、生产矿井的水平设计〔含安全专篇、防突专项设计〕由矿区设计院设计。
矿区设计院不能满足资质要求的,经公司总工程师同意,可外委其他具备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2、采区设计〔含防突专项设计〕由各矿自行编制,特殊情况需外委设计单位设计的,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3、工作面及其它小型设计必须由各矿自行编制。
三、水平设计、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编制的内容《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公司所属各矿井在编制水平延深设计的同时,编制包括瓦斯治理内容在内的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要做详细说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必须编制水平防突专项设计。
各矿井所有采区必须编制采区设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必须同时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放顶煤工作面必须编制工作面设计。
以上设计必须报公司批准,安全专篇由公司安监局组织审批,防突专项设计由公司一通三防部组织审批,其它设计由公司总工办组织审批。
设计编制的具体内容见附件〔安全专篇具体内容另行下发〕。
四、设计上报要求公司各生产矿井的水平延深设计及安全专篇、防突专项设计,采区设计、采区防突专项设计、联合布置采区新煤层首采面设计和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设计须报公司审批后方可实施。
龙王庄煤矿Ⅰ采区的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龙王庄煤矿Ⅰ采区初步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依据:本次毕业设计参考“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实习单位“三门峡龙王庄煤矿”地质资料而定的题目。
意义:1、系统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
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2、掌握采区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文字编写、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采区是组成矿井的基本单位,采区生产以采煤为核心,同时又包括掘进等准备工作及运输、通风、供电等环节。
研究掌握采区准备方式及技术的有关知识及规律,就能更好地运用采煤方法及为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矿井的开采。
国外一些国家像澳大利亚,美国一些发达国家,采矿技术成熟,设备先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也非常重视采煤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抓安全生产和技术革新,生产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提高了产值,为公民经济的发转做出重大贡献。
在今后我们要继续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国情不断进行采煤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为早日达到一流水平而奋斗。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本次设计针对“三门峡龙王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王庄煤矿Ⅰ采区”进行的初步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采区地质概况、采区存量及生产能力、采区方案设计、采煤工艺的选择、采区生产系统、采区巷道布置、采区车场设计、采区硐室设计等部分。
四、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本次采区设计结合龙王庄煤矿实际情况,严格按照《采矿设计手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资料,以科学严谨、事实就是的态度进行设计。
在新型、高效的基础上选择回采方法,选用最经济的设备,在符合《矿井设计规程》的情况下设计最优的通风方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提出多个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技术上的比较。
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第一节井田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4)第二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21)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21)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第三节井田开拓 (24)第四节井筒 (29)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30)第三章通风与安全 (31)第一节概况 (31)第二节矿井通风 (32)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1)第四章通风设备 (56)第一节通风设备 (56)第五章技术经济 (57)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57)第二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9)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隶属沁源县西部的柏子镇、李元乡、中峪乡、古县北平镇,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27′42″~36°33′06″,东经112°09′31″~112°14′53″。
在井田的西部有北平-古阳公路经古县、洪洞可与大运公路及南同蒲线相接,南部有宝丰-唐城公路经安泽与309国道相连,中部柏子-中峪-沁源及北部的柏子-李元-北园村公路经沁源-沁县公路可接208国道和太长高速公路,沁(源)-沁(县)铁路可与太焦铁路线相接,交通尚属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势及河流井田地处太岳山区霍山东麓。
地形总的趋势是南、北部高,中部低,最高点在北部的侯神岭西部,标高1499m,最低点在柏子河蔚村段的河谷中,标高1058.20m,相对高差440.80m。
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柏子河河谷较为宽阔,由西北向东南贯穿矿区中部,两侧山谷呈树枝状分布,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本区属黄河水系沁河流域,主要有柏子河及其支流,北部有狼尾河,南部有蔺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近几年长期干枯。
