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乐器简介
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

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那么,在打击乐器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哪些原理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打击乐器发声原理的相关知识吧!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解析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
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打击乐器的简介打击乐器也叫“敲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出声音的。
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云锣、编钟等;其它还有一些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铃鼓等。
若根据打击乐器不同的发音体来区分,可分为两类:(1)“革鸣乐器”也叫“膜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蒙在乐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发出的乐器,如各种鼓类乐器;(2)“体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声的,如钟、木鱼、各种锣、钹、铃等。
大多数打击乐器有一个确定的音,甚至连鼓的音也是确定的。
但一般来说打击乐器的分类是看一个乐器是否有一个确定的音高。
定音鼓、木琴、马林巴、颤音琴、铃、管钟、古钹和钟琴都有一定的音高。
小鼓、大鼓、沙槌、响板、响棒、牛铃、吊钹、沙球、齿轮剐响器、勺、木鱼、嗵嗵鼓、蒂姆巴尔鼓、三角铁、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
但也有些打击乐器手在录唱片或演奏特别的作品前确定他们的鼓的音高。
锣有有确定音高的和没有确定音高的两种,西方的锣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
吊钹也有有确定音高的,但很少见。
此外打击乐器还分膜鸣乐器和自鸣乐器。
膜鸣乐器上覆盖着一层膜,打击膜产生声音,比如鼓。
自鸣乐器自己就可以发声,比如三角。
铃鼓即是膜鸣乐器也是自鸣乐器。
中国乐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有许多特有的打击乐器,这些打击乐器有的今天还在使用,有的今天已经不使用了(比如编钟)。
许多这些传统的打击乐器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在中国的戏剧中的磬、鼓、锣、钹,或者在说书时使用的快板、响板等。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打击乐器的使用比较少,打击乐器(除木琴和编钟外)一般也被看作是下级的乐器。
钹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唐宋时期的鼎盛
唐宋时期,随着音乐文化的繁荣,钹 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状和规格的钹 。
钹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打击乐器的代表
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代表之一,钹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在民族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节奏掌控的关键
在民族乐队中,钹往往承担着掌控节奏、引导乐队的重要角色,其 演奏技巧对于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精密铸造
利用现代精密铸造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钹的厚度、直径和 弧度,使成品更加规整、美观。
机械化生产
引入机械化生产线,实现钹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钹的保养与维护方法
防潮防晒
钹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 湿环境,以防生锈和氧化。
防撞防摔
避免钹受到强烈的撞击和摔落,以免变形或破裂 。
。
跳音
在演奏过程中,通过突然改变钹 的开合力度和速度,使音响产生 跳跃性的变化。这种技巧可以增
强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滑音
通过手指在钹边缘的滑动来改变 音响的音色和效果。这种技巧可 以产生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音色 ,是钹演奏中的另一种高级技巧
。
04
钹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民族音乐中的钹元素
节奏性打击
钹在民族音乐中常作为节奏性打 击乐器,通过敲击产生清脆的声 音,为乐曲增添节奏感和动力。
合金钹
由多种金属合金制成,音 色介于铜钹和铁钹之间, 具有独特的韵味。
形状各异的钹
平钹
01
两面平行且边缘平滑的钹,是最常见的形状,易于演奏和携带
。
碗形钹
02
形状类似碗,中央部分凸起,音色较为集中,常用于独奏或合
元宵节的传统民间乐器

其他打击乐器概览
木鱼
木鱼是一种节奏性打击乐器,其 清脆的声音常用于轻快的乐曲中 ,为元宵节音乐增添活泼的气氛
。
梆子
