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同学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一、诗词填空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诗词理解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诗词赏析1、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诗。
2、分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四、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从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谈谈它们的异同。
五、诗词拓展1、请你再列举一首李白描写山水的诗,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2、除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作是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六、诗词创作尝试模仿这些古诗词的风格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主题可以是思乡、思友或者描绘自然风光。
七、诗词朗诵选择其中一首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在朗诵时是如何把握节奏和语调的。
下面我们来依次分析这些练习题。
对于诗词填空,这是对同学们诗词记忆的直接考察。
需要大家熟练背诵这些诗句,准确填写空缺的部分。
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要注意“羌”字的写法。
诗词理解题,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像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一幅峨眉山高悬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的优美画面。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学校年级姓名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二)愚公移山(节选)(10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岸(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4.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镠liú(12分)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和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月下独酌(其一)①(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XXX《世纪金榜》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举例分析:例一、十五夜望月【XXX】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XXX】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
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练锻炼:1.山中留客(XXX)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XXX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1)三、四句说“纵使XXX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XXX)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XXX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天上人世”一句显露了词人如何的心情?3.梅花绝句(XXX)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音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现了一个如何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性?作者如许写有什么感化?(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XXX)XXX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古诗词简介1、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古道、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4)乐曲:《阳关曲》、《骊歌》、《劳歌》。
情感表达常用词:依依惜别、思念牵挂、劝勉鼓励、孤寂惆怅、表明心志。
2、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哲理诗常见类型:1.即事说理——明确事件背后蕴含的哲理。
2.借景说理——明确景物自身寄寓的哲理。
3.托物说理——明确事物寄寓的哲理。
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1、怀人伤己2、怀古伤今3、理性反思4、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水、写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1. 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2.表现隐士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b1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4.png)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训练
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南宋苏轼的名作,全诗描写的是江南春景,也歌颂
了江南春天的优美气息。
唐月江凉思凝,
满堤春草湿漉漉。
正是河豚欲语时,
微风燕子双飞来。
衙灯小桥千丝丝,
细水斜照晚烟里。
游鱼浅底藏琴弦,
只有春风不散清脆。
二、宴桃园
《宴桃园》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作,全诗描写了唐朝宴桃园的场景。
少年张翰秉正梢,
手把金经来稽首。
春风宴集桃花醉,
开花结果归朝曲。
醉舞罗衾金马飞,舞佩暗醉星河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①一点萤。
微微风簇②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1.本诗把“渔灯”比作“”,突出了环境的“”。
(用诗中词句作答)2.有人评价这首诗“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请分别概括“静”和“动”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乙】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的岸。
②寒漪(yī):水上波纹。
③腔:曲调。
1.请指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内容在地点、时间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分别通过哪些不同的人物行为,刻画出怎样一种共同的人物形象?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田上[唐]崔道融雨足①高田②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③未明。
【注释】①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②高田:山上的旱田。
③殊:尤,还,简直。
1.诗中农民的辛苦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这首诗的主旨和下面哪篇作品最接近?()A.《十五从军征》(古乐府)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C.《过零丁洋》(文天祥)D.《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①,犹陪落日泛秋声②。
世间无限丹青手③,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①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
②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
③丹青手:指画师。
1.这是一篇题画之作。
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
诗中“”“”和“”等词,既是对金陵的描写,也是对晚唐的隐喻。
(用诗中词句作答)2.本诗第四句的“伤心”,有哪两层含义?五、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一寸光阴不可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本诗后两句与第一个原因相对应。
(用诗中词句作答)2.这首诗包含作者对“少年”怎样的建议?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少年行(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①两雕弧②,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③,纷纷射杀五单于。
【乙】蚕谷行[唐]杜甫天下郡国向④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注释】①擘:张,分开。
②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③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④向:差不多。
1.两首诗都包含作者的想象,《少年行》想象出少年的英姿和“”的丰功伟绩,《蚕谷行》则构想了“”这一理想的和乐画面。