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根据沁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5.6℃(1995.7.5),极端最低气温-25.8℃(1990.2.1);年平均降水量634mm,年最大降水量834.3mm(1989),年最小降水量为541.4mm(1994);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2mm,年最大蒸发量为1749.6mm(1995),年最小蒸发量为1397.1mm(1991);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3倍。
煤矿采掘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煤矿采掘工程设计管理制度为实现采矿设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矿井煤炭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采矿设计手册》、《煤矿安全规程》、《煤炭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和有关法规、条例和技术政策,结合实际,特制定我矿采掘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一、成立设计管理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生产副总工程师、掘进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技术部、地质测量部、机电工区、通风工区、防突科等相关部室主任工程师。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设计组,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分管设计的副部长兼任。
二、各部门职责(一)总工程师负责全矿采掘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配合总工程师搞好本专业设计及技术管理各项工作。
(二)生产技术部分管设计的副部长负责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带领设计组全面负责矿井开拓大巷、采区准备巷道、工作面回采巷道及相关辅助碉室、风桥、煤仓、巷修等巷道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审批发放工作。
(三)地质测量部负责提供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包括设计区域内巷道及相邻巷道标高、地质构造、煤层底板等高线,相邻煤层开采情况、顶底板相邻巷道位置。
(四)通风工区负责设计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确定,巷道断面风量验算、通风及防突设施位置确定,以及井下移动瓦斯泵站及配套设施数量规模、碉室等相关参数内容。
(五)防突科负责提供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方式,及瓦斯治理设备对巷道断面要求。
(六)运输工区负责确定各采区辅助运输设备的选型、技术参数、轨道参数选择、以及运输线路安全设施设计等内容。
(七)机电工区负责提供采区配电室、采掘工作面及主运系统设备数量、技术参数等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内容。
(A)公司各分管专业部门要严格履行设计审查程序,积极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三、设计要求(一)巷道布置与设计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煤矿防治水细则》等国家、省和智能矿山事业部有关管理规定。
兴无煤矿南采区12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兴无煤矿南采区12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情况 (3)第一节矿井概况 (3)第二节井田概况 (3)第三节井田地质特征 (7)第二章井田开拓 (18)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18)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第三节井田开拓 (22)第四节井筒及装备 (25)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26)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27)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27)第二节矿车 (28)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29)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37)第一节采煤方法 (37)第二节采区布置 (43)第三节巷道掘进 (45)第五章通风和安全 (47)第一节概况 (47)第二节矿井通风 (49)第三节安全 (60)第六章地面生产系统 (61)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 (61)第二节煤的加工 (61)第三节生产系统 (62)第三节辅助设施 (63)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65)第一节主副井提升设备 (65)第二节通风设备 (66)第三节排水设备 (67)第四节压风设备 (70)第八章建井工期 (71)第一节建井工期 (71)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72)第九章技术经济 (73)第一节劳动定员 (73)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 (73)致谢 (76)参考文献 (77)附录 (78)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情况第一节矿井概况柳林兴无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合法的煤矿生产经营企业,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许可证号C1400002009101220041023,煤炭生产许可证号201423270139。
兴无煤矿始建于1929年,1968年进行技术改造并投产,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一、设计原那么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立工程有关的政策、规程、标准。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那么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标准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平安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立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平安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平安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立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21〕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平安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煤矿开采学_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范围和单价与各指标要一致性。 4.方案比较法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由于资料准确性差,10%以内可认为相等。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二、其他设计方法