梆子是一种由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组成的打击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 节奏感能够为元宵节音乐带来别样 的风采。
拍板
拍板是一种由多块木板组成的打击 乐器,其音色柔和而富有弹性,常 用于配合其他乐器演奏悠扬的旋律 。
演奏形式
板胡通常采用独奏、合奏等演奏形式,其音 色高亢明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表现内容
在元宵节期间,板胡演奏者会通过演奏欢快 的曲目,如《喜洋洋》、《闹元宵》等,来 展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场面。
高胡独特风格呈现
音色特点
高胡音色清脆明亮,富有穿透力,是民族乐队中的高音拉弦乐器。
演奏风格
高胡演奏风格独特,既能表现欢快热烈的场面,又能抒发细腻柔美的情感,适合演奏多 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其他拉弦类乐器简介
中胡
01
中胡是民族乐队中的中音乐器,其音色柔和、浑厚,常用来表
现抒情、宽广的旋律。
京胡
02
京胡是京剧伴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其音色刚劲有力,富有穿
透力,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京剧的独特韵味。
椰胡
03
椰胡是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拉弦乐器,其音色醇厚、柔和,常用
来为戏曲、曲艺等伴奏。
05
民族管弦乐队组合与演绎
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柳琴
柳琴是一种小型弹拨乐器,音色 清脆、悦耳。在元宵节音乐表演 中,柳琴常作为独奏或伴奏乐器 出现,为观众带来别样的音乐体
验。
03
吹奏类乐器风采展示
笛子演奏技巧及曲目欣赏
演奏技巧
笛子演奏注重气息控制、指法运用和 音色表现。演奏者需通过长时间练习 ,掌握高低音转换、颤音、滑音等技 巧,使笛声悠扬动听。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 《百鸟朝凤》
葫芦丝
拉弦乐器
? 是利用琴弓与琴弦的磨擦产生振动为发音源, 再通过琴筒共鸣与琴弦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 响的乐器。常用的拉弦乐器有: 二胡、高胡、 中胡、板胡、京胡、坠胡、革胡、四胡、马头 琴等。
? 曲1 ? 曲2 ? 曲3 ? 曲4 ? 曲5 ? 曲6 ? 曲7 ? 曲8
听音乐,辨音色
? 曲1 ? 曲2 ? 曲3 ? 曲4 ? 曲5 ? 曲6 ? 曲7 ? 曲8
古筝《渔舟唱晚》 二胡《赛马》 笛子《牧笛》 扬琴《水乡掠影》 唢呐《婚礼曲》 琵琶《塞上曲》 古琴《幽兰》 葫芦丝《蝴蝶泉边》
? 欣赏:《彝族舞曲》
琵琶
? 琵琶上有4根弦,定弦一般是 A、d、e、 a,音域 A—c3,音色清脆柔和。琵琶 的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丰富。
? 以其颗粒性音响见长,音色独特,演 奏灵活多变,自古就有“大珠小珠落 玉盘”的赞喻。它不仅能唱、能吟, 还长于通过精美的节奏表现歌舞动作, 或通过各种多音演奏技术表现复杂的 戏剧性音乐内容等。
? 欣赏:《将军令》
阮
阮
? 是一种中国 传统乐器 ,阮咸的简称,弹拨乐器。 相传西晋 阮咸 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 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 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 富的表现力。
? 1949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 乐器,包括高音阮、 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 其中高音阮在 香港中乐团 被用于替代 柳琴作为高 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 弹拨乐器。
打击乐器简介

4.大钹:又名大镲,圆形(中间突起),铜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 大钹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钹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 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大钹音 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钹除汉族广为使用外,在藏、壮、 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1.小鼓 2.大鼓 3.铃鼓 4.大钹 5.锣 6.三角铁
1.大鼓,藏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彝族、水族、土家 族、汉族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额阿,壮语称种劳,苗 语称嗯铎,侗语称工,彝族称额格子嫫。流行于全国各地,尤
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2.小鼓(Snare drum,又称小军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 响弦(Snare)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 小鼓又称京堂鼓或 战鼓。构造与大鼓相同,只是体积较小。常出现于军乐队、 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小鼓的奏法 与大鼓基本相同,但由于鼓面较小,音色的变化不如大鼓明