(用诗中词句作答)2.同样描写战争,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区别?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题长安壁主人[唐]张谓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①暂相许,终是悠悠②行路心③。
【注释】①然诺:许诺。
②悠悠:平淡隔膜的样子。
③行路心:路上行人的心理。
1.“”是信义的标志,而“”是欲望的化身。
本诗体现了后者对人情世态的“污染”。
(用诗中词句作答)2.下面各句中,思想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是()A.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B.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C.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D.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哭晁卿衡①[唐]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注释】①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公元717年来中国求学,后于753年起航归国,但归国时船只触礁。
当时误传晁衡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②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
③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
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1.李白在本诗中想象了哪些场景?2.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简要赏析这种手法作用及表达的作者情感。
九、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1.阅读前两句,诗中是谁“白发愁看泪眼枯”?有此行为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为什么说“此时有子不如无”?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十、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奉和①令公②绿野堂③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④占物华⑤,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注释】①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②令公: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
③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
④开:创立,建设。
⑤物华:万物的精华。
1.这首诗前两句赞美“”,后两句赞美“”。
(用诗中词句作答)2.本诗借代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请简要赏析。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3三小题。
岳鄂王墓①[元]赵孟頫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②。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释】①岳鄂王墓:即岳飞墓。
②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
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
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1.诗歌首联用“”渲染“”,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
2.这首诗情感丰富,包含了诗人对“南渡君臣”的,对“中原父老”的,以及对“英雄已死”的。
3.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诗颈联写出了岳飞身死与南宋败亡的因果关系。
(2)本诗尾联写“莫向西湖歌此曲”,是因为怕西湖山水承受不了诗中的悲哀之情。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闰怨诗,完成1、2两小题。
【甲】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①,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②,嫁与弄潮儿。
【乙】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宋]张先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③,几时期信④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注释】①贾:商人。
②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③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④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日。
1.两首诗为什么都要写“潮”?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浣溪沙》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又是如何体现本诗主旨的?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戏为六绝句·其一[唐]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注释】①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②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③嗤点:讥笑、指责。
1.本诗中杜甫指出庾信老年后拥有“”(用诗中词句作答),体现出对庾信的之情。
2.“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该如何理解这里的“畏后生”?十四、阅读下一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自嘲[宋]陆游少读诗书陋①汉唐,莫②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注释】①陋:鄙视;轻视。
②莫:通“暮”。
1.作者少年时胸怀家国壮志,可最终不免“”(用诗中词句作答),只有靠来重拾雄心。
2.陆游在诗尾为什么以愚公自比?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三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
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⑥。
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②壕:护城河。
③咨嗟:叹息、慨叹。
④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⑤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⑥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1.词尾的“年华”指“好时光”,与这首词中的开篇的“”句相应合。
2.苏轼“酒醒却咨嗟”,是因为他有什么情绪?他又是以怎样的情感态度来排遣这种情绪的?3.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作者上超然台后,看到“壕”“一城花”“千家”,侧面说明超然台比较高。
(2)这首词描绘了暮春烟雨的美丽景色,作者也为之触动情思,感到超然快乐。
答案一、1.萤/一点萤;黑。
2.“静”指起风前黑夜中只有一点渔灯的孤寂场景;“动”指起风后灯影在水中由一点散作千万的生动情形。
【参考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洒落无数的星星。
二、1.地点都是农村;时间都是晚上。
2.甲诗描写渔夫归来不系船就睡觉,乙诗描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短笛,都刻画出了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江村即事》:渔翁夜钓归来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村晚》: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三、1.冒着大雨耕田;从半夜开始耕田;耕田的时间很长。
2.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现的是诗人想要收复故国失地的家国情怀,《过零丁洋》体现的是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都与本诗主旨有较大差异。
《十五从军征》虽然描写了人民的苦难,但更侧重于战争的影响。
只有D选项的主旨聚焦于百姓艰苦的生活状态本身,与本诗体现的思想最为接近。
)四、1.晚翠;落日;秋声。
2.对秋色晚景的感伤;对唐朝衰败的痛心。
【参考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五、1.少年易老;学难成。
2.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参考译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六、1.纷纷射杀五单于;男谷女丝行复歌。
2.《少年行》通过战争场面突出少年的英雄形象,《蚕谷行》表现的则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参考译文】《少年行》: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
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蚕谷行》: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七、1.然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