1、统计分析法 2、标准定额法 3、数学分析法 4、经济数学规划法
+1600
+1450 +1300
煤3 +1150
煤5 +1000
9
+850
第三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井田开拓方案三平面图
1100 1000 1000
900
800 607000
1000
900
800
700
900 1900000
900
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比较
项目
主井/m 副井/m 风井/m
井底车场/万元
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
二、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提交矿井项目建议书 2.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 3.矿井初步设计 4.施工图设计 三、矿井设计工作的原则 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运 输 工
铁路专用线总投资/ 万元
程 场外公路总投资/万
元
供电通讯线路投资/万元
供水管路投资/万元
主、副井提升设备投资/万 元
基建投资合计/万元
方案一
数量
投资/万元
15
750
110000
44
180
3900
120 176 400 2460 1993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一、设计原则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五、初步、采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须注意的问题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该章节主要为分析和引用地质报告中的内容,在引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的照搬照抄,应将与设计有关的内容引用并通过加工简化,做到言简意赅。
例如在引用地质报告中的煤质部分,一般地质报告将各可采煤层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有害元素等一一描述,设计只需说主要可采煤层煤质指标详见表:“可采煤层煤质综合成果表”即可。
2、需要注意的几个概念⑴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⑵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称为矿区,矿区是由多个煤矿、矿井组成。
⑶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头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在地质报告中经常存在矿区及井田二个概念混淆的情况,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
3、矿井涌水量⑴地质报告中提供的为旱季矿井涌水量和雨季矿井涌水量,而设计需要的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从字面的理解上矿井最大涌水量即为雨季矿井涌水量,而矿井正常涌水量不一定是旱季矿井涌水量,旱季矿井涌水量应该为矿井最小涌水量,因此矿井正常涌水量应该大于矿井最小涌水量,因此设计需要将旱季矿井涌水量乘一个系数后才为矿井正常涌水量。
⑵在计算矿井排水设备选型时,依据的矿井涌水量不仅仅是地质报告提供的矿井涌水量这一部份,另外需增加井下防尘洒水这部分的水量。
上述二个问题在斜井开拓中应特别注意。
4、其他注意的问题⑴个别煤矿所处区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云南海拔最高的煤矿,由于受气候影响,基本4个月的时间处于停产状态,此类煤矿矿井设计时的工作日就不能按330d计算。
㈡井田开拓1、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⑴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⑵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⑶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⑷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合理划分采区,做好开采水平及采区的接替。
2、开拓的原则⑴贯彻执行有关煤炭行业的技术政策,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和初期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⑵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⑶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尽量减少资源损失。
⑷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⑸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
3、开拓方式的分类⑴按井筒(硐)形式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⑵按开采水平数目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⑶按开采准备方式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A、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B、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C、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的结合应用。
⑷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A、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B、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C、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4、井田开拓方式实例⑴影响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⑵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⑶合理确定水平位置、大巷位置及井底车场形式。
5、井田开拓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⑴尽量多考虑几个开拓方案进行比较,所推荐的开拓方式具有较充分理由。
⑵具有平硐开拓条件尽量采用平硐开拓。
⑶对于该扩建项目设计时需要全面了解煤矿的开拓及开采现状。
⑷井筒位置的选择方式A、当井田形状比较规则,储量分布均匀时,井筒应该布置在井田的中部;B、井筒位置要与初期开采区域紧密结合,尽可能使井筒位置考虑浅部的投产开采快段,减少初期工程量,节省投资和缩减建井工期;C、井筒位置尽量考虑少留井筒和保护煤柱;D、井筒应尽量避免穿不良工程地质快段,如断层或流沙层等。