2.竖琴:,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的重要乐器之一。 竖琴可作独奏、重奏和合奏,属多功能的复音乐器。其流传地区甚 广,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亦有出现竖琴类的乐器。竖琴在古 埃及称为贝尼琴,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为里拉琴,中国又有一种称之 为箜篌的竖琴。
1、定音鼓 2、钟琴 3、钢片琴 4、木琴
1.定音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鼓面和鼓桶,以及鼓槌组成。 鼓面原来用动物皮革制作,50年代发明了塑胶鼓面。鼓桶原 来用铜制作,现在通常使用比较轻的合成纤维材料。定音鼓 是管乐队或交响乐队中的基石。
2. 钟琴:又称为排钟击奏体鸣乐器。主要用于西洋管弦乐队的打击乐 器。以一系列按音阶定音的钢条组成,钢条的频率与厚度成正比,与长 度平方成反比。由一组固定在框架上的、长度不同的扁平钢条组成。钢 条按钢琴键的顺序以半音排列,演奏者用一对琴槌敲击钢条中部,产生 柔和、清晰的声音。槌头为橡皮、玻璃、金属或木质。钟琴很少用于独 奏,大多数情况是与管弦乐队中的其他乐器一起使用,提供明快、透明 的效果。
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滚奏技术概述

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滚奏技术概述
打击乐鼓在中国历史悠久,滚奏技术是其中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
滚奏是指通过连续地敲击鼓面产生连续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更加丰富、生动。
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锣、大鼓、小鼓、堂鼓等等。
不同的打击乐鼓乐器,其滚奏技术也各不相同。
下面将就其中几种常见的打击乐鼓类乐器的滚奏技术进行概述。
首先是大鼓的滚奏技术。
大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鼓类乐器中最大的一种,演奏时用棍敲击鼓面。
大鼓的滚奏技术主要包括连奏和连滚两种形式。
连奏是指用一对棍子迅速轮流敲击鼓面,产生连续的声响;连滚则是指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敲击,但速度更快,音响更连续,更有变化。
以上所述只是对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滚奏技术的概述,不同地区、不同乐曲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奏法。
通过掌握和运用这些滚奏技术,演奏者可以在表演中展示出丰富的音乐表达和技巧,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感人。
所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技巧,对于打击乐鼓演奏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打击类乐器有哪些

中国打击类乐器有哪些打击类乐器是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的总称。
它们大都以打击发音,故又称弦鼓、击钟。
在乐器发展史上,打击乐器也曾被用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如:汉代以前是为了祭祀和娱神用;东汉以后用于战争和娱乐。
“弦鼓之音不绝,钟磬之声不绝”。
古代的鼓琴是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为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经·小雅·大东》有“乃鼓其桴,如以木铎”的诗句;《史记·律书》说:“击钟之声,三时可闻。
”《尚书·禹贡》中也有“鼓钟之仪”一词。
汉代以后打击乐进入宫廷、宴乐、祭祀等活动之中。
唐代以后又传入民间。
1、铙铙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形制和大小与大铙相近,但较小。
铙以铜钲为之,也有用玉、金、银制作的。
它的音域很宽,由低至高可达六度,有单铙和双铙。
铙分铙钹两种。
铙钹是大吕后所使用的打击乐器;而钹子则只用于民间音乐中。
钹有大小两种:大铙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小镲有大镲和小镲(即"钹子")之分;钹则仅有小铙一种规格。
清代《燕京岁时记》载:"俗传有大铙、小铙各一对:大者可分三节,如人肩宽者为‘中铙’,如肩窄者为‘小镲子’;小者一节五寸,大则二二五寸,即凡三节;小镲亦有四、五、六、七之分。
"2、编钟古代中国用铜或锡等金属制成的编钟。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铜制的方座钟和长方座编钟两种。
东汉以后,编钟由宫廷乐器改为军乐中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唐代以后,又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不同形制、不同演奏方法的编钟。
它具有音色浑厚洪亮、浑厚圆润,表现力强等特点。
古代乐器中还使用一些特殊材质制成的小木片来敲击铜制钟体,以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称为“编钟”、“击铜鼓”或“击钟”等名称。
汉代以来,编钟成为了宫廷宴乐和战争时主要的打击乐器。
《汉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帝与群臣宴乐,有编钟者八人而奏乐,武帝与诸女同乐,有钟作磬者,皆击之也。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奏乐器。
一、吹奏乐器中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 、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 、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二、弹拨乐器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
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
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打击乐器简介
1、碰铃
(1)碰铃的由来:
碰铃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又称碰钟或星。
(2)碰铃的结构组成:
碰铃形小碗状,用铜制成,一副两个,无固定音高。
(3)碰铃的演奏形式
碰铃音色清脆悦耳,声音穿透力强。
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常配合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是色彩性和节奏性的乐器。
2、板鼓
(1)板鼓的由来: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板鼓又称皮鼓、单皮或干鼓。
(2)板鼓的组成结构:
板鼓的鼓框用坚厚的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无固定音高。
(3)板鼓的演奏形式:
板鼓常用作戏剧伴奏起到指挥乐队的作用。
板鼓除为唱腔击拍和渲染气氛外,还常用不同的鼓点配合演员的动作,烘托人物的表情。
在鼓乐合奏中板鼓也可独奏。
3、堂鼓
(1)堂鼓的由来: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堂鼓,又称大鼓。
(2)堂鼓的组成结构:
堂鼓的鼓框是用木头制成的,两面蒙皮。
(3)堂鼓的演奏形式:
堂鼓是现代民族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
演奏时,将堂鼓放在木架上,用双木槌敲击。
因为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异。
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很大。
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
4、缸鼓、定音缸鼓
(1)缸鼓的由来:
作为民族乐器,缸鼓形状花盆,所以又称花盆鼓。
(2)缸鼓的组成结构:
缸鼓的鼓框是用木头制成的,鼓身上大下小,两面蒙皮,形状似花盆。
解放后,缸鼓吸收了西洋定音鼓的结构特点被改制成定音缸鼓。
有的周围装有八付伸缩螺旋,用以调节鼓皮张力以达到一定音高。
鼓身放在一个可以旋转的铁架上,利用鼓身的旋转又可以微调音的高低。
另外,在铁架下侧装有踏板,利用踏板可以使音升高降低五度。
演奏时,往往根据乐曲的需要,几种调音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缸鼓的演奏形式:
缸鼓的演奏技巧与堂鼓大致相同,用双木槌敲击。
音色较堂鼓柔和,常用于戏曲伴奏、器乐合奏,有时也能独奏。
定音缸鼓分为大、中、小三种,可单独演奏,也可几个同时演奏。
定音缸鼓可运用大鼓的演奏技巧外,还可用西洋定音鼓的技巧演奏。
定音缸鼓常用于合奏。
5、铜鼓
(1)铜鼓的由来:
铜鼓,是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
铜鼓的出现约在春秋晚期,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盛行铜鼓,所以保存下来的铜鼓较多。
(2)铜鼓的组成结构
铜鼓全部铜铸,鼓腔中空,无底。
两侧有侗环耳。
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制的花纹。
(3)铜鼓的演奏形式
铜鼓常常单独作为少数民族的舞蹈伴奏乐器使用,铜鼓发音低沉、浑厚。
6、朝鲜族长鼓
(1)朝鲜族长鼓的由来:
朝鲜族长鼓简称长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朝鲜族长鼓的组成结构
朝鲜族长鼓的鼓腔是用木头制成,两头大中间小,两端蒙皮。
长鼓无固定音高。
演奏时将鼓横挂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左手拍鼓,右手执行片敲击。
(3)朝鲜族长鼓的演奏形式
长鼓的音量不大但音色柔和,常用来表现轻快、欢乐的情绪。
长鼓多用在舞蹈中,由舞者边舞边击,亦可在合奏中作为节奏乐器使用。
7、大锣、小锣
(1)锣的由来:
锣作为中国民族乐器,有大锣、小锣之分。
(2)锣的组成结构
大锣呈圆形,锣面较大,用铜制成。
各地流行的种类较多,其中京锣、苏锣是较常用的两种。
大锣无固定音高。
小锣又称手锣、京小锣等。
也呈圆形,用铜制成,但锣面较小,所以称小锣。
无固定音高。
小锣用薄木片敲击,打法也与大锣大致相同。
(3)裸的演奏形式:
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渲染气氛帮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
小锣音色柔和、清亮,在戏曲伴奏中,常以各种打法来配合演员的动作、以烘托气氛。
8、云锣
(1)云锣的由来:
云锣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
(2)云锣的组成结构
云锣是由若干个音高不同的小锣组成的。
(3)云锣的演奏形式
云锣可奏出旋律,亦可作各种节奏型伴奏。
在乐队演奏中,云锣作华彩独奏,可获重强烈辉煌的音响效果。
不同的音。
由于有不同的音高、音色及轻重的变化,在乐队中能造成丰富的音响效果,善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多用于大型器乐合奏及鼓乐,是一种具有色彩性的乐器。