⑸概念A、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的倾斜方向,按照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长条;B、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的这个标高称为水平;C、区段:当采用走向壁式采煤方法时,还要沿煤层倾斜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称为区段,即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垂高;阶段表示井田范围的一部分,水平是指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但目前习惯上说的水平与阶段具有等同性,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也指一个范围。
㈢采区布置及装备1、采区布置及装备所需要解决的问题⑴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生产能力等确定矿井各采区采用的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⑵确定投产时期的采区、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数量,采区生产能力;⑶采、掘工作面的装备、设备;⑷确定采区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形式,工作面布置方式,区段的划分及煤层开采顺序;⑸采区各生产系统(运煤、运矸、运料、排水、通风等生产系统);⑹计算矿井投产时期工程量及“三量”。
2、采区布置需注意的问题⑴采煤方法的选择A、采煤方法的种类:B、根据可采煤层的倾角和厚度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一般缓倾斜薄~中厚煤层适合采用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缓倾斜厚煤层适合采用放顶煤或分层采煤方法,倾斜薄~中厚煤层适合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倾斜厚煤层适合采用放顶煤或分层采煤方法,急倾斜薄~中厚~煤层适合采用台阶或掩护支架采煤方法。
⑵采煤工艺的选择A、采煤工艺主要分为三类,即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
B、采煤工艺的选择一般15万t/a及以下矿井采用炮采工艺,15万t/a以上地质构造简单~中等的矿井采用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45万t/a及以上地质构造简单~中等的矿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C、其他注意的问题计算工作面推进度根据所选择的工作制度及采煤工艺有关,如采用炮采工艺,“三、八”制作业方式,则工作面推进度L =n×h×330×C式中:n ——一天生产班数;h——每班生产推进度,m;C ——正规循环率;如采用机采工艺,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一刀,则工作面推进度L =n×h×330式中:n ——一天采煤机割煤刀数;h——采煤机截深,m。
⑶采掘工作面设备根据所选择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进行选型,选择设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A、采煤工作面设备应该根据采、装、运、支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其他安全设备设施进行考虑。
如采用机采,落煤设备则需考虑选用采煤机,如采用炮采,则采用煤电钻及发爆器;如采用机采工艺装煤设备考虑选用采煤机自动装煤,采用炮采,则考虑人工装煤;运输设备考虑采用刮板输送机;支护设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支架支护顶板;配套设施如采煤机则需喷雾泵站及喷雾管路系统,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支架时,需要配备乳化液泵站及喷雾管路系统;当采用房顶煤或落下的煤块度较大时,需要配备破碎机;当工作面顺槽配有移动变电站时,亦应配备设备列车。
其他安全设施如端头支架、煤层注水泵、瓦斯抽放管等视情况考虑。
掘进工作面的设备应按照采煤工作面设备同理配置;B、工作面运输设备选型原则是工作面由里向外的生产能力,后者大于前者,如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胶带机;C、当煤层倾角大于25°采用走向长壁炮采采煤方法时,工作面运输采用自溜方式。
⑷准备巷道布置方式选择A、准备巷道布置方式主要有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三种。
采区式准备是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再划分为若干快段按一定顺序开采,没一块段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煤层倾角在12°以下,可以采用在水平大巷两则直接布置工作面的方式为带区式准备;开采近水平煤层的采区,习惯上称为盘区,即为盘区式准备。
B、准备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⑸工作面布置方式A、双巷布置形式;B、单巷布置形式;C、双回风巷布置形式(工作面瓦斯浓度高,需设瓦斯尾巷时);D、对拉工作面布置形式(适合于煤层倾角小时的布置方式)。
⑹矿井“三量”的计算A、开拓煤量:是井筒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开采的可采储量;、B、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C、回采煤量:是指已有采煤巷道及开切眼(工作面)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㈣矿井通风1、矿井通风所要解决的问题⑴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⑵计算矿井总风量、负压,井下需风地点的风量分配,等积孔计算;⑶矿井反风。
2、矿井通风需注意的问题⑴瓦斯预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A、矿井瓦斯预测主要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中的分源预测法,但其中的P6页中(B.2)中的公式q0=0.026(0.0004(Vг)2+0.16)/W0应改为q0=0.026(0.0004(Vг)2+0.16)×W0,P7页中(C.1)中的公式W c=10.385×e-7.207/W0应改为W c=10.385×e-7.207/W0B、在分源预测法中,011/)1440(A q A q K q ni i i n i i ˊ∑∑==+=掘采区 式中:q 区 ——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m 3/t ;K '——生产采区内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取1.3;Q 采i ——第i 个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m 3/t ;q 采=3.78m 3/t=1.75 m 3/minA i ——第i 个回采工作面的日产量,t ;A i =A 0=606t/dq 掘i ——第i 个掘井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 3/min ;q 掘=0.5+0.5=1m 3/minA 0——生产采区日产量,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